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上海|姚期智:量子計算結合AI,人類或能真正了解宇宙

2021-01-12 澎湃新聞

人工智慧已經無處不在,被應用到諸多領域,已經為人類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福利和財富。那麼,人工智慧的未來會如何?

9月17日,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人工智慧:現狀與未來」主題演講環節,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從學術研究角度給予了前瞻。姚期智是世界知名計算機專家、2000年圖靈獎獲得者,也是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姚期智談到了人工智慧領域近年來的一項重要技術——深度學習。這項技術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經出現,當時研究人員認為其可能無法打敗其他方法。但三四十年後,由於環境改變、大數據和強大計算機的出現,傳統的深度學習方法重新煥發了第二次生命,帶來很多可喜結果。

「深度學習以及它的不同變體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將來幾年仍然會帶來很多新的項目和產品。但是到了某一時間點,也許五六年後,我相信這項技術會到達發展極限。那麼下一波AI革新應該來自哪裡?下一波算法的突破會來源哪裡?」

姚期智提出,如果從學術角度思考人工智慧近期的發展對科學意味著什麼,這讓我們不得不考慮一個更久遠、我們一直試圖回答的問題,也是最激動人心的領域,即如何比較人工智慧和神經科學也就是自然智能。

他談到,神經科學對人工智慧頗有貢獻,因其提供了神經網絡模型,那麼深度學習是否也能提供觀察自然智能如何發揮作用的窗口?在一些領域,自然智能比人工智慧更有優勢,比如人工智慧需要很多數據,而自然智能只要很少的數據就能做出決策,或許可以藉助深度學習來了解自然智能的運作機制。

更進一步,哲學家們一直以來感興趣的問題是:知識的邊界在哪裡?到底可以學多少東西?我們和真相之間可以多靠近?

「最近,量子計算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其本身就擴大了人類獲得知識、認知宇宙的能力。很有意思的問題是,能否將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結合在一起呢?」姚期智提出,通過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的結合,人類或許可以真正有機會來「攻克」自然界。

這意味著什麼?「我認為量子物理可能是我們所知道的最深入、最美麗的物理法則,最本質的關於自然創造宇宙的法則。這麼多年來,我們只是驚嘆量子原理是如何創建了雄壯美麗的世界,但是隨著量子計算的發展,我們最終能夠有能力模仿自然。如果你有一個量子計算機,你就可以模仿大自然的量子法則,我們現在正在越來越多地獲得這樣的能力。」

姚期智說,如果能在對自然智能的認識上取得進展,理解自然智能,也許就能把量子和AI結合,進行所謂的量子人工智慧研究,或許能夠帶來一些在宇宙中我們從未見過的美麗的算法。

相關焦點

  • 國士無雙:姚期智與中國計算科學的崛起
    然而,在世界學術領域,姚期智的影響力,甚至還要超越上述科學家,幾乎可以與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並駕齊驅!1946年,姚期智出生於上海,不久後便隨父母去了臺灣。如同許多取得傑出成績的科學家一樣,他自小就聰明伶俐,踏實肯學,展現出了學霸的潛力。1957年,國際上傳出一個大消息,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 對話圖靈獎得主姚期智:AI 的突破口在算法,中國的機會很大
    我們和姚期智教授探討了關於 AI 技術、人才培養、人才儲備、行業未來……等問題。作為世界現代密碼學、理論計算機科學、量子計算等領域的奠基人,更是中國計算機理論科學領域的啟蒙者,姚期智教授對於人工智慧領域有著絕對的發言權,下面就一起從極客公園和姚先生的對話中去了解他的想法。
  • 聚焦AI治理|姚期智:加密技術在數據治理上能發揮重要作用
    12月18日,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在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上表示,加密技術在數據治理上能發揮重要作用。姚期智稱,在AI和大數據的時代我們必須要有高質量和可信的數據。不可信數據的問題經常從媒體報導當中可見到。
  • 姚期智:呼之欲出的量子計算機,和它漫長的最後一英裡(全文)
    圖: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計算專家、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11月4日, 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計算專家、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 在騰訊WE大會的五周年論壇上遠程發布了最新演講。 姚期智用RSA的密碼系統作例子說明了量子計算機的巨大潛力:「用400位數的整數來做一個密鑰的話,用現在的超級計算機需要60萬年才能做出來。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在中國製造量子計算機重要性遠超研究量子計算
    該領域的早期創始人之一,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先生在1993年曾為量子計算理論基礎的建立做出過核心貢獻。2011年,姚期智創建清華大學量子信息中心(CQI),旨在將後者打造成為世界級的量子計算研究中心。在近期與《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的一次對話中,姚期智細數了量子計算的歷史,並表達了他對該領域未來發展的看法。
  • 首屆國際分布式AI學術會議議程全公布:姚期智、劉鐵巖主旨演講
    姚期智院士的研究方向包括計算理論及其在密碼學和量子計算中的應用。1993 年,他最先提出量子通信複雜性,基本上完成了量子計算機的理論基礎;1995 年又提出的分布式量子計算模式,後來成為分布式量子算法和量子通訊協議安全性的基礎。多智能體系統創始人 Victor R. Lesser
  • 姚期智:加密技術在數據治理上能發揮重要作用
    來源:澎湃新聞聚焦AI治理|姚期智:加密技術在數據治理上能發揮重要作用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12月18日,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在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上表示,加密技術在數據治理上能發揮重要作用。
  • 姚期智:圖靈獎得主
    這位"人生第一站"在中國大陸和臺灣接受啟蒙教育的學者,是一位以為人類做重大貢獻為軸心,以興趣為經線,以能力為緯線不斷編織人生大廈的人。  中國情結  "我所學的東西能有機會在我出生的中國生根,有條件在該領域為中國培養出世界級的研究人員來,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量子科學家施堯耘加入阿里雲 推進量子計算落地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施堯耘是世界頂級量子科學家,師從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進行量子計算相關研究,後赴密西根大學任教。此外,施堯耘教授在美國持有與量子科學相關的多項專利。在接受採訪時施堯耘說,加入阿里巴巴的原因很簡單,這家公司要做的也正是我要做的:讓量子計算落地。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為客戶提供計算和人工智慧服務,不僅支撐量子技術的研究,也是未來量子應用的輸出渠道。雲計算本質是計算能力。施堯耘認為,只要認同量子力學是準確的物理規律,量子計算可能就是終極計算。
  • 首屆國際分布式AI會議在京召開,姚期智、Lesser坐鎮,德撲、圍棋 AI...
    雷鋒網了解到,本次會議共有 1 個workshop、2個tutorial、3個特邀主旨報告、3個工業主旨報告、6個工業特邀報告以及48個oral演講。本次會議,作為首屆DAI會議,共接收37篇投稿論文,其中13篇被收錄(長論文 11 篇、短論文 3 篇)。
  • 上海大學依託國儀量子教學機開啟量子計算實驗課程
    以量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量子調控,是量子力學的最新發展,其帶來了「第二次量子革命」。人類對量子世界的探索已從單純「探測時代」走向主動「調控時代」,成為解決人類對能源、環境、信息等需求的重要新手段、新技術。2018年9月,美國發布了量子信息發展國家戰略書,特別強調了量子技術和量子科技在國家戰略中的重要性。歐盟從2018年開始,投入10億歐元實施「量子旗艦」計劃。
  • AI賦能醫療,距離真正應用還有多遠?
    5月10日下午,由鎂客網主辦,合力投資、SIPAI、蒲公英孵化器協辦,青銅資本、荒合資本支持的「AI賦能智能醫療——M-TECH 2019智能醫療創新產業論壇」於蘇州圓滿落幕。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絕對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7月9日,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如期召開。在開幕式上,中國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發表了《人工智慧理論的新方向》的主題演講。姚期智在演講中提到了三個觀點,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舉例說服大眾。他的第一個論點是AI理論很重要。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絕對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
    7月9日,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如期召開。在開幕式上,中國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發表了《人工智慧理論的新方向》的主題演講。姚期智在演講中提到了三個觀點,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舉例說服大眾。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基礎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姚期智院士作學術報告。 同濟大學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8月11日電 (黃艾嬌 許婧)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11日在同濟大學作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時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基礎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同濟大學供圖 攝當天,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為姚期智院士頒發同濟大學名譽教授聘書,佩戴同濟大學校徽;同濟大學校長陳杰致辭並介紹姚期智院士的學術簡歷。姚期智教授是世界著名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科學家,被公認為是密碼學及量子計算的國際先驅。
  • 姚期智院士:首先成為一名科學家
    尋找那個讓你「睡不著」的題目 姚期智教授是世界著名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科學家,被公認為是密碼學及量子計算的國際先驅,2000年榮膺圖靈獎(計算機科學的國際最高獎),是迄今唯一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此次專門為學生作了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
  • 中國唯一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
    姚期智,1946年出生於中國上海,計算機學家,他有著非常傳奇的人生經歷,為計算機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67年姚期智獲得臺灣大學物理學士學位;1972年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博士學位;1975年獲得伊利諾依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之後先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任助理教授、教授;1998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0
  • 「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姚期智:中國不缺人才,真正缺的是什麼?
    近日,姚期智主導的期智研究院落地上海,併入駐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目的是匯聚多校尖端人才,開展前沿交叉科學研究工作。西岸的定位是藝術(ART)和人工智慧(AI),這裡不僅有「AI雙子塔」,還有集聚的美術館群落。在入駐儀式上,姚期智向現場觀眾分享了人文藝術對科學發展有著怎樣的幫助和啟發。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人工智慧存在三大技術瓶頸
    未來是否可能對人類帶來威脅?今天下午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做了題為《人工智慧面對的一些挑戰》的演講。在他看來,人工智慧有三大技術瓶頸亟待突破,需要科學家「從0到1」的原創研究。 作為現代密碼學的奠基人,姚期智創立的上海期智研究院今年初在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