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訊香港房價高,上車難,但新盤單位越來越小是不爭事實。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香港發展商近10年興建的「納米樓」單位不斷增加,面積愈建愈小。
據統計,從2010年至2019年十年內,總共有8550個納米樓單位推出市場,包括6150個已入住,以及2400個正發售樓花尚未入夥的納米單位。
每8個一手單位就有一間是納米單位
根據屋宇署月報、地政總署預售樓花同意書等作分析,顯示在2010年至19年底,新落成的納米單位平均面積為219呎(20.3平方米)。而在2019年,納米單位佔一手住宅單位落成量的12.9%,即每8個一手單位就有一間是納米單位。
面積最細單位只有128呎
在2010年,有關單位的平均面積為220呎,但2019年下降至213呎,反映單位面積縮小的情況在過去10年愈來愈嚴重,當中面積最小的單位是位於屯門一個128呎的單位,使用面積不足4張雙人床褥。
有3區納米單位佔總數超過4成
研究又發現,九龍城、油尖旺、深水埗3區合計的納米單位數目已佔總數超過4成。這8550個納米單位中:近85%採用開放式設計,95%設開放式廚房,近90%不設睡房,70%為暗廁設計;83%納米盤設露臺、工作平臺或玻璃幕牆等贈送面積,平均贈送面積達23.6呎;沒有納米樓單位同時有獨立睡房及獨立廚房。
納米單位成交3年後轉手率非常高
香港房產成交後3年內轉手,賣方須支付額外印花稅。研究顯示,在2010至15年出售的納米樓中,有26.6%已轉手,而在已經轉手的277個單位中,一手業主平均只持有單位3.48年。這與納米單位樓價上升,業主套現離場有關。
恒基地產蓋納米盤最多
報告同時發現,恒基地產在2010至19年的10年內,共興建2858個納米單位,屬興建納米樓單位最多的地產商,佔整體納米單位的3成多。恒基地產回復傳媒查詢時表示,本港樓市以用家為主導,當中不少為小家庭和年輕的置業者,對小單位有一定的需求。
調查顯示認為,納米樓的增加與政府放寬建築物法規有關,包括:1997年將暗廁設計合法化;2011年簡化對開放式廚房的審批過程。
有不少香港市民質疑政府追求供應數目,但又沒有訂出最低面積標準,變相鼓勵開發商興建更多納米樓。(林雨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