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與錢學森等一起搞研究,無名卻偉大

2020-07-02 孤影瀟湘
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與錢學森等一起搞研究,無名卻偉大

「英雄非無淚,不灑敵人前。」這是著名詩人陳輝寫出的一句詩句,英雄不是沒有眼淚,只是不願意撒在敵人面前,他想要上陣殺敵,為祖國付出生命,表達詩人對祖國的深切熱愛。「男兒七尺軀,願為祖國捐。」為祖國付出生命是愛國的表現,在和平年代,鍾情於國家的科學研究也是在愛國。

祖國不會忘記在1970年,他帶領團隊研究的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升空,那是4月24日,那也是開創了中國航天史新紀元的一天。很多人可能不認識他,但歷史會銘記!

1999年9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他被追封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他就是被譽為「中國動力氣象學創始人」和「中國衛星之父」的趙九章,他的成就影響了一代人。

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與錢學森等一起搞研究,無名卻偉大

偉人的理想信念

我國有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在祖國遭受國內外壓迫,危亡之際,放棄國外提供的優越條件,回到貧困落後,一窮二白的國內,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祖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局面。

趙九章就是其中響噹噹的一員,他擁有德國氣象專業的博士學位,憑藉著自己優秀的學識和超強的意志力,完全可以在國外獲得優秀的工作單位,但他放棄了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這些英雄將他們的智慧和青春奉獻給祖國,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一次次告訴我們,什麼是精神力量,什麼是執著追求,什麼是無私無畏,什麼是大愛無言。中華民族能夠發展的如今的大國地位,離不開這些有道德有品質的英雄!

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與錢學森等一起搞研究,無名卻偉大

主席曾說:「中國如果沒有兩彈一星的成功,中國就無法成為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力的大國,就沒有如今的國際地位,更無法實現改革後的經濟奇蹟。」在這一名震中外的輝煌成就背後,是許許多多愛國英雄不懈的努力與無私的奉獻,因為他們的舍,才有了國家的得。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大國脊梁。

走自己的路

蘇軾曾經對他的後代說過,古之立大志者,可能沒有超世的才能,但是一定有堅忍不拔的志向」。趙九章的一生雖然擁有種種榮譽,但是他的人生卻並非一帆風順。

趙九章,1907年出生於河南開封的一個中醫世家,家境殷實,稱之為富豪家庭也不為過,所以他從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學校,讀最好的書。再加上他本身聰慧伶俐,勤奮刻苦,所以家人對他充滿期待,想讓他繼承家裡的中醫行業,但是從小就很有主見的趙九章,選擇了另一條路。

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與錢學森等一起搞研究,無名卻偉大

他從小就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十四歲時家境貧寒,為了生計在一家小店當學徒,即使生活困苦,趙九章從未放棄對知識的追求。他把書上的定義、公式、定理按順序剪下來,藏在衣袋裡,稍有空閒,他就掏出來趕緊讀幾遍。走路時一邊走,一邊讀;幹活時,一邊幹一邊背,一邊思考。

他把所有能用的時間都用來讀書了,這也為他以後創造巨大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五四運動愛國主義精神的影響下,他立志科學救國。他憑藉自己的勤奮努力和對知識的追求,努力考上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繼續追求上進,考上公費留學,在德國攻讀氣象專業。

偉大成就

1938年,他僅用三年時間,便獲得氣象專業博士學位。當年國內老百姓的溫飽問題尚不能解決,國內條件十分艱苦,祖國在國際上備受西方國家的歧視和打壓,在國內如此困難的條件下,他放棄國外提供的優越的工作條件,遵從自己內心愛國情懷的選擇回到了滿目瘡痍的國內。

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與錢學森等一起搞研究,無名卻偉大

在電視劇《國家命運》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回國後的趙九章捧著「研製中國自己的衛星」的計劃書給總理,總理向這些為了祖國的發展奉獻一切的科學家表示由衷的感謝,最終在1958年,他成為了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和錢學森等許多頂尖的科學家一起研究,這足以看出他當初的地位。

總理還曾經評價他是中國的新一代科學家的代表人物,親自為他頒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稱他為兩彈一星元勳,即使得此殊榮他也從沒有驕傲過,專心自己的研究,這也是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每個成大事者不論起點如何,如果要承擔一定的重任,都要經受身心上的雙重磨礪,使其每個行為都不如意,這樣可以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韌,唯有以堅韌不拔的信念克服未知的困難,才有機會為他人所不能為。

終受迫害

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與錢學森等一起搞研究,無名卻偉大

但是趙九章在面對困苦時,卻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他可以忍受身體上的疼痛,卻無法忍受精神的控制,對他的迫害是全方面的,因為他是所謂的海外人才,所以受的苦更多。在1968年,趙九章終於不能忍受,即便孟子的「苦其心志,餓其體膚」也不能救他於水火之中,在經歷了人生中最難以承受的兩年黑暗後,他不堪受辱,自殺去世,為世間徒留很多遺憾。

61年的人生,趙九章過得豐富多彩又跌宕起伏,他的一生充滿著坎坷和輝煌。1978年,趙九章得以昭雪平反,恢復名譽。 趙九章生前最愛吟唱的詩句是「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這句詩成了他老年生活的真實寫照,在自殺後他的遺體不知道會在哪裡火化,骨灰也不知道會飄向何方。

他甚至沒有見到他所領導創造的「東方紅一號」升空,就這樣離開了人世。他為後世留下的是唯有科學才可以閃耀出的榮光,這位翱翔於科學之海的雄鷹,留給世人一個遺憾的身影。

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與錢學森等一起搞研究,無名卻偉大

「兩彈一星」指的是一種精神,是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融合一起,把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主義精神聯繫在一起的。趙九章先生的一生完美的踐行了這種精神,用他的經歷教育後人,學習他治國嚴謹,不斷開拓,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激勵後人,以他為榜樣,走科教興國的道路,為祖國奉獻自己。

時光雖已過去,但記憶永存。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於祖國的人,神州總會想起此處耕耘在神州之民。

相關焦點

  • 講述: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1994年因衛星爆炸險喪生
    中國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昨日走上成都「金沙講壇」  「試想如果沒有了衛星,全球各地的球迷如何感受南非世界盃的足球魅力。昨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走上成都圖書館「金沙講壇」,以「航天技術和中國航天」為題作了精彩的演講,吸引了眾多成都市民和各大高校學子。  嘉賓:戚發軔  在中國航天人中,戚發軔是全國航天愛好者熟悉的一張面孔。
  • 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來紹分享中國航天夢
    5月16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做客風則江大講堂,以《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為主題,與紹興文理學院師生進行了分享。講座中,85歲高齡的戚院士從介紹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史開始,與大家一起回顧了我國航天事業從零起步的奮鬥道路,講述了當年鮮為人知的軼事和自己與老一輩航天人胸懷強國之夢投身航天事業的心路歷程。
  • 今天,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帶孩子們一起學習探索宇宙的...
    11月27日上午,在鄭州四中實驗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2020年中國最美教師戚發軔正在給孩子們講解「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戚發軔院士在講座中,給孩子們講解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歷史,探索宇宙的意義。通過東方紅一號的研製歷史到嫦娥四號的成功發射,傳承的是中國航天人的精神。
  • 今天,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帶孩子們一起學習探索宇宙的意義
    11月27日上午,在鄭州四中實驗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2020年中國最美教師戚發軔正在給孩子們講解「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戚發軔院士在講座中,給孩子們講解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歷史,探索宇宙的意義。通過東方紅一號的研製歷史到嫦娥四號的成功發射,傳承的是中國航天人的精神。
  • 91歲北鬥總設計師是咱大連人
    孫家棟,男,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2月出生,遼寧復縣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北鬥二號衛星工程和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高級顧問,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張老照片回顧東方紅一號研製歲月
    ▲ 1957年10月4日和1958年1月31日,蘇聯與美國先後發射了自己的衛星。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發話:「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我們要拋就拋兩萬千克的。如何測量衛星的距離、如何讓《東方紅》在全世界唱響、如何讓全世界看到衛星成為科研人員的三大難題。
  • 「東方紅一號」衛星研發者:科研人員躲進紙箱觀察實驗
    航天日來臨之際,北京晚報記者採訪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發者,他們講述了「東方紅一號」誕生的傳奇故事。  鑽進紙箱觀察衛星實驗  【講述人】  戚發軔,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技術顧問、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任東方紅一號的行政負責人。
  • 東方紅一號衛星 發射成功的幕後故事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提出: 「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我們也要搞一點,要搞就搞得大一點。 」分管科學技術工作的副總理聶榮臻當即責成張勁夫和錢學森、王諍等組織有關專家擬定衛星發射規劃。
  • 錢學森鮮為人知的故事 一個人能抵五個師(組圖)
    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定,要自力更生,發展我國的尖端技術,一定要爭口氣,依靠我們自己的專家,立足國內,無論如何也要把自己的飛彈搞出來。  孫家棟:航天事業的發展,當時在發展過程中,總有兩種思想,一種思想感覺很難,能不能辦成,很難說,就是對自己信心不足吧,另外一種就想把這個步子,感覺到邁的太慢,這個世界上已經發展到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為什麼好像這麼一步一步地走的這麼慢。
  • 中國航天日:永遠的東方紅 不朽的航天魂!
    長徵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感慨地說,這使中國一舉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把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東方紅一號」衛星從出生便站到了一個高起點上,衛星總重173公斤,超過了前4個國家發射的第一顆衛星的總重量之和。
  • 錢學森對中國航天事業有哪些主要貢獻?
    此後,錢學森領導中國的火箭開始走上了獨立研製的道路。1962年3月21日第一枚中近程飛彈發射時由於姿態失穩和發動機起火而失敗,錢學森認為經過挫折會使人變得聰明起來,勉勵科技人員振作精神,分析找出失敗的原因。他提醒設計師注意發動機的高頻震蕩和系統的協調,提出了解決飛彈總體設計和地面試驗的關鍵問題。經過廣大科技人員和工人的努力,1964年6月29日第一枚東風2號中近程飛彈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 航天日︱「東方紅一號」之前曾有個「曙光號」飛船計劃
    1958年5月,在毛澤東「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最高指示下,中國人造衛星計劃在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上馬了,歷經艱難與波折,終於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震驚世界。科研人員參考美國和蘇聯的各式飛船,最後決定以美國第二代飛船「雙子星座號」為藍本,設計中國第一艘宇宙飛船。1967年9月,經中央專委研究決定,中國第一艘宇宙飛船定名為「曙光-1號」,錢學森為技術總負責人。1968年1月,錢學森主持召開「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總體方案設想論證會」,對「曙光-1號」飛船方案進行全面論證,形成飛船初步方案。
  • |東方紅一號衛星|人造地球衛星|航天|東方紅|火星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介紹,主要有5件事第一是照相,這是最基本的工作,去了總得看看是什麼樣。第二是測物質、測元素,火星表面有什麼物質,這些物質的構成成分是什麼?在我們的環繞器上裝備了多光譜相機,在我們著陸器上裝備了勻速的分析儀。
  • 我國又一衛星發射成功!和50年前「東方紅一號」有淵源
    1957年,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為首,科學界開展了人造衛星的研究工作,毛主席也在1958年發出了「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因此,中國衛星事業開始腳踏實地,穩步前行,以「探空火箭練兵、空間物理探測打基礎、不斷探索衛星發展方向,籌建空間環境模擬試驗室,研究地面跟蹤接收設備」為具體工作方針。
  • 東方紅航天生物保健品一直在路上前進
    在2月23日晚,在央視播出的《一堂好課》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戚發軔院士主講了一堂生動的「航天課」,他帶領眾多學子和觀眾走近中國航天,感受這一偉大事業「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的偉大力量,叩問初心使命,展望星辰大海。在第一課時中,戚老提到中國航天現在具備了進入太空的能力、利用太空的能力和捍衛太空的能力,而且這三種能力在世界上是一流的,所以說我國是航天大國。
  • 首任北鬥總設計師孫家棟: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永不停歇
    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在這個重要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傳承好、弘揚好新時代北鬥精神。從1994年北鬥一號工程立項開始,一代代航天人一路披荊斬棘、不懈奮鬥,克服了各種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在陌生領域從無到有進行全新探索,在高端技術空白地帶白手起家,用信念之火點燃了北鬥之光。
  • 建國70周年,科技工業那些激動人心的瞬間|氫彈|原子彈|衛星|錢學森...
    另外,鄧稼先一心撲在核試驗研究上,他與妻子許鹿希結婚33年,在一起的時間只有六年。衛星重達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率,在太空中播送《東方紅》樂曲。這在中國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國從而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 48年後,東方紅1號衛星的燃料早已耗盡,為何還在天上飛?
    我國最早發射的一顆人造衛星是東方紅1號,在48年前被發射的時候,當時科學家認為它的壽命只有20天,在20天之後,東方紅1號將會在宇宙外由於某些原因,地球失去聯繫,並消失在太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