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弟對比城鄉求學經歷 曾不知英語課本模樣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留在城市:打工子弟的魂牽夢縈

  李鴻章、左宗棠、甲午海戰……這些詞彙,對於13歲的楊霞來說,遙遠的就像夢境。但這個來自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林口鎮中壩村的小女孩,怎麼也想不到,她會與140年前名震世界的「洋務運動」沾上關係。

  今年8月,楊霞離開大山深處的老家,和兩個的弟弟一起,被父母接到福州市馬尾區,就讀於福美農民工子弟小學5年級。楊霞的父母,在左宗棠創辦的馬尾造船廠打工!

  馬尾造船廠的赫赫威名,雖然在楊霞的心裡沒有概念,這裡卻帶給她另一種生活體驗。

  最惦念奶奶和一起打豬草的夥伴

  「老家的村子裡大約住了七八百人,因為沒有通公路,村裡根本看不到汽車,只有幾戶人家裡買了摩託車,想吃個包子,還得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到集鎮上才能買到。家裡還經常停電,燈光很暗。」楊霞這樣描述自己的家鄉。

  一年多前,為了儘快償還蓋新房欠下的十多萬元債務,楊霞的父母和姐姐先後前往福州馬尾打工,家裡只剩下楊霞姐弟三人和70多歲的奶奶。

  如今,楊霞和弟弟們也隨著父母外出,獨自待在老家的奶奶令楊霞十分惦念。

  「奶奶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經常感冒,我在家裡的時候經常要做一家人吃的飯菜,幫奶奶洗衣服。」楊霞說,「不知道奶奶每天怎麼吃飯、誰會幫她洗衣服。每次打電話回老家,我都會訴說對奶奶的想念,奶奶總會無奈地說,『想又怎麼辦?那麼遠的路。』」

  同樣讓楊霞念念不忘的,還有在老家一起拔豬草的小夥伴。

  「以前每天下午放學後,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背起竹簍,和同學一起到田裡拔豬草。」這是一天裡楊霞最快樂的時光。來到田間,楊霞和同學們總會先把竹簍扔一邊,一起跳皮筋、踢毽子,直到快天黑,才匆匆忙忙拔些豬草,然後朝家裡飛奔而去,回到家中才發現兩個肩膀被勒得生疼。

  「老家不能上網,以前的同學也沒有手機,出來之後就聯繫不上他們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再和他們一起玩。」說起這些,楊霞的臉上有些茫然。

  在家鄉上四年級還沒見過英語課本

  來到福州的楊霞,無法進入當地的公辦小學,插班進入福美民工子弟學校五年級讀書。

  位於馬尾區亭江鎮長柄村的福美民工子弟小學,是一所專門招收外來工子弟的民辦小學。每天早晚,楊霞都會乘校車上下學,中午則在學校吃飯、休息。

  和當地的公立學校相比,福美民工子弟學校的辦學條件還有差距。但在楊霞看來,這所擁有三層教學樓、明亮的教室以及寬敞的水泥操場的學校,要比老家的中壩小學好太多。

  老家的小學只有三間瓦房當教室,教室外的操場是一塊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大小的泥地,學校從不組織學生做操,下過雨後,人站在上面直打滑。學校也沒有電鈴,教室外面掛著大鐵塊,上下課的鈴聲就靠敲打鐵塊發出的聲音來替代。「而且學校連廁所都沒有,我們想要大小便,就得跑到附近村民家中借用廁所。」楊霞說。

  而在福美民工子弟小學,最讓楊霞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們對老師的尊重,老師們教學的規範。

  楊霞回憶說,以前在老家的學校裡,同學們經常上課坐得歪歪扭扭、有的還亂跑亂跳,甚至有些同學快放學了才到學校上課。「到這裡我發現,同學們都能好好上課,從不和老師頂嘴,很尊重老師。」這種氛圍,楊霞感到很滿意。

  在老家讀到小學四年級,楊霞只上過語文和數學兩門課,至於英語,她都不知道課本是什麼模樣,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更是聞所未聞。那時候考試,100分的卷子,楊霞語文只能考7、8分,數學也只有10多分,其他同學也差不多這樣。

  來到福州馬尾的新學校,楊霞才知道學校不僅有豐富的課程,而且還能參加跳繩、算術、朗誦、作文等比賽。短短4個月時間內,楊霞的成績突飛猛進,在上個月結束的期中考試中,語文考了83分,全班排名第一,數學也考了70多分,沒有一點基礎的英語,她也能拿到60多分。

  「爸爸對我說過,雖然我們家裡窮,但只要我能念好書,他就是借錢也會讓我繼續上學,我很想能一直念書,直到考上大學。」楊霞說。

  「我想留下來」

  結束了一天課程的楊霞坐上校車,半個多小時後,來到了位於青州街道上路的租住處。這是一座位於巷子深處的老舊民宅,楊霞的父母租下了其中一座3層的小閣樓。

  閣樓的底層是廚房,約有20平米大小,幾乎沒有光線,由於年代久遠,木頭牆壁已經明顯傾斜。靠牆的長桌上擺放著電磁爐和一些裝著油、鹽、味精的小瓶子,屋子中間有一張破舊的四方桌,桌子上方吊著的一盞白熾燈。透過昏暗燈光,可以看到桌上散落著還沒清理的碗筷和裝著剩菜的碟子。

  這座小屋原本只有一層,二樓、三樓只是臨時用木板搭蓋的兩個房間。

  20平米大小的三樓房間裡,擺著兩張床,生活用品和衣物隨意擺放在桌上或堆放在地上,顯得有些凌亂。楊霞、16歲的姐姐、爸爸媽媽睡在這間房裡,兩個弟弟、大伯、堂哥四個人住在二樓的房裡。

  「爸爸媽媽幾乎每天都要加班,晚上一般要九點半才能到家,等我把碗筷洗完,就要去做作業了,做完作業就得煮好飯菜,等爸爸媽媽回來一起吃。」楊霞一邊洗著碗筷,一邊和記者聊天。

  這就是楊霞來到城市以後的生活。

  在福州,楊霞吃到了從來沒有見過的花蛤、萵筍、金針菇,還能經常吃到雞肉、雞蛋,並時不時去逛超市、遊公園、爬鼓山,但她還是有些失望,「我原來以為城市就像電視裡演的那樣,到處都是高樓大廈,沒有破舊房子。」楊霞說。

  失望歸失望,楊霞還是更願意留在城市裡,她說,「這裡買東西很方便,不像老家要走很遠的山路,坐公交也很便宜,一塊錢哪都能去,感覺在這裡會比老家過得更好。」

  10幾歲的孩子,總是對未來充滿了期待。談起長大後的理想,楊霞希望自己能做一名幼兒園老師。這樣的想法源於她對住處附近一所幼兒園的關注。「我很喜歡小孩,每天路過幼兒園,我都能看到裡面的老師陪著小朋友們做遊戲、玩各種玩具,感覺做一個幼兒園老師很輕鬆、很好玩,所以我長大也想做一名幼兒園老師。」楊霞說。

  然而,對於年少的楊霞來說,未來的理想還有些遙遠,能否一直留在城市,這個選擇也無法由她自己做出。

  楊霞的母親曾永飛已經替楊霞做了安排:待楊霞在馬尾念完小學六年級,就把她送回老家鎮上念初中,「我不想回去,但媽媽說回去念書只要花一點錢,到時候也只能聽她的了。」雖然離開城市的時刻還未到來,但楊霞的言語間已經透露著不舍與無奈。(記者李效翔)

相關焦點

  • 毛毛蟲的蝶變 VIPKID為打工子弟啟動公益眾籌計劃
    毛毛蟲的蝶變 VIPKID為打工子弟啟動公益眾籌計劃 6月6日,在線少兒英語第一品牌VIPKID與天橋藝術中心聯手,啟動了讓北京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們觀看《好餓的毛毛蟲》的公益眾籌活動
  • 北京打工子弟學校曬帳本 招不滿400人就賠錢
    打工子弟學校學生辦學十年以上身家千萬?打工子弟學校校長曬帳本招不來400人就得賠錢開學在即,被關停的打工子弟學校學生陸續找到了新校園。但是,爭論卻遠未終止。質疑的聲音從關停轉移到了打工子弟學校校長身上,微博上有人質疑在畸形的暴利產業下,甚至有綁架兒童乞討的傾向,凡是辦學十年以上的校長有個幾千萬身家很正常。
  • 女神範冰冰被寫入課本 星級補習班英語課程火了
    何老師」何炅,還有美腿媽媽楊冪,而範冰冰的相片更被印在課本上,網友亦忍不住大叫:你們還真是火呀!」引發網友熱議,據悉,吳莫悉出現在英語試題中,這已經不是頭一次了,早在今年初齊齊哈爾鐵鋒區初三期末英語試卷中也出現過有關吳莫愁的英語選擇題,這次更升級為英語作文。
  • 與打工子弟小學同學共畫恐龍
    2010年7月9日,北京少年報小記者朱瀅玥、田旭冉和孫灝芙同學來到位於西三旗的金榜園打工子弟小學,給那裡的同學送去了畫紙,邀請他們參加《與恐龍同行》繪畫比賽。共同前來的還有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美術專業教師劉英老師,劉老師聽說金榜園打工子弟小學沒有專職的美術老師,特意來幫忙指導。
  • 北京打工子弟首試"雲考試":氛圍相對輕鬆但身體較累
    閱讀提示  期末季,北京打工子弟迎來了第一次線上期末考試。打工子弟及家長、老師一起克服困難,完成了這次特殊的考試。學生表示,在家考試沒那麼緊張,但仍想回學校大家一起學習。老師認為,線上考試不能保證監督到每個人,更關注學生平時上網課的成效。  7月初,北京中小學迎來了期末季。受疫情影響,北京市教委要求非畢業年級學生不能到校聚集考試。
  • 從結構主義視角論寒門子弟的階層困境與教育突圍
    ,而無力進城的寒門子弟只能聚集於農村學校,階層差異顯見於城鄉學校之間。此外,還有研究者發現,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家庭更有可能參加非正式的科學經歷,從而更有可能為子女提供積極的鼓勵[10]。 制度主義路徑更加強調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的作用,認為寒門子弟無法突破家庭束縛,主要原因是政府沒有切實保障教育公平,在政策投入和政策方向上存在問題。學者普遍認為,當前城鄉二元結構造成城鄉教育資源存在差距是寒門難出貴子的主要原因[11]。
  • 北大保安「英語詞彙量一萬五」爆紅網絡!同是打工人,人家活成了...
    張俊成曾講述過保安崗值崗一次經歷:七個外國學生要進北大,但是他們沒有證件,按規定不能放行。雙方僵持了一段時間後,老外無奈離開,走之前,還給張俊成比劃了手勢:大拇指朝下。 張俊成很氣憤,但也開始深深思考不懂英語無法交流所致的障礙,從此,張俊成開始自學英語。正是這無意中的決定給了張俊成一次提升的機會。
  • 《火星情報局》:租房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打工人不容易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租房不知在外難!除了要面對奇葩室友,房屋年久失修等一系列難題還要和黑中介鬥智鬥勇......《火星情報局》楊迪分享了自己在租房的經歷,說自己租房時遇到老鼠,遇到生物其實還算好,迪哥還說自己幫室友壯膽、解決與維修人員的爭吵,結果收到對方的「你給我等著」警告,第二天大家都嚇得搬走了。《火星情報局》:租房人到底經歷了什麼?
  • 小學英語課本現「吳亦凡」,網友:十多年前就有了
    本文圖均為 楚天都市報 圖「吳亦凡」驚現小學英語課本,人教版英語書的編輯難道是位「梅格妮」(吳亦凡粉絲暱稱)?!「吳亦凡」竟然出現在英語課本中!這本英語書教材的編輯難道是吳亦凡的忠實粉絲?王女士啞然失笑,將兒子英語課本的截圖發送至朋友圈。其實,不少網友跟王女士一樣擁有火眼金睛。
  • 小學英語課本點讀
    小學英語課本點讀 烤魷魚英語:小學英語課本點讀!「小學英語課本點讀」與全國各套小學教材配套單詞表完全同步,直接取代點讀機,哪裡不會點哪裡!!! 本應用通過動畫視頻,圖解單詞、單詞帶讀,遊戲過關,單詞聽寫,交互練習等多維度記憶方式,幫助小朋友輕鬆快樂高效背單詞! 本應用使用先進的語音識別和智能學習技術,基於國外主流的少兒英語學習理論,由經驗豐富的重點小學英語老師設計而成。
  • 高三女生輟學救母 邊做飯邊拿英語課本背單詞(圖)
    高三女生輟學救母 邊做飯邊拿英語課本背單詞(圖) 2015-03-11 10:23:19  父親打工受重傷,弟弟身患網膜囊腫,多病纏身的母親2月26日傍晚誤服農藥、生命垂危。家中一系列的變故,特別是巨額的醫藥費,使本該在校學習迎接高考的嶽西縣店前中學的高三學生吳鳳霞不得不在輟學後,走村串巷向好心人尋求幫助。吳鳳霞說,她將幫助她的人都記在了練習本上,從3月初至3月10日,三本練習本上已寫滿了400多位好心人的濃濃愛心。
  • 「打工人」爆火網絡,這個又喪又燃的詞,英語怎麼說?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各位打工人!大家好!「打工人」這個詞最近爆火,誕生了各種段子和表情包。就連朋友之間聊天,可能都會先問候一句:「你好,打工人!」這句聽起來挺「中二」的話,似乎擊中了人們的興奮點,大家紛紛以「打工人」自居」。
  • 打工人也有自己的精彩,開言英語幫成人流利說英語
    「打工人」一詞的出現引發了大眾的共鳴,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公司老闆都稱自己為打工人。本期開言英語FM《潘吉Jenny告訴你》盤點「打工人」的英語表述。 01.兼顧學習和打工並不容易。 03.,最貼近中文裡的「打工人」梗。
  • 數學家張益唐,曾在美國端盤子打工,遭受白眼,58歲攻克世紀難題
    赴美國求學之路後來恢復高考,張益唐參加了此次的高考。第一次,張益唐沒能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績,第二次,張益唐以優秀的成績考到了北京大學數學系。在大學期間,張益唐的數學突飛猛進,也展現了自己在數學方面的天賦,成為了數學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才子。
  • 請別過早翻開寒門子弟那本不忍卒讀的書
    當他們穿著耐克、阿迪達斯的鞋子和衣服,帶著最新款的蘋果手機,伴隨著牴觸的情緒來到深山一隅,經歷了7天或者30天的辛勤勞作、艱苦生存,腳踏泥土、披星戴月、貼近自然後,他們體驗了一把生活。這段經歷對他們而言,可以是吹散陰霾的風,可以是衝刷泥濘的雨,也可以是風過無痕,雨後彩虹——最壞不過是沒有改變。
  • 從放牛娃到北大博士——一位安慶潛山籍北大博士生的求學經歷
    在這個底層子弟上升通道快被堵塞的拼爹時代,寒門子弟肖清和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苦難和貧窮從來都只是暫時的,眾人相欺也必有眾人相扶,冷暖人間在他的筆下化作兩個字:感恩。而古南嶽下面的潛河兩岸曾是古皖國所在地;古南嶽亦被稱為皖山。安徽簡稱皖,亦是從此而來。我們村裡大部分都姓蕭,相傳是從河南遷過來的。我家到我爺爺(曾做過保長)的時候,開始衰落。我爺爺有三個孩子,我父親是老小。大叔腳殘疾。奶奶在我出生之前不久就去世了。二叔是個瞎子,很早就去世了。父親讀過新式學堂,但為人怯懦,沒有主見,且不會生活。母親則好強。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打工人」用英語怎麼說?
    我是小沃,感謝陪伴 2020.10.27 近日,「打工人 「打工人」用英語怎麼說?
  • 「 打工人」用英語怎麼說?
    關注【喜閱英語】,免費領取資料你知道「打工人」用英語該怎麼說嗎?其實,「打工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上班一族」employee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in the company has trebled over the past decade.
  • 流行詞彙|「打工人」這個梗來自哪裡?用英語怎麼說?
    最近打工人這個梗火遍全網,這個梗到底從何而來,用英語該如何說這個流行語呢。SIXTH TONE有了一篇專門介紹打工人的文章。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流行語用英語怎麼說。這個流行語的來歷要從嗶哩嗶哩上一個流行的視頻說起。一位網友為一段老視頻重新配音並上傳到嗶哩嗶哩網站,取名為《加油,打工人》一下子成為網絡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