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芸芸眾生、吃五穀雜糧長大的俗人,「心理偏差」的存在是必然的,而心理偏差的存在,容易釀道德之錯,甚至造成犯罪。中國公派留學生盧剛為獎學金報復5人,後自尋短見的事件,就是例子之一。
讀書生涯
盧剛,1963年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家庭,在家中排行最小,還是父母唯一的兒子。在那個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年代,作為獨苗子的盧剛,自幼受到了父母的百般疼愛。
雖說是在沉溺中長大的孩子,盧剛卻沒有叛逆,反倒是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並且學習上還特別的用苦。幾乎每次的考試,盧剛都能斬獲第一,參加的各種競賽,也能取得好成績,妥妥「別人家的孩子」。沉浸於表揚中的盧剛開始慢慢變得傲慢、自大,企圖讓所有的人都以他為中心。
在他18歲的時候,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之後的他,參加了李政道主持的CUSPEA考試,並在幾百名參考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公費出國留學的機會,而那一年,他22歲。
之後的盧剛進入愛荷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深造,在那,盧剛仍然保持著優秀的成績,幾乎每門課程都是A。按理說,學生取得好成績,作為老師的都會感到高興,可令人意外的是,盧剛取得的成績非但沒能獲得戈爾教授對他的好感,反而遭到了戈爾諮教授的不滿,兩人之間也因此產生了隔閡。據悉,戈爾諮教授之所以會這樣對待盧剛,完全是因為盧剛的性格和情商。
博士論文選題的時候,盧剛沒有遵循戈爾教授給他的建議,自作主張地選擇了一個非常冷門的課題,這也導致了之後的課題研究戈爾教授沒有過多的執教他。
與之相反的,山林華選擇了和戈爾諮教授的建議比較接近的課題,這也讓他更受到了戈爾諮教授的重視。到了論文答辯的時候,山林華的論文一致獲得了多位導師的好評,更被推薦為優秀論文,山林華也因此獲得了獎學金。
盧剛的論文就沒有這麼好運了,戈爾諮教授認為盧剛的論文不夠嚴謹,因此讓他繼續修改一下論文。而這,也讓盧剛心生懷恨,認為戈爾教授是故意刁難自己。同時,盧剛也對山林華產生了憤怒的心理,認為他能獲得獎學金完全是戈爾教授的功勞,是靠不正當的手段贏得自己。
之後,盧剛相繼找了戈爾諮教授、研究生院、副校長克萊麗進行理論,可都以失敗告終了。為此,盧剛下定決心要報復山林華,報復戈爾,報復克萊麗,報復這個學校。
殘忍報復5人
1991年11月1日下午三點半左右,盧剛赴美留學的第六年,他像往常一樣,提著包,悠哉遊哉地走進物理系大樓3樓的309室,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在聽了大概5分鐘後,盧剛突然站起來,掏出了一把左輪手槍,對著戈爾教授開了一槍。
伴隨著槍響,戈爾諮教授倒在了地上,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的盧剛,走上前,朝著戈爾諮教授的後腦勺補了一槍。接著,他向驚慌逃跑的史密斯副教授開了兩槍,子彈射穿胸部,史密斯副教授仰天跌倒了。
最後,他把槍口對準了被嚇得幾乎一動不動的山林華的頭部,砰砰兩聲,山林華的頭部被射穿了,一團血霧瞬間噴了出來。室內的所有人都被嚇得驚慌失措,四散躲避,唯獨盧剛還是一如既往的冷靜。
在槍殺三人之後,盧剛迅速下到了2樓,走進了物理系主任尼克森的辦公室。剛起身準備去查看情況的尼克森,被盧剛的突然出現嚇住了,沒等他反應過來,子彈就已經射進了他的臉部。
殺完尼克森之後,盧剛又回去了309室,一進門口的他便看到了幾位學生正在搶救史密斯教授。盧剛立馬舉起了手槍,那幾位學生被嚇得連連後退,看著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盧剛沒有絲毫的心軟,把槍口對準了史密斯教授的腦門,砰的一槍,徹底了結了他的生命。
接著一陣槍響,盧剛向倒在血泊裡的戈爾茲和山林華的屍體,補了數槍,以此發洩自己心中的憤怒。
報復了四人的盧剛,將手槍填滿了子彈,跑向了行政大樓,去報復最後一人——副校長安妮·克黎利。看著盧剛匆匆忙忙地跑進來,安妮·克黎利習慣性地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安妮·克黎利還沒把話說完,盧剛就已經朝她的前胸開了一槍,接著又朝她的太陽穴補了一槍。
目睹了一切的學生秘書茜爾森驚恐萬分,大聲尖叫,盧剛毫不猶豫地朝她開了一槍。報復了5人的盧剛,開始自尋短見,他用手槍對準了自己的腦袋,扣下了扳機。伴隨著槍響,盧剛六年的留學生涯就此畫上了句號,生命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殺人的「動機」
從掏出手槍的那一刻到自尋短見,前後不過十幾分鐘。在那期間,盧剛槍殺了5人,重傷了1人——學生秘書茜爾森被射中了脊椎,導致了全身性的癱瘓。對於盧剛的殺人動機,時至今日警方也沒有給出正式的結論,部分媒體認為盧剛殺人的動機很大一部分是獎學金的糾紛,也有部分是畢業後未能找到一份體面工作。在盧剛寫給他二姐的最後的家書中,隱約提及了他殺人的動機。
據曾經與盧剛同住一室的中國留學生回憶,盧剛的報復行為不僅僅是因為嫉妒,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問題,在大家的眼裡,他就是一個攻擊性很強的人,一個十分自私的人。
事件發生後的第3天,安妮·克黎利女士的家人們給盧剛的家人寫了一封信。信中,安妮·克黎利女士的家人們並沒有責怪盧剛的家人們,而是對其表示了自己的關心和祈禱。其實,從盧剛的所作所為中,我們也大概能看出他性格上的缺陷,和其潛在的種種的危險特質。而造成這樣的根源,可能就得從他的成長中去尋找了。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