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到來之際,一些澳大利亞愛滋病毒感染者勇敢地站了出來,講述他們的故事,希望警示世人,也希望社會能夠理解和接受愛滋病患者。
***泰勒:2007年確診,31歲
泰勒先生說,儘管愛滋病已經成為人類現實生活的一部分,但愛滋病毒感染者依然受到歧視。他認為,在愛滋病知識的宣傳中,既應當強調這種病的巨大危害,也應當突出這樣一個事實:愛滋病毒呈陽性的人並非很快就會死去,通過新型藥物療法可以生存很長時間。
泰勒說,確診之後,他受到壓力,被迫辭去工作。現在他又找到了工作,重新獲得了勇氣。他說:「我曾經做過一些蠢事,但我不會讓它成為一個障礙。」
***米婭(假名):上世紀90年代確診,40多歲。
米婭是從一名男子身上感染的愛滋病毒。她警告那些認為不可能感染愛滋病病毒的女性說:「你有多少次性事未進行保護?可能有一次就能感染上。許多婦女現在還認為只有同性戀者、靜脈注射毒品的癮君子和不採取預防措施的性工作者才患愛滋病。」
通過藥物治療,米婭的病情並沒有影響到工作。她認為,有的老闆可以接受一個患糖尿病的員工,但卻不能接受患愛滋病的員工,這純屬偏見和無知。
***弗瑞德:2005年確診,34歲
弗瑞德最初得知自己患上愛滋病是在倫敦,後來他返回澳大利亞,經歷了一年煉獄般的生活。現在他病情穩定,已經重新開始工作,但有些時候依然感到情緒低沉,覺得自己很愚蠢。
為了讓年輕一代了解愛滋病常識,弗瑞德堅持每月一次到雪梨郊區的學校給學生們講述他的生活經歷。目前他感到不方便的就是領取藥品問題,因為診所都是在上班時間分發愛滋病藥物,去拿藥就必須請假。
***布萊克:2003年確診,31歲
布萊克說,愛滋病病毒對他的影響時大時小,他每隔3個月就要到醫院進行例行檢查。在工會工作的他希望工會能努力為感染愛滋病毒的員工創造一個靈活、沒有歧視的環境。
他說:「如果我們能在工作場所引進一些項目,掃除愛滋病頭上的汙名,破除一些荒誕的認識,關照愛滋病患者的需求,這樣就好了。」
***戴維:1984年確診,沒有透露年齡
戴維說,當年被確診感染了愛滋病病毒時,他認為自己活不了兩年。「現在可以得到的愛滋病藥物當時都沒有。」他說:「更沒有什麼支持團體,你不能對任何人講你感染了愛滋病病毒。」
為了生存下去,他努力鍛鍊身體,並且暗示自己「我的免疫系統很健康很強大」。
戴維見證了愛滋病藥物的改善。他回憶起早期的實驗性愛滋病藥物的副作用。「它能夠控制住愛滋病病毒,這很好,但注射它的地方又紅又腫。我一連注射了兩年,一天兩次,你可以想像我的樣子,但在朋友的支持下,我堅持了下來,」他說。
戴維正在寫一本書,記錄自己的經歷。「我要告訴人們一個愛滋病患者生存了25年,我想這是一個可以激勵人的故事。」(環球在線: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