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無助的狗,至今還在太空中流浪,可能再無機會回家

2020-08-28 派小星與海小綿

上個世紀美國和蘇聯在航空航天科技業的發展速度驚人,幾乎碾壓全世界各國。但也僅僅只有這兩個國家之間競爭不斷,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上個世紀時竟然隱約有落後於蘇聯的趨勢。聽上去是不是相當不可思議呢?可是蘇聯確實是第一個將人造衛星送上太空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太空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1961年4月12號,蘇聯太空人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登陸太空,計劃繞地球一周。至此之後,人類開啟了探索外太空的徵程。雖然美國只落後於蘇聯僅23天的時間,也將一位太空人送上了太空。但差距畢竟已經顯現出來了。時到如今,雖然蘇聯早就已經解體了。還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美國在航空航天業分一杯羹,其中就包括了我們中國。但第一個扛起太空探索工程的國家,必然是會被載入到史冊中的。

加加林確實很優秀,就和我國擁有著第一太空人之稱的楊利偉一樣。但不同的是,加加林屬於世界,而楊利偉僅僅只屬於我們中國。嚴格來說,前者的意義更為重大,可實際上第一個登陸太空的其實並不是他。就連加加林曾經也自我嘲諷過。他不過是「18隻狗」中的最後一隻成功的狗而已。那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類的文明科技發展還較為落後,科學家們也不敢貿然地將人類送往太空,畢竟這很可能是有去無回的旅程。既然只是想了解太空旅程過程中,飛船和太空人有可能會面臨著受到的攻擊和故障。不利用人,用其他的生物來代替,同樣也是足矣的。畢竟地球上也有很多生物非常的聰明,他們可以完成了人類的一些簡單的指令操作。在多方位的考慮篩選之下,蘇聯宇航局最終決定要選一隻狗來代替人類先行一步登陸太空。

也是在機緣巧合之下,在多隻備選的太空狗中,一隻路邊的流浪狗進入了科學家的視野。這隻流浪狗已經三歲多了,雖然成日在街頭上流浪,但是身體卻極為的健康和強壯,說明它有非常不錯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再加上這隻狗很親近人類,科學家們最終決定要將這隻狗送上太空,並給它取名為萊卡。萊卡進入實驗室中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訓練學習。時常模擬著太空艙的生存空間環境,還經常斷水斷糧。相比較曾經的流浪生活而言,萊卡有了家之後,反而生存環境更為艱巨惡劣了。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準備之後,1957年11月3號萊卡被送往了太空。

彼時的萊卡還不知道自己將會面臨著怎樣的命運。然而,當火箭才剛剛升空。飛船內的溫度就已經急速升高了,根本沒有等到萊卡跟隨著人造衛星一同進入太空,僅僅不過三個多小時時間,萊卡就因為高溫死在了太空艙內。

最終萊卡雖然被送往了太空,但這卻並不能說是一次成功太空工程,若送上太空的不是萊卡,而是太空人,早就已經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傷害了。但有了這一次失敗的經驗和教訓之後,蘇聯四年後確實成功地將太空人送上了太空,但那隻流浪狗卻永遠也回不了地面,回不了家了。

它是世界上最孤獨也是最無助的一隻狗,前半生在地面上流浪,後半生在太空中流浪。雖然被載入到史冊中,還有它的雕像供人瞻仰,它的名字它的事跡被全世界人記住了。但是在萊卡的心中,可能它並不想當英雄,只想當那一隻無憂無慮的流浪狗吧!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無助的狗,至今還在太空中流浪,再也沒有機會回家
    實現了無人運載火箭突破之後,科學家們開始將目光放到了載人航天的技術突破中。但載人航天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失重、輻射、真空等等,都是橫臥在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而之所以會選擇母流浪狗作為先行者,主要有5個的原因,第一,狗這種生物的耐受力和感知力和人類差不多。
  • 世界上最可憐的狗,至今還在太空流浪,再也無法返回地球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美國和蘇聯在技術上的較量、發展速度令世界驚嘆不已,他們只看到了兩國之間的表面競爭,而忽視了背後的競爭。像這條曾經被送進太空的狗,今天還在太空裡遊蕩,再也沒有回到地球的可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世界上最可憐的狗,至今還在太空流浪,成為一隻太空狗
    人類探索太空的歷程是非常艱險的,探索太空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很早以前人類對宇宙就展開了探索,但是當時人類的科技有限,一直都沒能實現太空夢,因此飛上太空成為了全人類的夢想。後來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有能力前往廣闊的宇宙,蘇聯航天員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在1961年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繞地球一周飛行,並順利返回地球,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願望。
  • 世界上最孤獨的狗,至今仍在太空流浪,它是人類的英雄
    太空一直是人類所嚮往的,從古至今其實就是如此,古代的時候所嚮往的是天上的世界,嚮往的是月亮的模樣,而現在人們其實依舊保持著這種嚮往,並且用現代科技去一步步實現這個嚮往,如今對於我們來說,似乎飛到外星已經成為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 世界上「最偉大的狗」在太空中漂浮了63年,是偉大的航天英雄
    漂浮太空63年,它是是銀河系中最孤獨的「太空狗」。這個來自前蘇聯的「太空第一狗」萊卡比「太空第一人」尤裡·加加林更早進入太空,是第一個活著環繞地球軌道的狗,卻也是第一個死在那裡的地球動物。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 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的小狗送入太空,它至今還在地球軌道流浪
    探索太空是源於冷戰時期,蘇美兩國在軍事上都儲存著較多的核彈頭,誰也不敢輕易動用武力,為此蘇聯和美國決心將戰場開闢到外太空,展開了一場科技競賽,雖說這場競賽只是為了爭奪霸權地位。1961年4月12日,蘇聯發射了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1號,尤裡·加加林成為了窺探太空全貌的人。尤裡·加加林在接受採訪的時,說出了一句非常不體面,但又非常實際的話:我是上外層空間的第一人?還是進入太空的最後一隻狗?
  • 62年前,第一隻登上太空的狗「萊卡」,怎樣了?至今仍在地球軌道漂流
    Go Away的樂隊創作了作品《萊卡還想回家》,用以紀念萊卡,也許很多人誤以為萊卡是某個人的名字,事實上萊卡是世界上第一隻登上太空的狗,也是一隻永遠流浪在地球軌道的「流浪狗」。 冷戰期間,蘇聯與美國一較高下,上天遁地無所不用其極,1957年蘇聯決定派出太空人前往太空,不過在此之前還沒有任何人類進入到太空,人們也不知道太空中究竟存在哪些危險,對人體會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於是蘇聯打算先送動物上去,看看最終會發生什麼?
  • 宇宙上可憐的動物,如今在太空流浪,再也返回不了地球
    早在人類登上太空之前,已經有地球生命進入到了太空,流浪狗萊卡就是這樣一隻登上過太空的地球生命。為了實現載人航天,各國在將人類送往太空之前,會先將動物作為「人類的替代品」,測試人類登上天空的安全性,以及登上太空後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
  • 零下20度,在冰雪中無助發抖的流浪狗,即將被凍僵時她出現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受得到,今年的冬天與往年相比,好像格外冷,馬路上的流浪毛孩子,似乎也少了很多,它們究竟去哪了? 小動物不像人類,天氣冷了可以多穿衣服,可以回家取暖,它們沒有家,而那身薄薄的皮毛,在真正的嚴寒面前,壓根起不到一點作用。
  • 這隻狗成功登上外太空,幾十年過去了,它仍然在地球軌道流浪
    萊卡是一隻不一般的狗,三歲之前一直是流浪在街頭,三歲之後被抓到了莫斯科郊外的航天研究所,當然它並不是唯一一個被抓到這個研究所的流浪狗,在當時還有另外9隻和他年紀相差不大的狗共同生活。脫離了街頭生活的萊卡和夥伴終於可以享受到工作人員的精心照顧,但與此同時也需要接受一些訓練,最終表現最為優秀的萊卡被選中,成為了第1次成功登上外太空的狗。如今從1957年被發射升空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的時間,但是徠卡仍然在地球軌道上流浪。
  • 第一隻上太空的狗,永久滯留地球軌道上,死亡真相卻被隱藏45年
    而在人類進入太空的歷史上,第一個被人類送入地球太空的地球生物,是一隻狗,很多人可能難以置信,為何不是人,但這就是事實。這隻狗名叫「萊卡」,並且這是一隻流浪狗,但是它的命運並不是屬於「流浪」屬性,而是成為了人類的實驗品。
  • 那些去過太空的動物,一隻名叫萊卡的狗,現在還在飄在太空中
    聽到太空人這個職業,大家可能已經不像第一次聽到那樣好奇了。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是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第一個在月球上留下腳印的是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還有我國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都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中留下了足跡,但在人類進入太空之前,還有一些生物也曾經被送入太空,你知道有哪些嗎?
  • 紀念日 | 看哭了...第一隻飛上太空的「太空狗」,卻再也沒有回來!
    目前它的屍體與當年的太空艙還滯留在地球軌道上。一部近9分鐘的  動畫短片《太空狗萊卡 》描述了他孤單的單程太空之旅▼萊卡不明白將會發生什麼,它滿心歡喜,準備一場與主人的曼妙之旅。萊卡的心跳越來越快,它在無垠的宇宙中不停地哀嚎,它開始出現幻覺。四個小時過去了,密封艙的溫度上升到了四十多度,隔熱不佳的太空衣燒裹著它絕望的小身體,它的心率達到了平日的三倍,地面的監測器裡傳出萊卡絕望的嘶嗥。五個小時後,地面的監測顯示徹底失去了萊卡的生命體徵...
  • 世界上最孤獨的流浪狗:至今還在宇宙中流浪,回地球將成奢求!
    一直以來,世界各國對於宇宙的探索就沒有停下腳步,從美國和蘇聯開始登月之後,各國就紛紛地開展了對於太空的探索。很多人都知道第一個登上太空的太空人,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此之前,一隻狗也曾經登上了太空,但是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因為在剛開始的科技水平是達不到載人航天的要求的,也不敢讓太空人去冒死去做實驗。
  • 64年前,蘇聯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它至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我們曾迫切的期盼能夠將人類的足跡留在太空,為此,在人類世界誕生了一個偉大而充滿挑戰性的職業,太空人。小狗萊卡於是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乘坐著東方1號宇宙飛船,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但加加林卻不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物。
  • 首個升上太空的流浪狗,至今還在浮在宇宙,莫斯科為它設立紀念碑
    其實在物種的選擇上,蘇聯人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狗是人類經過幾千年馴化而來的,因此比較溫順,並且狗的忍耐力比較頑強。再加上萊卡本來就是獨自一人過著流浪的生活,因此能夠適應孤獨的太空環境。在科學家的培育下,它學會了長時間的站立,以及自己穿上航空服。後來科學家還把它關進了狹窄的籠子中,讓它適應太空艙內窄小的生活環境。它雖然已經脫離了孤苦無依的流浪生涯,但是也並沒有迎來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光,因為它接下來要面臨的是地球上最危險的殘酷實驗。在萊卡被送入太空之前,科學家們還在它身上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 蘇聯曾把一隻3歲狗狗送去太空,63年過去,它還在地球軌道流浪
    前言1961年4月12日,人類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太空旅行,標誌著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更近了一步。事實上,對於浩瀚星辰的嚮往與探索並不僅僅是現代人的想法,古人也對除地球以外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只不過,所有的相關進展都始於上個世紀。
  • 它曾被譽為最瘦的狗,直到遇到命中注定的她,一個月後狗生完美
    很多人養狗都憑藉一時衝動,以為能做一個合格的鏟屎官,一個好的鏟屎官需要責任,耐心還有一定的經濟條件,現在的流浪狗如此之多,為什麼?多少流浪狗抗不過飢餓與寒冷,在野外死去。然而有這樣一隻狗,它是悲慘的,因為被飢餓折磨得瘦骨嶙峋,然而不幸中的萬幸,它遇到了她,命運被改寫。
  • 1957年,世界首條「太空狗」被送進宇宙,此刻還在你我的「頭頂」
    >它是一名名叫萊卡的狗。,成為太空中的第一隻哺乳動物。多年後,隨著人類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類不斷地將各種生物相繼送上天空用以研究人類在太空中最適的生存活動條件。18年前,在美國德州休士頓舉行的世界太空會議,前蘇聯莫斯科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主任迪米特裡·馬拉申科夫向世界公布了一個隱藏在他心裡了近五十年的秘密。
  • 至今漂在太空的兩個地球人:一位被葬在月球,一位被送往冥王星!
    不過就目前的技術來說,人類進入太空還不算一件容易的事。那能進入太空的就必須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太空人嗎?也不一定,迄今為止有兩位非太空人人類就進入了太空,並且永久留在那裡。如果將這個範圍擴大到地球生物,那就還得加上一條狗。克萊德.威廉.湯博,一位美國天文學家,他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發現了冥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