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百年一遇的宇宙視覺盛宴(日環食)

2020-09-03 貴州華御酒業


日環食(annular solar eclipse)是日食的一種。發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這是因為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發生日環食時,物體的投影有時會交錯重疊。2012年5月21日,日環食現象現身天際,本次日環食,在我國境內可以觀察到的時間最長達4分33秒。另,2013年11月3日,全球多地出現日全環食,據稱此次日全環食系本世紀第二次日全環食。

2020年6月21日下午,「日環食」天文景觀現身天宇。本次「日環食」的「食分」達到了0.99以上,即太陽整個圓面有超過99%的面積被遮住,幾乎接近全食。這樣的「日環食」也被稱為「金邊日食」。








傳說:太陽被「吃掉了」

「以前有人教育小孩子時,總愛說『再不聽話,小心天狗叼走你!』其實這就是源於古人對日食的觀感。」根據歷史與古籍考證,中國觀測日食已有4000多年,我國擁有世界上最早、最全的日食記錄,自夏、商、周到元、明、清,古人對於日全食、日環食和日偏食的記錄有一千多次。古時民間百姓認為,出現日食的過程,是「天狗」這樣的惡神跟人類作對,故意「破壞」萬物賴以生存的太陽所致。

吳志倫查閱資料後表示,其實關於日食的傳說,不僅在中國有,世界各國都有,但這些傳說具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認為是怪物(中國認為是「天狗」)把太陽「吞食」了或者是在「破壞」太陽。

印度神話中,人們把太陽的突然消失歸咎於一個叫作「拉胡」的魔鬼,認為是它把太陽咬了一口,造成日食。

古埃及的太陽教徒相信,存在著一條食日的蟒蛇。另外一些埃及傳說認為,日食的發生是因為一隻想在天庭稱霸的禿鷹企圖奪走太陽神的光芒。

古意:上天「降罪」於人

「古代,由於缺乏科學知識,當日食出現時,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被認為是一種兇兆。在我國漢朝還有一個很出名的規定,就是一旦出現日食、月食等現象時,當朝的宰相就得辭官,因為在當時,這些天象被看做是老天對朝廷的懲罰。」重慶師範大學教授鮮于煌說,從廣義上來講,出現日食,通常會被古人認為是君王不道、政局紊亂,「這是上天降罪、警示人類的一種方式。」

面對日食,一般老百姓也會採取行動,即救日,所謂救日。中國古時的救日禮儀歷來是很豐富的,主要有祈禱、擊鼓、放鞭炮等。

在國外,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每次見到日食,女人都會歇斯底裡地驚叫,因為她們認為這是魔鬼即將降臨世間吃掉人類的信號。美國的奧吉布瓦印第安人在日食發生時,會向天空射出帶著火焰的箭,意圖「再度點燃太陽」。

產生影響

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日食的發生對人類健康以及地球生物有影響,但自古以來由於對日食的認識問題,人類一度將日食認為是末日徵兆。在中國也曾有「天狗食日」的民間說法。而這些推斷並沒有科學依據。日食對人類造成的心理影響更為明顯。

日食不見得完全對地球生物無影響,以下是科學角度認知上的災害:

天災方面:造成能見度下降、氣溫降低(沙漠地區最為明顯)、溼度上升,對於交通運輸的生產作業、通信安全(定位衛星斷訊)等,或是某些敏感的動植物會應日食產生不尋常的變化。因此在日食(尤其日全食)期間,受到影響的地區需要調整照明設備以維護交通安全。

人禍方面:根據歷史的事件紀錄分析,有發生過有心人士將日食當作時間點的指標,藉由此引起國家動亂、起義戰爭、奪取統治階級的生命等各種意圖的時機。在社會治安上,則會有人刻意散播不實謠言(或者是藉由網絡等手法),造成民眾的迷信猜測和心理恐慌等帶來一定影響。

日環食是日食的一種,這是由於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日環食過程分為初虧、偏食、環食始、食甚、環食終、偏食、復圓。發生日環食時,體物的投影有時會交錯重疊。

2012年5月21日,我國東南沿海部分地區出現了日環食景象,日環食國內可見區域主要位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浙江、臺灣部分地區;其他地區表現為日偏食。日環食上一次出現的時間是2010年1月15日,而此次環食帶過境我國出現的時間是2020年6月21日。

內容來源: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人類要與自然和平相處,不要亂砍亂伐植物,不要虐待吃食野生動物,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 敬畏自然 珍愛生命
    浩瀚宇宙,燦爛星辰,經過漫長的進化,人,誕生了!這是宇宙多麼神奇的演化!是大自然多麼偉大的傑作!他們對人類社會的進步都做出了巨大貢獻,無論是思想啟蒙,還是對自然的探索、對新領域的開創,都體現了人類的偉大智慧,這實在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但在偉大的自然面前人類又顯得那麼渺小。宇宙孕育了地球,地球孕育了人類。
  • 《嶽野支路》:走進非洲走進犀牛,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犀牛的命運,大自然的生態,人類的責任,當這些內容與主題有機融為一體時,《嶽野支路》也不再單單是紀實類旅行節目這麼簡單,它再次喚醒了人們對自然、對生命的敬畏之心。犀牛之於我們大多數,可能只在影視作品或者是動物園見過,也因此,當「保護犀牛」的宣傳一次次撲面而來時,我們大多是被動接受。
  • 敬畏自然 珍愛生命
    浩瀚宇宙,燦爛星辰,經過漫長的進化,人,誕生了!這是宇宙多麼神奇的演化!是大自然多麼偉大的傑作!於是,人類憑藉這點智慧開始向自然進軍,要徵服自然。但在偉大的自然面前人類又顯得那麼渺小,人類的智慧是那麼微不足道。宇宙到底有多大?人類無法探測!時空到底有幾個維度?
  • 10部不容錯過的紀錄片,讓你認識自然、敬畏自然
    自然由人、植物、動物、微生物構成,每個個體都都處於自然的網絡之中,是網絡中的一個點、線條上的一個鏈,命運息息相關。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敬畏自然的前提,是了解自然。紀錄片是一個很好的渠道。通過10部頂級的自然紀錄片,在一場場視覺盛宴中,你將深入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感受它們的生命脈動,了解我們共同生活的這顆藍色星球。
  • 《大自然在說話》:太震撼了,值得每一個農業人思考,敬畏自然,敬畏...
    2020年,全國肺炎疫情牽動每一個人的心,也讓我們知道了自然的力量,懂得了敬畏自然。 對於每一個農業人(農資人)來說,我們最需要關注的就:土地。 敬畏自然 敬畏土地 敬畏生命 敬畏珍貴的農業生態環境!
  • 敬畏自然,感悟生命!班主任談疫情下的生命教育
    敬畏每一個生命,才能真正與大自然保持和諧的關係。03敬畏自然,很多人已經行動起來了。就這樣一個人、一群人、一個組織、甚至一個國家,他們對大自然滿是愛和責任,他們默默地行動著,用自己平凡而又偉大的行動告訴大家——敬畏自然、守護生命。
  • 地球一小時 | 保護環境,敬畏自然
    如果回到人類敬畏自然之時,重新開始,那麼是不是一切就都會好起來?野生動植物有自己發展的軌道與方向,人類不能去打擾與破壞這個既定的規律,否則終究會自食惡果。這次疫情是一個很好的警醒,野生動物保護也終於被納入法制軌道。
  • 是時候教孩子敬畏自然了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作為家長、作為老師,在抗擊疫情的同時,也應把握契機,引導孩子們了解這場重大社會事件的本源——人與自然緊密又脆弱的關係,從而產生敬畏自然的意識。這是所有人,包括孩子,應該從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學會的一課。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面對新冠肺炎,孩子們會問:「為什麼會有人得這種肺炎?」
  • 啟示錄:回歸信仰,敬畏自然
    2020啟示錄///回歸信仰 敬畏自然馬太福音的末日描述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的來說、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這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呢。耶穌回答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對自然對未知都是如此,失去了對自然對宇宙的敬畏,在已知的世界裡坐井觀天,而殊不知我們之於第三視角,不過蜉蝣一日。自去年9月份開始,澳大利亞山火肆虐,大火燒死了近10億的野生動物,考拉、袋鼠無一倖免於難。蔚藍的大海、紫色藍楹花、牛羊成群的農場、這座漂在大洋洲上的綠色大陸,曾經承載著我對家園的所有美好希冀和憧憬。然而還尚未等我身臨其境,它的美麗就隨著一場大火泯滅殆盡。
  • 豆瓣9.6,終於等到宇宙級的視覺盛宴
    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從未停止,但人類對宇宙的了解真正有多少呢?最近,由美國國家地理出品的一部紀錄片,將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用極致的視覺盛宴的方式展現出來,可以說是好看到哭了!《宇宙時空之旅:未知世界》其實,這趟令人心動的宇宙之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開啟。傑出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熱衷於科普教育,主導了一檔電視節目《卡爾·薩根的宇宙》。
  • 讀完這本《發現之旅》,被300幅手繪美哭了,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最近,讀完《發現之旅》,真的對大自然充滿崇高的敬畏。所有的動物也好,植物也好,在探險家發現他們之前,他們就存在著。只是他們那個時候還沒有名字,他們是自己。植物真的美,植物的世界別有洞天。我對植物的一切知之甚少。我認識的植物,用手指就能數的清楚,更別提去辨認植物了。
  • 敬畏生命、敬畏每一個有情無情生命體
    聽著窗外秋雨滴答滴答打在玻璃上,腦海裡出現了電影《中國機長》裡的片段,心裡湧上一絲傷懷,感慨生命是如此頑強如此偉大卻又如此脆弱無力。飛機在32000英尺的高空中駕駛艙右座前擋風玻璃突然破裂脫落,副駕駛人員瞬間被吸出,所幸他寄了安全帶半個身子掛在機外,氣溫瞬間降到零下四十多度。
  • 敬畏生命不是單指敬畏狗的生命,淺薄無知的關愛只能使狗更受傷害
    為了突出狗的特殊地位,家人、兒子、伴侶等專用於人類的稱呼都用上還不算,甘地的動物態度理念,關愛生命、敬畏生命,不愛請別傷害等,凡是與愛相關的美麗詞語也一擁而上。但事實上,即使如何想與人類拉平,它們永遠是四腳著地的畜生,它們的屬性依然是狗,其它的則是他們自己的認知,狗們什麼都沒變,也不可能變。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建蘭中學802班陶佳昀:善待自然 敬畏生命
    掃一掃,直入專題杭州市建蘭中學802班陶佳昀讀後感善待自然 敬畏生命《論語》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所謂天命,即自然的規律和法則。曾國藩也曾說過:「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敬畏,就是我們人類對待世間萬物的一種態度。敬是尊敬,畏是畏懼,所謂敬畏,即因尊敬而心存畏懼。一旦我們失去了敬畏之心,就會變得無所忌憚,有恃無恐,輕浮淺薄,不屑放縱,因而開始逾矩犯錯,最終為自己遭致滅頂之災。
  • 敬畏生命: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
    近日,本號發布的某篇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少網友紛紛私信小編,詢問事情的真實性及相關問題,就此小編對網友的關注表示衷心感謝,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小編每次發聲,都是本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經過反覆核實,嚴肅發聲,雖然有著種種變故,但是不忘初心始終是每一個自媒體工作者的初衷。
  • 敬畏生命 敬畏職責 敬畏規章|馭風航空《航空科普月》帶您一起衝上雲霄!
    馭風航空青少年航空科技教育基地(嵐山基地)十月《航空科普月》一起帶您"敬畏生命 敬畏職責 敬畏規章")100元/人(成人)溫馨提示價格為官方統一報價,如果發現市場價格高於或低於官方報價,舉報成功(憑證據截圖、連結等),舉報者免費體驗1日研學項目,歡迎大家監督。
  • 對「敬畏」神性品質的感悟
    對不知道的事情常持敬畏之心,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就會有什麼樣的生命形態,每個人都要為自己人生負起全責。人類心中有大我、無小我,就可承載天下。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因為接受國家的庇護、家庭父母的恩典、社會大眾的付出而得以生存——我們享受著一切布施,但並沒有去同樣回報世界、回報社會、回報大眾的恩典!
  • 人類滿懷敬畏,這是生命的遠徵,動物的遷徙
    帝企鵝是一種非常可愛的生物,體型龐大卻不乏呆萌,然而在這種極少數生命能夠生存下去的環境裡他們自然存活至今,目前卻因為全球變暖的原因,群體數量開始降低。所以我們還是要更加的珍愛大自然,加強環境保護。說完南極,接下來我們再說一下同樣寒冷的北極,看看在這裡又能遇到什麼不同尋常難能可貴的生物?
  • 敬畏自然界 存在的每一個生命,相互依存是...
    自然界中的每一種動植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 和相剋相輔的,地球上生存的每一個生命他們之間都是相互依存的,一旦傷害了彼此(對方) 就會發生「逆向反應」,這是因為破壞了自然規矩和自然法則,它會以公平的方式回應(反擊)過來。生命的存在本身是平等的,但是存在環境的優劣區別於本質因素;大自然給予每個生命存在的價值,每個個體都是自然界整體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