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
各位打工人!大家好!
「打工人」這個詞最近爆火,誕生了各種段子和表情包。
就連朋友之間聊天,可能都會先問候一句:「你好,打工人!」
這句聽起來挺「中二」的話,似乎擊中了人們的興奮點,大家紛紛以「打工人」自居」。
要了解一個梗為什麼能火,首先還是要了解它到底是什麼,我們不妨從各種打工人語錄開始:
從這些網友的調侃中看到,簡簡單單「打工人」三個字充滿了苦中作樂的黑色幽默,概括了打工群體認清現實後的無奈自嘲情緒。
跟此前的「社畜」一樣,「打工人」這一次爆火,無疑戳中了時代情緒,引發了共鳴。
競爭越來越劇烈,大家也變得無奈+佛系、這使得「喪文化」大行其道。
順便講講「喪文化」的翻譯,可不要直譯為funeral culture,這是「喪禮文化」,網上講的「喪文化」其實是一種「消極」、「頹廢」、「動機降低」。
可以在「動機」(motivation)前面加上表否定的前綴de-,變成demotivation,或者demotivational culture。
「打工人」梗火爆網絡,就是一種demotivation的具體表現。
下面就講講「打工人」的英文翻譯。
一個專門向老外解讀微博熱點的英文網站sixth tone,最近發文,講到了「打工人」的梗,基本上解決了所有的翻譯問題:
我們看到,「打工人」被翻譯為laborer,因為labor表示「勞動」,laborer可以表示「勞動者」、「工人」。
另外,文章還羅列了另外幾個熱詞(buzzwords)及翻譯:
1.打工仔
migrant worker
2.搬磚者
brick movers
3.社畜
corporate cattle
4.加班狗
overtime dog
當然,後面三個如果不加解釋,老外也不太懂,英文中存在的固定搭配是「migrant worker」。
migrant表示「流動的」、「移居的」,worker表示「工人」,migrant worker作為一個固定搭配,表示「流動工人」,或「外來務工人員」,俗稱「民工」。
一些坐辦公室的所謂白領,會自嘲為「碼農」或「金融民工」,透露出兩者本質的相似:都是離開家鄉來到大城市打拼的人。
最後,用一句「正能量滿滿」的打工人語錄來結束本文:
世上只有兩種最耀眼的光芒,一種是太陽,一種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樣。
There are two exceptionally dazzling lights in this world. The first is sunshine, and the other is the face of a diligent laborer!
打工人,一起加油!
本文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與原作者聯繫。
(來源:微信公眾號「侃英語」 編輯:yaning)
來源:微信公眾號「侃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