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為什麼暗物質實驗沒有發現任何東西是毫無意義的

2020-09-17 天文在線

你如果在數字1和2之間到處找,那你永遠都找不到3。

假設你有個想法:我們的物理現實可能與現在概念化的物理現實有所不同。你沒準認為存在額外的粒子或相互作用,而這可能會解決如今自然科學面臨的一些大難題。那麼,你會怎麼做呢?你建立一個假設,發展它,然後試著梳理出其中可觀察、可測量的結果是什麼。

其中一些結果是與模型無關的,這就意味著無論一個特定模型正確與否,顯著的特徵都會出現。另一些結果則有著強模型相關性,顯示出一些在某些模型中出現而在其他模型中沒有出現的實驗性或觀察性特徵。當暗物質實驗出現空白時,它只測試模型相關的假設,沒有測試模型無關的假設。這就是為什麼這與暗物質的存在毫無關係。

強子對撞機 圖源:zynews

當你使任意兩個粒子碰撞在一起時,你可以探測碰撞粒子的內部結構。如果其中一個不是基本粒子,而是複合粒子,則可以揭示它的內部結構。這裡設計了一個測量暗物質/核子散射信號的實驗。然而,有許多平凡的背景貢獻可以給出類似的結果。這種特殊的信號將在鍺、液態氙和液態氬探測器中顯示出來。(暗物質概述:對撞機,直接和間接探測搜索——奎羅茲,法利納爾多S. ARXIV:1605.08788)

你不能因為一個團隊嘗試了不可能的事情,希望著大自然能合作,就對他們生氣。一些最著名的發現僅僅是由於偶然,所以如果我們能在低成本的情況下進行測試,同時得到高得離譜的回報,我們就會去嘗試。信不信由你,正是這種思維方式推動了對暗物質的直接探索。

圖源:ifeng

然而,為了了解我們是如何找到暗物質的,你必須首先了解我們所知道的全部信息。這是模型無關的證據,我們必須引導我們自己走向直接檢測的可能性。當然,我們還沒有直接發現暗物質與另一個粒子的相互作用,但這沒關係。間接證據都表明它一定是真實存在的。

現在標準模型中的粒子和反粒子都已被直接探測到,最後的「抵抗者」希格斯玻色子在本世紀初也由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了。這些粒子都可以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能量下產生,粒子的質量導致了基本常數,這些基本常數對於完全描述粒子是非常必要的。由基於標準模型的量子場論物理學可以很好的描述這些粒子,但它們不能像暗物質那樣描述一切。(E. SIEGEL / BEYOND THE GALAXY)

2012年,在大型強子對撞機27公裡長的圓形隧道中,粒子相互碰撞產生了希格斯玻色子

圖源:quantamagazine

一切都始於一個想法的萌芽。我們可以從無可爭議的基礎開始:宇宙由所有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這些粒子構成了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星球和所有我們熟悉的物質,還有一些光子(光、輻射等),用於更好的測量。

質子和中子可以被分解成更基本的粒子——夸克和膠子——和其他標準模型粒子一起,構成所有宇宙中已知的物質。關於暗物質的主要觀點是,除了這些已知粒子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物質對宇宙中的物質總量起著顯著作用。這是一個革命性的假設,也可以被視為是一個非同尋常的飛躍。

這個概念可能會讓你忍不住問,「我們為什麼要想這樣的事情?」

這個動力來自於觀察宇宙本身。科學教會了我們很多關於遙遠宇宙的知識,其中很多都是毫無爭議的。例如,我們知道恆星是如何運作的,我們對引力是如何運作的有驚人的理解。如果我們觀察星系、星系團直到宇宙中最大的結構……這裡有兩個可以弄清的問題。

1.這些結構中每一級的質量有多少。我們觀察這些物體的運動,我們觀察控制繞軌道運行的物體的引力規則:是否有束縛,它如何旋轉,結構如何形成,等等…最終我們得到一個可以確定那裡物質的多少的數字。

2.包含在這些結構中的恆星有多少質量。我們知道恆星的「規則」——只要我們能測量出這些恆星發出的星光,我們就能知道恆星的質量是多少。

圖片來源:imufu

位於后髮星系團中心的兩個明亮的大星系NGC 4889和稍小的NGC 4874,每一個的規模都超過100萬光年。但在外圍的星系旋轉的很快,這表明整個星系團中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暗物質光環。單憑普通物質的質量不足以解釋這種束縛結構。(ADAM BLOCK/萊蒙山天空中心/亞利桑那大學)
這兩個數值不匹配,並且與我們評估出的數值之間的差異在量級上的是驚人的:它們差了大約50倍。在宇宙中,除了理所應當構成了恆星的絕大多數的物質之外,肯定還有別的東西。這適用於各個星系內大小不一的恆星,一直到宇宙中最大的星系團、星系,除此之外,整個宇宙網絡都是如此。

這個暗示很明顯,表明除了恆星之外還有別的東西在運行,但你可能不相信這東西會是新的物質。如果這就是我們只找出了這些,科學家也同樣不會相信!幸運的是,有大量的觀測數據,而當我們把它們放在一起考慮——只有暗物質假說才能解釋這些問題。

圖片來源:zhishi.xkyn

在紅圈中顯示了大爆炸核聚變預測的氦-4,氘,氦-3和鋰-7的豐度。宇宙中有75-76%的氫,24-25%的氦,少量的氘和氦-3,以及微量的鋰。在氚和鈹衰變之後,這就是我們所剩下的物質,直到恆星形成之前,這些物質都沒有改變。宇宙中只有大約六分之一的物質可以以這種通常的物質形式(重子的,或類似原子的)存在。(NASA, WMAP科學團隊和GARY STEIGMAN)

在推斷宇宙最早期物理定律時,我們發現有一段時間宇宙太熱以至於中性原子無法形成,甚至連原子核也無法形成!當它們終於能在不被立刻炸開的情況下形成時,所有最輕的原子核(包括氫和氦的不同同位素)便形成了。

大爆炸後宇宙中第一批元素——由於大爆炸核聚變而形成——告訴了我們宇宙中有多少「正常物質」,並且這個誤差非常非常小。儘管存在的物質顯然多於恆星周圍的物質,但這只是我們通過引力效應所知道的全部物質的六分之一。不僅是恆星,而且一般的普通物質都是不夠的。

圖片來源:wowodx

宇宙微波背景的波動在20世紀90年代首次被宇宙背景探測器(COBE)精確地測量出來,然後WMAP在21世紀和10年代被普朗克(上圖)更精確地測量出來。這幅圖像編碼了關於早期宇宙的大量信息,包括它的組成、年齡和歷史。這些波動在量級上只有幾十到幾百個微開爾文,但明確地表明正常物質和暗物質以1:5的比例存在。(歐洲航天局和普朗克合作組織)

宙中另一個早期信號為我們提供了暗物質存在的額外證據:當中性原子形成、大爆炸的餘輝終於可以暢通無阻地在宇宙中傳播時,它非常接近於均勻背景的輻射,只比絕對零度高几度。但是當我們觀察~微開爾文刻度和小角度(<1度)刻度的溫度時,我們發現它根本就不是均勻的。

圖源:ifeng

宇宙微波背景的波動特別有趣。它們告訴我們,宇宙中正常物質(質子+中子+電子)的比例,輻射的比例,以及非正常物質(或者說是暗物質)的比例,以及其他物質。比例又是相同的:暗物質大約佔宇宙所有物質的六分之五。

其次,在大尺度上觀察重子聲振蕩的大小,表明宇宙主要是由暗物質組成的,只有一小部分的正常物質造成了上圖中的這些「擺動」。(麥可·庫倫、馬克·沃格爾斯伯格和勞爾·安古洛)
最後,在宏大的宇宙網絡中有著無可爭議的證據。當我們從最大的尺度來看宇宙時,我們知道,在大爆炸的背景下,萬有引力是使物質聚集在一起的原因。根據最初密度過高和過低的波動,引力(以及不同類型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輻射)決定了我們將在整個宇宙歷史中看到什麼。

這很重要,因為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正常物質與暗物質在上圖中波動的大小上的比率,而且我們可以知道暗物質是冷的,或者在宇宙非常年輕的時候以一定的速度運動。這些信息讓我們可以做出意義不凡又精確的理論預測。

圖片來源:ntu

根據模型和模擬,所有星系都應該鑲嵌在暗物質暈中,其密度在星系中心達到峰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尺度上,也許是10億年,一個來自暗物質暈邊緣的暗物質粒子將形成一個軌道。氣體、反饋、恆星形成、超新星和輻射的影響使這個環境變得複雜,使得宇宙暗物質的預測變得極其困難。(NASA, ESA, T. BROWN, J. TUMLINSON (STSCI))

總之,這告訴我們在每個星系和星系團的周圍,應該都有一個非常大的暗物質擴散暈。這種暗物質實際上應該不會與正常物質發生碰撞作用;上限表明,暗物質粒子需要數光年才能有50/50的機會相互作用一次。

但是,每一秒都應該有大量的暗物質粒子穿過地球、你還有我,而未被發現。此外,暗物質也不應該像普通物質那樣與自身發生碰撞或相互作用。至少可以這樣說,這使得直接檢測變得困難。但值得慶幸的是,有一些間接的方法可以探測暗物質的存在。首先是研究所謂的引力透鏡效應。

當星系團的背景中有明亮、巨大的星系時,它們的光會被拉伸、放大和扭曲,這是由於一種被稱為「引力透鏡」的廣義相對論效應。感謝:DAVIDE DE MARTIN JAMES LONG (ESA / HUBBLE)NASA, ESA, J. LOTZ和HFF團隊,STSCI)

引力透鏡模擬的黑洞 圖源:Wikipedia

通過觀察背景光是如何因幹擾質量的存在而扭曲的(僅根據廣義相對論定律),我們可以計算出那個物體的質量。又一次,計算結果告訴我們,這一質量肯定是所有類型的正常(基於標準模型的)物質的六倍。

裡面一定有暗物質,其數量與其他觀測結果一致。但偶爾,宇宙是仁慈的,它會給我們兩個星系團或星系團互相碰撞。而當我們研究這些碰撞的星系團時,我們學到一些更深刻的東西。

四個碰撞的星系團,顯示出X射線(粉紅色)和引力(藍色)之間的分離,這表明暗物質是存在的。在大規模上,冷暗物質是必要的,並且沒有替代品。 (X射線:NASA / CXC / UVIC。/ A.MAHDAVI等。光學/鏡頭:CFHT / UVIC./ A.MAHDAVI ET AL.(頂部左); X射線:NASA / CXC / UCDAVIS / W.DAWSON ET AL .;光學:NASA / STSCI / UCDAVIS / W.DAWSON ET AL。(右上); ESA / XMM-NEWTON / F.GASTALDELLO(INAF / IASF,義大利米蘭)/ CFHTLS(底部左); X射線:NASA,ESA,CXC,M.BRADAC(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大學)和S.Allen(史丹福大學)(底部右))

暗物質確實會彼此通過,並佔據了絕大多數。以氣體形式存在的正常物質會產生衝擊(上圖為x射線/粉色),而且只佔總質量的15%左右。換句話說,大約五分之六的質量是暗物質!通過觀察碰撞的星系團,監測可觀測物質和總引力質量如何運動,我們可以為暗物質的存在提出天體物理學的經驗性證據。就算對萬有引力定律不做修改也可以解釋為什麼:

對於萬有引力定律沒有任何修改可以解釋為什麼:

兩個星團,在碰撞前,它們各自的質量和氣體會在一起,

但碰撞後,它們的質量和氣體會分離。

然而,儘管所有這些模型無關的證據,我們仍然希望直接探測暗物質。正是這一步——而且只有這一步——我們沒有實現。

圖片來源:UZH

與自旋無關的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核子橫截面在XENON1T實驗中得到了最嚴格的限制,XENON1T實驗相較於之前的所有實驗都有改進,甚至包括勒克斯實驗。雖然許多人可能會對XENON1T實驗沒有發現暗物質感到失望,但我們不能忘記XENON1T對其他物理過程敏感。(E. APRILE等,PHYS。啟。121, 111302 (2018))

不幸的是,我們不知道標準模型之外還有什麼。我們從未發現過任何一個粒子沒有標準模型的一部分性質,但我們知道,肯定有比我們目前發現的更多的粒子。就暗物質而言,我們不知道暗物質粒子(或粒子們)的性質應該是什麼,應該是什麼樣子,或者如何找到它。我們甚至不知道它是一個東西,還是由各種不同的粒子組成。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某一橫截面上尋找相互作用,但不能再繼續了。我們可以找到能量反衝到一定的最小能量,但同樣不能再繼續了。我們可以尋找光子或中微子的轉換,可是所有這些機制都有局限性。在某些情況下,背景效應——自然放射性、宇宙中子、太陽/宇宙中微子等等——使它不可能提取一個低於一定閾值的信號。

其中一項旨在利用暗物質和電磁之間假想相互作用的實驗的低溫設置,聚焦於一個低質量的候選者:軸子。然而,如果暗物質不具備目前實驗所測試的特定特性,那麼我們想像中的任何物質都無法直接看到它。(軸子(AXION)暗物質實驗(ADMX) / LLNL的FLICKR)

圖源:iop.cas ADMX實驗的軸子暈望遠鏡示意圖

到目前為止,與暗物質有關的直接探測工作都一無所獲。我們觀察到的相互作用信號不需要暗物質來解釋,也不符合我們宇宙中僅標準模型的粒子。直接探測可能會阻礙或限制特定的暗物質粒子或猜想,但不會影響大量的間接的、天體物理證據,這些證據使得暗物質的存在成為唯一可行的解釋。

許多人孜孜不倦地尋找著替代方案,但除非他們歪曲了有關暗物質的事實(有些人確實是這樣做的),否則他們有大量的證據需要解釋。在尋找宇宙中巨大的未知時,我們可能會很幸運,這就是我們嘗試的原因。但是沒有證據並不代表暗物質不存在。當談到暗物質時,不要讓自己被愚弄了。
作者: Ethan Siegel

FY: 光粒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尋找暗物質的試驗是毫無意義的
    其中一些結果將與模型無關,這意味著無論某個特定模型是否正確,都會有鮮明的特徵。另一些則極度依賴於模型,創造出在某些模型中出現、而在其他模型中沒有出現的實驗性或觀察性特徵。每當暗物質實驗結果為空時,它只測試與模型相關的假設,而不是與模型無關的假設。這就是為什麼這對暗物質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
  • 目前沒有任何的理論能夠解釋暗物質
    由原子組成的傳統物質,如構成我們身體的原子,構成星球的原子,它們加起來還抵不上整個宇宙的5%,與宇宙中所存在的其他物質相比,這5%絕對是驚人的少數比例,它們是如此的渺小卑微,既然暗物質不發射任何東西,也不與電磁輻射相互作用,那麼是如何知道它們的存在呢?
  • 「創作開運禮」什麼是暗物質?為什麼還沒有人發現它?
    宇宙中六分之五的東西似乎不見了,我們就是找不到。這些看不見的物質被稱為「暗物質」,科學家們通過一些世界上最大、最昂貴的實驗來尋找它。一次又一次,這些實驗空手而歸。最近,氙氣實驗的科學家們在經過9個月的搜索後,沒有找到他們想要的信號。氙氣實驗是一種非常敏感的液態氙氣。
  • 超級靈敏的暗物質實驗探測到一些神秘的東西
    近期,在一個超級敏感的尋找暗物質的實驗中,一個神秘的信號突然出現了。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可能真的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今天,XENON1T暗物質實驗的科學家報告了在其探測介質中,與電子相互作用的粒子數據的搜索結果。
  • 超重引力子,就是暗物質?暗物質重量級候選者誕生!
    到目前為止,這個長期建立的標準模型一直保持不變,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大約十年前投入使用,主要目的是探索未來可能存在的東西。然而,經過10年的數據收集,科學家們除了希格斯玻色子之外,還沒有發現任何新的基本粒子。
  • 沒有暗物質,宇宙根本無法解釋,人類也不會存在
    就是說,如果你發現已有的定律什麼地方不太對勁,那麼這很可能意味著,在某些地方存在某些不為人知的東西。這個現象,持續困擾著學界。根據天文學家的測量,一個立方釐米,就是我們一個手指頭這麼大的空間裡面,暗物質的質量大概等同0.3個氫原子,如果我們把整個地球的暗物質收集起來,總共不到一公斤,所以暗物質對我們的生活幾乎沒有任何影響。普通物質是由各種各樣的粒子構成的,如果暗物質存在的話,那它可能是什麼樣的粒子呢?
  • 沒有暗物質的星系又現身?暗物質理論面臨更大的挑戰
    上世紀初,天文學家雅克布斯.卡普坦(Jacobus Kapteyn)提出了一種假說,即通過星體系統的運動,他可以間接地推斷出星體周圍可能存在著不可見的物質,這種「不可見的物質」就是神秘莫測的「暗物質」。
  • 「暗物質的發現比上帝粒子更重要」
    什麼是暗物質?它的發現將有什麼重要意義?與「上帝粒子」的發現相比,暗物質發現更重要嗎?帶著這些問題,早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淼。製圖 鬱斐什麼是暗物質?它的發現將有什麼重要意義?與「上帝粒子」的發現相比,暗物質發現更重要嗎?帶著這些問題,早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淼。東方早報:暗物質與暗能量是一回事情嗎?李淼:暗物質有點像物質粒子,只是不發光而已;暗能量根本就不是粒子。暗能量這個概念相對年輕些,形成只有10年。
  • 神秘的暗物質究竟是啥?新發現驚人
    然而,所有利用對撞實驗來尋找暗物質粒子的努力都一無所獲,因此有一些科學家開始懷疑,暗物質是不是由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構成的?當前的宇宙學模型傾向於假設暗物質粒子的質量在100吉電子伏左右,這與另外一些通過弱互作用力發生作用的粒子質量尺度相符。這樣一種粒子的存在,符合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的超對稱外延。
  • 大爆炸、暗物質與宇宙的命運
    他就講不要去問那麼多Why(為什麼),我們能把How(怎麼回事)講清楚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吳寶俊:這句話背後是不是也展現出一些科學本身的約束或者是科學的無奈呢?有好多問題我們暫時回答不了為什麼,也是因為我們的實驗或者技術手段沒有達到期待中的那樣,正因為沒有達到期待中的樣子,才出現做實驗物理和理論物理的這個行業。
  • 暗物質探測器發現潛在假想粒子
    圖片來源:ENRICO SACCHETTI近日,有物理學家宣布尋找到了神秘暗物質粒子,從而引發了一場媒體炒作風波。 《科學》對此事件做了報導,並表示,該研究小組並未排除其他可能性。自2006年起,XENON國際合作組織在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建造了一系列用於尋找暗物質的探測器,其中運行著全球最靈敏的暗物質實驗XENON1T。
  • 宇宙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未知的部分統稱暗物質
    宇宙中剩下的部分是由其他「東西」構成的,今天科學家們還沒有搞清楚這種物質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因為找不到更好的名字,物理學們於是就將這種神秘物質稱作「暗物質」(dark matter)。如果沒有這種神秘物質的存在,宇宙中的星系將分崩離析。儘管沒人知道暗物質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但物理學家們正在對其加緊研究。
  • 科學家提出神秘物質!有望解開暗物質的奧秘!
    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物理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假想粒子,這種粒子從未出現在任何實驗中,換句話說,它在科學家眼裡從未存在過。這個奇怪的東西叫做六夸克,由六種不同口味的夸克組成。最關鍵的是,六夸克還能最終解釋暗物質這個令人困惑物質。
  • 宇宙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人類物理學新紀元的開端
    到了海邊之後,唐楚鏨先生一邊吃著蘋果,一邊面對著浩瀚起伏的大海發呆,忽然想起了平時好奇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和宇宙暗物質,經過一番沉思後,發現了極其類似宇宙「暗物質」的東西。當時,唐楚鏨先生還不敢確定新發現的「東西」是宇宙「暗物質」,於是就從海邊回到學校圖書館查閱相關的資料,確定了新發現的東西與宇宙「暗物質」幾乎吻合。從此,唐楚鏨先生決定研究宇宙「暗物質」,開始研究宇宙萬事萬物。
  • 科學家發現一個無暗物質星系 或顛覆暗物質定義
    網易科技訊 3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一個由天體物理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已經發現了一個距地球6500萬光年的星系,其包含的暗物質數量很少,甚至可以說這個星系根本沒有任何暗物質。天體物理學家認為暗物質在整個宇宙中佔據主導地位,其總量甚至是普通物質的五倍。由於星系旋轉得太快,如果沒有額外的暗物質存在,根據現有的物理定律來說這些星系就會塌縮。例如銀河系的旋轉速度很快,所以它必須包含比普通物質多30倍的暗物質。實際上,天文學家曾研究過的每個星系都含有暗物質。但現在,天體物理學家似乎發現了一個沒有暗物質的星系。
  • 宇宙新發現!一種難見的文明與人類觸手可及,它們活在暗物質世界
    在地球上面有很多東西其實是人類看不見的,哪怕是放在顯微鏡下面,也發現不了這些東西,而且這些東西也不受萬有引力的影響,那麼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呢?人們把這種東西叫做暗物質,暗物質這種東西它不參與地球上任何粒子反應,科學家對暗物質也是研究了很長時間到底,暗物質是什麼東西呢?
  • 這個星系,沒有暗物質
    2018年3月9日,天文學家們宣稱發現一個奇特的星系,這個星系沒有暗物質!也許你會說,發現沒有暗物質的星系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這可是大事件,這事如果最終確定,堪比發現「」引力波「」和「」上帝粒子「」還要刺激。這是一個物理學家們做夢都沒想到的意外發現。因為暗物質用「不存在」證明了自己的存在!
  • 軸子和暗物質被發現了?先別急
    一時間引起了各類媒體的廣泛關注,其中不乏「探測器發現潛在假想粒子「 、」發現軸子的第一個直接證據「、」會是暗物質嗎?「 等科普解讀文章。但這次實驗結果究竟意味著什麼?大家眾說紛紜。其實,只要仔細看過實驗組的論文摘要,便知這離真正的科學發現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Xenon-1T 的「發現」?
  •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什麼?它們為什麼佔據了百分之95的宇宙?
    我們認知中的恆星、行星、物質等連宇宙的百分之5都不到。剩下百分之95都是由人類根本無法探測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組成。也就是說,我們所體驗到的,所感知到的是現實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我們對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一切,它們是什麼,它們存在的意義和存在的方式完全沒有任何頭緒。那麼為什麼我們如此確信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存在呢?
  •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結合構成了宇宙,那暗物質的組成結構是什麼?
    宇宙不只包含我們眼睛看得到的東西,而是比這多得多。事實上,就宇宙的絕大部分而言,人是種怪異的存在,微不足道。構成你以及你所關心的一切事物的普通材料只佔宇宙不到10%的內容;宇宙的其餘部分則是由被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神秘物質構成的,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宇宙奧秘之一。至於它們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