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科大學莫然團隊開發新的水蛭素遞送方法,極大增強了其抗凝...

2020-12-08 騰訊網

病理性凝血是一種凝血調節疾病,可誘發多種心血管疾病。一種安全有效的系統,用於通過響應凝血信號的變化來傳遞抗凝劑,以模仿生理學的負反饋機制,為抗凝治療提供了希望和潛力。

2020年10月9日,中國藥科大學莫然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題為「Self-regulated hirudin delivery for anticoagulant therap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由自調控納米凝膠組成的閉環水蛭素遞送平臺,用於抗凝治療,它可以根據血栓的病理過程精確調整水蛭素的釋放曲線。交聯的納米凝膠網絡增加了水蛭素的穩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並降低了其在體內的清除率。工程化納米凝膠可促進水蛭素在纖維凝塊中的積累,並在血栓病理學過程中在凝血酶發生變化時適應性釋放封裝的水蛭素,從而增強抗凝活性並減輕不良影響。

總之,該研究表明,這種製劑有效地預防和抑制了肺栓塞和血栓形成的小鼠模型上的血凝塊形成。

血栓意外沉積在動脈或靜脈中會誘發許多危及生命的疾病,例如靜脈血栓栓塞,急性心肌梗塞和中風。凝塊的形成是由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凝血系統異常和血液流變學改變引起的。血凝塊的主要成分包括活化的血小板,紅細胞(RBC)和纖維蛋白。

多種凝血因子參與凝血過程:其中凝血酶是凝血級聯反應中的關鍵效應酶,它負責將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移到不溶性纖維蛋白中,以穩定凝集的血小板和RBC形成凝塊。一旦血塊阻塞主要血管,下遊組織就會發生局部缺血和缺氧,從而導致其壞死。例如,頸動脈栓塞會導致腦組織缺血和缺氧,從而導致組織壞死和神經功能障礙。

臨床上已使用多種抗凝劑預防或抑制血栓和血凝塊形成,包括肝素,華法林和利伐沙班。肝素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抗凝劑,可通過增強抗凝血酶III的活性來中和凝血酶的酶促活性,從而控制血液凝結。但是,肝素的臨床應用會導致出血風險和血小板減少。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症(HIT)是一種嚴重的副作用,發生率在0.1%到5%之間,這是由免疫球蛋白G抗體與肝素-血小板因子4的複合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介導的。

在開發替代抗凝藥物方面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水蛭素是這些有效的凝血酶抑制劑之一,是從水蛭的咽旁腺中提取的。與肝素不同,水蛭素可與凝血酶形成穩定的複合物,以直接抑制其凝血功能。該凝血酶抑制過程獨立於抗凝血酶III,水蛭素的應用帶來了確定的劑量反應關係,以相對精確地控制劑量。此外,水蛭素不會引起任何血小板減少症,這使其成為控制血液凝固的肝素的首選抗凝替代品。

為了解決天然水蛭素的缺點,包括來源不足和質量差,重組水蛭素已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開發並批准用於抗凝治療。重組水蛭素的適應症已進一步擴展至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和血管成形術。然而,重組水蛭素具有差的血清穩定性和對蛋白酶降解的敏感性,從而導致快速清除,半衰期短以及因此生物利用度低。此外,由於重組水蛭素具有意外的出血風險,因此也需要嚴格控制劑量。

在這裡,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由自調控納米凝膠組成的閉環水蛭素遞送平臺,用於抗凝治療,它可以根據血栓的病理過程精確調整水蛭素的釋放曲線。交聯的納米凝膠網絡增加了水蛭素的穩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並降低了其在體內的清除率。工程化納米凝膠可促進水蛭素在纖維凝塊中的積累,並在血栓病理學過程中在凝血酶發生變化時適應性釋放封裝的水蛭素,從而增強抗凝活性並減輕不良影響。總之,該研究表明,這種製劑有效地預防和抑制了肺栓塞和血栓形成的小鼠模型上的血凝塊形成。

論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41/eabc0382

相關焦點

  • 中國藥科大學莫然團隊開發新的水蛭素遞送方法
    2020年10月9日,中國藥科大學莫然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 在線發表題為「Self-regulated hirudin delivery for anticoagulant therap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由自調控納米凝膠組成的閉環水蛭素遞送平臺,用於抗凝治療,它可以根據血栓的病理過程精確調整水蛭素的釋放曲線。
  • 宋後燕領銜研發又一種獨一無二新藥 「水蛭素」抗凝防栓護血管
    本報訊 (記者施捷通訊員孫國根)一種用於治療心腦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國家一類生物技術新藥「水蛭素」近日獲準正式進入臨床研究。這是繼成功研製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技術新藥——重組鏈激酶(r-SK)之後,復旦大學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宋後燕教授領銜完成的又一項世界獨一無二的新藥研發。
  • 水蛭素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科康科技集團周維海
    「小螞蟥·大產業」的發起人和倡導者,中國科學家協會會員、中國發明創業獎獲得者、水蛭活體重複多次提取天然水蛭素全球專利的所有人、廣西科康天然水蛭素研究院、廣西科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天然水蛭素之父周維海院長,是中國天然水蛭素產業的開拓者和領航者
  • 中國藥科大學成功構建納米傳感器,用於藥效自檢測
    近日,國際知名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在線發表了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院孔令義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Cytochrome c light-up graphene oxide nanosensor for the targeted self-monitoring of mitochondria-mediated tumor cell death
  • 揭秘水蛭素的前世今生
    天然水蛭素是從水蛭之王菲牛蛭其唾液腺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有效和最安全的天然凝血酶抑制劑,與胰島素、青蒿素被稱為拯救人類疾病的「世界三素」。 古代:破血良方,入藥首選 水蛭藥用,由來已久。
  • 金康道夫水蛭素膠囊,心腦血管疾病與三高人群的福音
    水蛭素是目前世界上所發現已知物質中抗凝,溶栓,疏通血管,改善微循環,降脂降壓降糖,治療冠心病,心梗,腦梗,中風,痛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最好天然物質。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寬體金線蛭體內不含天然水蛭素(Hirudin);而吸血水蛭如菲牛蛭的體內含有豐富的天然水蛭素,而天然水蛭素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現的物質中最強的天然抗凝血酶物質,對人類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腦血栓等血栓性疾病有特效,其防治效果是任何物質所不能比擬的。
  • 比水蛭更難「養」的是水蛭化妝品
    動物試驗與臨床研究表明,水蛭素能高效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具有較好的滲透性和改善微循環,阻止凝血酶催化的凝血因子活化和血小板反應等進一步血瘀現象。此外,它還能抑制凝血酶誘導的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凝血酶對內皮細胞的刺激。因此,水蛭素可疏通和擴張面部皮膚毛細血管,改善真皮血液微循環,清理皮膚血管垃圾,促進皮膚新陳代謝。
  • 中國藥科大學一科研團隊發現治療抑鬱症的新靶標
    新華社南京12月26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26日從中國藥科大學獲悉,該校洪浩團隊經多年研究發現,一種名為TGR5的受體與抑鬱行為相關,這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神經精神領域學術期刊《生物精神病學》上。
  • 中國學者開發出新一代mRNA藥物遞送系統,團隊將創辦新公司
    研究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助理教授李林鮮,從博士期間便一直從事用於 RNA 遞送的脂質納米粒的設計和開發工作,其在 2017 年還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 水蛭在國外醫學界的運用
    當然水蛭療法通常不是外科醫生的首選方法, 如在斷指再植手術中, 醫生在儘可能多地連接好那些細小的血管後,通常採用肝素加小切口放血的抗凝療法,而這後項工作用幾隻水蛭便可完成。水蛭的天賦就在於能製造出一個出血達教小時之久的傷口。水蛭的唾液中含有的一些物質可以麻醉傷口、擴張血管和阻止血栓的形成。
  • 蛭肽素(水蛭肽)的結構與功能
    定義:是以水蛭素為模板設計出的肽類凝血酶抑制劑,其胺基酸數目與順序也因設計者的不同而不同,最初的水蛭肽是由Margzncre等設計的,具有20個胺基酸琺殘基,含有2個結構域和一個連結區,其中C端是由水蛭素羧基末端衍化來的,能與凝血酶的催化反應位點緊密結合。
  • 雙氫青蒿素藥效檢測實現可視化
    原標題:雙氫青蒿素藥效檢測實現可視化(記者程守勤 通訊員韓超 徐曉)近日,國際期刊《生物傳感器與生物電子學》在線發表了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院孔令義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項研究證實,構建的納米傳感器能夠自檢測衍生物雙氫青蒿素。
  • 《科學報告》藥用水蛭完成基因測序​對未來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科學報告》藥用水蛭完成基因測序 對未來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這項研究為醫學實踐中最常用的水蛭唾液中含有的強力抗凝劑提供了新的見解。藥用水蛭是一種歐洲水蛭,也是最常用的藥用物種之一。 該團隊專注於基因組中血液稀釋劑和抗凝劑的多樣性,產生的結果可能對吸血生物在醫院的使用有深遠的影響。 藥用水蛭早已用於治療各種人類疾病。然而,它們在中醫裡出現,即人體功能依賴於四種「體液」的平衡:血液、痰、膽汁和黃膽汁。
  • 打通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最後一公裡,蔡宇伽合作團隊十年探索開發...
    研究團隊介紹,該技術是中國首個完全自主開發的原創型基因治療載體。 理想的基因編輯遞送工具需要兼具瞬時和高效的特點,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慢病毒載體可以高效感染幾乎所有的細胞,而非病毒成分mRNA具有瞬時性的特點。蔡宇伽團隊利用mRNA莖環結構與噬菌體衣殼蛋白特異識別的原理,通過病毒工程技術,將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創造了新型遞送技術VLP-mRNA。
  • 常用中藥材_水蛭_自渡子
    《水蛭》(資料來源——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彙編)別藥科——水蛭科動物水蛭等幾種的全體。藥類——活血調經。藥性——平。藥理——利水道,降血脂,抗早孕,抗凝血,抗血小板,溶解血栓,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心血管功能,緩解顱內高壓,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抑制血小板的釋放,改善局部血流循環,促進腦血腫和皮下血腫的吸收,改善腎功能,減輕周圍炎症和水腫,預防急性腎小管壞死
  • VLP-mRNA遞送技術:打通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最後1公裡
    然而遺憾的是,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本身的快速進化,其遞送技術的發展極其緩慢和困難。而遞送之於基因編輯治療的重要性如同火箭之於登月。由於遞送技術的滯後發展,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應用困難重重,整個領域都在期待遞送技術的突破。 諾獎得主 Jennifer Doudna 在 2020 年初給Nature雜誌撰寫的綜述中,系統論述了基因編輯治療的前景和挑戰。
  • 桐鄉市河山鎮水蛭養殖助推農民致富
    中藥水蛭,俗稱螞蝗,為水蛭科動物螞蝗、柳葉螞蝗及水蛭的乾燥體。水蛭入藥歷史悠久,早在我國醫學名著《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因其體內含有被醫學界認為是最有效的抗凝血物質——水蛭素,使得其在醫藥方面的用途很廣,市場收購價也是日益上揚。近日,嘉興市價格監測中心在對桐鄉市河山鎮欣龍特種水蛭養殖中心的調查中發現,巨大的市場需求,為人工養殖水蛭營造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也為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民致富提供了新途徑。
  • 蔡宇伽組成功研發VLP-mRNA遞送技術:打通基因編輯治療最後一公裡
    VLP可以遞送CRISPR/Cas9 mRNA, 實現安全和高效的體內基因編輯。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是我國首個完全自主開發的原創型基因治療載體,體現了我國在基因治療領域的科技進步。自最早的基因編輯工具問世至今,基因編輯技術已經有近30年的歷史了。特別是2012年以來,隨著CRISPR的橫空出世,基因編輯技術日漸趨於成熟。
  • mRNA疫苗的三道必答難題:遞送、給藥、專利
    但 mRNA 自身穩定性差、易被體內的核酸酶降解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因此,mRNA 疫苗需要有合適的遞送載體將其遞送至體內,才能有更好的免疫效果,開發高效無毒的遞送系統是 mRNA 疫苗成功的關鍵。生輝此前已經總結了上述幾類 RNA 藥物的要點(點擊查看《瓶頸》)。
  • 香港金康道夫水蛭素功效 不同人群不同效果
    水蛭素作為三大素之一,其功效是非常顯著的。現在也有很多消費者更為關心的是,服用完金康道夫水蛭素產品後多久才能看到明顯效果?對此,金康道夫表示:根據以往的臨床案例來看,水蛭素可以調理身體非常多的問題,比如腦梗、心臟病、糖尿病、痛風、中風偏癱、性功能障礙乃至不孕不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