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Chem Toxicol:蛋白致敏性評價BALB/c小鼠動物模型的進一步完善

2021-01-16 生物谷

重點實驗室最近在專業期刊《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雜誌上發表一篇題為「A BALB/c mouse model for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allergenicity of proteins: Comparison of allergen dose,sensitization frequency,timepoint and sex」的學術論文。

隨著轉基因作物的快速發展,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為廣大民眾關心的問題,轉基因食品引起食物過敏的可能性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BALB/c小鼠是近交高IgE應答品系,優先產生Th2 型免疫應答和IgE抗體,常被用來判定蛋白質的潛在致敏性。

本研究選用造模致敏原卵清蛋白(OVA),在本實驗室前期初步建立的BALB/c小鼠致敏性評價動物模型基礎上,對BALB/c小鼠腹腔注射致敏動物模型進行了完善。從致敏原劑量、致敏頻次、致敏周期以及動物性別四個方面進行研究。選用OVA特異性IgE和IgG1(OVA sIgE, sIgG1)作為判定終點。

綜合考慮OVA特異性IgE和IgG1的結果表明,在試驗第0、3、6、9、12天進行5次腹腔注射比第0、7天進行兩次2次腹腔注射能激發產生更高的OVA特異性IgE和IgG1,致敏周期宜選用28天,而性別則對致敏性無影響。同時,我們進一步對腹腔注射5次,每次給予0.05mg OVA的BALB/c小鼠在第28天取脾,進行脾細胞培養。用0.5 mg/ml OVA激發脾細胞兩天後,檢測細胞培養上清液中的細胞因子(IL-4和IFN-γ)。結果表明,試驗組IL-4含量顯著高於對照組,試驗組IFN-γ含量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變化。依據本研究結果,在試驗第0、3、6、9、12天腹腔注射5次給予BALB/c小鼠0.05mg OVA,在試驗第28天取血檢測OVA特異性 IgE和IgG1,可建立較理想的BALB/c小鼠蛋白潛在致敏性評價動物模型。

目前,使用動物模型評價轉基因作物的致敏性,是國際上研究和開發的熱點領域。本研究為轉基因食品潛在致敏性蛋白的評價提供了一個更完善的BALB/c小鼠動物模型。為其能夠更好地應用於轉基因食品的致敏性評價體系中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doi.org/10.1016/j.fct.2013.08.004

A BALB/c mouse model for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allergenicity of proteins: Comparison of allergen dose, sensitization frequency, timepoint and sex

Chen Chena, 1, Nana Sunb, 1, Yongning Lib, Xudong Jiab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e BALB/c mouse as an animal model for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allergenicity of proteins.

Specific IgE and IgG1 against ovalbumin were induced by dosing BALB/c mice via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absence of adjuvant). The effects of various allergen doses (5 mg, 0.5 mg or 0.05 mg OVA), sensitization times (twice or five times), timepoints (day 14 or day 28) and sex (male or female) were studied. IL-4, IFN-γ, OVA-specific IgE and IgG1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 general finding was that mice treated with 0.05 mg OVA had the highest OVA-specific IgE and IgG1,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igher specific IgE and IgG1 were observed in groups sensitized five times than twice, OVA-specific IgE and IgG1 on day 28 were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day 14, and higher IL-4 was observed in OVA-allergic mice than control mic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BALB/c mouse model treated with 0.05 mg OVA intraperitoneally on days 0, 3, 6, 9, 12 might be used for further experiments. OVA-specific IgE and IgG1 should be detected on day 28. Further studies including reproducibility and other conditions were required before using the BALB/c mouse model for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allergenicity of proteins.

 

相關焦點

  • 最常見的實驗小鼠品系—C57BL/6小鼠、BALB/c小鼠簡介
    小鼠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實驗動物。其原因在於小鼠和人的基因具有極高的相似度(小鼠99%的基因能在人類基因組中找到同源基因),同猴子、豬等實驗動物相比,小鼠繁殖和飼養很便宜;而且小鼠繁殖迅速,這就使得科研人員可以研究不同代次間小鼠生物學特性的變化。目前,實驗室中最常見的小鼠品系大概就是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了。
  • 漆酶/咖啡酸和穀氨醯胺轉胺酶通過免疫調節作用降低蝦原肌球蛋白(Met e1)的致敏性
    Balb/c小鼠模型表明酶交聯TM的過敏症狀降低,血清中IgG1,IgE,組胺,類胰蛋白酶和mMCP-1的含量水平。脾細胞實驗表明CLC +和CTG +下調Th2細胞因子(IL-4,IL-5,IL-13),上調Th1細胞因子(IFN-γ)和Treg細胞因子(IL-10)。結果表明,酶交聯反應可以通過影響過敏蛋白的構象結構,增強消化率,降低細胞脫粒程度,調節Th1 / Th2免疫平衡。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研究認為,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研發出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感染後第3天和5天鼻甲和肺臟均檢測到高水平的病毒複製,並且在8-9月老齡BALB/c小鼠引起典型的肺炎病變。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研究認為,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研發出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步志高介紹,科研團隊利用臨床樣品中分離的SARS-CoV-2病毒株(HRB26),通過鼻腔途徑感染4-6周齡BALB/c小鼠,快速傳代14代,獲得一株小鼠適應的SARS-CoV-2(HRB26M),感染後第3天和5天鼻甲和肺臟均檢測到高水平的病毒複製,並且在8-9月老齡BALB/c小鼠引起典型的肺炎病變。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肺炎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因此,科學家研發出的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 我國科學家建立新冠肺炎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因此,科學家研發出的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 我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研發出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上。
  • 我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研發出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上。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研究團隊還利用這一小鼠模型評價了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及滅活病毒疫苗對病毒感染的治療作用。結果顯示,注射中和抗體及免疫滅活病毒疫苗的小鼠攻毒後肺部病毒載量顯著降低,且病理損傷減輕,說明該模型能夠很好地應用於中和抗體和疫苗的評價中。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以上結果表明,VEEV-VRP-hACE2可將hACE2基因遞送至小鼠呼吸道,建立一種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研究團隊還利用這一小鼠模型評價了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及滅活病毒疫苗對病毒感染的治療作用。
  • SARS小鼠模型的構建策略與應用進展
    深入研究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SARS)與宿主分子相互作用機制,探討病毒致病過程,建立SARS病毒感染疾病模型,對於指導臨床治療、疫苗和藥物研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論是疫苗研發還是新藥研發,以及基因治療,均需要精準的動物模型來驗證疾病的發病和免疫機制。一、應用小鼠模型研究SARS的意義與優勢?
  • J Med Chem 一周文獻速遞 20200615-20200619
    13B的臨床前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洩和體內靶點作用研究支持進一步開發6-苯基己醯胺衍生物作為人類CMT2A的治療藥物。文獻連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0c003662020-6-171.
  • 小鼠模型在轉化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小鼠模型已經成為研究基因功能與致病機制、建立人相關疾病模型和評價研發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等生物醫藥研究不可取代的模式動物。轉化醫學研究就是針對來自臨床患者實際問題,通過實驗室包括分子、細胞及模式動物的相關基礎及臨床前研究,最終實現解決臨床所面臨的已知與未知的難題。
  • 自然流產(SA)小鼠模型建造方法
    原型物種:人來源:Clark經典反覆流產小鼠模型(CBA/J與DBA/2)模式動物品系:雌性CBA/J,雄性DBA/2,雄性BALB/c小鼠實驗分組:正常妊娠對照組,健康未妊娠對照組,RSA模型組,RSA治療組實驗周期:6~8 weeks
  • 小鼠模型在研究人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
    新疫苗與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也不適合直接進行人體試驗。因此,為了更好地研究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致病機制,以及有效評價潛在疫苗與治療方法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實驗動物模型就成為研究者們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病毒直接感染近交系小鼠模型近交系小鼠的優勢在於其實驗操作結果的重複性好,利用C57BL/6或BALB/c 近交系小鼠遺傳背景一致性的特點,降低了小鼠個體間遺傳背景因素可能對病毒感染敏感性差別的影響,從而比較容易研究分析病毒致病及其複製的動態特徵,比較不同病毒株毒力的差異。
  • 科學家開發出在BALB/c小鼠中適應的SARS-CoV-2
    科學家開發出在BALB/c小鼠中適應的SARS-CoV-2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14:27:13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周育森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在BALB/c小鼠中適應的SARS-CoV-2,可用於疫苗評估
  • Chem.文獻速遞:20200424-20200501
    為了進一步同時增強穩定性和受體親和力,作者通過修飾兩個或三個醯胺鍵得到了有希望的候選化合物,其在體外表現出穩定性和較強的受體親和力。放射性標記的多三唑-擬肽在攜帶受體陽性腫瘤異種移植物的小鼠中的生物分布研究表明,與化合物[Nle15]MG11相比,候選化合物在腫瘤部位的吸收增加了4倍。
  • 調控骨質疏鬆模型小鼠的ERK5蛋白信號通路
    ERK5對於機械刺激、應激反應、氧化應激、高滲環境、細胞因子、炎性因子等均敏感,是維持細胞正常功能較重要的一類蛋白分子,不過目前對其的研究較少。XMD8-92:是一種ERK5的高效特異性抑制劑,可以抑制體外實驗中EGF誘導的ERK5激活,而且在體內實驗中不會導致實驗小鼠的死亡,可以被用於體內實驗。
  • CDX模型、PDX模型、NSG小鼠
     CDX模型主要是將腫瘤細胞系移植到裸鼠或者NSG小鼠體內而構建的腫瘤模型。,也由於其經過了多次的傳代(幾十次傳代),所以其生物學特徵變化明顯,從而使得其生物學特性以及藥效評價結果與臨床相似度極低
  • 肝功能衰竭(LF)小鼠模型的建模方法
    來源:四氯化碳誘發肝衰竭模式動物品系:SPF級Balb/c小鼠,雄性,周齡為4w~6w,體重為20g-22g。實驗分組:實驗分六組:正常對照組、模型組、陽性藥組、受試藥組三個劑量組。實驗周期:12~14 weeks建模方法: 建立小鼠慢性肝損傷模型:BALB/c小鼠,雄性,隨機分組。除正常對照組外,其餘小鼠均腹腔注射20%CCL4油溶液(5ml/kg),一周2次,連續注射12周。在12周末次給藥3d後,腹腔注射D-Gal(1g/kg)、LPS(10u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