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舊研究,新方法,新型抗癌藥物無任何毒副作用!

2020-11-28 生物谷

Cancer-Selective Targeting of the NF-κB Survival Pathway with GADD45β/MKK7 Inhibitors

Laura Tornatore, Annamaria Sandomenico, Domenico Raimondo, Caroline Low, Alberto Rocci, Cathy Tralau-Stewart, Daria Capece, Daniel D』Andrea, Marco Bua, Eileen Boyle, Mark van Duin, Pietro Zoppoli, Albert Jaxa-Chamiec, Anil K. Thotakura, Julian Dyson, Brian A. Walker, Antonio Leonardi, Angela Chambery, Christoph Driessen, Pieter Sonneveld, Gareth Morgan, Antonio Palumbo, Anna Tramontano, Amin Rahemtulla, Menotti Ruvo, Guido Franzoso.

Constitutive NF-κB signaling promotes survival in multiple myeloma (MM) and other cancers; however, current NF-κB-targeting strategies lack cancer cell specificity. Here, we identif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F-κB-regulated antiapoptotic factor GADD45β and the JNK kinase MKK7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MM. Using a drug-discovery strategy, we developed DTP3, a D-tripeptide, which disrupts the GADD45β/MKK7 complex, kills MM cells effectively, and, importantly, lacks toxicity to normal cells. DTP3 has similar anticancer potency to the clinical standard, bortezomib, but more than 100-fold higher cancer cell specificity in vitro. Notably, DTP3 ablates myeloma xenografts in mice with no apparent side effects at the effective doses. Hence, cancer-selective targeting of the NF-κB pathway is possible and, at least for myeloma patients, promises a profound benefit.

相關焦點

  • Cancer Cell:超級小鼠用於癌症研究
    2007年該研究中心的Vivek Rangnekar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表明,他們發現了一種基因Par-4,針對該基因能夠特異的殺死癌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細胞。Rangnekar博士研究組採用該基因開發出一種"抗癌超級鼠"。從此之後,各地的科學家都使用Rangnekar博士製作的超級小鼠進行研究。最近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揭示了Par-4下調如何影響乳腺癌復發的機制。
  • Nature Med:諾華新研究應用PDX模型進行抗癌藥物高通量篩選
    2015年11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諾華生物醫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建立了大量PDX動物模型用於抗癌小分子化合物篩選,這項研究表明PDX模型在藥物的臨床前評估以及臨床效果預測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
  • 是它是它就是它,一種新型lncRNA帶來的抗癌新思考 | Cancer...
  • 多篇突破性研究直擊抗癌藥物新發現
    日前,一項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格拉斯哥大學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就開發出了一種名為mito-priming的新技術,該技術能夠幫助研究者們識別新型有效的抗癌藥物。
  • 南京醫科大學研製成功新型抗癌藥物載體
    原標題:南京醫科大學研製成功新型抗癌藥物載體  日前,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技術系姚俊博士,利用味精的原料——穀氨酸,為抗癌藥物打造了一輛「好車」。這輛車既能運藥,又能精確打擊癌細胞,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該發明叫作「γ-聚穀氨酸納米藥物載體」,目前已獲國家專利。
  • 科學家發現新型無副作用抗癌物質:碳量子點
    最近,哈爾濱成程生命與物質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及北京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合作研究者發現無生物毒副作用的抗癌物質,該物質為人造超原子具有量子效 應稱為碳量子點。研究人員開展了該物質對骨肉瘤細胞的體外細胞毒性、其體內 抗腫瘤作用和生物安全性研究。
  • Cell:突破性成果!科學家開發出能有效發現癌症藥物的新方法
    2017年10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幫助發現新型的抗癌療法。研究人員利用這種新策略就能夠尋找到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s)生長非常重要的蛋白小型分子抑制劑,非小細胞肺癌在所有肺癌中佔到了85%的比例,而且其對於藥物療法並不敏感。
  • 【經典回顧】Cell子刊,癌症研究的八大問題!
    該計劃包括聚焦癌症,目的是確定癌症的新臨床表現,以使打靶治療更加有效,研究潛在的抗性,並開發資料庫,匯總患者的健康數據,以幫助醫生做出更好的臨床決策。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代理所長Douglas Lowy說:「腫瘤學的精準醫學計劃集中在治療。然而,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預防和篩查是關鍵領域,這本身不屬於PMI,但卻是我們期待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領域。」
  • Nature子刊:抗癌又抗衰,心臟病藥物大放異彩!
    而我們已知的抗衰老藥物卻總會引起各種各樣的毒副反應。近日,倫敦醫學科學研究所的細胞增殖研究小組發表在《Nature Metabolism》的文章中新發現了一種抗衰老藥物--強心苷類藥物,可選擇性殺死體內的衰老細胞,避免了常規的藥物毒副作用,突出了強心苷類藥物作為廣譜抗衰老藥物的潛力。
  • Ang Chem:新型脂質體抗癌藥物運輸技術可對癌細胞實施精準地...
    2014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Angewandte Chemi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抗癌藥物運輸技術,其可以將藥物在釋放之前就運輸到癌細胞中,相比傳統的抗癌藥物運輸方法相比,這種新型技術可將癌症藥物置於細胞中對癌細胞可徹底地摧毀殺滅。
  • 兒童腫瘤藥物開發存短板 新型載藥系統有望補位
    這也意味著目前在兒童癌症研究中仍然存在著很大的短板。事實上,根據美國費城兒童醫院(CHOP)的研究人員介紹,目前臨床上仍然缺少專門針對兒童的抗腫瘤藥物。許多治療方案都是沿用著30-40年前的藥物療法。有鑑於此,近些年來,CHOP的研究人員紛紛投入到兒童腫瘤藥物研發中。最近他們發現了一種新型生物可降解納米顆粒SN38能夠靶向運輸抗癌藥物用於治療神經母細胞瘤。
  • ACS Nano:新型納米載體或可將肺癌藥物的作用效率提高25倍
    2015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納米顆粒可以作為藥物運輸載體來幫助抵禦肺部癌症,近日,來自德國環境健康研究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納米顆粒載體,其可以在人類和小鼠的肺部的腫瘤位點實現位點選擇性地釋放藥物分子,這種方法或可增加當前癌症藥物對肺癌的作用效果,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ACS Nano上。
  • Cell:科學家闡明微生物組和機體抗癌免疫監視之間的關聯
    2016年4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法國Gustave Roussy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Microbiome and Anticancer Immunosurveillance」的一篇研究報告,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微生物組和機體抗癌免疫監視之間的關聯。
  • Cancer Letters:抗瘧藥物氯奎寧或能讓癌症療法變得更加有效
    2018年7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Letter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如果聯合使用的話,一種現有的瘧疾藥物或能改善穀氨醯胺酶抑制劑抗癌療法的作用效果。
  • cell death&disease:大腸癌細胞壞死性藥物療法
    2015年5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是致死率很高的主要癌症類型之一。目前用於治療大腸癌的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比如5-FU,以及irinotecan。
  • Sci Adv:新型白蛋白死死咬住腫瘤基質,促進藥物滯留,不殺腫瘤不罷休!
    2019年8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SA)是一種常用的藥物載體,通過被動靶向將細胞毒性藥物輸送到腫瘤組織。為了進一步提高SA的腫瘤靶向能力,芝加哥大學Pritzker分子工程學院、九州大學應用化學系和京都大學高分子化學系的研究人員近日開發了一種方法,通過被動靶向和主動靶向相結合,使SA藥物鍵合物長時間高效的保留在腫瘤組織中,從而提高了藥物的抗癌療效,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題為"Engineered collagen-binding serum albumin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Cancer的研究進展
    近年提出了新的drug遞送方法,例如納米技術,它可以通過被動和主動targeting途徑實現drugs在tumour組織中的選擇性積累,但它具有爆發釋放,生物粘附性差和不可逆轉形變的缺點,因此不適合長期給藥。水凝膠是另一種有效的drug遞送方法,其含水量大,具有優異的bio相容性,幾乎忽略不計的cytotoxicity,突出的drug包封能力,近年來已廣泛用於caner treat。
  • 研究發現酵母β-葡聚糖在肝癌中的抗癌作用新機制
    「Yeast β-D-glucan exerts anti-tumour activity in liver cancer through impairing autophagy and lysosomal function, promot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and apoptosis」。
  • Cell:特殊的癌症蛋白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靶向性的癌症療法
    小編推薦會議:2018年(第九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2018年4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霍華德休斯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垂體腫瘤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蛋白突變,這或許顛覆了傳統觀念,相關研究有望幫助研究人員尋找開發抗癌藥物的新型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