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實驗小鼠品系—C57BL/6小鼠、BALB/c小鼠簡介

2021-03-01 百奧賽圖

實驗動物是生物醫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探究基因基礎功能,探尋疾病發病機制以及藥物臨床前篩選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鼠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實驗動物。其原因在於小鼠和人的基因具有極高的相似度(小鼠99%的基因能在人類基因組中找到同源基因),同猴子、豬等實驗動物相比,小鼠繁殖和飼養很便宜;而且小鼠繁殖迅速,這就使得科研人員可以研究不同代次間小鼠生物學特性的變化。

目前,實驗室中最常見的小鼠品系大概就是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了。

我們今天所見的多數實驗用小鼠都是白色的,這是酪氨酸酶基因突變使得機體無法合成黑色素導致先天白化病的緣故。早期人們在培育實驗動物時將白化病作為一種選擇標誌,也有不以白化病作為選擇標誌培育出來的小鼠,如C57BL/6。多數實驗小鼠為近交品系。

C57BL/6小鼠也被稱為C57 black 6,當然有的人也把它叫做B6,1921年被培育出來,屬於近交品系。該品系的最主要的兩個特點就是品系穩定和易於繁殖。另外C57BL/6小鼠是第一個完成基因組測序的小鼠品系,這也為它增加了不少的知名度。

C57BL/6小鼠的主要用途有如下三個方面:

構建轉基因動物模型,百奧賽圖多採用背景純淨的C57BL/6小鼠進行基因敲除,保證遺傳背景上的高度穩定性和實驗數據的一致性。

作為產生自發突變和誘發突變的同基因型小鼠的背景品系。

Female C57BL/6, 22 months of age

Balb/C是另外一種廣泛使用的實驗小鼠。這個品系具有白化、免疫缺陷的特徵,是一個近交品系。該品系的老鼠從1913年開始培育,到1974年正式定名為BALB/cByJ。Balb/C是一種極為溫順的品種,有著易於繁殖和雌雄體重差異小的特點。值得注意的是Balb/C對致癌物極其敏感,常用於肺癌、腎癌等實驗動物模型的建立。

另外,對BALB/c品系注射礦物油可迅速引發漿細胞瘤,該品系被廣泛應用於雜交瘤和單克隆抗體的生產。BALB/c小鼠在癌症治療和免疫學研究中有著廣泛應用。


BALB/c mouse. Courtesy of The Jackson Laboratory

百奧賽圖可提供以C57BL/6為主,BALB/c、DBA/2在內的多品系小鼠的基因編輯服務,全方位滿足您的各種需求!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北京百奧賽圖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百奧賽圖江蘇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BIOCYTOGEN    USA

北京百奧賽圖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聯繫電話:010-56315318

郵      箱:info@bbctg.com.cn        

網      址:www.bbctg.com.cn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研究偏愛C57BL/6,有的研究卻偏好Balb/C?
    基因編輯鼠的種類很多,在實際應用中,要根據研究的內容和目的來選擇合適的基因編輯鼠才能取得良好的實驗結果。我們通常會根據研究內容從背景品系、修飾的基因、修飾的方式以及構建技術這幾個方面進行考慮來選擇合適的基因編輯鼠。今天我們就先來聊一聊研究中常用的兩種背景品系及構建技術的選擇。
  • Cell子刊:常用的C57Bl/6小鼠存在免疫缺陷或影響研究結果
    2016年5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拉根研究所(Ragon Institute)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常用的C57Bl/6小鼠品系中發現一種被稱作基因重複的突變,這可能影響以這些動物為實驗對象的研究結果。這種突變破壞Dock2基因的功能,導致免疫缺陷。
  • 小鼠為何成了實驗動物?小鼠與人類的基因組及生理構造相似
    作者:巧兮 人類從未停止對生命的探索,而在這漫長的道路上,小鼠可以說是科學家們最愛用到的實驗動物。繁殖能力強,飼養要求低,改造相對容易,都是廣大科研人員愛它的理由。
  • 實驗小鼠的「前世今生」
    從16世紀起,小鼠就被少數西方科學家用於比較解剖學研究,19世紀,孟德爾曾試圖用小鼠毛色來進行遺傳學研究,但是他的上級嫌棄小鼠氣味太重,於是孟德爾這才改用豌豆來做實驗,從豌豆中發現了遺傳學兩大定律。 現在我們在使用的很多小鼠品系,都可以追溯到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格蘭比的一個農場。
  • 近交系小鼠之外---突變小鼠
    從歷史上看,自發突變小鼠貫穿了小鼠遺傳學研究的整個過程,同時也是人類遺傳性疾病最有價值的實驗動物模型,為科學界理解疾病機理和疾病發生的生物學機理做出了卓越貢獻。即便在當下,裸鼠(Foxn1nu)和SCID(Prkdcscid)等自發突變小鼠仍然是免疫和腫瘤相關研究最常用的動物模型。
  • Nature Genetics:最新小鼠實驗操作工具
    而且小鼠基因組與人類基因組高度同源、小鼠基因組改造手段非常成熟以及小鼠近交系、突變系和工具小鼠品系種類繁多,因此小鼠已成為發育生物學、功能基因組學和疾病機理研究的核心研究領域,小鼠也成為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
  • Food Chem Toxicol:蛋白致敏性評價BALB/c小鼠動物模型的進一步完善
    BALB/c小鼠是近交高IgE應答品系,優先產生Th2 型免疫應答和IgE抗體,常被用來判定蛋白質的潛在致敏性。本研究選用造模致敏原卵清蛋白(OVA),在本實驗室前期初步建立的BALB/c小鼠致敏性評價動物模型基礎上,對BALB/c小鼠腹腔注射致敏動物模型進行了完善。從致敏原劑量、致敏頻次、致敏周期以及動物性別四個方面進行研究。
  • C57BL/6J和C57BL/6N一樣嗎?
    C57BL/6,常被稱作「C57 black 6」、「C57」或者「black 6」(標準簡稱為B6),是一種常見的近交品系實驗鼠。在遺傳學試驗中廣泛用作轉基因鼠以模擬人類的基因缺陷類疾病。由於易於繁殖和體格健壯等特性,是使用範圍最廣的實驗動物。C57BL/6J和C57BL/6N是怎麼來的呢?
  • 小鼠「常駐」實驗室 原因不只是性價比高
    據悉,目前世界上的基因工程小鼠品系已經過萬,除此之外的實驗小鼠品系亦有千餘,小鼠遺傳背景研究已足夠充分,並有明確的質量控制標準,擁有大量的近交系、突變系和封閉群。因此它在各類實驗研究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多。
  • Heliyon | C57BL/6小鼠胚胎肺發育過程中的環狀RNA
    IF=1.650)上發表了一篇由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和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合作發表的題為『Research article Circular RNAs are abundant and dynamically expressed during the embryonic lung development of C57BL/6
  • 科學家開發出在BALB/c小鼠中適應的SARS-CoV-2
    科學家開發出在BALB/c小鼠中適應的SARS-CoV-2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14:27:13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周育森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在BALB/c小鼠中適應的SARS-CoV-2,可用於疫苗評估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小鼠模型的建模方法
    來源:LPS致呼吸窘迫症候群模式動物品系:SPF級C57bl/6小鼠,雄性,周齡為8w-10w,體重為30g-35g。實驗分組:實驗分六組:正常對照組、模型組、陽性藥組、受試藥組三個劑量組。實驗周期:1 week建模方法:模型建立:經腹腔麻醉小鼠,採用暴露式氣管切開滴注的方法,經氣管向肺內滴注LPS(給藥劑量6mg/kg)而後將小鼠直立,垂直旋轉小鼠,使藥物在肺內均勻分布,從而建立內毒素性急性肺損傷小鼠模型。
  • 自然流產(SA)小鼠模型建造方法
    原型物種:人來源:Clark經典反覆流產小鼠模型(CBA/J與DBA/2)模式動物品系:雌性CBA/J,雄性DBA/2,雄性BALB/c小鼠實驗分組:正常妊娠對照組,健康未妊娠對照組,RSA模型組,RSA治療組實驗周期:6~8 weeks
  • SARS小鼠模型的構建策略與應用進展
    但是,利用各種類型的基因編輯小鼠、人源化小鼠、或者遺傳多樣性的小鼠品系等,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克服野生型小鼠的短處,使小鼠模型成為研究宿主與病毒致病相互作用,評價疫苗與藥物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非常有用的研究工具。二、應用小鼠模型研究SARS-CoV有哪些策略與方法?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研究認為,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研發出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步志高介紹,科研團隊利用臨床樣品中分離的SARS-CoV-2病毒株(HRB26),通過鼻腔途徑感染4-6周齡BALB/c小鼠,快速傳代14代,獲得一株小鼠適應的SARS-CoV-2(HRB26M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研究認為,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研發出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步志高介紹,科研團隊利用臨床樣品中分離的SARS-CoV-2病毒株(HRB26),通過鼻腔途徑感染4-6周齡BALB/c小鼠,快速傳代14代,獲得一株小鼠適應的SARS-CoV-2(HRB26M),感染後第3天和5天鼻甲和肺臟均檢測到高水平的病毒複製,並且在8-9月老齡BALB/c小鼠引起典型的肺炎病變。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肺炎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因此,科學家研發出的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 免疫缺陷小鼠BRGSF小鼠在基因治療中的優勢
    >目前基因治療的風險包括嚴重免疫反應(如細胞因子風暴)、神經毒性、插入突變(致瘤性),其中嚴重免疫反應是最為常見、免疫缺陷程度最大的一種免疫缺陷小鼠,相比於目前常見的N*G小鼠,BRGSF小鼠的免疫細胞中不僅淋系細胞完全缺失,其髓系細胞(如巨噬細胞)功能也嚴重缺失,因此其用於腫瘤CDX、PDX模型建立的效果更為優秀,適合抗腫瘤藥物的藥理和藥效學研究。
  • 實驗室常用15種小鼠品系基因組測序項目完成
    10月15日研究人員宣布,對15種生物實驗室常用小鼠品系的基因組測序計劃完成,發現了大約八百三十萬個單核苷酸多肽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研究結果目前已經免費向讀者開放,成為研究環境因素引發疾病的機制的寶貴資源。
  • 小鼠模型在研究人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
    病毒直接感染近交系小鼠模型近交系小鼠的優勢在於其實驗操作結果的重複性好,利用C57BL/6或BALB/c 近交系小鼠遺傳背景一致性的特點,降低了小鼠個體間遺傳背景因素可能對病毒感染敏感性差別的影響,從而比較容易研究分析病毒致病及其複製的動態特徵,比較不同病毒株毒力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