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常用15種小鼠品系基因組測序項目完成

2021-01-08 生物谷

        10月15日研究人員宣布,對15種生物實驗室常用小鼠品系的基因組測序計劃完成,發現了大約八百三十萬個單核苷酸多肽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研究結果目前已經免費向讀者開放,成為研究環境因素引發疾病的機制的寶貴資源。

        單核苷酸多肽性是指DNA序列內部的單個鹼基變化。因為小鼠和人類許多基礎生物學和行為學過程都很相似,比如基因功能,因此這些數據有助於研究人類對帕金森氏症、癌症、糖尿病、心臟病、肺部疾病、生殖系統疾病、哮喘等200多種疾病的易感性,這些疾病都受到接觸的環境物質的影響。

        「面向研究團體免費開放這些有價值的數據,是一個重大的裡程碑,」  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NIEHS)主任David  A.  Schwartz博士說。「每個小鼠品系都有其遺傳特異性。現在我們弄清了這些小鼠品系的DNA差異,可以將患有某種遺傳疾病的小鼠品系的基因組與其它沒有此疾病的小鼠品系的基因組對比,以用來弄清人類中的一些相似發病過程,比如為何暴露於相同的環境下,一些人容易發生某種疾病,而另一些人卻不會?

        兩年前,NIEHS的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項目小組與加拿大Perlegen  Sciences公司達成協議,啟動「測序和SNP探索計劃」。Perlegen研究人員利用2003年的C57BL/6J  小鼠品系(第一個經過DNA測序的小鼠品系)DNA測序結果作為標準參照物,對129S1/SvImJ、A/J、AKR/J、BALB/cByJ、BTBR  T+  tf/J、C3H/HeJ、CAST/EiJ、  DBA/2J、  FVB/NJ、MOLF/EiJ、KK/HlJ、NOD/LtJ、NZW/LacJ、PWD/PhJ和WSB/EiJ等15個小鼠品系的DNA進行分別測序。這15個小鼠品系都是研究人員依據遺傳差異和實驗室使用頻率精心篩選的,測序技術是常用於尋找人類基因組DNA變異的高密度寡核苷酸微列陣技術(high-density  oligonucleotide  array  technology)。

        「Perlegen研究人員對從事這種科學工作非常興奮,因為從中能夠獲得很多寶貴子資源。我們相信這些數據能夠提供許多複雜遺傳特徵相關的信息。」Perlegen  Sciences公司遺傳部副主席Kelly  Frazer說。

        「研究人員對此計劃期望值很高。現在,我們走到計算機前,輕輕敲入我們想利用的小鼠品系名稱,就可以查看此小鼠基因組序列差異,將其與其它小鼠品系的進行比對。」  

        北卡羅萊那大學小鼠疾病模型研究專家David  Threadgill博士說,「假如我們利用多個小鼠品系,可以將動物暴露於某種環境物質,然後查閱數據,對比患病的小鼠品系和非患病的小鼠品系遺傳差異。這樣有助於我們尋找人類對某種疾病易感性不同的原因。

        「這些小鼠數據將幫助我們弄清人類中的「相應」基因,導致對於某些疾病易感性的相應分子和生理學途徑,以及在易感人群引發疾病的環境病原體,」霍華德醫學院醫學教授、職業病和流行病學教授David  Christiani博士說這些數據對製藥公司來說也將是一筆巨大的信息資源。

部分英文原文:

Mouse DNA To Aid Biomedical Research

Researchers announced today that they have successfully resequenced the DNA of 15 mouse strains most commonly used in biomedical research. More than 8.3 milli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were discovered among the genomes of the 15 mouse strains and the data are now publicly available. These new data will help researchers better understand complex genetic traits, such as why some individuals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certain diseases, and will serve as a valuable resource in determining how environmental agents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r SNPs (known as "snips"), are single genetic changes, or variations, that can occur within a DNA sequence. Because mice and humans share many of the same fundamental b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rocesses, including gene functions, these data will help researchers understand human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almost 200 diseases such as Parkinson, cancer, diabetes, heart and lung diseases, reproductive diseases, and asthma and other childhood diseases, which are affected by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substances.

更多原文連結:http://www.nih.gov/news/pr/oct2006/niehs-25.htm

相關焦點

  • 最常見的實驗小鼠品系—C57BL/6小鼠、BALB/c小鼠簡介
    小鼠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實驗動物。其原因在於小鼠和人的基因具有極高的相似度(小鼠99%的基因能在人類基因組中找到同源基因),同猴子、豬等實驗動物相比,小鼠繁殖和飼養很便宜;而且小鼠繁殖迅速,這就使得科研人員可以研究不同代次間小鼠生物學特性的變化。目前,實驗室中最常見的小鼠品系大概就是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了。
  • 腦癌細胞系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瓊森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1月29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專刊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首次完成了腦癌細胞系全基因組測序,這也是截至目前對單個癌症細胞系所做的最為徹底的測序分析。
  • 自主研發上萬種小鼠品系,這家模式動物初創公司正在開啟國際化布局...
    生輝對國內主要做小鼠模型的公司進行盤點後發現,成立於 2017 年的集萃藥康已經擁有智慧財產權清晰的小鼠品系 1 萬多個,並有望在今年底取代美國傑克遜實驗室成為全球小鼠品系種類最多的資源平臺。美國傑克遜實驗室成立於 1929 年,是全球最知名 「現貨」 小鼠模型提供商之一。成立不到三年,集萃藥康發展速度相當快,很受投資方青睞。
  • Nature Genetics:最新小鼠實驗操作工具
    生物谷報導:自20世紀初小鼠的遺傳學研究從寵物農場進入哈佛大學的實驗室只有短短一百年的歷史,但是由於小鼠基因組與人類基因組高度同源、小鼠基因組改造手段非常成熟以及小鼠近交系、突變系和工具小鼠品系種類繁多,小鼠遺傳學已成為發育生物學、功能基因組學和疾病機理研究的核心研究領域。
  • 小鼠「常駐」實驗室 原因不只是性價比高
    據悉,目前世界上的基因工程小鼠品系已經過萬,除此之外的實驗小鼠品系亦有千餘,小鼠遺傳背景研究已足夠充分,並有明確的質量控制標準,擁有大量的近交系、突變系和封閉群。因此它在各類實驗研究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多。
  • 科學家完成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
    這是令生物信息學研究人員歡欣鼓舞的一天,因為美國國家基因組研究中心NCGR,聯合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以及全球各個科學研究機構,完成了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工作
  • 西南大學完成桑樹基因組測序
    原標題:西南大學完成桑樹基因組測序  本報訊 (記者 李星婷 實習生 王濛昀)數千年來,家蠶只以桑葉作為唯一的食物。二者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9月23日,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布桑樹全基因組測序成果,成功分析出桑樹的染色體基數,以及各種基因的網絡和功能,為推動傳統蠶桑業的轉型、建立現代桑樹學奠定了科研基礎。
  • Cell子刊:常用的C57Bl/6小鼠存在免疫缺陷或影響研究結果
    2016年5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拉根研究所(Ragon Institute)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常用的C57Bl/6小鼠品系中發現一種被稱作基因重複的突變,這可能影響以這些動物為實驗對象的研究結果。這種突變破壞Dock2基因的功能,導致免疫缺陷。
  • 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15周年——從個人基因組到精準醫療
    那個時候人們對剛剛完成的人類基因組草圖充滿了期盼:通過人類基因組信息幫助人們克服疾病,達到人們的終極健康長壽的需求。   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的這15年裡,那些主要參與國美國、英國、中國都發生了什麼?   15年後的今天人們所能感受到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影響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未來的人類基因組研究和應用在往哪個方向發展?
  • 為什麼實驗室用小白鼠做科研?與人類基因高度相似
    據悉,目前世界上的基因工程小鼠品系已經過萬,除此之外的實驗小鼠品系亦有千餘,小鼠遺傳背景研究已足夠充分,並有明確的質量控制標準,擁有大量的近交系、突變系和封閉群。因此它在各類實驗研究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多。
  • ...白菜 全基因組測序 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 油菜品種 異源四倍體...
    東方網10月14日消息: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白菜、甘藍和油菜全基因組測序項目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項目組日前獲得了白菜全基因組的精細圖,甘藍和油菜全基因組的框架圖。  白菜、甘藍和油菜全基因組測序項目於去年9月啟動,吸引了中國農科院、華中農業大學、湖南大學等多所國內研究機構以及韓、英、加、澳、美等國的相關研究機構科研人員參與,其中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油料作物研究所為項目主持單位。此次測序所用材料為大白菜品種Chiifu、中國自主培育的甘藍品系11-02和油菜品種中雙11號。
  • 湯富酬課題組與合作者開發出單細胞轉錄組三代單分子測序新方法
    多個基因的表達,與之前基於二代測序平臺最靈敏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方法不相上下(如圖1所示)。總共只測序了200多個單細胞就在小鼠胚胎幹細胞(mESCs)和小鼠植入前胚胎中分別鑑定出6487條和27250種新轉錄本。相比基於二代測序平臺的所有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方法,SCAN-seq能夠區分新找到的轉錄本是來自同一已知轉錄本的新轉錄本,還是來自不同已知轉錄本已注釋剪接點的重新組合的新轉錄本(如圖2所示)。
  • 世界首個棗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原標題:世界首個棗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廉君)10月29日,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以河北農業大學劉孟軍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的棗基因組測序重大研究成果《棗複雜基因組測序及其果樹生物學性狀解析》。
  • 人類基因組計劃
    科學研究部委託國家醫學科學院制定HGP,主要特點是注重整體基因組、cDNA和自動化。建立了人類多態性研究中心(CEPH),在全基因組YAC重疊群、微衛星標記(遺傳圖)的構建以及馳名世界的用作基因組研究的經典材料CEPH家系(80個3代多個體家系)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1990年,美國能源部(DOE)與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共同啟動HGP,原定投入30億美元,用15年時間完成該計劃。
  • 利用Nanopore測序從微生物群系獲得完整、封閉成環的細菌基因組
    作者採用名為Lathe的工作流程,整合三代+二代測試數據並組裝,從複雜的微生物群落中組裝封閉的細菌基因組。二、實驗結果作者首先嘗試通過使用12種標準的細菌混合物來測試是否可以組裝封閉的細菌基因組。使用Nanopore測序共獲得了30.3 G數據,這些數據包含了全部12種細菌。
  • 華大智造推出「大人群基因組學一站式解決方案」,對標國家級別測序項目
    2020年10月26日,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在武漢拉開帷幕。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在學術報告中分享了「大人群基因組學一站式解決方案」。該方案集樣本前處理、文庫製備、高通量測序、基因數據管理等模塊為一體,華大智造高級副總裁倪鳴表示:「可以看到,近年來大人群基因組測序和分析漸成趨勢,國家級別的基因組測序項目不斷湧現。
  • 利用納米孔測序研究人體組織樣本等位基因效應對轉錄組結構的影響
    研究方法與結論鑑於RNA測序技術需要大量的高質量起始RNA及測序通量等客觀原因,長讀長RNA測序技術尚未能大規模的應用於人體組織樣本,而基於GTEx聯盟的生物樣本庫的豐富數據和納米孔測序的高通量(單次納米孔測序運行可獲得高達2000萬條cDNA長讀長序列),來自紐約基因組中心的Dafni Glinos博士及團隊對來自43位捐獻者的70個人類組織樣本(涵蓋15種不同的組織)
  • 6篇16S rRNA基因測序+代謝組學聯合項目文章助力您快速發文
    編者按:16S rRNA基因測序是目前主要的高通量測序依賴的腸道微生物研究的方法之一,16S rRNA基因測序測序可以對腸道微生物中的所有菌種進行精確定量,可以回答「樣本當中有哪些微生物,他們具有哪些功能」。然而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下遊組學研究可以回答「這些功能是否真的發生了,發生的程度是什麼樣的」。
  • 青島全球首個萬種魚基因組項目再傳捷報!已完成500種魚類的基因測序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1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悉,近日,全球首個萬種魚基因組項目再傳捷報:非洲肺魚的基因組測序順利完成,截至目前,科研人員已完成500種魚類的基因測序。全球萬種魚基因組項目由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共同發起,將採集一萬種代表性魚類構建基因組精細圖譜,為水產養殖和海洋生態保護提供基因依據。
  • 大豆基因組重測序表明:野生大豆遺傳多樣性更高
    11月15日,由香港中文大學、華大基因研究院、農業部基因組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31個大豆基因組重測序揭示遺傳多樣性和進化選擇模式》在線發表,並將作為封面故事刊登於下期的《自然—遺傳學》雜誌。這項研究主要由港深兩地科學家合作完成,並在世界上首次對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全基因組進行了大規模遺傳多態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