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環食(annular solar eclipse)是日食的一種。發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這是因為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發生日環食時,物體的投影有時會交錯重疊。2012年5月21日,日環食現象現身天際,本次日環食,在我國境內可以觀察到的時間最長達4分33秒。另,2013年11月3日,全球多地出現日全環食,據稱此次日全環食系本世紀第二次日全環食。
2020年6月21日下午,「日環食」天文景觀現身天宇。本次「日環食」的「食分」達到了0.99以上,即太陽整個圓面有超過99%的面積被遮住,幾乎接近全食。這樣的「日環食」也被稱為「金邊日食」。
「以前有人教育小孩子時,總愛說『再不聽話,小心天狗叼走你!』其實這就是源於古人對日食的觀感。」根據歷史與古籍考證,中國觀測日食已有4000多年,我國擁有世界上最早、最全的日食記錄,自夏、商、周到元、明、清,古人對於日全食、日環食和日偏食的記錄有一千多次。古時民間百姓認為,出現日食的過程,是「天狗」這樣的惡神跟人類作對,故意「破壞」萬物賴以生存的太陽所致。
吳志倫查閱資料後表示,其實關於日食的傳說,不僅在中國有,世界各國都有,但這些傳說具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認為是怪物(中國認為是「天狗」)把太陽「吞食」了或者是在「破壞」太陽。
印度神話中,人們把太陽的突然消失歸咎於一個叫作「拉胡」的魔鬼,認為是它把太陽咬了一口,造成日食。
古埃及的太陽教徒相信,存在著一條食日的蟒蛇。另外一些埃及傳說認為,日食的發生是因為一隻想在天庭稱霸的禿鷹企圖奪走太陽神的光芒。
古意:上天「降罪」於人
「古代,由於缺乏科學知識,當日食出現時,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被認為是一種兇兆。在我國漢朝還有一個很出名的規定,就是一旦出現日食、月食等現象時,當朝的宰相就得辭官,因為在當時,這些天象被看做是老天對朝廷的懲罰。」重慶師範大學教授鮮于煌說,從廣義上來講,出現日食,通常會被古人認為是君王不道、政局紊亂,「這是上天降罪、警示人類的一種方式。」
面對日食,一般老百姓也會採取行動,即救日,所謂救日。中國古時的救日禮儀歷來是很豐富的,主要有祈禱、擊鼓、放鞭炮等。
在國外,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每次見到日食,女人都會歇斯底裡地驚叫,因為她們認為這是魔鬼即將降臨世間吃掉人類的信號。美國的奧吉布瓦印第安人在日食發生時,會向天空射出帶著火焰的箭,意圖「再度點燃太陽」。
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日食的發生對人類健康以及地球生物有影響,但自古以來由於對日食的認識問題,人類一度將日食認為是末日徵兆。在中國也曾有「天狗食日」的民間說法。而這些推斷並沒有科學依據。日食對人類造成的心理影響更為明顯。
日食不見得完全對地球生物無影響,以下是科學角度認知上的災害:
天災方面:造成能見度下降、氣溫降低(沙漠地區最為明顯)、溼度上升,對於交通運輸的生產作業、通信安全(定位衛星斷訊)等,或是某些敏感的動植物會應日食產生不尋常的變化。因此在日食(尤其日全食)期間,受到影響的地區需要調整照明設備以維護交通安全。
人禍方面:根據歷史的事件紀錄分析,有發生過有心人士將日食當作時間點的指標,藉由此引起國家動亂、起義戰爭、奪取統治階級的生命等各種意圖的時機。在社會治安上,則會有人刻意散播不實謠言(或者是藉由網絡等手法),造成民眾的迷信猜測和心理恐慌等帶來一定影響。
日環食是日食的一種,這是由於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日環食過程分為初虧、偏食、環食始、食甚、環食終、偏食、復圓。發生日環食時,體物的投影有時會交錯重疊。
2012年5月21日,我國東南沿海部分地區出現了日環食景象,日環食國內可見區域主要位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浙江、臺灣部分地區;其他地區表現為日偏食。日環食上一次出現的時間是2010年1月15日,而此次環食帶過境我國出現的時間是2020年6月21日。
內容來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