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原又被稱為凍原,是寒帶植被的代表,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北部,形成了一個大致連續的地帶。在歐亞大陸的凍原區內,隨著從南到北氣候條件的差異,凍原分為4個亞帶;
森林凍原亞帶:這裡的樹木大多數是落葉松屬、西伯利亞雲杉、彎樺。灌木層中有矮樺和檜樹。地被層中佔優勢的是真蘚和地衣。沼澤佔有一半以上的面積。
灌木凍原亞層:灌木以矮樺為代表,還有圓葉柳、極柳等。
蘚類地衣亞帶:這裡蘚類地衣佔優勢,是最典型的凍原地帶。
北極凍原亞帶:分布在北冰洋沿岸,植被稀疏,完全沒有小灌木群落。北美大陸北部的凍原與歐亞大陸凍原有很多相似之處。地衣凍原在北美有著比較廣泛的發育。
中國沒有水平分布的凍原植被,只有山地凍原植被,僅分布在長白山海拔2100米以上,和阿爾泰山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長白山的山地凍原的主要植被有仙女木、牛皮杜鵑、圓葉柳,並混生有大量的草本植物。阿爾泰山的凍原植物種類較少,屬於乾旱型的山地凍原,以鐮刀蘚、真蘚、冰島衣屬等蘚類和地衣植物為主。
凍原植被的生態條件十分嚴峻。冬季漫長而寒冷,最低溫度可達-70℃,有6個月見不到太陽;夏季短促而涼爽,最熱月平均氣溫為0-10℃,植物生長僅2-3月。年平均氣溫在0℃以上,年降水量不多,在亞洲東北部為100mm,阿拉斯加為124.4mm。降水次數多,水分蒸發差,空氣溼度大,風大,雲多。
凍原土壤的永久凍層是凍原生態系統最為獨特的一個現象。所謂永凍層是指土層下面永久處於凍結狀態的巖土層,深度從幾米至數百米,甚至達1000米。永凍層的存在阻礙了地表水的滲透,易引起土壤的沼澤化。凍土層上部是東凍夏融的活動層,其厚度在黏質土為0.7-1.2米,砂質土為1.2-1.6米。活動層對生物的活動和土壤的形成具有主要意義。植物的根系得到伸展,吸取營養物質;動物在此挖掘洞穴,有機物得到積累和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