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注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2014年3月中央確定我省為全國司法體制改革首批試點省份以來,按照中央總體部署和省委要求,我省緊緊圍繞四項改革任務(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結合省情實際、努力探索創新,積極穩妥推進改革試點工作。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員額制改革全面完成,司法責任制進一步完善,職業保障政策兌現落實,人財物省級統管機制全部建立,改革試點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奮力走出了一條極具青海特色的改革之路。
健全完善員額動態管理員額法官檢察官「能進能出」
在我省的司法體制改革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司法人員分類管理,也就是對法官檢察官實行「員額制」。改革後,全省法院入額法官1111名、檢察院入額檢察官882名,全部在一線辦案,一線辦案法官、檢察官分別增加305名、243名。法院、檢察院85%的人力資源投向辦案一線,辦案力量比改革前增加20%以上,法官檢察官與輔助人員的配比更加合理,法官檢察院隊伍結構更趨優化,案多人少矛盾得到有效緩解。
「作為法官本身,審案、判案就是工作本職。員額制改革就是讓優秀法官回歸本職工作,同時更好地配置司法人力資源,推動了法官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來自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的法官朱明忠,從事法院工作25年,面臨新的選擇,要不要通過新的遴選程序進入員額,到一線辦案,他一直思考著,最終他選擇嘗試和挑戰。去年,他憑藉多年的辦案經驗、穩健的心理素質和紮實的功底,最終順利通過遴選程序,成為一名員額法官。
海北藏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是全省首個全額兌現入額法官績效獎金的法院。海北中院副院長陳杰說, 「績效考核突出工作量的均衡化,能夠保障績效考核的公平合理,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可以激勵法官多辦案、辦好案。」
為加強和規範法官檢察官員額管理,健全完善員額動態管理機制,今年4月,省司改辦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出臺了《青海省法官檢察官員額退出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退出員額的情形和程序,對入額法官檢察官進行動態管理、獎優汰劣,是全國第三家建立員額退出機制的省份。
推進跨區域法院檢察院改革試點工作也是我省司法體制改革的一大亮點。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省司改辦主任張愛軍介紹,「針對我省地域遼闊,點多線長面廣的實際,今年3月1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部礦區人民法院和海西州西部礦區人民檢察院在茫崖花土溝鎮掛牌成立,成為我省首個跨區域法院、檢察院。同時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和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法院,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和治多縣檢察院開展建立流動服務機構試點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牽緊司改「牛鼻子」步入審案「快車道」
面對難啃的「硬骨頭」,如果不能迎難而上,就會一退千裡。完善司法責任制是司法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必須牽住的牛鼻子。我省法檢兩院先後出臺47項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的配套制度,基本形成了法官檢察官有權有責、依法履職、依法擔責、依法追責的司法責任制配套改革體系。
「司法責任制的落實,權力和責任相統一,倒逼法官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辦案由『過得去』向『過得硬』轉變。通過合理設置辦案權責,健全完善辦案組織,不斷強化監督制約,積極推進內設機構改革,真正將『誰辦案誰決定、誰決定誰負責』落到實處,人人感到肩上有責任,辦理案件人人高度負責,責任心也提升了,所以辦案更加公正了。」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喬健說。
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法院法官李成玲深有感觸地說,「因為之前有些自己拿不準的案子,可能就想,我就先這麼寫吧,寫完以後反正有庭長、院長給我把關,我也不擔心,但是現在每一份裁判文書,包括撰寫的時候你要去收集大量資料,慎重地考慮裁判結果,無數遍地要進行核稿,所以法官責任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運行幾十年的內設機構處(科室)模式被「拆除」,隨之建立起來「大部制」。這是我省體制改革中推出的重磅舉措。
海東中級法院內設機構由原來的14個合併為8個,撤銷了職責虛化的書記官管理處和職能弱化的審判監督庭,將上述機構職能劃歸審判管理辦公室,推進審判、行政事務集約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能。
海東市檢察院內設機構由原來的13個減為8個。刑事檢察部整合了偵監、公訴、監所3個部門,該部2016年提出抗訴的案件較改革前上升50%;已結案件全部被法院採納,抗訴成功率為100%。
省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朱雅頻介紹,通過內設機構整合,全省檢察機關共精簡內設機構130個,全省8個市州院和47個基層院機構精簡率平均為31.7%,一線辦案檢察官增加43.3%,改革效應逐步顯現。另外,基層院檢察權運行機制由「三級審批」轉化為「二級審批」後,改變了「決定者不辦案、辦案者不決定」的狀況,實現了扁平化管理。
「人財物」實現省級統管推進改革更有力
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和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是司法責任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建立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解決了法官檢察官的晉升和待遇問題,進一步拓寬了司法人員的職業發展空間。而同步推行的省以下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改革,對於確保法院、檢察院擺脫地方幹擾、公正辦案具有深遠意義。
為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我省堅持科學合理配置司法資源,組織、編辦、財政、人社等部門主動作為、大膽創新,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制定出臺了31項涉及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的配套措施,為確保改革順利奠定了制度基礎。
西寧市兩級法院以全省26%的法官資源承辦了全省57%的案件量,法官年人均辦案量達240件,法官加班加點成為常態,為解決案多人少的基層法院、檢察院用編需求,省編辦分3批下達1077名省暫控中央政法專項編制。
省委組織部制定了《青海省法檢兩院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管理試點辦法》,明確了全省法院、檢察院領導班子管理體制,實現了基層法檢「兩長」在全省範圍統籌管理。省財政廳制定了《青海省省以下法院檢察院財務由省級統一管理實施方案》及7個配套制度。2016年1月起,省州縣三級113個法院、檢察院已納入省級財政一級預算單位,人員工資已實現省級財政統發。按照中央有關「保高託低」的經費保障精神,打破原來「分灶吃飯、分級負擔」的方式,實現財政省級統一管理。2017年,全省法院、檢察院的保障經費較2015年增加53.1%。
「按照司法規律合理配置司法人力資源,我省制定出臺《青海省員額配置管理辦法》,實現法官檢察官員額全省統一調配、動態管理,根據實際情況,將案少人多法院檢察院的員額適當調整至案件量大、任務重的法院檢察院,切實解決忙閒不均的問題。為確保員額配置能夠滿足不同層級法院、檢察院工作需要,省法檢兩院統籌確定三級法院、檢察院員額比例,堅持向基層和辦案一線傾斜。」省委政法委執法督察處處長史國鑫說。
正是春潮湧動時,喚得東風好揚帆。司法體制改革任重而道遠。迎著司法體制改革釋放的公平正義之光,青海將繼續堅定信心,凝聚共識,銳意進取,破解難題,讓人民群眾在改革創新中擁有更多「獲得感」。(魏 爽)
點 贊
「80後」女警官的別樣青春
在同事眼裡,她是一個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業務過硬的人;在父母眼裡,她是一個讓父母牽掛的女兒;在丈夫眼裡,她是個顧不上家的妻子;在女兒的眼裡,她是一個時常加班晚歸的母親;在找她辦事的群眾眼裡,她是可敬可親讓人可以信賴託付的優秀民警。她就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田琴。
「80後」的田琴,面容清秀,身材高挑,挺胸、收腹、抬頭是職業使然,是她已經定型的姿態,也更是她的人生狀態。2010年,經過招警考錄,她進入了公安隊伍,被分配到海晏縣公安局,成為了一名戶籍民警。在辦理戶政業務時,對群眾提出的任何問題,她都做到有問必答,百問不煩,能一次解決的問題絕不讓群眾多跑路。2012年,田琴在青海湖派出所工作時,轄區牧民華某因上學將戶口轉入學校,1983年從民族師範學校退學後,一直沒有將戶口遷移,直到後來等他去遷移戶口時,他的戶口已不存在,多年來他因沒有戶口未分得草場,也享受不了國家的任何政策。田琴得知情況後,查找以前的戶籍檔案,經過幾天的翻閱,終於將華某當年遷移戶口的檔案找到,然後她又向村委會、華某的同學等進行調查,將收集的材料上報縣局批准後,為華某辦理了戶口和身份證。
2014年田琴被調往海晏縣火車站派出所擔任副所長,在到任火車站派出所後,她將大量的時間花在走訪轄區企業和群眾上,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積極協調解決群眾的問題困難。遇到急難險重的任務也是親自帶頭上,從未因自己是女同志而有一絲一毫的畏難情緒,為所裡的同志樹立了榜樣。轄區金沙灣景區系海北與海南的交界處,每到夏季因搶客、爭地界、收費等問題矛盾糾紛突出,2014年7月,因搶客兩地群眾發生矛盾,本來是兩三個人之間的糾紛,但因一直以來積壓的種種矛盾,使雙方聚集的人越來越多情緒高漲,在雙方人員的撕撕扯扯中導致一名群眾受了輕微傷。田琴考慮到本案是兩個地方的事情,今後兩地的群眾還繼續在那裡做生意,如果處理不好,雙方的矛盾會再次加深。為此田琴與同事們一邊找雙方當事人和在場人員取筆錄,一邊通過海南湖東種羊場保衛科和村委會幹部的協助,通過耐心的說服教育和調解處理,最終雙方當事人也握手言和化解了恩怨。
在派出所工作期間,凡是加班或節假日值班的時候,總能在派出所院裡看見田琴年幼的女兒在獨自玩耍,因丈夫同為警察的緣故,兩人常常都忙得沒法照顧女兒。為了不耽誤工作,田琴只能將女兒帶在身邊,很多時候加班晚了,母女倆就睡在了派出所的值班室。2013年的春節田琴帶著女兒和同事在值班,晚上11點多接到110指令稱沙島內有一車輛陷進沙子裡,請出警。因當時派出所裡只有一輛五菱麵包車無法將陷進沙堆的車輛拖出,又正值春節大半夜的也無法聯繫到其他車輛。田琴和同事先與當事人取得聯繫,當事人稱第二天早晨就會有車來拖他們的車輛,只希望給他們送些食物和被子禦寒。田琴和同事準備了食物、開水、被子,帶著女兒一起趕往20多公裡遠的沙島,等送完物品回到派出所時已經凌晨3點了,女兒早已躺在同事的懷裡睡著了。
2015年,田琴調往海晏縣公安局治安大隊擔任大隊長。因警力緊缺,治安大隊、禁毒大隊、出入境大隊一直合署辦公,圍繞著安保工作、特種行業管理、治安案件查件、戶政工作、出入境管理、禁毒等工作,她始終站在工作的第一線,經常帶領治安大隊民警開展全方位排查,及時查處整改治安隱患,為保一方平安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近年來,她先後獲得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多次評為先進個人,「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
「平凡鑄就偉大,小愛匯成大情」。在平凡的崗位上,田琴紮根基層,心繫群眾,服務群眾,用真心、熱心和誠心,以實際行動換來了群眾對她信任和深愛,用堅實的腳步踏出了一串閃光的足跡。(魏 爽)
時 評
法治中國邁入新境界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就是用法律的準繩去衡量、規範、引導社會生活。一個現代國家,必須是一個法治國家;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化。六集大型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近日在央視持續播出,引發全省幹部群眾,該專題片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話精神和法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景式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偉大徵程。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中國建設是建立在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總體把握上。現代民族國家是一個法律共同體,法治作為一種現代社會的治理方式,與古代社會的宗教、道德規範等形成了鮮明對比。法治中國建設是建立在對中國歷史發展規律的深入剖析上。中國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歷史是我們汲取現代國家和社會治理經驗的重要思想寶庫。以史鑑今、以史資政、以史勵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法治中國建設是建立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發展階段的牢牢把握上。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法築堤,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尤其通過加強黨內法規體系建設,以法治的方式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賦予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的內容和涵義。
法令即行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依法治國涵蓋甚廣,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推行依法治國就是要在全社會形成敬畏法律、尊重法律、服從法律、善用法律的環境和風氣,在法律框架內行使權力,確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盛紅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