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
最近一兩年,隨著物聯網概念的興起,智能硬體開發不但成為熱門創業項目,也成為傳統製造企業謀求轉型升級的救命稻草。不過相對短平快的移動網際網路項目,硬體的產業鏈異常之長,在從概念到設計到原型再到小批試產,最後到量產的幾乎每一個環節都暗藏「殺機」,稍一個不小心便會陰溝翻船。
同時智能硬體還有別於傳統硬體,其賣點並非硬體本身,而在於它附加的服務價值。因此智能硬體廠商的使命通常在把產品銷售給終端用戶的那一刻起才真正開始。這一遊戲規則的改變,更加劇了智能硬體領域的創業難度。
但卻有人從中看到了機會。
一家叫傑升科技的廣州公司本身不做智能硬體,而是面向行業內的開發者提供一個自助開發工具的平臺和接入雲服務。
過去不具備聯網能力的設備只是一個個「信息孤島」,而這家公司的使命就是將其打通,從而為設備廠家和消費者提供額外的價值。
以其服務的某充電樁廠家為例,未改造前,充電樁不能聯網,只能滿足電動汽車充電需求。改造後被加入2G/3G的通訊模塊接入網際網路,從此以後充電樁的狀態,包括現在有沒有人在使用,使用的是慢充還是快充模式,被安置在商場還是居民小區乃至服務價格等碎片化信息全都可以上傳至雲端。
然後通過雲端的系統實現信息數據可視化,再反饋給設備廠家或者消費終端。此前,小區裡的充電樁以前只給業主使用,大部分時間是閒置的。而聯網之後,再通過微信這類消費者客戶端,將充電樁狀態信息發布出去,就為物業打開了新的業務場景。
比如過去只能去商場等公共場所充電的車主現在打開微信就能搜索附近包括小區在內的所有可用充電樁,通過預約,完成微信支付就可以開過去充電。
這只是其中一個生動形象的案例,截至6月底,該公司平臺接入的智能硬體激活設備數量超過300萬臺,註冊開發者破萬,並在8月底成功拿到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
另外,它還是京東、微信和樂視等多個國內智能生態圈的深度合作夥伴,而追本溯源,這家公司最早不過是一家針對海外市場的軟體外包服務商。
找到風口
傑升科技成立於2005年,起先一直給歐美客戶做軟體外包。2010年它申請加入了蘋果外設硬體的MFi認證計劃,作為該計劃中不多的幾個軟體廠家之一,為蘋果硬體開發手機APP客戶端。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接觸到硬體,傑升的軟體基因發生了微妙變化,開始大膽嘗試與做軟體外包服務不一樣的商業模式,大幅降低了單個方案的報價,而根據硬體產品的銷量進行分成。
新硬體產品的市場回報前期很難預測,因此傑升這招很快俘獲了不少蘋果的優質提供商。例如經常出沒高檔百貨專櫃,世界排名前三的紅外遙控玩具商銀輝玩具。傑升還幫忙做了美的海外第一款智能空調和美國熱水器廠家A.O.史密斯首臺智能熱水器的方案。
不過幾年下來,傑升發現手機APP市場定價缺乏標準,比較隨意,儘管他們在APP交互上已經積累一定實力,但企業的商業價值並非得到充分體現。原來傑升做的軟體外包就跟雲端服務有關,因此儲備了大量數據挖掘、雲端服務的技術,於是它索性轉型做硬體接入平臺,這就是機智雲的由來。
智能硬體聯網首先需要藍牙、Wi-Fi等通訊模塊,傑升跟二三十家模塊廠商合作,把自己的通訊協議提供給對方,並幫助其將通訊協議移植到模塊中,從而最終使得產品生產企業在通訊模塊的選擇上有充分餘地。
另外,對傳統硬體廠家而言,他們擅長做產品,「無論傳感器,還是電路板,亦或是主控晶片的編程」,這些都不在話下。但如何將產品聯網,把數據上傳至雲端,這卻是個新的技術挑戰。
而對於新出現,但呈現強大生命力的創客群體而言,他們很多不但對聯網,數據上傳沒概念,甚至連常規硬體的門都摸不著,傳感器、電路板、主控晶片、通信模塊、雲服務等技術,以及用戶體驗和產品定位就像唐僧師徒西天取經道上的「八十一難」,每過一關都得傷筋動骨。
事實上,除了產品本身的特性需要產品經理親自思考和打磨,剩下很多問題都是硬體開發者會遭遇的通病,並且類似的釘子傑升在過去服務客戶時不知道碰了多少次,因此在提供接入服務的雲平臺之外,傑升又打造了一個硬體開發平臺,試圖幫助開發者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更快地完成產品迭代。
軟硬兼施
2014年,機智雲硬體開發平臺升級到2.0版本,添加了自助開發功能,通過此項最快30分鐘就能完成智能硬體產品的開發。機智雲提供基於WEB頁的交互界面,讓產品研發人員根據產品屬性的定義,在界面上輸入數據點。
例如智能空調有開和關功能,就可以輸入開關類型的數據點,相應的控溫功能也有對應的數據點,也可以輸入到界面。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數據點的定義,就能非常方便地描述出產品的功能特性。
根據定義,平臺能自動生成包括協議文檔、雲端接口API、手機端SDK,甚至是可以拿來做演示的APP。生成之後,相當於在雲端出現了一個虛擬設備,通過手機APP與虛擬設備交互,就能控制真正的智能設備。
到這裡,傑升仍未滿足,像過去幾年在商業模式上屢次創新嘗試那樣,它再次做了個大膽的決定,研發GoKit智能硬體開發板。
在2005-2014年長達近10年的時間裡,傑升只專注做軟體,即便涉足智能硬體領域,也還是圍繞硬體產品的開發基於雲端的提供軟體服務。突然做出一款硬體產品,看上去令人匪夷所思,然而事實證明,在智能硬體還未真正爆發的時候,這是個明智之舉。
首先在物聯網時代,軟硬體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這也是許多移動網際網路出身的人跨界過來做硬體的重要契機。其次,採用Wi-Fi傳輸協議的智能硬體存在一個「黃金三角說」,即其體系由雲端-智能硬體端-智慧型手機APP端構成。
機智雲聯合創始人兼CTO劉琰介紹說,過去在跟客戶培訓講解的時候,只能講雲端和智慧型手機端,智能設備純講概念。「但現在加上GoKit板之後,三樣東西都看得見摸得著。」他表示,這樣簡化了客戶的理解。
一代GoKit上集成了大量傳感器,同時具備很好的擴展能力。二代GoKit,傑升決定基於開源硬體Arduino,從而兼容更多硬體。它並不指望GoKit賣錢,一直是免費發放給平臺社區。
傑升投入大量資源開發機智雲硬體自助開發平臺和GoKit板,除了能籠絡用戶,另一個關鍵作用是避免了既耗費精力,又容易看走眼的產品挑選過程。
物聯網、智能硬體的時代一定會到來,這個是行業共識,但是要等3年,還是5年,還是10年?誰心裡都沒有數。作為一個硬體接入平臺,讓傑升自己去判斷哪些產品會成功,哪些會失敗太困難了,這本身也是整個智能硬體領域投資非常審慎的原因之一。
因此把開發工具開放給開發者,讓他們自己接入平臺就省卻了上述麻煩。
開放生態
在機智雲的網站界面上,沒有其他第三方雲平臺常見的項目申請頁,只有社區論壇,註冊成用戶就能享受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機智雲服務的客戶創業者與大公司研發團隊各佔一半,不要以為低門檻的自助開發平臺只給創業者用,所以內容質量肯定「有限」。事實上,傑升為企業客戶提供的是同一套開發平臺,只不過後者付費,因此能跳過自助環節,得到機智雲人馬的親自服務。
「俗話說,自己吃自己的狗糧。」劉琰說傑升也是自己平臺的開發用戶,「只有自己也用才能發現優缺點,從而提到效率」。
在機智雲平臺社區裡面,最早用戶聊的全都跟機智雲本身相關,但現在大多數話題已經發散至整個硬體產品創意相關的開發,不再局限於機智雲。這意味著機智雲不再只是一個硬體接入平臺。
隨著物聯網的升溫,行業內出現越來越多的第三方雲服務商。傑升並不擔心所謂的競爭,仍把開放擺在第一位。
比如在通訊模塊端沒有綁定某一家廠商,而是跟60多家籤約合作,落地的已經有二三十家。而且之所以大量模塊廠家願意合作,還因為傑升不止提供一個文本格式的協議文檔,還把協議用原始碼給做出來了,元器件廠家直接移植代碼過去,省去很多麻煩,據稱一到兩周就能完成這個步驟,大大縮短周期。
開放讓傑升贏得更多合作夥伴,這其實也是企業在物聯網萌芽階段的必然選擇。這個領域還沒有出現一家巨頭企業。
與傑升合作的公司中像海爾這樣有自己雲的屈指可數。「海爾、美的旗下產品線又齊又多,所以自己搭建雲。但做單品的企業自己搭建雲,投資回報未必是最好的。」劉琰說。
因此,像公牛插座、老闆電器等國內大量單品公司需要第三方的公有雲服務和企業部署的版本,這個時候誰更開放,更中立,更能站在產品生產廠家的角度思考問題就能贏得更多商機。
最近,很多原本做智能家居系統的企業也陸續加入雲服務商行列,廣州,深圳都有。但其實智能家居只是整個物聯網行業的一個分支,傑升選擇用更開闊的視野看待商機。劉琰介紹說:「商用設施,工業領域,例如充電樁、電力行業、石油管道、智能養殖畜牧業等都是我們考慮涉獵的範圍。」
目前,傑升還拿出20個開源項目,放在國內外開源社區共享。
開源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抄襲,機智雲市場負責人還曾吐苦水說已經碰到了無良的「山寨」。近期,傑升已經與隸屬國資委的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合作,機智雲協議或許有望成為智能家電國標的一部分。
等待爆發點
這一兩年智能設備特別火,很多廠家不遺餘力推進智能化,甚至認為「不智能就完蛋了」。但傑升認為面對智能行業不應「一哄而上」,而要冷靜思考聯網之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怎樣才能給廠家和消費者創造真正的價值。
劉琰剛跟微軟的幾個朋友合寫了一本普及雲和物聯網基本常識的書,叫做《雲就該這麼玩》,實際上總結的也是傑升這幾年發展的一個縮影。
智能設備的發展歷經三個階段,第一步是接入,讓不具備聯網能力的設備加上通訊模塊,接入雲端,消除信息孤島;第二步是管理,當設備聯網之後,讓上傳雲端的數據實現可視化,從而讓消費者和企業了解設備運行狀態,並提出解決方案;第三步才是創新,這時新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機會才會在平臺上爆發。
目前,無論從機智雲平臺本身,還是整個國內的智能行業而言,都仍處在第一個階段,前路漫漫。
除此之外,第三方介入雲平臺潛在的安全隱患也是傑升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8月21日,在由奇虎360旗下兩個知名黑客團隊發起的HackPwn安全極客狂歡節上,黑客們成功破解了包括比亞迪汽車、小米手環、長虹電視和TCL洗衣機等系列智能產品。其中基於京東微聯APP的TCL洗衣機也是通過第三方雲與京東雲對接的方式連接,因為使用無加密傳輸的XMPP協議被輕鬆破解。智能產品的安全性遭到無情的諷刺。
傑升在年初也跟京東合作,聯手傳統廠家生產了一款智能電飯煲。試水單品,能為傑升機智雲帶來更好的品牌效應,尤其京東智能在不久前發布「線上所有家電產品將全部實現智能化」的宣言之後。
機智雲使用的是IBM開發的MQTT協議,支持安全電路的傳輸,即傳輸過程中不以明文方式,同時還加載了所謂的身份校驗機制。在設備第一次上線時就會在伺服器端進行身份校驗,發放一個類似身份證的標識,以後無論設備走到哪,都靠這個身份識別。
劉琰還補充說,傑升正在跟國內知名安全公司洽談合作,定期檢測,從而保證平臺安全。
儘管挑戰不少,好在B輪的錢落袋為安。這筆錢在物聯網行業內融資金額中算高的,據稱將首先用於提高開發者服務平臺的自助化程度和適用性,讓用戶在產品研發階段得到更好的用戶體驗,去縮短產品研發階段;其次深化跟上下遊夥伴的合作,帶動整個行業;最後是在Saas層面,深化與行業細分領域的方案提供商的合作,讓設備接入後,把價值更直觀地呈現給消費者或者產品生產製造商。
在智能硬體大潮來臨之前,能做的唯有等待和苦練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