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汽車越來越多,修車的師傅也隨之增多,二把刀的師傅更是多見。隨便有一點汽車知識的人就開始出來當專家,本來汽車出廠規定的每5000公裡保養,也被這些所謂的「專家」宣傳的成為8000-10000公裡保養就行。主要是竟然還有那麼多人聽了,信了!請問一下,汽車生產廠家還要那麼多工程師幹嘛?那麼高的工資養的工程師難道還不如這些二把刀的「專家」,小侯也是服了!小侯感覺主要還是人們的心裡在作怪,為了省錢,對於這種「旁門左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數據可能會讓大家感到差異。在我國汽車的平均使用年限是4年,而美國卻高達12年。難道是咱們國人太有錢了?
從另一方面考慮一下,車不出問題為什麼要換?即使出一點小問題也不至於換車吧。想一下身邊是不是很多看車主經常抱怨「我的車開始燒機油了」「我的車油耗太高了」等等問題。其實,這些問題跟車輛的日常維護有很大的關係。

日系車發動機夠好的了吧,但是很多6年以上的車輛就開始出現燒機油的問題,到4S店檢查發現機油尺都夠不到機油了,打開發動機發現缸體內部有大量油汙、油泥。經詢問得知已經2萬多公裡沒有換過機油了,請問什麼車能抗得住這樣造法!但是車主還振振有詞,「我朋友就是修車的,他說日本車發動機好,1萬多公裡保養也沒有問題!
」「我好幾個朋友的車都是1萬多公裡換機油都沒有問題,我這次是忘了保養的事兒了」。小侯對這種養車的人也是服了!

那麼,為什麼每七八千或一萬公裡保養的也沒有問題呢?其實,並不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時間未到。車跟人一樣,老寒腿為什麼在人老的時候才會出現?車也一樣,新車各項性能還處於「壯年」階段,當然不會出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行駛裡程的增加問題遲早會有的。像發動機油每5000公裡更換的話,可能還沒等機油磨損發黑就換掉了,不會在發動機內產生油汙、油泥,但是超過5000公裡就開始出現機油磨損,從而在發動機內部殘留油汙、油泥。久而久之油汙、油泥越來越多,最終導致發動機出現問題。不要以為發動機油放出來沒有變稠,不是很黑就感覺自己花了冤枉錢,等機油開始變稠發黑的時候就為時已晚了。

講一個真實的案例,一位09款天籟車主,每次保養都嚴格控制在5000公裡以內,即使再忙或在外地出差也會找就近服務站定時更換機油。空氣濾芯,火花塞定期更換,進氣燃油系統也定期清洗,如今該車公裡數已達30多萬公裡,發動機沒有任何問題,發動機工作聲音跟新車幾乎沒什麼區別。據車主介紹,這車已經陪伴他十年了非常有感情,我對他好他就對我好,從來沒給我拋錨過。

從另一方面講,汽車發動機研製出來需要數十年的反覆測試,最終工程師才會得出最佳的保養周期,都是經過科學驗證的周期,而我們僅僅憑自己的經驗或道聽途說來懷疑他們數十年的科學實驗,是不是有點可笑。

最後總結:買車過來只需要按照保養手冊規定保養就好,這樣可以保證我們車的使用年限,若想開上幾年就換就隨你個人了……
今天小侯就跟大家聊到這了,大家對這個問題還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關注聊車兒,每天都有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