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是後浪,錯,folds才是真正的後浪?

2020-12-02 donews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美股研究社(ID:meigushe);作者:美股研究社

在美股市場上,FAANG (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和Google)被稱為美股風向標。一季度受疫影響美股歷經幾次熔斷,這些科技巨頭也受牽連。在觸底反彈之後,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和Google提供的服務成為疫情中的一種消費必需品,帶動他們的股價迎來較好的上漲。

除了「FAANG」之外,美股研究社發現疫情期間一些新勢力已嶄露頭角。此前已有媒體分析過Square、Match Group、Alteryx、Roku、The Trade Desk這五家科技股公司的表現,但相對於「SMART」,FSLY、LVGO、ONEM、DOCU、SE這五家新興科技公司組成的「FOLDS」才是今年上半年股價漲幅的真正贏家。

FOLDS在英語中有摺疊的意思,在過度強調生產力與創造財富的今天,階級差距已從人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變成了司空見慣的事實。面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的生活也因為社交隔離被摺疊起來,而美股就像行駛在風雪中的車輛,十年的牛市一腳急剎車踩了下去。

在短短1個多月的時間裡,出現三次熔斷,但很快在美聯儲的無限QE政策之下,美股創下了自1927年以來的最佳季度回報,而Robinhood上湧現出了無數新晉投資者,他們的激進風格和老派的保守投資人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批前進中的「後浪」將給美股帶來多大的浪花?

進擊中的「後浪」

儘管美國新增冠狀病毒病例數屢創新高,但是三大美股的股指仍連續第二周上漲。在整個美股大盤利好的前提下,FSLY、LVGO、ONEM、DOCU、SE誕生的 「FOLDS」在疫情期間能夠有很好的股價表現,這些企業背後上漲的邏輯是什麼?

Fastly (NYSE:FSLY):借雲計算能力成為最著名的「實時CDN」

Fastly是一家基礎設施軟體和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服務包括雲計算、圖像優化、安全性、邊緣計算機技術和流媒體解決方案。截至目前,Fastly股價為83.20美元,市值為80.12億美元。今年上半年以來,這家公司的股價已經上漲超300%。

(圖源雪球)

由於雲計算能力突出,這也讓Fastly成為最著名的「實時CDN」。根據財報來看,企業客戶是Fastly的主要收入來源和增長動力。在FY2020Q1中,有88%的收入是來自於企業客戶,這一比例在過去五個季度中呈穩定增長的趨勢。與此同時,企業客戶數量也從去年同期的243家增長到297家。

在美股研究社看來,Fastly能夠入投資者的法眼一方面是受益於整個雲計算賽道的利好趨勢。據悉,Fastly服務的客戶主要是前沿科技公司,包括Shopify、Spotify、Slack、Pins、Microsoft擁有的Github等。這些科技巨頭對於CDM的需求只會加大,同時Fastly預計其總市場容量機會將按照25.6%的年化複合增速增長,至2022年將達到358億美元的市場總量機會。

一方面Fastly一季度業績表現好於預期。一季度該公司營收達6290萬美元,同比增幅為38%。據一季度財報數據,Fastly的收益增長已遠超其他CDN提供商,以Akamai為例,其營收增速僅為8.18%。業績表現好於預期,同時將全年營收預期從2.65億美元上調到了2.9億美元。在兩重因素的利好下,Fastly是有較大潛力給與投資者可觀的想像空間。

只是在高增長背後,我們也要看到一些潛在因素將在未來影響到Fastly的股價表現。如果在未來其服務的主要客戶選擇搭建邊緣雲平臺,這將對Fastly主要營收帶來很大衝擊,影響業績之外股價也自然會受影響。

DocuSign (NASDAQ:DOCU):靠電子籤名市值突破348億美元

DocuSign是一家電子籤名軟體公司,主要提供的軟體是eSignature,旨在幫助企業連接並自動化準備、籤署、執行和管理協議。發展至今,已經有來自180多個國家的數百萬用戶使用DocuSign來加速業務流程和簡化生活。

自3月份低點以來,DocuSign的股價已上漲超200%。因股價持續表現較良好,納斯達克方面宣布DocuSign將取代美聯航空成為納斯達克100指數成分股,於6月22日正式加入該指數。截至目前,DocuSign股價為190.02美元,市值為348.70億美元,在疫情期間借電子籤名實現股價跟市值的雙增長。

(圖源雪球)

一季度該公司總收入為2.97億美元,同比增長39%。訂閱收入為2.809億美元,同比增長39%。專業服務和其他收入為1,610萬美元,同比增長29%。

儘管在營收層面的表現還不錯,但作為一家高速成長的企業,DocuSign同樣面臨虧損的問題。一季度DocuSign的淨虧損為4780萬美元,即每股虧損26美分,超過上年同期的虧損4570萬美元,即每股虧損27美分。

近期,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將該股12個月目標價從150美元上調至233美元。與此同時,美國銀行重申了對該公司的「強於大盤」評級。目前全球疫情仍處在爬坡期,企業數位化上雲仍是大趨勢,這也意味著DocuSign的股價仍然有不小的上漲空間。

從行業規模看,電子籤名市場的總可尋址規模約為250億美金,還在不斷擴大。如果加上協議生命周期管理市場,這兩個市場在全球的可尋址市場合計高達500億美金。在電子籤名市場,DocuSign佔據的市場份額約為70%,處在頭部位置的DocuSign將有更多機會獲得更多市場紅利。

Sea Limited (NYSE:SE):東南亞網際網路市場的巨無霸

在東南亞網際網路市場,Sea Limited (紐交所代碼:SE)地位舉足輕重。公司在2017年10月於紐交所上市時改名為Sea Limited。騰訊是SE的第一大股東,持有24.17%的股份。目前SE專注於三個領域:遊戲(Garena)、電商(Shopee)、電子支付(SeaMoney)。

今年以來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電商股受益最甚,並且一直獨佔鰲頭。除了亞馬遜、Shopify、阿里巴巴之外,Sea Limited也在這次疫情期間表現出很強的增長勢頭。今年上半年以來,Sea Limited股價累計漲幅達到182%。截至目前,Sea Limited股價為113.65美元,市值為537.54億美元。

(圖源雪球)

根據上個季度財報來看,Sea Limited營收增長58%,至9.139億美元。季度虧損為每股0.520美元,比分析師普遍預期的0.320美元低62.5%。這比去年同期每股虧損0.640美元增加了18.75%。該公司公布季度銷售額為9.1392億美元,低於分析師普遍預期的9.1542億美元,降幅為0.16%。

不論是電商、還是遊戲、電子支付在東南亞市場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以電商為例,東南亞地區電商的市場佔有率仍舊較低,僅為零售總額的2-3%。相比之下,這個數字在中國和美國分別約為20%和10%。如果你也把目光投向北美以外的新興市場,那麼Sea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由於是為客戶主提高辦公服務,在雲計算訂閱服務上,非常重要的高端指標Net Dollar Expansion Rate上面,ZOOM在本季交出來的數字是130%,在訂閱型商業模式裡,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高標,代表整個服務是非常健康的。在超過10名員工的企業客戶上,ZOOM增長了354%,另外,在全球兩千大企業客戶使用的ZOOM的總時間上,比前一季也增長了200%。

雖說在視頻會議這塊市場佔據很強的競爭力,但ZOOM在疫情這波增長之後,必須開始認真思考,他們該踏出的下一個領域,該打的下一個戰場到底是什麼。對於Zoom來說,挖掘第二條增長曲線或許是讓其股價新上一個臺階的關鍵。

1Life Healthcare, Inc. (NASDAQ:ONEM):美國遠程醫療領域新晉獨角獸

今年年初,全球新冠疫情肆虐,雖說各行各業受到不小的衝擊,但在這輪危機中也存在一些機遇。其中醫藥板塊多少股年內翻翻,尤其是生物醫藥和創新藥領域不少企業乘勢大漲,1Life Healthcare這家公司就是典型獲益者。截至目前,1Life Healthcare股價為38.06美元,市值為48億美元。

(圖源雪球)

這次新冠爆發又造成了很多政府直接推動電話和網絡問診,遠程醫療的爆發點已經到了。1Life Healthcare推出的One Medical主營業務是遠程問診,該公司稱他們不是簡單的提供問診服務,而且提供了基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應用的問診軟體平臺,根據患者的需求系統自動分配相應的醫生。很顯然,該公司推出的這些業務剛好在疫情期間迎來大爆發,這或許也是刺激其股價上漲的重要原因。

據研究機構IBISworld的數據,美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2020年預計達到26億美元,增長率約9.2%。2015年至2020年的5年中,美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增長了25%。去年,68%的醫生表示,未來幾年他們傾向於使用遠程監控技術設備,來監控病人的情況。

美國政府在3月份稱,美國將臨時把遠程醫療納入醫療保險中,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門也表示將免除對遠程醫療從業者的潛在處罰,從而鼓勵更多人使用虛擬醫療工具來提供問診服務。

醫療代表Livongo (NASDAQ:LVGO):借數字健康一躍成為新晉巨頭

Livongo Health於去年7月26日上市,該公司總部位於加州山景城的慢性疾病管理公司 Livongo,成立於2014年,前身是由 Livongo 創始人 Glen Tullman 的風險投資公司7wire Ventures 投資的 EosHealth 。

據悉Livongo通過使用技術來開發和運營數字健康平臺,以幫助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們過上更好,更健康的生活。Livongo從糖尿病開始,但已經涉足其他慢性疾病領域,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前期和體重管理

在疫情期間,不少醫療保健股的表現都很強勢。在今年上半年,Livongo Health股價漲幅超過300%。截至目前,Livongo股價為97.38美元,市值為95.25億美元。

(圖源雪球)

Livongo 從2020年第一季度開始的最新季度收益顯示同比收入增長115%至6,880萬美元。與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Livongo的客戶數量比上一季度增長了44%,其成員數量猛增了47%。Livongo在本季度增加了創紀錄的380個新客戶,超出了預期。

儘管目前業績表現還不錯,在未來能否持續在核心營收上實現較大突破也並不容易。對於Livongo來說,受疫情因素影響刺激其股價實現較好的上漲,未來如何在數字健康領域進一步樹立更高的競爭壁壘,或許是穩固基本面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的重要點。

誰仍然會是贏家?

今年美股受疫情影響,雖說在3月份歷經幾次熔斷,但在美聯儲採取一系列動作之後,美股觸底反彈目前都是保持較好的漲勢。本周美股將開啟新財報季,二季度財報業績表現也是考驗FSLY、LVGO、ONEM、DOCU、SE這幾家公司的關鍵節點。

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此前超過180家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此前取消了業績指引,這也讓分析師們對不少公司的盈利預測的分歧則創下了金融危機以來的新紀錄。而在最新研報中,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師David Kostin表示,二季度美股公司盈利將暴跌六成。

在上文分析的FSLY、LVGO、ONEM、DOCU、SE這幾家公司裡,目前Fastly、DocuSign、SE都還是處於虧損階段,這個因素或許會影響到投資者對這幾家公司的評判。但不可否認疫情期間「FOLDS」這五家公司爆發出的增長潛力已讓他們在美股市場嶄露頭角,儘管他們所處的領域跟賽道不一樣,但我們也看到這其中還是有一些共性。

不論是提供雲計算服務,還是提供數字健康服務,以及電商、遊戲服務等,從宏觀趨勢來看,這五家公司在C端跟B端市場都有很強的需求,這種市場需求不僅能讓他們規避一些風險,更為重要的是能夠讓他們的基本面更穩。

雖然標普500指數的整體盈利前景偏向負面,但從近期資本市場表現看投資者在尋找後疫情時代有望成為贏家的企業。從歷史上看,危機之中反而讓一些新勢力在行業內有更大的影響力,危機會加速已經存在的行業趨勢。

不少分析認為,未來潛在的贏家可能是科技公司,它們的設施或軟體將支持員工向遠程工作環境轉變,基於網際網路的業務系統受到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目前「FOLDS」這五家公司所表現出來的發展潛力就是很好的正面例子,這幾家公司能否笑到最後成為贏家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

相關焦點

  • b站《後浪》:前浪後浪浪一浪,看誰躺在沙灘上,skr~skr~
    大家都在看,也都在想《後浪》是什麼樣?前浪又是什麼樣?討論是少不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個點是,b站上粉絲們對《後浪》的評價相對較高一點,而知乎上《後浪》的口碑則呈現出兩極分化——好的評價諸如:熱血、心潮澎湃、朝氣昂揚;壞的評價賣著小資情調的商業價值,傳導消費主義的奢侈和虛妄等等。
  • 都討論後浪,我也說說後浪,如何讓後浪「心中有火,眼裡有光」?
    這兩天,我的朋友圈被嗶哩嗶哩的《後浪》刷屏了。有人盛讚,說看得熱血沸騰;有人鄙視,稱聽了個開頭噁心地想吐立馬關掉了。雖然我為了給娃啟蒙,早早成了嗶哩嗶哩的使用者,還勉強答對了註冊要求的那一堆題目。可作為一個對追熱點沒啥興趣的人,我不打算評價這件事。所以,這篇文章其實是「標題黨」,我只是想說說和後浪同名的童書子品牌——浪花朵朵。
  • 被央視點名,00後大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真正的後浪,源於熱愛
    01 大眾眼中的「後浪」同樣是後浪,今年五四青年節突然爆紅的、坐擁400棟樓年收租24億的93年房姐。02 被證實的「後浪前輩」在這樣環境下的00後後浪,到底會是什麼樣的?大多數的成年人都有差不多的答案,正如同上一代人對他們的評價那樣。
  • 95後博士生曹原連發兩篇Nature,均為一作,網友:這才是真正的後浪
    當地時間 5 月 6 日,中科大 2010 級少年班畢業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95 後」博士生曹原與其博導 Pablo Jarillo-Herrero 連發兩篇 Nature 文章,介紹了「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 褲子前浪後浪是什麼意思 褲子前浪後浪怎麼量圖
    褲子前浪後浪是什麼意思 褲子前浪後浪怎麼量圖 2018-10-15 11:45:29 來源:全球紡織網 褲子前浪後浪是什麼意思?褲子前浪後浪怎麼量圖?
  • 「SMART」才是科技股「後浪」!
    「SMART」才是科技股「後浪」!2020年7月9日 12:21:40 智通財經網 時值2013年2月,美國財經名嘴克萊默(Jim Cramer)首次介紹了代表未來股票的「FANG」,稱它們"有可能真正從熊市中咬一口
  • 多巴胺不達標的後浪們,終於有救了
    多巴胺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有它在我們才有動機去做想做的事,並且讓我們享受參與其中的過程。我觀察了一下身邊的人,發現那些多巴胺永不枯竭的人,都有幾個相似之處。對生活的欲望就像是一筆無形的資產,有了它才會明白自己真正為什麼而活。有的人25歲就不想努力了,卻在60歲才退休。
  • 航空公司後浪們
    航空公司後浪們!今年的浪很熱。這些航空公司可謂是後浪。、紅土航空投奔湖南國企就是這一大撤退的中繼,那麼說龍江航空被拍賣意味著後浪撤退高潮的到來。對於航司後浪們,我絕不會說,奔湧吧,後浪,因為那是對後浪的不負責任。
  • 翻車的《後浪》,現代年輕人咋了?
    《後浪》離我們太遠了?《後浪》之所以會引發很大一個討論浪潮,陷入輿論風波,有三個原因.第一:很多人認為它裡面所講的年輕人,似乎一個個都是怒馬鮮衣,金枝玉葉。什麼才是最真實的後浪作為B站七年老玩家,我知道《後浪》裡面的人是誰,他們都是各位百大UP主,不能說家財萬貫,但也是衣食無憂。《後浪》認為他們是年輕人的精神的代表,其實不然,現實更多人的身影是忙碌的、是為人民服務的。武漢疫情時,護士後浪衝上前線。
  • 後浪變前浪,一定會被拍死在沙灘上嗎?未必……
    然而,除卻上述種種關於「後浪」深層內涵和意義的探討,對於「後浪」,尤其是「浪」本身含義的討論卻鮮見諸公眾視野。鑑於這種理論研究的缺失,本文旨在利用簡單的非線性動力學理論,解釋「後浪」這一現象背後的數學本質,進而分析作為一個合格的「後浪」所應該具有的特質。
  • 前浪不忘,後浪之師 | 大家視角
    你可能想不到,直到1995年1月1日,人們才在北海的Draupner石油平臺上第一次用科學方法觀察並記錄到異常巨浪:它的高度為25.6米,比周圍的浪頭高出了兩倍多(圖1)。在自然界裡,異常巨浪通常出現在遠離海岸的地方,要不然人們就不會等到1995年才精確測量到異常巨浪了。在實驗室裡,異常巨浪也往往出現在水槽的中間。到了水槽的盡頭,結局就是「後浪推前浪,前浪撲在沙灘上」了。
  • 80後黯然退場,90後瑟瑟發抖,00後開始造火箭,後浪厲害了
    講真的,現在已經是00後的時代了,80後黯然退場,大江東去,90後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們還能有點發揮空間嗎?這是一股前所未有的衝擊,萬物生長,煥發生機,屬於後浪的他們帶來了新的活力。在B站的視頻裡,很多人曲解了後浪的含義,在他們看來,後浪就是整天過著精緻的生活,到處吃喝玩樂,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
  • 刷屏的《後浪》被翻譯成英文了!
    5月4日,B站發布了一個名為《後浪》的演講視頻,相信小夥伴們都看了吧?視頻上線後,很快便刷遍了朋友圈,那對這個影響力如此大的演講,它的英文版本又是怎樣的呢?大家好不好奇「後浪」怎麼用英文說?中文原詞中不管是「後」浪還是「前」浪,側重時間先後順序,強調結果狀態,是結束性靜態哲學思維。什麼年齡段算是青年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認為,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隨著我國乃至全球人均壽命不斷增長,在中年人甚至更年長的人心中,勢必對青年這一概念有著另一方解讀。他們始終還駐守著一顆年輕的心,認為自己或許不是前浪,也不會甘心作為前浪而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 2021,「後浪」可期
    半月談評論員 張婉禕2020年,「後浪而時代的浪潮,成為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找尋方向的機遇與契機,無形中決定著「後浪」的模樣。青年是成長中、活躍著的群體,抽象的概念無法概括生氣勃勃的青年,要了解青年必須走近青年,看那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如何詮釋青春。 那是一張張堅定的臉龐,正向社會訴說著何謂理想。張騰是一名鐵路工人。
  • 再談《後浪》:「前浪」的讚美為什麼不被年輕人買帳?
    在對《後浪》較多的批評中,就包括視頻中幾乎沒有那些從事「生產」的年輕人,反而都是「消費」的年輕人[2]。有數碼博主、電競達人、Cosplay愛好者,卻沒有車間工人、快遞小哥、農民工,而後者才是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人。
  • 雛鷹換羽,「後浪」踏上新徵程
    新年伊始,一批批軍營「後浪」帶著青春夢想奔赴各個連隊。經過新訓的摸爬滾打,他們曾經稚嫩的臉上多了幾分成熟,曾經迷茫的眼神裡多了幾分堅定,從接過鋼槍那一刻,他們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軍旅徵程……授槍——使命在肩堅定信念鑄忠誠,賡續傳統強擔當。新兵授槍儀式,是一場軍人專屬的「成人禮」。
  • 深圳95後博士一天兩登《自然》雜誌,網友:真正的「後浪」
    當地時間 5 月 6 日,中科大 2010 級少年班畢業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95 後」博士生曹原與其博導 Pablo Jarillo-Herrero 連發兩篇本科畢業後,18歲的他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
  • 後浪——一場精英階層的自嗨與意淫
    最近《後浪》在b站火了。於是我也去刷了兩遍,中年大哥帶著成功人士的打扮和口吻對著屏幕前的後輩們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令人激情澎拜。這讓我仿佛回到了幾年前因為領導對我加薪的承諾遲遲不兌現而準備辭職時,經理跟我單獨談話的美好場景裡:「雖然我們這裡薪資不高,但是發展空間大啊!這裡的工作氛圍裡,你能跟著大家學到多少有用的品質啊!
  • 一名90後後浪的深度自白:我也曾拼命逃離農村,逃離無能的父母
    02《後浪》不過是一塊閃爍著冷光的摩天大廈玻璃想起b站聯合央視推出的視頻《後浪》,不由得覺得有點諷刺,《後浪》發布於主要原因就在於,視頻過度美化了年輕人的生活,比如視頻裡的出現的年輕人生活素材,不是賽車就是跳傘,都是一些高大上的娛樂項目,配上何冰那句「無比羨慕」「你們有選擇的權利」,也就難怪後浪們看了都自嘲,我們不是「後浪」,我們是「韭浪」。
  • 何冰老師因《後浪》被網暴,生日祝福下現萬條惡評,刺痛了誰的心
    導讀:前幾天,因為52歲何冰老師受邀以「前浪」激勵「後浪」的形式,一席演講,得罪了許多躲在鍵盤後面的年輕人,隨後,那些人從抨擊《後浪》演講視頻,到攻陷何冰老師的公眾平臺,從那些滿懷惡意的評價當中,我看到一些更糟糕的事情,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