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年底,範志紅老師在微博上發起一項活動——請網友曬曬自己的健康進步。在400餘條評論、500餘次轉發中,大家曬出的成果是滿滿的正能量:
——「一個人在外生活,按照範老師的健康生活理念,每天至少一斤蔬菜,少油少鹽,吃雜糧飯喝酸奶,只一個月,從初中起就困擾的痘痘竟然銷聲匿跡了!愛上了烹飪,也帶動家人一起加入健康飲食。」
——「去年跑步0,騎行50公裡,腰圍72釐米,體重53公斤,今年2小時14分完成半程馬拉松排名第337名,騎行7500公裡,腰圍66釐米,體重49公斤……」
「謝謝分享好消息!」範老師轉發了一些網友的健康成果,希望能鼓勵更多人:只要堅持科學飲食和鍛鍊,健康幸福便觸手可及。
以改變行為為目的的健康知識傳播,正是範志紅老師一直努力做的事。除了通過課堂、微博、博客上進行科普,多年來,範志紅不斷通過為報刊撰寫文章、到健康節目做嘉賓。從1996年開始,她先後為40多家報刊雜誌撰寫食品營養方面的文章800多篇,受邀擔任《健康時報》、《生命時報》等報刊雜誌的特約專家作者或專欄作者,在「健康北京」、「健康生活」、「健康之路」等多個欄目中作為主講嘉賓參加節目600多集。為方便那些不會使用微博的中老年朋友們隨時獲取健康飲食的知識,今年範志紅老師開通微信公眾號,現在的訂閱讀者超過9萬多。
範志紅老師說,普及、推廣科學知識是高校的責任,也是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知道別人的飲食因我的科普而變得更健康,他們因此心情更快樂,家庭更幸福,我就覺得很有成就感。」她說,「讓自己的知識給人們帶來健康之快樂」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
範志紅老師始終覺得,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無論是進行科學研究,還是做科普宣教,根本目的就是為了造福大眾,因此,營養科學的研究結果不能僅停留在紙面上,「百姓不知道,看不懂,用不上,豈不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為了推動營養事業走向千萬家,近日,她呼籲建立「中國農業大學營養發展基金」,希望由基金支持開展營養跨學科研究,支持專家、學生、志願者開展活動,將更全面的營養知識直接服務老百姓。今年她自己就為基金捐助了15萬元。這是一項志願事業、也是一個美麗夢想。在這個事業、夢想面前,「能力非常有限」,範志紅說,捐點錢是希望基金能夠啟動——沒有出發就不會有到達。
營養科普深入人心的過程也是如此。範志紅最初做科普時是90年代,國內的經濟雖然發展了,可人們的營養理念和知識水平卻遠遠落後,人們對營養學不感興趣。開頭不容易,可範志紅始終抱著「改變一個是一個」的心態,不厭其煩地解釋、傳播,堅信「堅持就能創造奇蹟」。
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也得益於像她這樣科普專家的不懈努力,「奇蹟」正在逐漸發生。範志紅微博上正在形成的健康生活交流氛圍就是佐證。如今,新浪微博帳號「範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已有67萬粉絲,自2010年起,她發布的近8000條營養信息,正受到越來越多網友的追捧,網友在微博上和她互動,也分享自己的營養心得。不少網友在感受到健康實效後為範志紅老師留言:
「從營養學到健身再到美食製作,範老師您給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生活。」
「我想說,您所做的太有意義了。」
「自從膳食結構的改變,全家從身到心的改變,濃縮成一句話:範老師,感謝有你!」
責任編輯:聞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