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小保方晴子涉嫌論文造假一事的看法
日本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涉嫌論文造假事件已經在再生醫學和生物醫學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最近小保方晴子終於公開露面反駁日本理化所的調查不公平,並堅持對主要發現有信心。
作為旁觀者,我真心希望,這一發現是真實的,因為如果確定這一發現不僅在幹細胞研究領域,而且對整個生命科學都會產生重要影響。這也是該文章剛發表時個人的感覺和一貫看法。許多學者也支持這一觀點。
不過,無論發現多麼重要,都不可以用錯誤的方式發表。其論文存在的問題是確定的,而且作者本人也承認存在問題。雖然說有相對合理的解釋,說明事出有因。但科學上追求真實客觀的特性,決定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責任的不可推卸。作為一個普通學者,我們更希望科學發現和錯誤要分清楚。假如將來確定這一發現,即使存在一些錯誤,仍要給予相應承認和高度評價。
為什麼這一造假受到如此高的關注
這個事件被關注的原因有幾個因素。首先,文章發現的現象具有重大應用價值。誘導幹細胞技術已經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再生醫學在生物醫學領域是十分熱門的,也是人們期待可以徹底解決許多棘手醫學問題的重要手段。但過去的幹細胞技術十分複雜,給應用帶來許多不便,而且風險比較高。他們提出的簡單誘導幹細胞技術讓大家眼前一亮,引起同行關注理所當然。其次,兩篇論文同時在《自然》發表,也當是該雜誌希望借這個研究吸引眼球,其目的已經實現,當然沒有想到後來的發展會是這樣。再次,文章作者是幹細胞領域的著名學者。這樣的熱門發現可能存在偽造,當然會引起非常大的關注。
科學界批評的立足點在哪裡
立足點有幾個,一是無法重複其實驗結果,無論其發現是對是錯,沒有被其他實驗室重複都不能算是公認,這是科學界一貫原則。學術交流的目的也是希望引起其他學者的注意,希望能重複自己的新發現。當然,重複不了的原因很多,不能作為造假的依據,但可以作為線索和參考。因為一旦有多家實驗室重複出結果,則可以算是得到其他學者的認可。儘管這也不是絕對正確的標準。另外是要分析研究結果,他們的論文中存在圖片偽造和錯誤使用的情況相對是比較容易發現的,該論文發表後幾天就被發現存在這樣的問題。文字使用方面,現在作者所在的研究機構不認為是學術不端,因為有文獻引用。但即使這樣,也不被國外學者認為是一個誠實學者的行為。
如造假屬實,則顯示科研評價體系存在漏洞
如果造假屬實的話,只能說傳統的同行評議存在缺陷,這也是大家一直公認的客觀問題。因為只靠少數幾個專家對論文的評閱,不僅存在偶然偏差問題,也不能有效發現學術不端行為。這個事件也說明,現在學術領域一種發表後評價的主張效率確實已經很高,效果也更理想。
但是,如果這個文章中一些圖片不採用「借用」或「拼接」等容易被識別的手段,只是按照設計進行有目的的選擇結果,那麼這個所謂的偽造問題就非常難以被發現了。所以,學術的誠信才是最重要的,失去這一基礎,學術造假必然會持續存在。不過在學術職業化功利化的時代,杜絕學術造假,幾乎不可能。
(http://blog.sciencenet.cn/u/孫學軍)
跟貼
[25]王喜軍
在這個事情當中,有一個被忽略的地方,就是審稿人也難辭其咎。從報導來看,很多實驗重複不出來,實驗的人吐槽其論文技術層面描述非常糟糕。這樣重大的發現,審稿人必然知道其分量,卻沒有加以嚴格審核,而且允許其發表,表明學術界的自我審查機制在論文利益鏈條面前有時失靈。
[23]loyalSciencefan
對所有的造假行為都應當予以譴責。尊重符合自然規律的科學實驗是科研人員的基本準則!
[16]loyalSciencefan
俺覺得這個叫小保方的丫頭從一開始就犯了一個錯誤,既然你認為你的實驗結果是真的,人家剛出現質疑時,你何不叫有興趣的人到你那裡瞧一眼你的實驗,只要人家親眼看到你做出的關鍵實驗結果就行了,不要全部實驗。只要讓人家看到你能重複出來,別人重複出來還是重複不出來無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