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涼,樹葉漸黃,在上海植物園的薔薇園內,一些樹木上閃亮的小「紅豆」,十分亮眼,一眼望去,已經到了觀果的季節。
在上海植物園的桃林,有一種青枝綠葉的喬木,枝頭上黑褐色的果莢已紛紛開裂,露出了一粒粒紅亮的種子,這是豆科紅豆屬花櫚木的種子。看看收集的花櫚木種子,多漂亮,非常飽滿硬實,這可是真正的紅豆。
在薔薇園靠近梅園的地方有一排紅豆樹,有一株結果,可能因長勢問題,其種子雖然也是紅色,顏色和籽粒飽滿均不如花櫚木。
除了上述兩種正宗的「紅豆」植物,漫步薔薇園,還可以發現似豆非豆的果實,在遊船碼頭這裡,草坪邊有幾株牛筋條,其樹上的滿是深紅色的小果,這是薔薇科牛筋條屬植物,是我國的特有種,分布在四川、雲南等地,它似小「紅豆」的部分是宿存的花萼筒發育成的,正真的果實是半包在「紅豆」裡的黑色部分。
園內船碼頭的廊下,種有生長旺盛的灌木,枝頭上也掛著滿滿的小「紅豆」,這是美麗栒子的果,美麗栒子是薔薇科栒子屬植物,秋天是它最美麗的季節,滿樹掛滿似豆的小紅果,適合庭園種植。沿著河邊走,可以看到另一種似紅豆的植物,這是火棘的果,薔薇科火棘屬植物,火棘是一種常綠灌木,適應性非常強,夏有繁花,秋有紅果,果實存留枝頭甚久,在庭院、綠籬中應用廣泛。
這些小「紅豆」中,真正屬於豆科植物種子的是花櫚木和紅豆樹,花櫚木的種子紅潤飽滿,似淚滴,是上海可以觀賞的紅豆植物。除此之外,在上海植物園內除了有寄託相思的紅豆植物,還種有傳統意義上的豆科植物,目前,全世界約有650屬,18000種的豆科植物,它們的根系常有能固氮的根瘤菌,能夠將空氣中的氮轉化成植物可利用的氨態氮,如大豆,已成為人類重要的蛋白質、食用油的來源之一。
是豆,非「豆」。大家可以來上海植物園裡近距離了解一些這些小「紅豆」。
素材來源:上海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