文/小艾媽聊教育
生活中,難免會有一些不好的事情被我們說中,所以,我們不免也會抱怨自己「烏鴉嘴」,這樣的情況似乎很常見,很多細心的家長也會發現,孩子身上的毛病常常也出現「烏鴉嘴」現象,比如,孩子在出現「膽子小」「搗蛋鬼」「太笨了」等等這些問題時,家長不免會對孩子更加嚴厲地進行批評,目的是讓孩子可以規避這些問題,避免繼續「踩坑」,但是,事情往往與家長的意願反其道而行,家長發現,自己對孩子的管束教育就像是被下了詛咒的「烏鴉嘴」,越是多次強調進行迴避的問題,越是頻繁地出現在孩子身上。
張女士對孩子的教育中一直比較嚴格,因為自身經常出入社交場合,所以對孩子的禮貌教育也非常重視,尤其是在孩子見面打招呼這個問題上,更是對孩子反覆強調,她一直教導,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看到與父母認識的人,要做到主動去打招呼,但是,張女士的教育似乎對孩子並沒有起到作用,孩子每次見到陌生人,都表現得很拘謹,而張女士對於孩子這樣的表現,也常常表示很不滿,多次催促無果後,張女士為了避免尷尬,總是會對旁人解釋,「我這孩子一點兒禮貌也沒有,怎麼說也沒用。」
而回到家時,張女士不免會因此惱火,批評孩子「沒禮貌」「膽子小」,但是,時間長了,張女士最後也只能承認孩子確實是個「沒禮貌」的孩子,因為不管自己如何教育,孩子都不願意去主動打招呼,而張女士也不免感嘆,自己真是一個「烏鴉嘴」。
生活中,這樣「烏鴉嘴」的家長其實不在少數,很多時候,家長只是隨口無意說出,即使是刻意說出,家長的目的也是想要提醒孩子,不要去犯這樣的錯誤,但是這種貼標籤式的教育方式,實際上對孩子非常不利。
不被家長認可的孩子,很難在人群中保持著昂首挺胸的姿態。
家長「烏鴉嘴」對孩子的傷害
1. 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作為孩子,其實也有自己的自尊心,而且他們的自尊心更加脆弱,家長這種「烏鴉嘴」式的語言從口中說出時,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一把利劍,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很多家長在對孩子批評時,並不懂得區分場合,但是,在外人面前對孩子的批評,造成的傷害無疑相當於雪上加霜,是非常嚴重的,很容易會讓孩子在別人面前變得非常自卑,緊張不安。
2. 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對孩子行為的評價,往往是從自己主觀意願進行判斷,或是在與他人的比較中得出結論,而家長帶有負面信息的「烏鴉嘴」式語言,會讓孩子對自身性格和能力,也出現否定式的認知,例如,有些家長會經常批評孩子「膽子小」「沒出息」,這樣的話語傳達給孩子,那麼孩子難免也會給自己這樣的定義,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孩子,從而對自己失去信心,對事物不敢進行嘗試。
3. 對孩子產生錯誤導向
家長對孩子「烏鴉嘴」式的教育,輕易間就會對孩子產生錯誤的導向作用,家長的本意初心是希望孩子可以 避免「踩坑」,但是,恰恰相反的是,家長對孩子的這類語言,就像是對孩子產生了磁性,會吸引著孩子走向家長想要規避的問題,從而對孩子產生了錯誤導向。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更加優秀,這也是家長的正常心態,但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們卻要選擇正確的方式進行,以免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家長如何避免成為「烏鴉嘴」父母
1. 尊重孩子的感受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前,在將自己標籤式的語言說出口時,不妨換個角度想像一下,孩子聽這樣的話會是怎樣的感受,當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相同的高度和位置時,也就可以清楚感受到孩子內心的需求和想法,也就可以避免對孩子說出傷害類的語言。
2. 客觀看待孩子本身
家長應該明白,孩子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個體差異,有些家長的眼光,總是停留在別的孩子的優點上,並經常拿來與自己孩子進行比較,這樣的心理落差常常會讓家長心煩氣躁,很難平和地與孩子進行對話,家長應該摒棄這種對孩子的比較心理,學會客觀地去看待孩子本身,接受孩子自身的性格特點。
教育孩子,正確的方式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家長應該放下自己「烏鴉嘴」式的溝通方式,換成一種讓孩子更加願意接受,並能收穫益處的方式。
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
1. 對孩子讚賞鼓勵
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出現問題,都是很常見的現象,家長可以把自己對孩子的不滿抱怨進行內在消化,對孩子的不足進行客觀指正,鼓勵孩子去嘗試,對於孩子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給予肯定和讚賞,增強孩子對自己能力的信心,
3. 不對孩子過高要求
很多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都會選擇高標準、嚴要求,而在這種心態之下,家長不免會產生急躁心理,對孩子錯誤的容忍度變得很低,很容易會對孩子說出這種帶有負面影響的語言,家長在平時生活中不妨擺正心態,放下對孩子的過高要求,給孩子提供一個輕鬆自由的成長環境。
在陪伴孩子過程中,我們不要用「烏鴉嘴」式的語言把孩子禁錮起來,應該讓孩子可以自由快樂地成長,家長不要小看語言暴力對孩子帶來的傷害,其實它比身體上的創傷更為可怕,因為它對孩子帶來的傷害既隱蔽又難以癒合。
今日話題:您在平時有沒有做過「烏鴉嘴」式的父母呢?對於這種語言方式,您又是如何看待呢?各位家長,不妨分享出您的看法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