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掌握這幾點,你也能有一番成就,不得不看的人生智慧

2020-12-04 三曉視頻V

在先秦時期,是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各種思想和學說競相登場,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等學派。其中,道家學派講究無為而治,因此在那個各諸侯國都在爭奪霸主地位的時代並沒有被尊崇,但是到了漢朝以後,道家思想開始被諸多君主尊崇。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道家思想中關於實現成功的幾點智慧。

一、要做自己擅長的事

莊子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優點對人的發展是起幫助和推動作用的,缺點則起到一種阻礙作用。所以,優點越多的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缺點越多的人,成功的機率就越小。不過,有優點不是成功的必然,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運用和發揮;有缺陷也不是失敗的必然,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避開和改善。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想要有所作為,就要積極地做自己擅長的事,也就是發揮自己的優點,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做別人認為正確的事。

二、乘風萬裡,順勢而為

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水沒有一種固定的形狀,因而能因物賦形。無論多小的縫隙,水都能鑽過去;無論多麼不規則的石頭,水都能繞過去。老子的意思是,要想擺脫困境,生活得逍遙自在,就要學習水的智慧—順勢而為。只有懂得了這個道理,你的人生方能乘風萬裡。生活中我們想要實現心中的抱負也須如此,只有跟隨形勢適時採取行動,才能有利於成功。

三、適當改變自己

在生活中人們很容易因為外在的人和事感到痛苦,會鑽牛角尖,想不明白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有時也會不適應當下的外在環境而感到焦躁,懷疑自己,卻又無法改變環境,這個時候就需要適當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了。老子說:「道法自然」,就是因環境而改變的意思。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是根據環境做出恰當的改變,適應環境的發展,不會因為不適應而被淘汰,只有這樣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了解老莊二人的處世智慧,掌握他們關於人們通過努力實現自己夢想的方法,在未來的生活、工作中踐行他們的這三點智慧,這樣對我們取得一番成就也是大有幫助的。

相關焦點

  • 老莊之道:與人交往不順利?你還得掌握這三點,看完直呼學到了
    還好我們有古人留下來的智慧,比如道家學派的老子和莊子在與人交往這方面就有幾點小建議。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他們有哪些方法。第一、糾紛要和解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任何人之間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矛盾和衝突。面對這些衝突,老子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 老莊哲學和他們的人生智慧
    所謂傳統固然有延續,但也會變化並且富有創造力,可以激發人們不斷向前。孔孟思想被稱為「有」那是一種為社會確立秩序和價值的學說,只有明確的秩序才能讓社會進入穩定的狀態,但世界並不是按照理念來變化的,也永遠不會安頓在人給的秩序與價值體系中不懂,所以老莊的「無」能夠順應不斷的變化,具有無窮的可能性。莊子提倡的是在混亂變化的世界中保全自己並能夠達到一種超越的精神自由。
  • 3.追求自然——老莊的對人生的思考,涵養了逍遙豁達的生命智慧
    3.追求自然——老莊的對人生的思考,涵養了逍遙豁達的生命智慧本專欄的第一篇介紹的是孔子。其實比孔子略早的一位大思想家是老子。他是道家的創始人。如果說孔子對後世的影響,來源於官方的推波助瀾,那麼老子則是靠個人的魅力,徵服了歷史長河中的芸芸眾生。
  • 這位85歲的文壇老將,把孔孟老莊的智慧活成生活,真是越讀越佩服
    每個人生階段,浮沉起落,但王蒙始終活得鮮活,活得有「孔孟老莊」的智慧。他曾說「老莊不能當飯吃,當王老吉涼茶喝喝還行,能當飯吃的是孔子。」11歲跳級,18歲當官,正是儒家的進取,讓他少年成名;而後發配邊疆、眾人褒貶,他又有了老莊的逍遙。我也讀過王蒙先生一些書,從《組織部領導年輕人》到《春之聲》,從《加拿大的月亮》到《王道》。
  • 老莊思想對魏晉文學的影響
    老莊思想在魏晉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與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脫不開關係。當時司馬代魏,推行以孝治國,推崇名教、儒家思想。然而實際上名教成為了司馬氏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極大地引起了廣大士子、名士的憤慨,因而大多名士選擇崇信玄學而抨擊儒學。這就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與文人形象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老莊氣息。
  • 老莊思想有什麼不同
    老莊之不同,從文本上也能至少發現三處:首先,拯救社會還是拯救個人?老子撰寫《道德經》著力於拯救社會,認為明白天道的人越多越好。所以,老子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莊子觀點相反。他認為,勞心費力地拯救天下甚至不惜生命,是不划算的。
  • 《易經》智慧,人生在世,能夠明白這5點,便能受益匪淺
    人這一生難免磕磕絆絆,如果能夠明白這5條天規,對我們的人生發展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肯定讓自己受益匪淺。只有保持著這種虛心進取之心才能夠在人生路上不斷的進步向上,每天都有新的收穫。一般的規則都是受到事物發展的規律所影響而成的,哪怕最後引發錯誤的規則它的初衷也是好的就看我們是如何應用的了。只有在保持著隨時反省克制自己的狀態才能夠不闖禍,規則之所以產生是有原因的。要感悟人生給自己做人制定屬於自己的做人準則,以此為始保持本心不變才能成才。
  • 《莊子》很經典的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
    莊子最經典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每個人都希望活得悠然灑脫,無憂恣意,就像夢迷蝴蝶的莊周一般,超然脫俗於世外。「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各復其根而不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萬物紛雜繁多,各自回歸本性,各自回歸本性卻是出自無心,渾然無知保持本真,終身不離開大道。小編推薦莊子的四句話,帶你品讀其中的智慧。
  • 老莊賦予魏晉靈魂,風骨使隱逸更為超脫
    老莊思想在魏晉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與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脫不開關係。當時司馬代魏,推行以孝治國,推崇名教、儒家思想。然而實際上名教成為了司馬氏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極大地引起了廣大士子、名士的憤慨,因而大多名士選擇崇信玄學而抨擊儒學。這就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與文人形象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老莊氣息。
  • 佛說: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看看你有嗎?
    想要有大智慧,遠離煩惱、災難、厄運就要從當下做起,努力去培植自己的福報,自開發自己的智慧,佛說這三種人,是最有智慧的,看看你有嗎?一、不妄語,不起妒忌之心。佛經中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這是說人的憎恨之心一旦升起,一旦爆發,就會把福氣都趕走了,只剩下怒火與所有的瘴氣,哪裡還會有幸運與福報呢?所以,對人對事萬不可有憎恨之心,對於別人的福報,我們更應該是隨喜讚嘆,而不是心生妒忌,怨天尤人。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幸福,就心生妒忌,故意造謠,搬弄是非,玩弄心機,說些假話來惡語傷人,這些都是沒看智慧的體現,更是在損自己的福報。
  • 洛克菲勒:如何能「變有錢」?做好3個人生定律,你就成功了一半
    這還要歸功於洛克菲勒的教育理念。洛克菲勒在給小兒子寫的38封信中總結了3個人生定律。把這定律做好了,你就成功了一半。第一、起點可能影響結果,但不會決定結果。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足以可見,投胎是個技術活,它能決定人生的起點。但生在「羅馬」的畢竟是少數。我們大多數人,都出生在普通家庭。
  • 櫻桃下來的季節,該買什麼樣的好吃,這幾點你必須掌握
    買櫻桃時候,有時候圖便宜,稍微有點疏忽,買回家了吃不完,放一夜左右,就會發現有很多爛的,那麼說明一點,就是你買到手的櫻桃是不新鮮的,看似新鮮的櫻桃,其實有的都放了時間很長了,花錢冤枉不說還影響健康和心情,得不償失啊,今天飯糰子就給大家分享這幾點,該去買什麼樣的好吃,這幾點必須掌握。
  • 四大文明古國中分別產生了哪些文明成就,你知道嗎?——中國篇
    其實,說起文明古國,基本上算是婦孺皆知,畢竟這也是常識性的問題了。但你若是問我,這四大文明古國中都產生了哪些文明成就?那我可能連中國的都不一定能說的全,更被說是其他國家的了,哎。所以,我想了想,去好好找了一番,為自己。作為中國人,當然是先說中國啦。說來也是慚愧,雖然是自己的祖國,但我對它卻並不是很了解。
  • 老莊之道:真正有智慧的人,都能做到這三點,你做到了幾點?
    在先秦時期,有一個學派的思想應該能夠幫到大家,緩解人們的疲憊和緊張。這個學派就是道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道家學派的老子和莊子的智慧。一、以退為進現代社會,人們就像是站在跑道上,槍一響就只能往前衝,不能有遲疑,也不能向後退,每個人都認為只有趕超別人才是成功,才是一種的能力的體現。
  • 全真道與老莊學研究的新進展
    2012年4月13日至19日,第二屆全真道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華中師範大學召開。此次研討會由香港青松觀全真道研究中心和華中師範大學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辦,、湖北省道教協會、武當山道教協會和九宮山瑞慶宮協辦,來自美國、日本、、港臺及內地的130餘位專家、學者、道長與會。
  • 「白天看星星」丨海德格爾對老莊的哲學解讀
    此黑暗卻是光明的隱藏之處(Geheimnis,隱秘),它保存住了這光明。光明就屬於這黑暗。因此,這種黑暗有它本身的純潔和清澈(Lauterkeit)。真正知曉古老智慧的荷爾德林在他的詩『懷念』第三節中說道:『然而,它遞給我/一隻散發著芬芳的酒杯,/裡邊盛滿了黑暗的光明』。此光明不再是發散於一片赤裸裸的光亮中的光明或澄明:『比一千個太陽還亮』。
  • 老莊哲學的一脈相承
    有資料表明,孔子曾經去拜訪老子,向老子問「禮」,按照那個年代知識積累的過程和人們認識發展的過程來看,孔子能去向老子請教學問,應該比老子的年齡小10歲到20歲,這也不存在儒家學說源出於老子的問題。這是老子生平的基本情況。我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構成,就是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文化,儒道佛三家融會貫通。因此,道家文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道家和儒家、佛家在很多方面是互補的。
  • 老子提倡致虛極守靜篤,栽了跟頭才明白忍耐是人生智慧
    老子當年寫《道德經》好辛苦,用毛筆在一個個竹片上,一筆一划地寫,如果沒有一種虛和靜的忍耐精神,又怎麼能讓他的思想流芳千古。適度忍耐是一種美德,也是人生智慧。很多人受不得委屈,經不住打擊,不是倒在衝鋒陷陣的槍林彈雨中,而是被各種閒言碎語中傷。很多事情看不慣,但是又無法改變現狀,卻不能忍受,於是便大發雷霆,結果承受痛苦的反而是自己。
  • 世人皆知老莊,卻忽視了楊朱,淺析楊朱思想對道家的貢獻
    從廣義上看,道教大約分為三類:①黃老之學②老莊之學③楊朱之學黃老之學是西漢興起的,提倡統治者無為而治,以不治來達到一個最好的治理效果老莊是耳熟能詳的道教代表人物,楊朱卻鮮為人知,為何同屬道教卻有如此不同的境遇,且聽筆者在下文細細道來。◆道教的發源時刻道教這一概念更是在西漢時提出的,老莊和楊朱因在思想上有貫通之處所以被歸為一家,但當事者本人是不知道的。
  • 老莊思想與藝術人生
    在春秋戰國時期,面對諸侯紛爭不斷、「王道哀,禮義廢,政權失,家殊俗」的社會現實,孔孟提出了仁義禮智信,而老莊卻能在動中趨靜,提出「動極而靜」的動靜陰陽學說。仁義禮是儒家非常重要的學說,但老子在仁義禮方面也有自己的理念。就拿《論語》和《老子》做一個對比吧。比如說「仁」。《老子》第八章說:「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