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對重大科技項目攻關

2020-09-16 科技引導雜談

作者:楊老農(轉發)

近幾天看到網上曝出有些地方造晶片製造停擺了,失敗是成功之母,雖然有些地方在搞也問題不少。不少家在搞,中國人有不服輸的精神,誓為晶片成功生產爭口氣。據我所知造晶片理論和工藝和生產過程,很複雜,涉及機械設備、物理,化學,材材料科學,作業系統,工藝,人才,科學管理,大量資金等。目前更有不少成功案例湧現。

晶片是高科技發展的命根子不可或缺


晶片製造生產線

過去我們搞二星一星是毛主席掌舵,周總理主抓,聶帥具體抓,集全國之力,和人才,有一流科學家如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等等,通過他又培養一批國內人才。用毛澤東思想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真是有多大權力就有多大擔當。而不是喊幾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就可實現的。要有落實步驟和和實施辦法,有科學創業精神做支撐。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偉大勝利


兩彈一星的裡程碑

二千五百年的老子說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玄妙。意為不重視前人做法,不珍惜自己的借鑑,雖聰明也會糊塗,這是玄妙道理,我們有些人好大喜功,搞項目先蓋大樓圈地,不幹正經事,錢真也不花,這樣人是國家人民的禍害,出了問題應嚴厲問責。

只要我們發揚兩彈一星精神,晶片等卡脖子等重大科技項目一定會成功的!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勝利曙光就在眼前

相關焦點

  • 此人為兩彈一星做出巨大貢獻,身價比錢學森還高,卻一直鮮為人知
    他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趙忠堯,此人為兩彈一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身價比錢學森還高,卻因為他本人比較低調,一直鮮為人知。畢業的時候,趙忠堯的英國教授送了他五十克的鐳,因為當時鐳的價值極高,而且對於科研來說有非常高的價值。沒過多久,戰爭爆發,為了將鐳從北京帶到長沙,他偽裝成乞丐的樣子,足足從北京走了一個多月後,才到長沙將,將如此寶貴的東西安全送達。
  • 「兩彈城」:見證偉大功勳,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兩彈城」至今仍完整保存著大禮堂、辦公樓、檔案館、模型廳、情報中心、鄧稼先舊居、將軍樓等167棟60年代建築物及防空洞、國魂碑林等眾多紀念實物。這些紀念實物2018年被納入「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它們不僅是偉大功勳的見證,也成為傳承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載體。
  • 上海:集聚資源推動重大科技項目攻關
    上海:集聚資源推動重大科技項目攻關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15 09:02 來源: 文匯報集聚資源推動重大科技項目攻關楊雄赴中科大上海研究院調研科創中心建設工作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14日前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調研科創中心建設工作。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5月12日 19:49 A-A+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藉深厚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
  • 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張家祥逝世,曾為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
    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張家祥逝世,曾為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 現代快報消息,一生仰望星空的人,化身為天上星。1月4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張家祥遺體告別儀式在南京舉行,人們正式送別了這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
  • 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在川舉行
    本報綿陽11月5日電(記者李曉東、周洪雙)「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是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11月5日,在四川綿陽市梓潼縣「兩彈城」舉辦的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上,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多名院士通過主旨演講,與社科理論界的多位專家學者一道,感悟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挖掘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價值。
  • 「嫦娥之父」連線「兩彈基地」 這些專家學者在綿陽梓潼共話科學家...
    四川在線記者 祖明遠 綿陽觀察 鍾林 李睿「我很幸運也很感恩,是國家的重大需求引導和培育我成長……」11月5日上午10時許,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的視頻連線出現在梓潼兩彈城金色大廳的大屏幕上,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在他的辦公室遠程向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的參會人員作了題為《國家的發展與重大需求培育我成長》的主旨報告
  • 發揚「航天精神」 逐夢星辰大海
    從「兩彈一星」的偉大創舉,到「天宮」攬勝、「嫦娥」奔月,再到「北鬥」指路、「長五」飛天……中國航天事業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航天精神的堅定支撐。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航天精神一以貫之、歷久彌新。銘記「東方紅一號」的歷史,傳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航天夢也是強國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砥礪前行。「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這是今年航天日的主題。
  • 四川省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第三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招標公告
    四川省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第三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招標公告     為推動國家級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以下簡稱攀西試驗區)戰略資源創新開發,有效利用和整合國內外科技資源,加大力度推進攀西試驗區科技攻關
  • 「兩彈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蘊
    一大批科學家滿懷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赤誠與激情,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不信邪、不怕壓,發揚「天欲墮,賴以拄其間」的鬥爭精神,堅定地向科技高峰繼續挺進。他們在「春風不度」的戈壁灘上,冒高溫、頂沙塵、住土屋、擠帳篷、喝鹹苦水,奮戰兩年多建起了飛彈試驗基地。
  • 教師節研學:兩彈結合實驗現場,感受兩彈一星精神
    首先到了50號兩彈結合實驗現場,在這兒從教近35年的老教師也是首次來過,更不用說我們20多年的教師了。只是從歷史展覽館裡看過圖片,今天許多教師都是首次來過。這在基地被稱為50號,是兩彈結合實驗現場。所謂的「兩彈結合實驗」也就是核彈和飛彈結合實驗。當年中國原子彈實驗成功後,被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嘲笑,說是有彈無槍。
  • 「中國模鍛之父」曾蘇民院士:從科技攻關到立德樹人
    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該學院前任院長陳志謙教授表示,2015年11月,曾蘇民院士因病在重慶逝世,為了傳承他的科研精神與教育理念,學院設立「曾蘇民實驗班」「曾蘇民杯科技項目」「曾蘇民學業獎學金」和「曾蘇民卓越獎學金」,讓不少學子深受激勵。
  • 探訪中國兩彈城 感受中國核武器探索的崢嶸歲月
    揭開塵封的歷史,追尋前輩們的足跡,我們可以感受中國核武器探索的崢嶸歲月,追尋跨越60餘年的精神傳承。鄧稼先帶領團隊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了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出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圖為研究人員在進行原子彈科研攻關。
  • 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開拓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及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指出:「我們注重傳承優良傳統,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
  • 科技創新要抓好三個層面的科技攻關
    原標題:科技創新要抓好三個層面的科技攻關  科技日報訊 (記者彭東)以「中國製造2025 邁向強國之路」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工業論壇近日在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論壇上表示,科技創新要下工夫抓好三個層面的科技攻關。
  • 科技創新呼喚科學家精神
    然而,高興之餘人們不會忘記,為了這口盤旋在崇山峻岭間的「大鍋」,南仁東付出了怎樣的努力:FAST提出之初,不少人質疑是「天方夜譚」,但他一堅持就是20多年;為給FAST選址,他走遍貴州上千個窩凼,奔走在荒山野嶺、大山深處;有那麼幾年,為FAST籌集項目經費,他見縫插針地「推銷」FAST項目……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如今在射電天文領域,我們已成功邁進世界第一方隊。
  • 追憶紅色經典,成都石室雙楠實驗學校感悟「兩彈精神」
    中國網11月4日訊(宋得恩)進一步增強黨員凝聚力,豐富黨員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重溫「兩彈」發展歷史,學習兩彈功勳們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10月31日,成都石室雙楠實驗學校黨總支部書記楊佐明帶領全校黨員教師赴綿陽市梓潼縣「中國兩彈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 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
    求真務實是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底色。在新時代發揚求實精神,就要堅持創新為民的科技價值觀,把熱愛科學、探求真理作為畢生追求,堅持解放思想、獨立思辨、理性質疑,大膽假設、認真求證,堅持立德為先、誠信為本,堅守科研誠信的底線,讓成果落地生根,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中勇於擔當。
  •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專項資金重大科研平臺自主攻關領域扶持...
    按照市領導指示精神,我委抓緊編制形成《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大科研平臺自主攻關專項資金扶持政策》(以下簡稱「《政策》」),經市政府同意,以我委名義於今年7月份印發實施。為充分滿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借鑑國內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經驗,核心技術攻關和工程化驗證項目主要由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牽頭建設單位組織實施,因此納入該扶持計劃項目採取直接方式進行申報。
  • 繼承和發揚「新時代北鬥精神」
    也鑄就了「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鬥精神」。這鼓舞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要繼承和發揚「新時代北鬥精神」,為中華之崛起奮勇前行。弘揚北鬥精神,要激發砥礪前行的銳氣。弘揚北鬥精神,要增強自主創新的志氣。創新沒有止境,夢想沒有極限。一味模仿永遠只能落於人後,只有自己創新,才能開闢新的道路引領時代發展。近年來,我國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製造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高鐵網絡、電子商務、行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這些,都是我們中華兒女的自豪,也激勵我們不斷創新,敢為人先,以創新精神更好推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