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E公開徵求《抗腫瘤藥聯合治療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意見

2020-12-03 騰訊網

◆ ◆

7月17日,CDE公開徵求《抗腫瘤藥聯合治療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意見:

抗腫瘤藥是當前全球新藥研發的熱點之一。不同機制、不同靶點的藥物聯合治療仍然是提高療效和克服耐藥的重要手段。目前抗腫瘤聯合治療的藥物開發十分活躍,甚至有從早期臨床試驗階段即進入了兩個或多個創新藥的聯合開發。合理的聯合治療可以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選擇,但是不恰當的聯合開發將增加受試者的風險、降低臨床研發效率,浪費時間、財力和醫療資源,反而阻礙了真正有效的聯合治療藥物開發。為此,建立科學合理的聯合開發路徑至關重要。

為切實鼓勵創新,引導開展科學有序的抗腫瘤藥聯合治療臨床試驗,藥品審評中心組織撰寫了《抗腫瘤藥聯合治療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

本指導原則的前言和背景,介紹了撰寫背景和目的。聯合開發依據部分,介紹了在開展聯合給藥的探索性臨床試驗前,應具備的合理性依據。在臨床試驗設計部分,闡述了不同階段抗腫瘤藥聯合開發的試驗設計原則和對獲益評價的考慮,以及對試驗設計中其它問題,包括設盲、序貫檢驗、研究終點、標準治療調整和其他特殊情況的考慮。

附:

抗腫瘤藥聯合治療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

(徵求意見稿)

一、前言

抗腫瘤藥是當前全球新藥研發的熱點之一,隨著新藥研發的進展,腫瘤治療手段不斷增多、總體療效逐漸提高。由於腫瘤的複雜性,不同機制、不同靶點的藥物聯合治療仍然是提高療效和克服耐藥的重要手段。目前抗腫瘤聯合治療的藥物開發十分活躍,甚至有從早期臨床試驗階段即進入了兩個或多個創新藥的聯合開發。合理的聯合治療可以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選擇,但是不恰當的聯合開發將增加受試者的風險、降低臨床研發效率,浪費時間、財力和醫療資源,反而阻礙了真正有效的聯合治療藥物開發。為此,建立科學合理的聯合治療開發路徑至關重要。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urg Administration, FDA)於2013年發布了兩種或兩種以上新藥聯合應用的共同開發行業指南[1],對抗腫瘤藥聯合開發的臨床試驗設計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導性意見。隨著近年來我國在研抗腫瘤新藥種類不斷增多,研發環境日趨複雜,急需制定適合我國當前研發水平和監管環境的相關技術指導原則,明確抗腫瘤藥聯合開發的臨床試驗設計和獲益考慮。

二、背景

聯合治療的目的通常為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或提高治療便利性。對於腫瘤治療領域,聯合治療的核心目的主要是提高療效。因此,本指導原則討論的是以提高療效為主要目標的抗腫瘤藥聯合治療的臨床試驗設計。在開展抗腫瘤藥的聯合開發前,應首先具備充分的聯合治療合理性依據作為聯合開發的理論基礎,再根據各自單藥的臨床試驗數據特徵綜合研判,基於科學證據開展聯合治療臨床試驗。

本指導原則將依據不同的聯合治療臨床試驗階段,闡述抗腫瘤藥聯合開發的試驗設計原則和獲益評價,以期為抗腫瘤藥聯合開發提供參考,科學有序研發。

本指導原則僅代表藥品監管部門當前的觀點和認知。隨著科學試驗的進展,本指導原則中的相關內容將不斷完善與更新。應用本指導原則設計和實施研究時,請同時參考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gtion, ICH)和其他國內已發布的相關指導原則。

三、聯合開發依據

在開展聯合給藥的探索性臨床試驗前,應具備聯合開發的合理性依據,通常包括:(1)聯合開發機制的合理性依據[2];(2)擬聯合方案的單藥臨床數據[2]。

3.1合理性依據

機制基礎是抗腫瘤藥聯合開發的立題合理性依據。在聯合開發前,申請人應在深入探索和研究單藥作用機制的基礎上,開展聯合開發的機制研究,同時,鼓勵積極探索預測聯合治療有效患者人群的生物標誌物。

原則上,新藥聯合開發的合理性依據應來自於產品自身的非臨床試驗結果,如已有同靶點產品的臨床試驗結果支持其聯合作用機制,也可作為參考依據。非臨床研究數據的常規要求遵循ICH S9[3]及其Q&A。

3.2單藥臨床數據

獲得相對充分的各自單藥的臨床數據,將為科學合理的聯合用藥劑量選擇、給藥時序擬定、安全性風險控制等設計提供依據。

在進入首次聯合治療前,應獲得擬聯合新藥相對充分的單藥臨床藥理學和安全有效性數據,包括人體藥代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 PK)參數、安全劑量範圍、劑量-暴露量-效應關係,擬定的二期推薦劑量(recommended phase II dose,RP2D),以評估擬聯合藥物之間可能存在的藥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 DDI)、重要器官毒性疊加等風險。依據單藥臨床試驗數據,考慮聯合治療的劑量遞增設計和風險控制。

對於各單藥均具有抗腫瘤活性的新藥,在聯合開發前,推薦在目標適應症獲得初步的單藥有效性數據,作為後續析因設計參考。

對於非臨床研究結果表明不具備顯著抗腫瘤活性,但與其他抗腫瘤藥聯合使用可能提高療效的藥物,在符合倫理和相關技術要求的情況下,可在健康受試者中開展單藥的臨床藥理學研究,進一步支持在腫瘤受試者中開展聯合治療試驗。

四、臨床試驗設計

基於深入的機制研究數據、探索聯合開發的臨床優勢,並最終確證臨床價值是抗腫瘤藥聯合開發臨床試驗設計的總體原則。聯合用藥的探索性試驗和確證性試驗在研究目標和設計等方面存在不同關注。

4.1探索性試驗

抗腫瘤藥聯合開發的探索性試驗階段,目標是探索聯合治療劑量(包括用藥時序)、潛在獲益人群並探索聯合治療是否有效、是否增效,為確定進入確證性試驗的聯合治療方案提供合理性依據。探索性研究中重點需關注聯合爬坡設計、療效析因和受試者的風險控制。

4.1.1 爬坡設計

應依據已獲得的單藥臨床藥理學評估DDI風險,結合單藥的安全性特徵,設定聯合治療的起始劑量和劑量遞增設計。對於新藥A聯合標準治療(standard of care, SOC)的情形,通常可選擇A藥物單藥RP2D以下劑量(如1/2 RP2D)作為起始劑量與SOC聯合;對於兩種新藥A和B聯合的模式,通常在兩藥各自的RP2D劑量下選擇合適的起始劑量開展聯合探索,根據兩藥不同的安全性特徵和安全窗範圍選擇劑量遞增策略,探索聯合給藥的合理劑量。

除聯合劑量外,建議關注擬聯合藥物的作用機制、PK/PD及安全性特徵,綜合考慮給藥時序的合理性。

4.1.2 析因考慮

聯合治療的核心評價點為聯合用藥的合理性,因此,療效析因是聯合開發評價的核心要素,析因設計的思路應貫穿抗腫瘤聯合開發的始終。在早期探索性試驗中就應特別關注聯合治療是否增效——可採用前瞻性小樣本隨機對照、歷史數據對照或真實世界數據等多種方式比對析因,提供聯合治療增效的證據。

在探索性研究階段進行充分的療效析因研究將有助於簡化確證性試驗的方案設計。例如,目標適應症中A和B均為未上市新藥,前期已有充分數據顯示A和B的單藥療效均顯著低於SOC,但聯合治療療效可能優於SOC,可依據前期充分的療效析因試驗結果,在確證性試驗中採用A+B vs SOC的設計,不設置A和/或B的單藥治療組。

早期研發中還應關注另一種情形:如計劃開發A+B聯合治療模式,而A的同靶點產品單藥在目標適應症已獲批,則單藥A應具備獨立成藥的能力,應當在探索性試驗重點關注A的成藥性以及聯合B的臨床價值,避免A因療效原因無法單藥成藥(目標適應症的有效性劣於已上市的同靶點或同類多靶點品種)、需聯合B才能優於SOC的情況。

任何可能情況下,均應關注聯合治療是否增效,高效率確定進入確證性試驗的聯合模式。

4.1.3 風險控制

聯合治療會增加受試者的風險,需特別關注受試者的風險控制,建議針對聯合治療制定臨床試驗期間的風險控制計劃。

依據擬聯合藥物的藥效學機制、靶點毒性/不良反應機制、藥物相互作用風險等背景,綜合評估聯合治療的可能安全性風險。在方案設計的入排標準、重要的聯合用藥風險的預防、識別、監測和幹預等細節予以考慮,明確風險管理措施,並根據前期獲得的臨床試驗安全性數據不斷完善風險控制計劃。

4.2確證性試驗

抗腫瘤藥聯合開發的確證性試驗階段,目標是確證聯合治療對於目標患者人群的獲益風險比顯著大於單藥治療或者標準治療。因此,應通過合理的研究設計確證聯合治療的合理性。在開展擬支持註冊的聯合用藥關鍵研究前,申請人應首先評估前期臨床試驗數據是否充分。

4.2.1支持性數據的考慮

在開展確證性試驗前,應具有相對充分的探索性臨床試驗數據支持聯合治療的劑量選擇、給藥時序和安全性。任何可能情況下,應在目標適應症獲得聯合增效的臨床試驗數據,如A+SOC優於SOC,或A+B優於A同時優於B的證據。

對於不太可能在早期小樣本探索性試驗中獲得聯合用藥增效依據時,可借鑑同一個瘤種晚期患者人群的獲益證據,設計並開展相對早期患者人群的聯合用藥試驗。例如,採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獲得的聯合增效證據支持在可手術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的輔助/新輔助治療中進行聯合研發。

4.2.2 試驗設計和獲益考慮

經過評估,前期探索性臨床試驗數據支持進入確證性試驗的聯合治療,將依據前期療效析因試驗結果、目標適應症的臨床實踐和同靶點藥的研發註冊進展,綜合考慮確證性試驗的方案設計,當前有A+SOC、A+B和A+B+SOC三種常規模式:

(1)A+SOC模式

A+SOC是最常見的聯合開發模式。此情況下,應在目標適應症普遍接受的臨床終點(如OS)或廣泛採用的替代研究終點(如PFS)對比SOC±安慰劑取得優效以證實臨床獲益。

(2)A+B模式

採用A+B模式(A、B均非SOC時),根據目標適應症的前期療效析因試驗結果、單藥療效及同靶點產品的臨床試驗數據,綜合考慮試驗設計。通常有三種臨床研發模式:

1)三臂設計試驗

如果A在前期試驗顯示療效顯著優於B,且A藥的同靶點產品在目標適應症已獲批時,須考慮三臂設計:A+B vs A vs SOC。通常須證實A+B優於A,且A優效、等效或非劣於SOC以確證A+B的臨床價值及處方合理性。A與SOC採用優效、等效或非劣設計取決於A的同靶點藥品的註冊試驗結果(圖1)。

如果A在前期試驗顯示具備單藥成藥潛力,但目標適應症尚無A的同靶點產品獲批時,同樣須考慮三臂設計:A+B vs A vs SOC。此時證實A+B優於A和SOC通常即可支持A+B的聯合治療合理性,此時可進行A和SOC的描述性統計比較,不進行嚴謹的統計學設計(圖1)。

圖1、A+B模式確證性試驗三臂設計及獲益考慮

2)同期RCT試驗

如果A在前期試驗顯示具備單藥成藥潛力,無論是否已有A的同靶點產品獲批,均可考慮同期RCT設計。如開展A vs SOC和A+B vs A(當A可能優效於SOC時),或開展A vs SOC和A+B vs SOC(當A可能等效或非劣於SOC時)。此情況下,通常須證實A+B優於A或SOC,A優效、等效或非劣效於SOC以確證A+B的臨床價值及處方合理性(圖2)。

圖2、A+B模式同期/序貫RCT設計及獲益考慮

3)兩臂RCT試驗

情形1、在前期析因證據顯示A和B單藥成藥可能性均較低,即A單藥和B單藥均顯著弱於SOC、且A+B優於SOC時,在目標適應症的確證性試驗中設置A或B單藥治療組都將有損患者獲益。因此,在前期析因充分的情況下,可考慮採用A+B對比SOC的對照設計進入確證性試驗,須A+B優於SOC以支持聯合治療合理性(圖3)。

情形2、在難治疾病背景下,前期析因證據顯示A具有明確的單藥成藥性,而B單藥成藥可能性很低,且A單藥有效性顯著優於SOC、且A+B優於A單藥時,在目標適應症的確證性試驗中設置B將有損患者獲益。因此,在前期析因充分的情況下,可考慮採用A+B對比A的優效性對照設計進入確證性試驗(圖3)。

圖3、A+B模式兩臂RCT設計及獲益考慮

(3)A+B+SOC模式

通常情況下,三藥聯合的安全性風險大於兩藥聯合,因此,對於多藥聯合的設計,通常建議在早期研究中探索針對疾病不同預後特徵的患者人群選擇不同的聯合設計,選擇確實能從更多藥物聯合治療中獲益的適合的患者人群開展更強方案組合的確證性研究。

採用此種聯合模式,應在探索性研究中首先確定A+B+SOC vs A+ SOC vs B+SOC vs SOC之間的關係。通常有如下兩種臨床研發模式確證A+B+SOC的臨床獲益:

1)三臂設計試驗

情形1、前期研究結果表明,A+SOC顯著優於SOC;B+ SOC顯著優於SOC,且A+B+SOC可能更優於A+SOC和B+ SOC,表明A和B對SOC的療效提升均有貢獻,且聯合治療為強強聯合模式。此時的確證性臨床試驗可考慮A+B+SOC vs A+ SOC vs B+SOC的模式,確定哪種組合最適合目標患者人群,通常A+B+SOC優於A+SOC和B+SOC可以支持聯合治療合理性(圖4)。

情形2、前期研究結果表明,A+ SOC優於SOC;B+ SOC與SOC相似,而A+B+SOC可能更優於A+ SOC時。即A為提高SOC療效的主要貢獻者,B的優勢在於協同A。此時的確證性臨床試驗可考慮A+B+SOC vs A+ SOC vs SOC的三臂模式,通常A+B+SOC優於A+SOC,且A+SOC優於SOC可以支持聯合治療合理性(圖4)。

圖4、A+B+SOC模式確證性試驗三臂設計及獲益考慮

2)同期兩個對照試驗

還可以考慮開展同期隨機對照試驗的方式,證實聯合治療的合理性,即同期或序貫開展A+SOC vs SOC(A為前期析因試驗中主要的療效貢獻者),以及A+B+SOC vs A+SOC。此情況下,通常須證實A+SOC優於A,且A+B+SOC優於A+SOC以確證A+B+SOC的臨床價值及處方合理性(圖5)。

圖5、A+B+SOC同期/序貫對照試驗設計及獲益考慮

4.3 其它設計考慮

設盲考慮:在聯合治療確證性試驗的方案設計中,應參考試驗藥物的給藥方式和目標適應症的臨床試驗,考慮在對照組是否設置安慰劑對照,提高試驗設計的嚴謹性。

序貫檢驗考慮:涉及序貫檢驗時,申請人應合理設置檢驗順序並控制試驗的總體一類錯誤。

研究終點考慮:針對聯合給藥的探索性試驗,可通過ORR等替代終點指標獲得聯合增效的證據。針對確證性試驗,不論是多臂對照設計或是同期RCT等試驗設計,原則上均應在目標腫瘤適應症普遍接受的臨床終點(如OS)或廣泛採用的替代研究終點(如PFS)證實優效。

SOC調整考慮:當A+SOC或A+B+SOC,對SOC進行調整時,包括刪除SOC的某個化療藥物組方、減弱SOC治療劑量或減少SOC的治療周期等措施,通常將試驗組減弱的SOC也視作標準SOC。

特殊情況考慮:當目標適應症為罕見惡性腫瘤或惡性腫瘤的罕見亞型,且現有治療療效有限時,可綜合前期析因結果和實際臨床需求,考慮確證性試驗的析因設計和終點考慮。通常情況下,聯合治療關鍵研究不接受單臂試驗設計。

五、總結

聯合治療是提高抗腫瘤療效和克服耐藥的重要手段。當前我國抗腫瘤新藥研發密集、同靶點產品臨床研發競爭集中,需要有臨床試驗設計相關技術指導原則以規範和促進研發。注重析因是本技術指導原則的核心之一,也是切實鼓勵強強聯合、為患者提供具有臨床價值的聯合治療的重要措施。對發生率低且現有治療獲益有限的惡性腫瘤,將基於聯合治療的臨床獲益,綜合臨床需求考慮析因設計要求。對於本指導原則尚未涵蓋的抗腫瘤藥物聯合開發的複雜情形,鼓勵申請人與藥品審評中心溝通交流,共同促進抗腫瘤藥物開展科學有序的聯合開發。

六、參考文獻

[1]CDER,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Guidance for Industry Codevelopment of Two or More Unmarketed Investigational Drugs for Use in Combination (DRAFT GUIDANCE), 2013 June.

[2]鄒麗敏,唐凌,楊志敏等.抗腫瘤藥物申報聯合用藥早期臨床試驗的考慮.中國新藥雜誌2020,29(6):625-628.

[3]ICH指導原則S9:抗腫瘤藥物非臨床評價(第四階段版本,2009年10月29日).

END

相關焦點

  • 速遞II CDE公開徵求《抗腫瘤藥臨床試驗影像終點程序標準技術指導...
    但影像檢查及評估過程的差異可導致測量誤差增加、評估變異增大,最終影響臨床試驗結果,因而臨床試驗影像程序的標準化十分重要。目前國內尚無相關技術要求或行業標準可循。為進一步規範行業操作,明確技術標準,我中心起草了《抗腫瘤藥臨床試驗影像終點程序標準技術指導原則》,經中心內部討論,並徵求部分專家意見,現形成徵求意見稿。
  • CDE發布:疫情下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的意見稿
    關於公開徵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新冠肺炎疫情對藥物臨床試驗的開展帶來諸多困難與挑戰。為保護受試者安全與權益,加強申請人主體責任,藥審中心在已批准新冠藥物臨床試驗監管實踐基礎上,結合申請人和研究者在疫情期間開展臨床試驗面臨的實際問題,組織起草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現在中心網站予以公示。歡迎各界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並請及時反饋。
  • 剛剛,CDE發布《抗腫瘤藥臨床試驗影像評估程序標準技術指導原則》
    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於發布《抗腫瘤藥臨床試驗影像評估程序標準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21年第1號) 發布日期:2021.01.15 為規範和指導當前抗腫瘤新藥臨床試驗過程中影像學相關的設計和實施,提高影像學相關終點的評價質量
  • CDE發布《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
    ◆◆ ◆ 7月6日,CDE發布《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 以下為《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全文: 一、概述 (一)前言 2017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對細胞治療產品按照藥品管理相關法規進行研發時的技術要求進行了總體闡述
  • 藥聞速遞|中國首次公開徵求溶瘤病毒類藥物臨床試驗設計指導原則...
    來源:藥聞社1、中國首次公開徵求溶瘤病毒類藥物臨床試驗設計指導原則8月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發布關於公開徵求《溶瘤病毒類藥物臨床試驗設計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通知提到考慮到國內尚無相關指導原則對溶瘤病毒類藥物臨床試驗設計進行規範指導
  • 剛剛,CDE發布《疫苗臨床試驗抗體分析方法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徵求...
    關於公開徵求《疫苗臨床試驗抗體分析方法研究技術指導原則》意見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01124 為進一步規範和指導疫苗臨床試驗抗體分析的研究,我中心組織起草了《疫苗臨床試驗抗體分析方法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現在中心網站予以公示
  • CDE發布免疫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指導原則,細胞療法有望更進一步!
    2020年7月6日,國家藥品審評中心發布了《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該指導原則是2019年4月國家藥監局啟動的中國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中,首批研究項目「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技術評價與監督體系研究」的首個技術指南。
  • 速遞II CDE公開徵求《藥物臨床試驗富集策略與設計指導原則(徵求...
    藥物臨床試驗富集策略與設計指導原則 (徵求意見稿)在臨床試驗有多種選擇受試者的富集策略,例如,可以選擇因具有一定特徵而對研究藥物最有可能應答的受試者,也可以選擇那些對現有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而可能對試驗藥物敏感的受試者,或者單純選擇更容易出現終點事件的受試者,等等。 本指導原則闡述了常用的富集策略與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各自的優缺點,並從實際應用和監管角度說明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 NMPA發布《化學藥物中亞硝胺類雜質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
    1月10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化學藥物中亞硝胺類雜質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對於亞硝胺類雜質,國家藥監局終於發布了相關的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徵求意見對於亞硝胺類雜質的限度,有二種計算方法,並進行了舉例:示例1:有權威機構推薦的TD50值的亞硝胺類雜質的限度一般來說,對於具有陽性致癌數據的誘變雜質,建議根據CPDB(CarcinogenicityPotencyDatabase)資料庫中致癌性物質的TD50值來計算每日可接受的攝入量(
  • 臨床新時代已開啟,CDE為新藥臨床試驗設計劃重點了
    2021年1月最後一個星期周五(2021年1月29日),又被製藥行業調侃為"周五布置家庭作業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官網發布《藥物臨床試驗適應性設計指導原則
  • 最新發布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指導原則!免疫細胞有望取得突破
    2020年7月6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關於公開徵求《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細胞治療是國際軟實力競爭的核心之一,具有戰略意義;細胞治療的政策規範2017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對細胞治療產品按照藥品管理相關法規進行研發時的技術要求進行了總體闡述。
  • 【FDA重磅】開啟了基於腫瘤基因而不是腫瘤原發部位治療的新紀元!!!FDA批准不限癌種關鍵基因靶向療法,治療NTRK融合腫瘤
    (徵求意見稿)》和《高變異藥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的通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公開徵求《關於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公開徵求關於個例藥品不良反應收集和報告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意見
  • 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9版)出爐!
    ,2019年底,《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9年版)》發布。本指導原則涉及的新型抗腫瘤藥物是指小分子靶向藥物和大分子單克隆抗體類藥物。基本原則為:病理組織學確診後方可使用,靶點檢測後方可使用。
  • 我國重組人凝血因子Ⅷ/IX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發布
    作者:無恙、焦萌萌6月1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重組人凝血因子Ⅷ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和重組人凝血因子Ⅸ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以規範和指導重組人凝血因子Ⅷ和重組人凝血因子Ⅸ製品臨床試驗的實施,促進該類製品的良性發展。
  • 分子影像指導抗腫瘤藥物開發
    Molecular Imaging in Cancer Drug Development分子影像指導抗腫瘤藥物開發JNM
  • CDE發布化學藥工藝變更指導原則,將變更分為了哪三類
    (簡稱「CDE」)發布了關於《已上市化學藥品生產工藝變更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指導原則」),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指導原則》指出,該原則主要用於指導藥品生產企業開展已上市化學藥品的生產工藝變更研究,涵蓋的變更及變更研究主要包括化學原料藥生產工藝變更和化學藥品製劑生產工藝變更。
  •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於印發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9...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9年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89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為進一步規範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我委組織國家衛生健康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牽頭對
  • 國家藥監局:預防用疫苗臨床可比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發布
    預防用疫苗臨床可比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一、前言為進一步規範預防用疫苗(以下簡稱疫苗)臨床試驗和提高臨床研發水平,保證同類疫苗註冊上市時具有相似的安全有效性,指導非創新性疫苗的臨床研發和評價,特制定本指導原則。
  • 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公開徵求《生物製品註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
    近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公開徵求《生物製品註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徵求意見稿)》等7個文件意見,全文如下:為做好《藥品註冊管理辦法》配套文件制修訂工作,國家藥監局組織起草了《生物製品註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已上市生物製品變更事項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已上市生物製品藥學變更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 國家藥監局發布《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發布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18年第52號)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廳字〔2017〕42號),加強對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工作的指導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