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子皮膚」可存儲數據及治療疾病

2020-11-30 雷鋒網

近日,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薄如「臨時紋身」的設備,它可以儲存數據並且向人體釋放藥物。這種電子皮膚是複合生物與集成電子領域的首次嘗試。

這項突破將掀起醫療護理的革命。《自然》雜誌稱未來可用於幫助治療帕金森症及癲癇症患者。

這種僅有4釐米長,2釐米寬,0.003釐米厚的薄如皮膚的高分子材料可伸縮運動並內置溫度傳感器、抗低壓RAM以及微換熱器,通過靜電力吸附在人的皮膚上。

不過,目前離實際應用還比較遙遠。只有將「電子皮膚」連接到一個電源供應器和數據傳輸器時,它才能工作,在常規用於患者之前,這兩個器件需要同樣的緊湊性和靈活性。而且這些無線傳送數據需要被轉換成一種可讀的數字格式,並且信號可能需要放大。

近期有很多關於電子皮膚的科技進展,包括用於體溫監測、義肢觸摸及溫度感應等。此前谷歌還提交了一份關於電子皮膚紋身的專利申請,這種電子紋身能與行動裝置連網,還可以當作測謊儀來使用。

在3月的《自然納米科技》雜誌中可以看到,本研究的合作作者Lu,獲得了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傑出青年教授獎。

via: Mashable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新型電子皮膚,終將終結可穿戴設備?
    電子皮膚是通過電學信號的集成與反饋來模擬人體皮膚感受外界刺激(壓力、溫度、溼度)的新型電子器件。電子皮膚作為一種柔性觸覺仿生傳感器已經廣泛地應用於人體生理參數檢測與機器人觸覺感知等領域,近年來是世界各國研究者廣泛關注的熱點。曾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子皮膚的出現有可能終結所有可穿戴設備。
  • 新型電子皮膚面世,終將終結可穿戴設備?
    (壓力、溫度、溼度)的新型電子器件。新型電子皮膚近日,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宣布開發一種能夠感知疼痛、溫度和壓力的人造皮膚材料。東京大學Takao Someya教授致力於研發可以傳達人體內部情況的電子皮膚。這個電子皮膚可以給外科醫生提供體徵數據,當身體將生病時提供警報,甚至可以通過觸覺來診斷另一個人體內的疾病。
  • 科學家研發新型多功能電子皮膚,可測心率計步
    科學家研發新型多功能電子皮膚,可測心率計步 學術頭條 發表於 2020-11-10 16:50:14 近日,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真正可穿戴
  • 新型電子皮膚,可自行修復可循環利用
    受到天然皮膚創面癒合能力的啟發,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CU Boulder)的研究人員找到了可治癒的電子皮膚。相關論文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電子皮膚(e-skin),是一種薄的半透明材料,可以模擬人的皮膚功能和機械性能。隨著研究人員在醫學、科學和工程等不同領域認識到它的價值,世界各地的實驗室正在開發多種不同類型和尺寸的可穿戴電子皮膚。
  • 電子全息針灸讓多種疾病同時得到治療
    據新華社電 不需刺破皮膚,自動尋找病變穴位,全息全方位治療——用一種儀器對人體凸出部位進行電子全息針灸,便可讓多種疾病同時得到治療。這是日前在京舉行的電子全息針灸應用推廣發布會上傳出的信息。此次發布會由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中國發明協會聯合主辦,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國際健康長壽研究會協辦。
  • Intel電子探針存儲技術可實現每平方英寸保存1TB數據
    ,這個項目由Intel公司主導,該設備使用了超細探針陣列,擁有5000個集成在一個電子晶片上的探針。據Intel研究團隊介紹稱:該硬碟的探針通過發送瞬間電脈衝,將數據比特信息發送到只有幾納米麵積的鐵電薄膜(ferroelectric film)上,鐵電體材料在周圍電場的作用下被永久的極化,從而實現數據存儲。
  • 中英科學家研製出可被人體吸收的電子器件
    這種電子器件將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發揮作用。  憶阻器是一種能夠實現信息存儲功能的電子器件。記者在浙江大學見到了這種新型微電子憶阻器,一片薄薄的圓形單晶矽襯底上整齊排列著16個白色小方塊陣列,這些白色小方塊都是由鎂和鎢薄膜金屬構成的電極。
  • 新型電子皮膚:更像人類皮膚,可同時感知溫度和應力!
    它由輕薄、透明、柔性、可拉伸的材料製成,可非常方便地貼合於人體皮膚表面,感知壓力、溫度等外界環境刺激,實現人工觸覺。(圖片來源:雪梨大學)電子皮膚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監測心率、呼吸、肌肉運動等健康數據的電子皮膚(圖片來源: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此外,電子皮膚還可以應用於類人機器人和假肢製造,感知壓力、溫度等外界環境刺激,實現人工觸覺,讓假肢和類人機器人像真正的人體一樣感知周圍環境。
  • 新型電子皮膚問世!可感知即時疼痛,或用於皮膚移植和智慧機器人
    導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的一種新型的電子人造皮膚可以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對疼痛做出反應。這種人造皮膚為改進的假肢、更智能的機器人技術以及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品打開了大門。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電子人造皮膚,可以像真實的皮膚一樣對疼痛做出反應。這種人造皮膚為改進的假肢、更智能的機器人技術以及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品打開了大門。研究人員表示,該原型設備可以以電子方式複製人類皮膚感知疼痛。
  • 新研究:新型電子皮膚有人類一樣的疼痛和觸感,並能即時作出反應
    新型電子皮膚有人類一樣的疼痛和觸感,並能即時作出反應研究人員研發了像真皮一樣對疼痛做出反應的電子人造皮膚,這為更好的假肢,更智能的機器人技術和非侵入性替代品鋪平了道路皇家理工學院(RMIT)功能性材料和微系統小組的聯合組長巴斯卡蘭表示,這三個功能性原型的設計是為了以電子形式提供皮膚感應能力的關鍵特徵。隨著進一步發展,在傳統方法不可行或行不通的情況下,可伸展的人造皮膚也可能成為非侵入性皮膚切塊的未來選擇。
  •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3、微型聲學傳感器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Boulder分校和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可穿戴式微型聲學傳感器,主要用於監聽人體心跳和其他健康指標。   此次研發的微型聲學傳感器的重量僅為0.01盎司(約為0.28克),整體包裹在表皮電子中。表皮電子能使傳感器更柔軟輕薄,貼合人體皮膚,近兩年被可穿戴醫用設備廣泛使用。
  • 電子皮膚能量存儲的訣竅: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的多孔多層噴塗技術
    電子皮膚能量存儲的訣竅:石墨烯微型超級電容器的多孔多層墨水噴塗技術【導讀】:在可穿戴和醫療技術領域,在高度柔性和生物相容性基板上開發多功能設備受到了極大的關注。該設備還顯示出出色的機械穩定性,可進行10,000次彎曲循環,具有高比電容(〜22 F / g)和功率密度(〜1.13 kW / kg),通常在100 mV / s的掃描速率下即可。此外,關於mSC的皮膚可安裝和可包裹特性的論證強調了它們作為各種表皮和可穿戴設備的嵌入式電源的適應性。
  • 必需脂肪酸治療皮膚疾病的人體證據
    今天介紹的,是人體數據。 因為必需脂肪酸的發現,營養學家開始調整飲食中的營養結構,同時也給了很多保健品公司很大的商業機會。 這種商業機會,是因為發現了空白市場,而帶來的高速增長。
  • 陳根:可拉伸新型電子材料,將爆發巨大價值
    文/陳根新材料一直是當下的一個熱門領域,也是能影響與改變我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新材料包括柔性屏幕以及可紡織的電子材料等等這項成果主要是研發出了一種能夠發光和實現自我修復的新型可拉伸材料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可拉伸、可自愈的新型電子材料。
  • 新型電子皮膚問世 可感知即時疼痛
    皮膚,是人類身體最大的感覺器官,具有非常複雜的功能,可以在受到任何傷害時發送快速警報信號。雖然我們一直可以通過皮膚來感知事物,但疼痛反應只是在某個特定時刻才會發生,比如當我們觸摸太熱或太尖銳的東西時。直到現在,還沒有任何電子技術能夠真實地模擬人類的疼痛感。這款人造皮膚突破了這一狀況,當壓力、溫度達到令人痛苦的閾值時,它會立即做出反應。
  • 「真正可穿戴」的電子皮膚問世,可在任意方向伸展60%
    近日,華人學者開發出一種 「真正可穿戴」 的可穿戴電子設備,這是一種受人體皮膚啟發的、可粘在皮膚上的 「電子皮膚」,其內部主要由電路板構成。、可回收性和可重構性,它創可貼稍厚,加熱後就能貼到皮膚上。有一次在食堂吃飯,他和張偉聊起柔性電子,兩人一拍即合,基於兩人多年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遂開始對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研究。肖建亮說他想做一款對人體更友好的可穿戴電子設備。因為常見的可穿戴電子皮膚設備如 Apple Watch、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雖然有各自獨特的功能,但是多數存在價格昂貴、體驗感差、穿戴不舒服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 「真正可穿戴」的電子皮膚問世,可在任意方向伸展60%
    近日,華人學者開發出一種 「真正可穿戴」 的可穿戴電子設備,這是一種受人體皮膚啟發的、可粘在皮膚上的 「電子皮膚」,其內部主要由電路板構成。圖 | 可在手腕上佩戴的電子皮膚該 「電子皮膚」 具有卓越的延展性、自癒合性、可回收性和可重構性,它創可貼稍厚,加熱後就能貼到皮膚上。該團隊表示它還可以在任何方向上伸展 60%,並且不會破壞內部的電子設備。
  • 烏克蘭幹細胞治療中心可治療疾病簡介
    1、 高血壓 胚胎幹細胞療法對於治療高血壓(動脈血壓升高)有著積極顯著的療效。胚胎幹細胞移植療法適合各類腫瘤疾病的不同階段: •在初始階段,外科手術(腫瘤切除手術)如果因為併發症的原因(如,貧血症、 無力、消瘦、血小板減少症、抑鬱症等等)無法進行,胚胎幹細胞移植療法能為切除腫瘤做好準備。胚胎幹細胞移植療法也可加快術後康復速度,縮短術後康復時間,能為綜合治療節約出更多時間。檢查表明在手術前移植胚胎幹細胞的患者能達到最佳化療效果。
  • 科英雷射推出強脈衝光治療儀 可用於皮膚、血管性疾病治療
    強光一號™強脈衝光治療儀可用於皮膚外觀治療、血管性疾病治療、皮膚表淺的色素性疾病治療、減少毛髮的治療,其可調脈寬範圍更廣,可消除能量衰減,能夠始終穩定的輸出方形波並智能可調,使治療過程更安全、更舒適、療程更短、復發率更低。這款產品是公司研發實力和競爭力的體現,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市場拓展和公司品牌戰略具有積極的影響,有助於公司未來業務的發展。
  • 新型電子皮膚問世!可感知即時疼痛,或用於皮膚移植、修復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可以像真實皮膚那樣對疼痛產生反應的電子人造皮膚,通過模仿人體的即時反饋響應,可以 「複製」 人類皮膚感知疼痛的方式,並能以與神經信號傳送到大腦的相同速度對疼痛感覺做出反應。這項技術為更好的修復術、更智能的機器人以及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