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滲透阿富汗勢不可擋 已成中亞安全最大威脅

2020-11-28 騰訊網

資料圖:中國軍警在新疆和田進行反恐訓練演習。

10月26日,阿富汗西部古爾省省長穆罕默德·納賽爾證實,該省至少36名平民前一晚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武裝分子槍殺。此前的10月12日,阿富汗北部巴爾赫省一座清真寺遭遇爆炸襲擊,造成18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對此次襲擊負責。

近兩年,「伊斯蘭國」恐怖勢力不斷滲透至阿富汗,並建立起武裝割據,已經成為影響中亞地區乃至整個世界安全的最大威脅。

IS滲透阿富汗勢不可擋

「伊斯蘭國」勢力進入阿富汗始於2014年9月,其擴張勢頭迅猛,一些活躍在阿富汗原屬阿富汗塔利班(阿塔)的極端組織宣誓效忠於「伊斯蘭國」,也有少量屬於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的極端組織宣誓加盟「伊斯蘭國」。經過兩年多擴張,「伊斯蘭國」在阿富汗勢力穩固。

「伊斯蘭國」的滲透地域覆蓋阿富汗全國。目前,IS勢力已遍及阿東部、北部和南部。在東部地區,「伊斯蘭國」控制了阿富汗東部楠格哈爾省賈拉拉巴德市南部4個區,該地區是從首都喀布爾到巴基斯坦白沙瓦公路的重要交通樞紐。在北部地區的巴達赫尚省、法裡亞布省、昆都士省也有大批「伊斯蘭國」武裝人員活動的跡象。他們還部分控制了阿富汗與土庫曼斯坦交界的朱茲詹省,並建立了訓練營。2016年3月,昆都士省省長就表示,有超過7000名武裝人員在該省活動。在南部地區,從2015年春天開始,「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簡稱「烏伊運」)武裝人員開始撤出巴基斯坦,隨後又宣布效忠「伊斯蘭國」,並加大了在南部查布爾省的活動。

目前,在阿富汗的「伊斯蘭國」武裝人員沒有確切的人數統計,有報告估計,阿富汗境內的IS武裝人員人數已達兩萬人,並且支持者日漸增多。

在阿富汗境內的IS成員構成包括兩部分。一是來自外國的武裝人員。阿富汗國防部發言人說,阿富汗境內的武裝人員約40%是外國人。根據已掌握的資料,在阿富汗的「伊斯蘭國」外國武裝人員分別來自中東國家、中亞國家和巴基斯坦,其中主要來自中亞國家。聯合國的報告稱,「伊斯蘭國」在阿富汗的分支中約有近百名武裝人員來自伊拉克和敘利亞。另外,一些來自巴基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外國武裝人員也加入「伊斯蘭國」武裝者之列。這部分成員和支持者主要在阿富汗北部的巴達赫尚省、法裡亞布省、昆都士省活動。

另一部分是來自阿富汗國內的武裝人員。阿富汗的「伊斯蘭國」武裝人員中有不少以前是塔利班組織成員,因對塔利班前領導人失望轉而加入「伊斯蘭國」。同時也有部分蓋達組織武裝人員轉投「伊斯蘭國」。根據聯合國的報告,「伊斯蘭國」積極吸納來自塔利班的同情者,成員中約10%是原塔利班武裝人員。

與此同時,公開宣布效忠或同情「伊斯蘭國」的組織、個人的數量在阿富汗的一些省份出現增長的態勢。這部分成員主要集中在阿富汗東部的楠格哈爾省,和阿富汗塔利班武裝人員以及當地居民都有公開的衝突。

此外,「伊斯蘭國」在阿富汗實施恐怖行動的手段更加多樣。一是頻頻發動恐怖襲擊,營造恐怖氛圍。2016年1月13日,3名「伊斯蘭國」極端分子對賈拉拉巴德市的巴基斯坦領事館發起襲擊,在警衛處和建築內引爆炸彈,導致6人死亡。2016年7月23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生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約80人死亡,231人受傷。這是該組織在喀布爾發動的首次襲擊,更是該國自塔利班叛亂以來最嚴重的惡性事件。

二是加強宣傳,營造輿論攻勢。2015年年底,「伊斯蘭國」在阿富汗東部楠格哈爾省建立了名為「哈裡發之聲」的廣播電臺。據阿富汗議員稱,電臺播音在該省所有地區都聽得很清楚。電臺每天下午6點開始播音,呼籲當地居民加入「伊斯蘭國」,建立哈裡發國家,進行反塔利班宣傳,呼籲忠實的穆斯林從沙特家族政權下解放聖城麥加和麥地那等。2016年2月1日,美軍發動空襲,成功摧毀「哈裡發之聲」電臺。

「伊斯蘭國」很善於運用新媒體進行宣傳和招募。一方面,它通過血腥暴力和嚴苛懲罰的內容來嚇阻敵人並威懾異見分子,滿足了「伊斯蘭國」支持者和沙裡亞法擁護者的心理預期;另一方面,它對社會蓬勃發展、經濟欣欣向榮、自然風光旖旎的宣傳,又滿足了人們對追求富足美好生活的願望和想像。

2015年以來,「伊斯蘭國」在阿富汗發動了多輪媒體攻勢,高調展示自己的所謂「成就」,並向全世界的穆斯林發出「號召」,鼓動他們加入IS發動的「聖戰」。從當前的情況看,「伊斯蘭國」的媒體策略在阿富汗收穫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伊斯蘭國」為何選擇滲透阿富汗

「伊斯蘭國」選擇阿富汗作為首要目標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阿富汗的戰略位置具有「十字路口」屬性。阿富汗位於中亞,北部與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交界,東南方與巴基斯坦交界,西部和伊朗交界。作為地接中亞、南亞和西亞的節點國家,在阿富汗獲得穩定根據地方便「伊斯蘭國」進一步向中亞五國、伊朗、巴基斯坦的擴張、滲透。

二是阿富汗國內亂局便於「伊斯蘭國」滲透。近年來,阿富汗局勢進一步惡化,塔利班和美國各自重新布局調整,阿富汗和談進程已名存實亡,阿富汗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且阿經濟持續惡化,民怨升溫。長期的混亂,使得中央政府權威和管理缺失,地方割據和軍閥混戰叢生,加之極端伊斯蘭主義思想根基深厚,這種局面為恐怖主義勢力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因此,「伊斯蘭國」認為有可能也有必要在阿富汗爭取「一席之地」,並和「蓋達組織」搶奪全球「聖戰」的領導權。

三是動蕩不安的阿富汗適合「伊斯蘭國」招兵買馬。近兩年來,「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損兵折將、元氣大傷,為補充兵源,該組織竭力利用阿富汗塔利班的分裂招兵買馬。此外,阿富汗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集地,地勢險要,民風彪悍,「伊斯蘭國」的恐怖理念和招募政策吸引了眾多不同民族的武裝分子以及平民加入。如「伊斯蘭國」許諾為倒戈的塔利班指揮官提供每月500~600美元的獎勵,普通戰士可獲得200美元。

在阿富汗北部省份和中亞各國參與反政府活動的「烏伊運」成員以及大量因戰亂流離失所、難以維持生計的阿富汗平民也紛紛投靠「伊斯蘭國」。如今,阿富汗「伊斯蘭國」極端組織中擔任領導者和骨幹的大多為普什圖人,該組織正在阿富汗大力招募車臣人、塔吉克斯坦人、哈薩克斯坦人和烏茲別克斯坦人。

四是滲透阿富汗可以增加「財政」來源。除擴充地盤和力量外,「伊斯蘭國」在阿富汗還有著重大的經濟考量。因為受到俄軍和聯軍的打擊,「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大量石油設施被毀,收入銳減,入不敷出。在阿富汗的「伊斯蘭國」分支機構集中的主要省份(巴達赫尚省、楠格哈爾省、赫爾曼德省)集中了阿富汗幾乎90%的鴉片種植以及加工產業,對「伊斯蘭國」的吸引力可想而知。「伊斯蘭國」成員感興趣的還有土庫曼斯坦的氣田以及哈薩克斯坦南部邊界的裏海地區。在和撲向土庫曼斯坦天然氣的「伊斯蘭國」武裝人員的衝突中,土庫曼斯坦邊境士兵已經死了近百人。

中亞乃至世界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伊斯蘭國」在阿富汗的滲透對阿富汗的內部局勢、中亞地區安全以及大國的地緣政治競爭都帶來一定影響。

首先,將使阿富汗的國內安全局勢雪上加霜。美軍撤出阿富汗之後,在打擊恐怖極端組織行動中,外國力量參與水平降低以及北約部隊空中支持規模的縮減,使阿富汗政府軍的損失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阿富汗執法機構以及警方在保護國家免受極端勢力的影響方面能力有限。所以,在阿富汗多股力量混戰的情況經常發生,導致阿富汗國內安全形勢進一步惡化。

其次,「伊斯蘭國」滲透阿富汗也將持續影響中亞安全形勢。中亞國家大部分居民極度貧困並對宗教狂熱,使得中亞國家成為「烏伊運」「伊斯蘭國」等一些宗教極端組織的活動目標地。2016年2月2日,與塔吉克斯坦接壤的阿富汗昆都士省伊瑪目·薩西普縣地方當局稱,約200名外國恐怖分子聚集在與塔吉克斯坦交界的邊境處,其中大約40人是塔吉克族。地方當局稱,外國恐怖分子的存在不僅威脅阿富汗,也威脅到其他鄰國。

最後,持續恐襲擾亂世界安全秩序。透過「伊斯蘭國」滲透阿富汗的行動可以看出,IS實際上控制了一定範圍的領土,擁有很強的軍事實力,它的安全威脅程度不可小覷。從眾多的IS恐襲事件中可以看到,「伊斯蘭國」並不是散兵作戰,它具備很強的軍事實力、組織體系和一套令人生畏的軍事戰略。正如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布雷特·麥格科所言:「伊斯蘭國」比蓋達組織更糟糕,它不再是一個恐怖組織,而是全面成熟的軍隊。

(作者單位: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相關焦點

  • 中亞五國概況(圖)
    航空知識網站資料圖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亞」一詞所指的範圍,學者們歷來都有不同的看法。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初的規定,中亞的範圍西起裏海,東到大興安嶺;北自阿爾泰山、薩彥嶺,南至喜馬拉雅山。全部或部分屬於中亞地區的國家有7個,即:阿富汗(北部)、中國(新疆、西藏、青海、甘肅河西走廊、寧夏、內蒙古)、印度(西北部)、伊朗(北部)、蒙古國、巴基斯坦(北部)和原蘇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
  • 中國為避免與俄利益衝突 對中亞軍事影響極有限
    烏克蘭「地緣戰略」全球情報集團分析師日前從全球地緣政治角度分析中國向中亞地區滲透的情況,結果得出了一些並不能令烏克蘭感到振奮的結論:第一,烏克蘭與中亞地區國家,如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合作逐步減少,甚至消失。近年來烏克蘭和這些國家之間沒有展開任何相對重要的高水平合作。
  • 富饒的費爾幹納盆地為何成中亞火藥桶?
    很多人印象中,中亞就是黃沙漫天、人跡罕至。不對,這裡還有水草肥美的豐腴之地。這就是位於中亞的費爾幹納盆地。▲費爾幹納盆地內的一景不僅如此,費爾幹納盆地還是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地區,足以顛覆人們對中亞荒漠的固有印象。這裡還有一個世界之最:世界上「飛地」最密集的地區。
  •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歷山大的東方徵服之旅
    加之原有的國庫已全都落入敵手,自己在軍費開支方面也捉襟見肘。 最終,亞歷山大的政治目的由自己的對手幫其完成。貝瑟斯難以忍受大流士的不配合態度,索性聯合幾位高官一起將其刺殺。可憐的末代波斯大王,在彌留之際見到了屢屢挫敗自己的馬其頓新君。後者也樂見其成,並為其舉行了非常體面的葬禮。
  • 地區極性、現狀偏好與中國對中亞的外交哲學
    作為既得利益者,中國的中亞外交會選擇與俄羅斯合作,制衡共同的威脅,即當中俄兩國既沒有能力阻止共同的安全威脅,也不願意對方成為對手陣營中的一員時,中俄兩國都有意願合作共同制衡潛在的威脅。例如,上海合作組織是中國對中亞外交的重要平臺,通過該平臺中國不僅與俄羅斯在中亞地區安全問題展開了合作,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二是中國的中亞外交更偏好於權力制衡。
  • 美國開始準備向新疆和中亞轉移恐怖分子
    ETIM 是 2013 年 12 月底至 2014 年初在中國策劃和實施恐怖襲擊的幕後黑手,被視為「中國最現實與迫切的安全挑戰」。  2004年,喬治·布希總統政府將ETIM 列入美國聯邦禁止的恐怖組織名單。
  • 中亞地區水資源問題
    1.3 水體汙染嚴重,流域生態惡化 目前,來自於農業、工業和採礦業的硝酸鹽、殺蟲劑、重金屬和碳氫化合物等汙染物已經造成了中亞地區地表水的富營養化,並嚴重威脅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在鹹海附近,嬰幼兒的死亡率達到了驚人的10%,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劣質飲用水經常引發腸道傳染病,導致嬰幼兒死亡。
  • 中亞黃皮書: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6)
    2015年,國際與地區政治經濟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發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如烏克蘭危機、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經濟制裁、原油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本幣幣值貶值、「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出現,等等。新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正在形成。中亞地區政治、經濟、安全和國際關係形勢變得更加複雜,威脅和挑戰增多。
  • 伊斯蘭國在阿富汗北部活躍
    2017年12月13日訊,新華社喀布爾12月13日電(記者代賀 蔣超)據阿富汗媒體12日報導,阿富汗北部朱茲詹省兩處地區日前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控制。當地民眾呼籲阿富汗安全部隊儘快採取行動,以有效控制局勢。
  • 烏外長卡米洛夫參加「歐盟―中亞」第16次部長級會晤
    烏茲別克斯坦「Kun」網17日消息,中亞五國外長與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17日以視頻方式舉行「歐盟―中亞」第16次部長級會晤,討論在各領域進一步加強跨區域合作事宜。  烏外長卡米洛夫在會議發言中表示,需採取協調行動,減輕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響,加強中亞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 大搞文化霸權,威脅全球文化安全(鐘聲)
    必須警惕的是,美方唯我獨尊,蠻橫推行文化幹涉的霸權主義,已經對全球文化安全構成威脅    美方近日又宣布將6家中國媒體列管為「外國使團」,這是美方對中國駐美媒體和記者的最新政治打壓和汙名化,也是美方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嚴重幹擾中美正常人文交流
  • 文明的迴響:阿富汗古代珍寶遺存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先民與阿富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就已跋涉千山萬水,進行著早期的商貿交易。 伊朗語支主要分布在伊朗高原及其周邊地區,其中以波斯語(Persian)人口最多,影響最大。波斯語在塔吉克斯坦亦名塔吉克語(Tajik),在阿富汗則被稱為達裡語(Dari)。此外,普什圖語(Pashto)、俾路支語(Balochi)在伊朗語支中也比較重要。
  • 美國的最大威脅恰恰是美國自己(觀象臺)
    有矛頭直指中國共產黨的:1月3日,美國國務院發推特稱,中國共產黨破壞國際法治,並附「中國共產黨:威脅全球和平與安全」網頁連結;有渲染炒作所謂「中國軍事威脅」的:1月1日,美方審議通過「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提出制定「全政府對華戰略」和實施「太平洋威懾倡議」應對中國軍力發展,美軍上個月還發布了一份海洋戰略文件,指責中方擴張軍備,威脅世界和平;有劍指中國經濟發展的:去年11月,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
  • 人民日報鐘聲:美方大搞文化霸權,威脅全球文化安全
    必須警惕的是,美方唯我獨尊,蠻橫推行文化幹涉的霸權主義,已經對全球文化安全構成威脅美方近日又宣布將6家中國媒體列管為「外國使團」,這是美方對中國駐美媒體和記者的最新政治打壓和汙名化,也是美方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嚴重幹擾中美正常人文交流、推行文化霸權的又一例證。
  • 王冠手鐲金項鍊 阿富汗貴族最愛的首飾2月亮相成都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成博供圖)上百枚金片錘砧而成的黃金王冠,綠松石紅寶石與黃金相互勾連而成的項鍊,兩耳生風的羚羊裝飾的手鐲……這不是卡地亞珠寶的春季新款發布會,而是歷經幾千年歲月沉澱的阿富汗古代珍寶。
  • 間諜衛星揭示阿富汗古代失落的帝國
    最近,阿富汗絲綢之路失蹤的商隊用衛星圖像發現了。在這裡,一個17世紀carvanserai,或waystation的衛星圖像。
  • 新疆生地所定量評價中亞地區生態安全及可持續發展潛力
    中亞地區生態環境脆弱,且位於歐亞大陸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域,定量評價中亞地區的生態安全,不僅有利於中亞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也為其合作國家提供良好的發展保障。在中亞五國中,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增長速率最大,年增長率分別為3.93%和2.77%。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化石能源消費足跡對各國總生態足跡的貢獻最大,分別為38.34%、57.06%和46.52%。中亞各國的人均生態承載力呈下降趨勢,其中以土庫曼斯坦的下降幅度最大,年變化率為-1.93%。
  • 特稿︱新絲綢之路上的使者:杭州文玩市場裡的中亞商人
    一個櫃檯每天的租金是五百塊,而基本每一寸可被利用的空間都被開闢成了臨時的櫃檯,記者根據櫃檯號粗略地盤點了一下,大約有五百個櫃檯。「杭州的文玩交流會是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年一度,基本江浙滬一帶搞文物的,都會來。」朋友邊說邊收拾自己的櫃檯。
  • 6死31傷巴基斯坦阿富汗爆發2012年以來最大規模衝突
    【觀察者網綜合/王宇波】新華社5月5日報導,巴基斯坦軍方5日表示,阿富汗邊境警察當天早晨在巴阿邊境地區向巴邊境部隊人員開火,造成至少1名平民死亡,另有18人受傷。英國廣播公司消息則稱,此次事件遇難人數已經上升至6人,受傷31人。這是自2012年以來,巴阿間最大規模交火。
  • 電氣設備:鋰電滲透勢不可擋 薦5股
    鋰電池滲透提速,性能、成本和政策成為主要驅動力性能優異為前提:鋰電池在能量密度(+300%)、循環壽命(+80%~100%)等性能特徵上顯著優於鉛酸蓄電池,而從產業的發展的角度,應用的性能需求將持續推動前端配件質量的提升。鋰電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證明了其性能在化學二次電池種類中無可比擬的優勢,其應用在持續拓展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