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垃圾」有望變身清潔柴油,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獲重大突破

2020-11-26 上海觀察

把廢塑料倒進一個類似飲水機的裝置,擰開龍頭,出來的卻是清潔柴油。這樣的科學夢想也許有一天終會到來。上海有機化學所黃正課題組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管治斌課題組,近日在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北京時間18日凌晨2點《科學進展》在線發表。

 

塑料作為三大有機高分子材料之一,是人類的一個偉大發明。但由於其難以降解,「白色垃圾」已成全世界共同的難題。聚乙烯是世界上年產量最大的塑料產品,超過上億噸。它是最具惰性和穩定性的高分子之一,非常難以降解,甚至過了上千年仍然存在,分子結構也不變。目前絕大部分的廢塑料,主要通過填埋和燃燒的方法處理,前者佔用土地資源,且易造成地下水汙染;後者增加碳排放,造成大氣汙染。

 

這次科研突破的兩個亮點引起了不少外媒的關注。作為反應試劑和溶劑的一些低碳烷烴,在石油煉製中大量生成,不能作為運輸系統燃油或天然氣,使用價值有限。就是這樣一些大量存在、低價值的物質,通過和聚乙烯重組反應,可以有效降低聚乙烯的分子量和長度。這種技術不僅可以降解幾乎所有類型的聚乙烯,還能兼容商業級別聚乙烯中各種添加劑,並被證明適用於實際生活中多種聚乙烯廢塑料。

 

相比傳統的高溫裂解,這一方法能夠在較低溫度下主要生成清潔的柴油。高溫裂解往往需要超過400攝氏度的反應溫度,產物成份複雜,利用價值低。而黃正、管治斌等發展的降解體系所需溫度較低(150-200攝氏度),產物以直鏈烷烴為主,可選擇性生成柴油或聚乙烯蠟。這一新方法產生的柴油只有碳、氫元素,燃燒時不會產生含硫、氮的一些汙染物。至於聚乙烯臘,則可作為添加劑在聚烯烴加工領域得到應用。

 

黃正研究員告訴記者,目前這一科研成果上海有機化學所已申請專利,但還只是實驗室級別,離實際應用還有還長的一段路要走。接下來,他們要把這一研究由克級推進到公斤級。

 

中科院院士、上海有機化學所所長丁奎嶺表示,這是一項十分具有挑戰性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為未來解決白色汙染的資源化利用問題開闢了一個新的思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途徑,並增強了信心。

 

黃正研究員(右二)正在指導學生。                                  上海有機化學所提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

相關焦點

  • 聚乙烯廢塑料溫和可控降解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
  • 我國學者在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黃正課題組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管治斌課題組合作,在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相關成果於6月17日以「Efficient and selective degradation of polyethylenes into liquid fuels and waxes
  • 每年國內生物降解聚酯 PBAT 需求量有望突破 1000萬噸
    隨著我國禁塑工作全面實施,每年國內生物降解聚酯 PBAT 需求量有望突破 1000萬~1500 萬噸。有關專家認為,循環經濟是塑料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限塑令』的實施為塑料用品生產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重慶市晟世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劉星言表示。近日,該公司與重慶長壽經開區籤約,投資化工新材料項目,達產後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
  • 向白色汙染宣戰!科學家想把塑料變 「燃油」
    很多人工合成的塑料為非生物降解材料,可以在自然界存在很長時間,500年到1000年。這是沒有經過驗證的,因為塑料發明出來還不到500年,但有一些塑料,從它的化學結構看,它會存在很久,甚至上千年也降解不了。塑料平均壽命是8年,但40%的塑料使用期少於一個月。人類目前為止產生了83億噸塑料,其中63億噸已變成了塑料垃圾,等到2050年,地球將有120億噸塑料垃圾。
  • 塑膠袋是什麼垃圾 為什麼廢塑料可回收而塑膠袋卻不回收
    溼垃圾指易腐爛的垃圾,通常是廚餘垃圾。而塑膠袋則不易腐爛,不易降解,它是幹垃圾。注意,正因為塑膠袋是幹垃圾,所以,在扔垃圾的時候,大家應該將垃圾袋破袋,將裡面放的溼垃圾放入溼垃圾垃圾桶,再把塑膠袋放進幹垃圾的垃圾桶。
  • 乾貨丨白色汙染都有什麼危害?
    (White Pollution)是對廢塑料汙染環境現象的一種形象稱謂。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製成的包裝袋、農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製品使用後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於亂丟亂扔,難於降解處理,給生態環境和景觀造成的汙染。塑料不易降解,影響環境的美觀,所含成分有潛在危害,因塑料用做包裝材料多為白色,所以叫白色汙染。
  • 白色汙染,已經席捲全球,我們一起抵制白色汙染、拒絕白色傷害!
    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在偏遠的地區也能發現塑料垃圾身影,在任何海灘,河流,任何地方都可以發現人造塑料廢物奇觀,而且還在持續增加。這些廢塑料大到大型容器,小到頭髮絲一樣的微顆粒,這些塑料汙染環境,土地,河流,海灘和海洋,每年有多大800萬公噸的塑料最終進入我們的海洋。
  • 「限塑令」倒逼塑料企業轉型升級 可降解材料「火」了
    隨著我國禁塑工作全面實施,每年國內生物降解聚酯PBAT需求量有望突破1000萬~1500萬噸。有關專家認為,循環經濟是塑料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限塑令』的實施為塑料用品生產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重慶市晟世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劉星言表示。近日,該公司與重慶長壽經開區籤約,投資化工新材料項目,達產後年銷售收入超百億。
  • 科普| 關於廢塑料的這些知識你都有了解嗎?
    生活中常見的塑料製品材料主要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及聚酯類(PET)等。塑料是難以降解的人造物質,在自然條件下分解速度極為緩慢。當它進入垃圾填埋場,大約需要二百年到四百年才能降解,會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能力;如果直接進行焚燒,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汙染。塑料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黑煙,而且會產生二噁英。
  • 廢塑料回收率低究竟卡在哪?
    據介紹,目前進入循環利用的廢塑料是附加值比較高的,諸如廢冰箱拆解產生的聚氨酯泡棉、機動車拆解產生的廢海綿等,仍有大量的廢塑料被填埋處理,成為汙染環境的「元兇」之一。2019年,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加大白色汙染防治力度」專題調研組曾專門到河南、吉林兩省調研。在臨行前的座談會上,科技部提供的資料顯示,「塑料垃圾回收分選智能化技術亟待推廣普及。
  • 環保科普|關於廢塑料的這些知識你都有了解嗎?
    塑料是難以降解的人造物質,在自然條件下分解速度極為緩慢。當它進入垃圾填埋場,大約需要二百年到四百年才能降解,會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能力;如果直接進行焚燒,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汙染。塑料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黑煙,而且會產生二噁英。
  • 環保科普 | 關於廢塑料的這些知識你都有了解嗎?
    塑料垃圾被隨意丟棄會引起「白色汙染」,不規範處理塑料垃圾存在著環境風險。那麼,關於廢塑料的基礎知識,你了解多少呢?1什麼是塑料?答:塑料是一類高分子有機化合物,是經填充、增塑、著色等熱塑成形物料的總稱,屬一類高分子有機聚合物家族。2塑料都有哪些分類呢?
  • 地球人丟棄的塑料垃圾,都去哪了?
    但就像所有偉大的故事都有一個平凡的開頭一樣,這趟專屬於塑料/橡膠/合成纖維的華麗變身之旅,也始於那輛早已默默消失在巷口的垃圾車。其中可降解塑料的比例能夠忽略不計——因為即便是可降解塑料佔全球產能25%的中國,2018年的生物降解塑料產量僅有65萬噸,還不到中國當年塑料產量的1%[13-14]。而其中可以完全降解的塑料,僅有不足10萬噸。  對於已經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的難降解塑料,它們大多被人類工程師有意設計成經久耐用的結構,分解速度慢到令人髮指。
  • 科學家將廢塑料轉化成氫氣,將成為未來新能源
    同時,垃圾汙染問題也將為人類快速生產氫氣找到捷徑。同時,廢料轉化為氫能,這是一種新型的可再生清潔能源,也是科學家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在使用液態氫之前,太空飛行器使用的燃料通常是柴油,它不僅汙染而且比液態氫的能量少。
  • 海洋已成「垃圾庫」,日本這項技術將造福全球,白色汙染有望解決
    在眾多汙染物中,白色汙染是其中最難解決的汙染問題,由於廢舊塑料難以降解,所含物質具有潛在危險完全降解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為了解決廢舊塑料的降解問題,全球都在努力。,這項技術也將造福全球,讓世界各國看到了解決白色汙染的希望。
  • 愛分類告訴你什麼是白色汙染!
    概念所謂的「白色汙染」是指城鄉垃圾中或散落各處,隨時可見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廢棄物對於環境的汙染。它主要包括塑膠袋、塑料包裝、一次性聚丙烯快餐盒,塑料餐具杯盤以及電器充填發泡填塞物、塑料飲料瓶、酸奶杯、雪糕皮等。
  • 2020全球禁塑政策和降解塑料生產現狀分析
    沿海地區生態環境部門要牽頭組織開展清潔海灘等行動。  通知發出後,再次受到市場關注。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理塑料帶來的資源浪費該如何應對?禁塑令是否會帶動國內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全面爆發,甚至取代傳統塑料?可降解塑料的供需結構將如何變化?  可降解塑料佔比不足1%,全面替代不可行!
  • 中鋼洛耐院環保型可降解耐火纖維投料試驗獲重大突破
    2009年3月16日~3月18日,中鋼洛耐院高溫陶瓷纖維研究所進行了環保型可降解耐火纖維的投料試驗,生產出了環保纖維棉和環保纖維毯,並且實現纖維毯連續生產18小時,試驗獲成功,取得了重大的技術突破。  環保型可降解耐火纖維是最新一代的耐火纖維產品,是耐火纖維領域的尖端技術,國內外均處於起步階段。
  • 「中國科學報」為白色汙染尋找綠色出口
    2020年11月,諮詢項目工作組先後走訪江西省豐城市和廣東省廣州市等地,針對廢塑料物理回收、化學回收、可降解材料等問題展開調研。白色汙染:比想像中更加複雜「人類生產出的絕大部分塑料被丟棄了。」李景虹解釋,位於江西豐城的格林美循環產業園是國內最大的廢塑料循環再造產業基地之一,展示了中國企業在塑料物理回收方面的創新實踐;在廣州考察的金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專注於可降解材料的研發——這兩家都是中國本土企業。
  • 白色汙染治理座談會在京召開
    在此背景下,來自白色汙染防治與資源化利用領域的專家學者,就白色汙染防治面臨的新形勢與應對措施等議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討論,並就研究成果與媒體記者進行了分享。其中,一種新技術——福海藍天垃圾塑料柔性油化技術,被認為是目前解決白色汙染、變廢為寶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