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烏克蘭金融新聞網報導,烏克蘭「地緣戰略」全球情報集團分析師認為,雖然中國正在積極進軍中亞,加強與地區國家的合作,但是為了避免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重點發展經濟合作,而不是軍事合作,因此中國對中亞國家的軍事影響力極其有限。
烏克蘭「地緣戰略」全球情報集團分析師日前從全球地緣政治角度分析中國向中亞地區滲透的情況,結果得出了一些並不能令烏克蘭感到振奮的結論:第一,烏克蘭與中亞地區國家,如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合作逐步減少,甚至消失。近年來烏克蘭和這些國家之間沒有展開任何相對重要的高水平合作。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薩夫琴科,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索洛維約夫多年來沒能傳遞出任何有關烏克蘭與中亞地區重要國家的雙邊關係可能發生重要變化的信號;
第二,烏克蘭與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關係還算活躍,但是長期以來缺乏與這些國家之間的具體合作成果,這表明烏克蘭正在失去這個方向。2013年初烏克蘭特種出口公司駐哈薩克斯坦代表因涉嫌受賄而被捕,破壞了烏哈關係氛圍。烏駐哈大使傑明,烏駐塔大使尼基秋克的公開活動積極性不高,同樣證明烏在此領域沒有系統性的戰略工作;
第三,烏克蘭試圖在中亞地區達成一些明確合作項目的任何努力都會立刻受到俄羅斯的阻撓,今後類似情況未必會變化。但是,就在烏克蘭逐步退出在安全和能源領域較為重要的中亞地區的背景之下,相應的政治和經濟真空正在由中國積極填補。
烏智庫指出,現在中國在發展和中亞國家的關係時,更願採取經濟合作,而不是軍事合作的方式。這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首先是為了避免與俄羅斯的關係出現不必要的緊張。但是如果認為發展貿易關係就是中國在中亞地區唯一感興趣的事情,那麼就會顯得有些幼稚。雖然石油和天然氣是中國政治家在談論對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關係時最常用的兩個詞語,但是實際上中國已經制定了進軍中亞的嚴肅認真的地緣政治計劃。
中國保障能源安全和西部地區穩定的需求較為迫切。作為中國最大的行政地區,新疆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交界,人口約2200萬人,地理位置接近中亞,對保障西部地區國家安全極其重要。在保障地區安全,防止伊斯蘭極端主義傳播方面,中國努力與中亞地區國家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共同應對這些挑戰。
烏智庫分析師認為,在2014年北約從阿富汗撤軍之後,中亞地區種族間和宗教間衝突可能會激化,從而意味著中國面臨的風險急劇增加。不過可以預計,中國暫時不會努力成為中亞地區的政治領袖,這一角色仍將由俄羅斯擔任。儘管中國早就開始擴大自己在中亞的影響,但是主要利用經濟而非軍事機制,導致中國的軍事影響力較為有限,這主要是因為:第一,中國努力避免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冷淡,俄方一直認為自己才是中亞地區的安全保證;第二,中亞國家領導人認為,中國在該地區擁有過多的影響力,因此以不信任的態度對待中國軍事影響力的擴大;中國奉行不幹涉他國的外交政策,不想成為中亞地區的安全保證。
現在中亞地區安全領域的多數倡議都是通過上海合作組織提出的,主要是集中精力打擊恐怖主義。自2003年起在上合組織框架內舉行了8次聯合演習,其中最近一次2012年6月在塔吉克斯坦境內舉行,除了烏茲別克斯坦之外的所有成員國都派兵參加。烏茲別克斯坦參與地區軍事合作的程度明顯不高,該國既不希望發生國際衝突,又想防止他國,包括俄羅斯在中亞地區佔據領導地位。
烏專家認為,在烏克蘭與中亞地區國家的合作持續消退的情況下,中國在擴大與中亞國家的合作,特別是在經濟方面,但是在安全領域方面的合作卻較為低調。在反恐合作框架內,中國在交通運輸和公共設施方面向哈薩克斯坦提供了大量幫助,使其成為中國在中亞地區的主要夥伴。自1993年以來兩國經常進行軍事交流,自2002年以來開始進行聯合演習。
在多邊機制下,中哈合作主要集中在對抗恐怖主義和販毒走私等傳統領域。中國雖然還向哈薩克斯坦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但是只限於非致命性武器裝備方面。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的合作較為有限,主要是聯合打擊疆獨分子,向吉軍援助運輸設備和計算機。在中國與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合作中,安全領域不是優先方向,中土合作主要是天然氣供應,因此雙方安全領域的合作重點主要在於保護管道。中國在塔吉克斯坦的利益受到限制,因為塔方對兩國邊界修訂的結果不太滿意。
烏茲別克斯坦的情況完全相反,烏方逐步疏遠俄羅斯,深化與中國的關係。2012年烏退出集體安全條約組織,與中國籤訂在上合組織框架內的戰略夥伴關係條約。但是中國現在似乎並不願意積極發展與烏茲別克斯坦之間較為深入的關係,不願讓中亞地區其他國家感到中方厚此薄彼。
總之,烏克蘭「地緣戰略」全球情報集團分析師認為,中國擔心北約從阿富汗撤軍後極端伊斯蘭主義可能會在中亞地區肆意傳播,從而可能會對中國能源進口和西部地區安全穩定帶來負面影響。如果阿富汗繼續爆發內戰,或者塔利班重新上臺,極端主義思想將會向中亞國家蔓延,由於中國對中亞國家,包括阿富汗的軍事影響力較為有限,因此將會繼續推行謹慎的政策,積極發展多邊合作。(編譯:林海)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