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媒體介紹幾位改變世界的女科學家

2020-11-25 搜狐網

  新華網專稿:她們發現了放射性元素、新的星系、具有決定意義的核裂變、DNA的雙螺旋結構……這些發現在人類發展史上具裡程碑意義,然而她們卻不一定為人所知,雖然她們的成就對於人類發展來說是決定性的。西班牙《趣味》月刊11月號發表文章,介紹了這些改變世界的女科學家的事跡。

  卡羅琳·赫舍爾(1750年-1848年)

  這位發現了8顆彗星及星雲的偉大天文學家出生在德國漢諾瓦。她的父親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音樂家,精心於對子女的文化和音樂教育,但卡羅琳卻是個例外。卡羅琳表現出對學習的極大興趣,她曾與父親一起觀察星座和天體。

  由於家庭中有愛好天文學的傳統,加之哥哥威廉成為英國喬治三世的宮廷天文學家,並自己製作了一架望遠鏡,通過它曾觀測到天王星。作為哥哥的助手,卡羅琳經常幫他磨製和拋光鏡面,並為這些觀測做記錄。

  在日積月累中,卡羅琳積累了豐富的數學和幾何知識,甚至獲得了國王頒發的作為天文學家助手的津貼。卡羅琳每晚都端坐在那架可以觀測遙遠天外星空的望遠鏡前。1786年8月的一個夜晚,卡羅琳獨自觀測到了第一顆彗星,在接下來的11年裡她又陸續發現了7顆彗星。她的發現為後來天體學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賴的資料。1798年,卡羅琳將自己的所有發現製成弗拉姆斯蒂德星表呈交給英國皇家學會,並附上了一份《不列顛天圖》中忽略的560顆星的目錄以及該出版物的勘誤表。

  哥哥威廉去世後,卡羅琳又搬回到漢諾瓦繼續研究,不久完成了2500個星雲和許多星團的記錄工作。

  洛夫萊斯伯爵夫人(1815年-1852年)

  1979年,美國國防部用埃達·洛夫萊斯伯爵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種電腦程式語言,即Ada語言,以紀念這位150年前幫助英國發明家查理·巴貝奇研製出後來被認為歷史上第一臺計算機的女科學家。

  埃達·拜倫1815年出生在英國倫敦,是著名詩人拜倫與夫人安娜貝拉·米爾班克的女兒。但在其出生後不久,父母便離婚,儘管拜倫苦苦請求,但米爾班克卻禁止詩人看望女兒。

  在嚴格的家庭教育中,埃達受到了文化和科學知識的薰陶,並得到了包括倫敦大學首席數學教授A·德·摩根在內的諸多優秀數學家的指點。摩根還向她引見了當時英國最著名的天文學家兼數學家瑪麗·薩默維爾。

  埃達準確地對分析機的作用和前景進行了分析和預見,例如製圖和製作音樂,以及進行龐大的、重複的大型計算。於是,埃達擔當起為分析機編製程序的任務。埃達首先為計算擬定了「算法」,然後擬定了「程序設計流程圖」,這也被後人認定為「第一個電腦程式」。

  居裡夫人(1867年-1934年)

  居裡-斯克羅多夫斯卡並不是唯一發現「放射性」的科學家,與她的丈夫一起,他們為物理學革命開闢了一條嶄新道路。

  瑪麗·斯克羅多夫斯卡出生在被俄羅斯帝國侵佔時期華沙的一個教師家庭。年輕時的居裡夫人曾當過家庭教師,在積攢了一些錢後,她便前往巴黎,跟隨當時一些赫赫有名的教授學習,其中還包括曾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人。

  1893年,她首先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並嫁給了皮埃爾·居裡。在生下女兒伊雷娜後,居裡夫人選擇了一個當時全新的發現作為自己的博士研究課題,那就是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的後來被居裡夫人稱之為「放射性」的現象。居裡夫人決定試驗一下能否在其他金屬中找到在鈾中發現的性質。她很快發現,只有釷和鈾才具有「放射性」。

  隨後,居裡夫人發現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優於純鈾,在丈夫的協助下,發現了新元素釙(為紀念祖國波蘭而命名)和鐳。1903年,由於這一研究成果,居裡夫人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並在同年與丈夫居裡和貝克勒爾一起因發現放射性而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並在1911年因分解出純鐳而再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伊雷娜·約裡奧-居裡(1897年-1956年)

  在居裡夫人去世前,她欣慰地看到自己的女兒伊雷娜接過了繼續研究放射性的接力棒,但她卻沒能看到女兒和她的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在其去世一年後因發現新的人造放射性元素而雙雙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伊雷娜曾是母親的助手,並在工作中結識了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儘管兩人性格不同,卻結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婚後,他們像居裡夫婦一樣開始了共同的科學研究。

  伊雷娜同時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母親,她堅信繁重的科研工作不能奪去她作為母親的重要職責。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她還開始逐漸涉足政治,並擔任過法國社會黨萊昂·布盧姆政府的國務次長,負責科研工作。

  48歲時,伊雷娜被任命為由其母親創建的巴黎大學鐳研究所所長。幾年後,當世界政治陷入冷戰時期後,約裡奧夫婦先後被左派政治力量驅逐出法國原子能專署。但這卻沒能阻止伊雷娜參加各種和平運動。

  伊雷娜的研究不僅可作為物理學的裡程碑,還對醫學和生物學產生了諸多重要影響。

  利斯·邁特納(1878年-1968年)

  利斯·邁特納,這位奧地利物理學家發現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核裂變。但是,諾貝爾獎卻只授給了她的合作者奧託·哈恩。

  利斯出生在奧地利一個猶太家庭,她的父親是當時有名的律師,對於各種知識都採取開放態度,並潛心於子女的教育。

  在柏林獲得博士學位後,利斯結識了與她同歲的愛因斯坦。當時,愛因斯坦經常光顧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住所,普朗克彈奏鋼琴,愛因斯坦演奏小提琴,他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室內樂隊,利斯經常受邀出席。

  後來,在與哈恩合作研究放射性的過程中,兩人共同發現了鏷並予以命名。在侄子弗裡施的幫助下,利斯發現鈾原子核在受中子轟擊後分解出氪和鋇,並產生大量能量。利斯稱這一過程為「核裂變」。這一成果最初由哈恩公布於眾,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利斯拒絕出席頒獎儀式。

  美國很快得知了這一研究成果,由於當時處於戰爭時期,美國開始了曼哈頓計劃,並最終製造出原子彈。

  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1910年-1994年)

  運用新的X光技術和世界上第一批電腦,多蘿西·克勞福特發現了胰島素、青黴素和維生素B12的分子結構。

  多蘿西·克勞福特出生於開羅,父親是一名考古學家,母親則是傑出的植物學家。多蘿西與姐姐在英國接受教育,並獲得了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化學學士學位。在一次乘火車的旅行中,她結識了伯納爾教授,並跟隨他到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他們共同發現,蛋白質晶體必須在半溼潤狀態下,而不是乾燥狀態下加以研究,這一成果可謂大分子晶體學的裡程碑,並為生物學及其在醫藥領域的運用開闢了光輝道路。

  隨後,她又返回牛津大學繼續研究。她開始進行膽固醇及其他生物分子的鑑定工作,例如胰島素。之後她便涉足令許多科學家為之著迷的青黴素的研究。1945年,多蘿西發現了青黴素的分子結構。

  她的又一重大發現是分析出了對白血球和紅血球生成至關重要的維生素B12的結構。也是由於這一重大發現,多蘿西在1964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芭芭拉·麥克林託克(1902年-1992年)

  20世紀四五十年代,芭芭拉發現了自發移動的遺傳基因,但她的研究成果卻遲遲未被人認識,直到1983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後才產生了巨大影響。

  25歲時,芭芭拉與遺傳學家羅林斯·埃默森和馬庫斯·羅茲組成了一個三人研究小組。她之後回憶說,這是對她未來職業生涯具有決定意義的事件之一。芭芭拉反覆觀察玉米粒顏色的變異,並進行試驗後發現遺傳信息並非固定不變。這是一項重大發現,但卻一直沒有被人認可。

  隨著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的出現和發展,芭芭拉的這一研究終於走出了黑暗,並在30多年後得到了承認。根據芭芭拉的理論,遺傳信息位置的變化不僅發生在植物上,而且在各種細菌和人類身上同樣如此,因此對於研究抗菌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1920年-1958年)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18歲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化學、物理和數學,後來又接觸晶體學。她痴迷於用三維影像研究微小世界。二戰期間,羅莎琳德獲得了一筆研究碳元素的基金。戰爭結束後,她在巴黎學習了新的X光射線技術。當時,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邀請她來研究DNA結構這一新技術。1952年,羅莎琳德拍攝下了那張著名的DNA分子X射線衍射圖像,清晰地展現出雙螺旋結構。但在1962年,這項研究成果在獲得諾貝爾獎的

  時候,羅莎琳德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獲獎名單中,不僅是因為當時她已經去世,而且其中一名獲獎者詹姆斯·沃森隱藏了羅莎琳德的貢獻。

  喬斯琳·貝爾-伯內爾(1943年-)

  直到發現了脈衝星,喬斯琳才擺脫了「壞學生」的惡名。在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後,喬斯琳加入了劍橋大學安東尼·休伊什領導的科研小組。在經過漫長的觀測之後,喬斯琳終於捕獲了一些頻率極快,並且有規律重複的信號。

  在排除了這些信號來自於天外星球後,喬斯琳猜測可能出自一個巨大而特殊的星體,這個星體被稱為脈衝星。這一天文學上裡程碑式的發現在1974年獲得了諾貝爾獎,但獲獎者中卻沒有喬斯琳的名字。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盤點幾位中國的偉大女科學家
    屠呦呦獲獎曾凡一--開演唱會的海歸女科學家曾凡一4歲半開始學習鋼琴,5歲登臺演出,開個人演唱會,出版個人專輯;「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獎者,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iPS細胞具有和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多能性——看似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在一個人身上重疊。
  • 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丨女科學家論壇在京舉行
    2020年11月8日-9日,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在京舉辦。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為強調,推動科技更好地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人類,是女科學家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科技共同體責無旁貸的使命。中國科協將一如既往地為女科學家、女企業家、女創投家開展國際跨界融合創新搭建平臺。
  •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6日 14: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馬德裡2月5日電(記者 方長平)西班牙醫生近日成功地為一名67歲男性患者實施了世界首例將間質細胞移植給心臟的手術。
  • 致敬女科學家!別告訴我你只知道居裡夫人
    那就是——經久不衰的精神食糧  除了你所知道的居裡夫人外,歷史上還有重要的女科學家?科學的歷史長河中,改變人類的可不只有居裡夫人,快看看歷史上女科學家們是如何頂出 科技界的「半邊天」!  2、洛夫萊斯伯爵夫人(1815年-1852年)  這位是世界上最早的女
  • 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
    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
  • 2020諾貝爾獎 | 她的溫柔卻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兩位女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和詹妮弗·杜德納,她們的研究可以幫助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她是在遺傳學研究領域第一位獨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也是世界上第三位獨立獲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雖然遲到了35年,但麥克林託克終於在她的有生之年看到了科學界對她的承認與肯定。
  • 西班牙國家德比即將再次上演 御用媒體場外較勁
    一個月之內西班牙 「國家德比」三度上演,馬德裡和巴塞隆納的媒體也是積極行動、各顯神通,希望能夠在場外助自己的球隊一臂之力。  用鬣狗諷刺皇馬  一群骯髒兇殘的鬣狗在非洲大草原上覓食,這不是「動物星球」頻道裡的畫面,而是巴薩俱樂部所在的加泰隆尼亞地區電視三臺播放節目的其中一段。
  • 有哪些作曲家,對西班牙一往情深?
    這一切都使西班牙的音樂極為豐富,並帶有異域色彩,熱情奔放。不僅在西班牙本國的音樂中有所體現,早在歐洲音樂全盛時期,許多他國作曲家們都有以「西班牙式旋律」作為靈感和動機創作音樂。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幾位對西班牙情有獨鐘的作曲家!
  • 華裔女科學家鮑哲楠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因在人造皮膚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華裔女科學家鮑哲楠,近日獲得由鳳凰衛視聯合海內外十餘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評選的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揭曉 醫學領域4人獲獎
    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這裡正式揭曉。此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審委員會主任詹啟敏院士介紹,經過嚴格的評審,10位獲獎者從116個單位提名的224位有效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入選比率約為22:1。另據介紹,吉林大學在站博士後王麗麗、清華大學在讀博士白蕊、鄭州大學在站博士後楊琳琳、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站博士後姚菊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站博士後梁倞入選2018年度 「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獲獎女科學家榮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Doudna )兩位女科學家 ,以表彰她們在「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做出的變革性貢獻。  2016年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獲獎者Emmanuelle Charpentier(左四)和Jennifer A.
  • 西班牙媒體:疫苗拯救世界不僅靠科技
    麻疹、風疹等各類疫苗陸續被研製出來,然而,疫苗真正起到拯救世界的作用還依賴人們的接種意識以及疫苗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等等。據西班牙《消息報》網站11月10日報導,「你從人類苦難日曆中撕掉了那最殘酷的一頁,你應感到欣慰,人類永遠不會忘記你。」
  • 女科學家可能越來越少
    [摘要]中國並不缺乏女科學家,缺乏的是女權的平等,有多少女性科研人員在世俗的壓力下選擇了家庭放棄了科研,能堅守科研崗位的女性,必定有堅強的意志和一個支持包容她的家庭環境。9位女科技工作者在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典禮上。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9位青年女科學家獲得該獎項。
  • 可能改變世界的五項科技發明
    人們都很清楚發現是解釋世界的方式。而問題關鍵在於改變世界,改變世界通過什麼渠道呢? 是的,你沒有看錯,人們通過發明來改變世界。在歷史的進程中,發明在其中起著決定作用,而一項東西的發明或是單個人獨自完成的或是集體創造的,整個世界從古至今從來都沒有離開過發明創造,才有人們現今所享受到一切生活。
  • 大西洋的味道, 西班牙的風情, 終極版西班牙海鮮飯做法介紹
    大西洋的味道,西班牙的風情,終極版西班牙海鮮飯做法介紹 西歐大路上的每一個國家,雖然國土面積都不是很大,但是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浪漫的法國、嚴謹的德國、時尚的義大利等等。
  • 西班牙流感 100 周年:人類遭遇過什麼,又改變過什麼?
    為什麼要說起西班牙流感二戰結束於原子彈,一戰結束於流感病毒。1918 年到 1920 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末尾和戰後的兩年時間裡,一種名為「西班牙流感」的流行病橫掃美洲、歐洲、亞洲,甚至愛斯基摩人聚集區,奪去了全世界 5000 萬到 1 億人的生命,達到當時世界人口的 5 %,被它擊倒的人數遠超戰爭傷亡人數。
  • 驗證人類和猩猩能否有後代,為科學「獻身」的女科學家,有結果沒
    人類進化至今,從叢林法則,到人類主導世界,已經有著無數年的歷史了。人類之所以能成為主導世界的存在,究其原因,就是人類會思考,否則人類也早被自然淘汰了。科學發展到如今,人類也在不斷的反思,那就是人類的起源究竟是什麼,對此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是猿類了。
  • 南農教授郭旺珍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繪製陸地棉基因組精密地圖南農教授郭旺珍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全球最大種植面積的棉花是陸地棉,什麼樣的陸地棉耐旱、什麼樣的陸地棉耐鹼?在前天揭曉的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選活動中,郭旺珍成為本屆當選的9位女科學家之一。棉花特性和基因啥關係,繪製圖譜一一解密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和消費國,而每年總消費量的30%—40%需要依賴進口。」郭旺珍介紹,這種看上去矛盾的關係,正體現了當下中國棉花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困境。
  • 女科學家顏寧:以智慧定義美麗
    一提到顏寧,許多光環天然地向她「靠攏」:《自然》「中國十大科學之星」之一、國際最出色的女科學家之一、塞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最年輕博導……  也有人會想起在2012年度科技盛典上,當顏寧身穿紫黑色小禮裙、挽起髮髻,亭亭玉立站在臺前,將研究成果娓娓道來,人們記住了這位入行未滿12年的新生代女科學家,以及她是如何以智慧定義
  • 「流感偵探」陳化蘭獲世界女科學家獎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近日宣布2016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獲獎者名單,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教授將與其他國家的陳化蘭將成為第五位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的中國人。與她同獲此獎的其他4人是德國分子生物學專家埃瑪努埃勒·沙彭蒂耶,美國分子生物學專家珍妮弗·道德納,南非女性健康專家卡拉伊莎·阿卜杜勒·卡裡姆以及阿根廷病毒學專家安德烈婭·加馬爾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