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熱潮再次興起?歐航局、印度、以色列等都有月球探測計劃

2020-12-08 財富中國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前蘇聯曾分別實施過月球採樣,《自然》雜誌刊文表示,如果嫦娥五號此次任務成功,將是時隔44年後,人類再次把月球樣本帶回地球。

近幾年,人類對月球探索的興趣已被再次點燃。今年10月,美國宇航局稱,首次在月球的太陽照射面發現了水。

歐航局、印度、以色列等都有月球探測計劃

歐洲航天局、印度、以色列、日本和俄羅斯等都計劃在未來5年內發射著陸器或月球車。

美國宇航局首席科學家 吉姆·格林:我們要去月球,有很多重要原因,其中之一是,為去火星做練習,我們想學習如何在另一個星球上生活和工作。

美國宇航局稱在月球太陽照射面發現了水

10月26日,美國宇航局發布了一個大消息:首次在月球的太陽照射面發現了水。

這表明水可能分布在整個月球表面,而不僅限於寒冷、處於陰影的區域。

這是一架被改裝過的波音客機,攜帶一臺口徑約2.5米的望遠鏡,可觀測天體磁場以及行星和恆星活動,被稱為「平流層紅外天文臺(SOFIA)」。正是由它完成了這一極具意義的觀測。

觀測數據顯示,水被「困在」分布在月球表面的土壤中,濃度為百萬分之100至412,也就是大約每千克的月球土壤中含有100至400毫克的水。這個濃度,是撒哈拉沙漠含水量的百分之一。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宇宙飛行中心博士 霍尼博爾:月球環境非常惡劣,所以,能在月球發現水,非常令人驚喜,但對於生命存在,則非常難。

美國將繼續探索月球上水的產生存儲轉移

據介紹,下一步SOFIA將繼續對月球進行相關探索,以進一步了解月球上的水是如何產生、存儲和轉移的。這些數據將為未來的月球探索計劃提供重要信息,幫助創建首個月球水資源圖,有助於未來人類太空探索任務。

美國宇航局首席探索科學家 布裡克:如果不需要攜帶水上月球,(登月)會變得容易許多,因為你就可以攜帶其它東西了,利用月球上現有的東西,對於我們進行下一步探索,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美國宇航局局長布裡登斯廷發推特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水是否可以使用,但了解月球上的水,是「阿爾忒彌斯」計劃的關鍵。

阿爾忒彌斯計劃2024年送太空人上月球

「阿爾忒彌斯」計劃是美國制定的重返月球計劃,是以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命名的。目前,包括美國在內,共有9個國家加入了《阿爾忒彌斯協議》,不過,這一協議卻在國際上引發爭議。

「阿爾忒彌斯」計劃在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2028年在月球上建立可持續落腳點,使其最終成為人類登陸火星的中轉站。

不過,「阿爾忒彌斯」計劃一直面臨預算不足的窘境。

今年9月,美國宇航局局長布裡登斯廷要求國會在2021年的財政預算中確保32億美元用於月球著陸器開發,但11月10日,參議院撥款委員會提議,只撥款10億美元,不足預算需求的1/3。

11月13日,烏克蘭國家航天局與美國宇航局籤署協議,成為繼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日本、盧森堡、阿聯和英國後,第9個加入《阿爾忒彌斯協議》的國家。

據美國宇航局介紹,該協議旨在將月球探測和資源開採等「標準化」,避免未來發生衝突。

然而,《阿爾忒彌斯協議》允許協議籤署國或公司在月球基地創建具有排他性的「安全區」,在國際上引發巨大爭議。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阿爾忒彌斯協議》聽起來像是一部驚悚片的名稱,實際上是美國希望制定自己的法律框架,建立月球殖民地,並奪取採礦權。

在人類登月半個世紀後,一場新的探月熱潮再次興起。了解月球、利用月球,以月球為基站,向更遠的深空進發,和平探索與利用外空,不僅符合人類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國共同的責任。

相關焦點

  • 今年是人類探月第50周年,中國又一次把探月引向潮流
    「阿耳忒彌斯」計劃並非只是再次踏足月球這麼簡單。NASA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們計劃建立月球前哨站,探測月球資源及其發掘方式,並將這些資源用於在這個紅色星球上建立基地並探索太陽系更深處。NASA在官方推特上發出宣言:「我們將前往月球,並留下來。我們將建立可持續基礎設施以支持火星任務等更多任務。但NASA的「阿耳忒彌斯」計劃執行起來困難重重。
  • 「廣寒宮」又「熱」了——看全球新一輪探月潮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21日發射升空,印度「月船2號」年底瞄準月球南極,美國和俄羅斯重啟探月計劃……近兩年,航天大國競相宣布探月新計劃,「廣寒宮」不再清冷寂寞,再次成為人類航天探索的「熱目標」。
  • 世界周刊丨「嫦娥」跳起「深空芭蕾」半世紀後探月再起新熱潮
    《自然》雜誌撰文稱,如果嫦娥五號此次任務成功,將是時隔44年後,人類再次把月球巖石樣本帶回地球,也再次凸顯了人類對月球探索的新興趣。歐洲航天局、印度、以色列、日本和俄羅斯等都計劃在未來5年內發射著陸器或月球車。美國宇航局首席科學家 吉姆·格林:我們要去月球有很多重要原因,其中之一是為去火星做練習。
  • 以色列或成第四個登月國,這些國家也在籌備探月
    【編輯/王碩統籌/劉姝蓉】據媒體報導,2月21日,由以色列非營利組織研製的月球探測器搭載「獵鷹9」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以色列或將成為第四個實現月面軟著陸的國家。大白新聞注意到,除了以色列,印度、日本等國也在籌備著自己的探月計劃,而俄羅斯也將計劃於2031年完成首次載人登月計劃。
  • 印度再次推遲探月 要想成為第四個登月的國家還需加把勁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中國「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的當天,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宣布再次推遲該國「月船2號」探月計劃,這已是該項目發布以來第三次推遲,前兩次推遲分別在2016年12月和2018年10月,而關於推遲的原因印度方面並沒有說明。
  • 50年前人類就開始探月,如今仍一無所獲,月球究竟有什麼魅力?
    審核-小文自古以來,人類對月球嚮往已久,不少東西方的古人都表達了對月球的憧憬。直到人類擁有能力去探索月球時,才發現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原因很簡單,月球上的自然環境比地球環境還要差得多,那裡既沒有神話故事中的仙境,也沒有生存所必須的條件。
  • 嫦娥四號將首次到達月球背面,帶你回顧人類探月徵程
    美國「月球勘探者」在軌飛行示意圖隨著政治、科技和經濟等各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第二次探月熱潮與冷戰時期開展的第一次探月熱潮有明顯的不同,比如:●探測月球的目的由冷戰時期主要滿足政治和科學需要,改變為把科學探索和經濟利益相結合
  • 月球南極為何受到世界各國關注?
    探索月球南極,印度走在了前面,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有印度在關注它。其實,美、俄、中、歐等世界航天機構,都已經把月球南極當作了探測和研究的聚焦點。月球南極為何備受關注?今年3月26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宣布,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將在2024年以前再次將航天員上月球。至於其動因,他重點強調了月球南極「重要的科學、經濟和戰略價值」。中國的探月計劃也瞄準了月球南極。我國將在探月四期工程中,發射嫦娥六號探測器進行月球南極採樣返回、嫦娥七號執行月球南極綜合探測等。
  • 中國為何計劃在月球建立基地,月球基地能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什麼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在第一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上表示,中國載人月球探測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實施方案已經形成了總體共識和初步方案,未來將會在月球上建立科學考察站,並進一步為中國人踏上火星奠定堅實的科技與技術基礎。隨著中國探月計劃的公布,全球又迎來新一輪的探月熱潮。
  • 綜述:深空探測 世界各國放眼「星辰大海」
    從美國「旅行者1號」飛船進入星際空間,到歐洲「羅塞塔」探測器登臨彗星;從印度「曼加裡安」飛船進入火星軌道,到中國「嫦娥四號」計劃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近年來,航天大國和新興國家放眼「星辰大海」,制定多樣的深空探測計劃。
  • 歐洲航天局計劃2025年前登月建基地
    自從1969年美國實現人類首次登月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部分國家都暫停了相關的探月計劃。但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對月球的認識不斷加深,科學家們開始意識到月球探索的重要性,比如把月球作為深空探索的中轉站,以及借月球的原始地貌增加對地球的認識等,一股探月熱又慢慢興起了。
  • 英媒盤點全球六大探月計劃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17日發表題為《中國嫦娥五號「攬月歸來」 盤點全球其他六大探月計劃》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於當地時間12月17日凌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上一次人類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還是40多年前的美國和蘇聯探月計劃。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期待凱旋
    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伯奎斯特告訴記者,歐洲航天局在探月及火星探測工程當中已與中國國家航天局開展多次合作,此前已為嫦娥一號、二號及四號探月任務提供技術支持。伯奎斯特認為,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不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科學價值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
  • 以色列首艘月球著陸器赴「廣寒宮」,公私合營探月時代或來臨
    SpaceIL創建於2011年,最初是為了競爭「谷歌月球X大獎」(Google Lunar X Prize)而創辦,這項比賽提供3000萬美元獎金,鼓勵科學家和企業家提出相對低成本的探月任務。參賽隊伍必須在2018年3月31日之前發射無人探測器登陸月球,在月球表面行駛至少500米,並將視頻傳回地球。
  • 各國對月球探索熱度和速度明顯上升 紛紛計劃奔月之旅
    各國對月球探索熱度和速度明顯上升 紛紛計劃奔月之旅 2020-11-25 10:55:19 來源:新華網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24日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觀察|嫦娥四號成功登月,美俄印日韓探月進展又如何?(下)
    美俄雖然是探月技術儲備和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但受制於國內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影響,在第二輪探月熱潮上並非走在最前列,反而作為後來者的中國、日本、印度等國在某些領域領先於美俄兩國,比如中國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除了中國,印度和日本也有可能在此輪熱潮中領先於美俄兩國進行月球軟著陸探測。
  • 後勁十足的中國探月計劃 火星、木星和小行星探測即將展開
    50年過去了,如今中國的月球探測計劃「嫦娥工程」也已經進入第16個年頭。中國的探月起步雖晚,但後勁十足。記者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2019年初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目前已完成第七月晝工作,再次迎來月夜。
  • 探測月球背面、規劃「月球基地」、計劃探測火星……中國航天有不少大動作
    嫦娥四號今年將對月球背面進行探測趙小津介紹,嫦娥四號將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發射,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對月球背面的探測。嫦娥四號不僅要軟著陸到月球背面,而且要在背面進行原位和巡視的探測。由於月球自轉公轉周期相同,因此月球永遠有一面背對地球,從地球上就無法直接與月球背面的探測器進行通信,為此,在發射嫦娥四號之前,還要先進行一顆中繼衛星的發射。
  • 科普:全球踏上探月之旅的「國家隊」和民間機構
    如今距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已過去50多年,最近幾年各國對月球的探索熱度和速度明顯上升,紛紛計劃奔月之旅。  美國川普政府2017年宣布了重返月球計劃,隨後以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耳忒彌斯」為其命名。這項計劃旨在2024年將首名女太空人和1名男太空人送上月球,並於2028年在月球上建立可常駐站點,使其最終成為人類登陸火星的「中轉站」。
  • 嫦娥4號傳新消息,中國探月最終目標出爐,德國人:月球背後的龍
    與此同時,在我國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的同時,世界多國也紛紛表示將陸續開啟探月任務,一場全球參與的探月熱潮即將掀起。在印度、美國、日本等國相繼宣布要開啟探月任務的時候,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也再度傳來新消息。3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遠在月背的玉兔二號巡視器和嫦娥四號著陸器已從休眠中醒來,開始了「第三個白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