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避免與俄利益衝突 對中亞軍事影響極有限

2020-12-01 華夏經緯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烏克蘭金融新聞網報導,烏克蘭「地緣戰略」全球情報集團分析師認為,雖然中國正在積極進軍中亞,加強與地區國家的合作,但是為了避免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重點發展經濟合作,而不是軍事合作,因此中國對中亞國家的軍事影響力極其有限。

  烏克蘭「地緣戰略」全球情報集團分析師日前從全球地緣政治角度分析中國向中亞地區滲透的情況,結果得出了一些並不能令烏克蘭感到振奮的結論:第一,烏克蘭與中亞地區國家,如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合作逐步減少,甚至消失。近年來烏克蘭和這些國家之間沒有展開任何相對重要的高水平合作。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薩夫琴科,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索洛維約夫多年來沒能傳遞出任何有關烏克蘭與中亞地區重要國家的雙邊關係可能發生重要變化的信號;

    第二,烏克蘭與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關係還算活躍,但是長期以來缺乏與這些國家之間的具體合作成果,這表明烏克蘭正在失去這個方向。2013年初烏克蘭特種出口公司駐哈薩克斯坦代表因涉嫌受賄而被捕,破壞了烏哈關係氛圍。烏駐哈大使傑明,烏駐塔大使尼基秋克的公開活動積極性不高,同樣證明烏在此領域沒有系統性的戰略工作;

    第三,烏克蘭試圖在中亞地區達成一些明確合作項目的任何努力都會立刻受到俄羅斯的阻撓,今後類似情況未必會變化。但是,就在烏克蘭逐步退出在安全和能源領域較為重要的中亞地區的背景之下,相應的政治和經濟真空正在由中國積極填補。

  烏智庫指出,現在中國在發展和中亞國家的關係時,更願採取經濟合作,而不是軍事合作的方式。這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首先是為了避免與俄羅斯的關係出現不必要的緊張。但是如果認為發展貿易關係就是中國在中亞地區唯一感興趣的事情,那麼就會顯得有些幼稚。雖然石油和天然氣是中國政治家在談論對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關係時最常用的兩個詞語,但是實際上中國已經制定了進軍中亞的嚴肅認真的地緣政治計劃。

    中國保障能源安全和西部地區穩定的需求較為迫切。作為中國最大的行政地區,新疆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交界,人口約2200萬人,地理位置接近中亞,對保障西部地區國家安全極其重要。在保障地區安全,防止伊斯蘭極端主義傳播方面,中國努力與中亞地區國家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共同應對這些挑戰。

  烏智庫分析師認為,在2014年北約從阿富汗撤軍之後,中亞地區種族間和宗教間衝突可能會激化,從而意味著中國面臨的風險急劇增加。不過可以預計,中國暫時不會努力成為中亞地區的政治領袖,這一角色仍將由俄羅斯擔任。儘管中國早就開始擴大自己在中亞的影響,但是主要利用經濟而非軍事機制,導致中國的軍事影響力較為有限,這主要是因為:第一,中國努力避免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冷淡,俄方一直認為自己才是中亞地區的安全保證;第二,中亞國家領導人認為,中國在該地區擁有過多的影響力,因此以不信任的態度對待中國軍事影響力的擴大;中國奉行不幹涉他國的外交政策,不想成為中亞地區的安全保證。

  現在中亞地區安全領域的多數倡議都是通過上海合作組織提出的,主要是集中精力打擊恐怖主義。自2003年起在上合組織框架內舉行了8次聯合演習,其中最近一次2012年6月在塔吉克斯坦境內舉行,除了烏茲別克斯坦之外的所有成員國都派兵參加。烏茲別克斯坦參與地區軍事合作的程度明顯不高,該國既不希望發生國際衝突,又想防止他國,包括俄羅斯在中亞地區佔據領導地位。

  烏專家認為,在烏克蘭與中亞地區國家的合作持續消退的情況下,中國在擴大與中亞國家的合作,特別是在經濟方面,但是在安全領域方面的合作卻較為低調。在反恐合作框架內,中國在交通運輸和公共設施方面向哈薩克斯坦提供了大量幫助,使其成為中國在中亞地區的主要夥伴。自1993年以來兩國經常進行軍事交流,自2002年以來開始進行聯合演習。

    在多邊機制下,中哈合作主要集中在對抗恐怖主義和販毒走私等傳統領域。中國雖然還向哈薩克斯坦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但是只限於非致命性武器裝備方面。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的合作較為有限,主要是聯合打擊疆獨分子,向吉軍援助運輸設備和計算機。在中國與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合作中,安全領域不是優先方向,中土合作主要是天然氣供應,因此雙方安全領域的合作重點主要在於保護管道。中國在塔吉克斯坦的利益受到限制,因為塔方對兩國邊界修訂的結果不太滿意。

    烏茲別克斯坦的情況完全相反,烏方逐步疏遠俄羅斯,深化與中國的關係。2012年烏退出集體安全條約組織,與中國籤訂在上合組織框架內的戰略夥伴關係條約。但是中國現在似乎並不願意積極發展與烏茲別克斯坦之間較為深入的關係,不願讓中亞地區其他國家感到中方厚此薄彼。

  總之,烏克蘭「地緣戰略」全球情報集團分析師認為,中國擔心北約從阿富汗撤軍後極端伊斯蘭主義可能會在中亞地區肆意傳播,從而可能會對中國能源進口和西部地區安全穩定帶來負面影響。如果阿富汗繼續爆發內戰,或者塔利班重新上臺,極端主義思想將會向中亞國家蔓延,由於中國對中亞國家,包括阿富汗的軍事影響力較為有限,因此將會繼續推行謹慎的政策,積極發展多邊合作。(編譯:林海)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地區極性、現狀偏好與中國對中亞的外交哲學
    同時,中國參與的所有牽涉中亞地區衝突的事務都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俄羅斯的利益。權力政治論還解釋了俄羅斯對中國中亞外交的態度,即為了平衡與美國及西方國家在這個地區的擴張,並保持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主導地位,俄羅斯在一定限度內接受中國在中亞的存在。儘管權力政治論在分析中國中亞外交上具有較強的解釋力,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在理論分析層次上,既有研究大都以國家中心主義為視角,缺少單元與體系之間的互動。
  • 放棄科研工作是為避免利益衝突
    中國高校普遍存在著「公家田」和「自留地」問題,學校的發展是公家田,自己的專業或團隊是自留地,若兩者發生衝突,到底該怎麼選擇?有的人就會首先考慮自留地,這樣就和自己的職責相衝突。———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    去年7月,一紙調令,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1研究所所長金東寒,出任上海大學校長。
  • 中亞黃皮書: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6)
    在政治和安全領域,中亞國家採取各種綜合措施有效應對日益嚴重的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威脅。在經濟方面,為應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危機和困難,中亞各國都提出了新的國家發展綱要和應對經濟危機的措施,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努力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在文化方面,各種文化包容共存,在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上取得積極成果。在外交方面,雖然個別中亞國家間偶有小規模邊界衝突發生,但總體關係在不斷改善,抱團取暖意圖明顯。
  • 俄北方艦隊司令:為防止與俄衝突,北約應離北極「遠一點」
    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認為,北約與俄在北極地區爆發衝突的風險正在上升。他警告北約應離北極遠一點。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8日報導,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海軍中將亞歷山大·莫伊謝耶夫近日表示,俄羅斯同北約在北極地區爆發衝突的風險正在上升。
  • 俄媒建議中國俄羅斯伊朗結三國聯盟共抗美國
    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在上海西郊會議中心廣場為普京舉行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環球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軍事觀察網6月5日報導,俄羅斯、伊朗和中國是歐亞地區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大國,都是所在地區最為強大的國家。俄羅斯影響著獨立國協國家,伊朗在敘利亞和黎巴嫩舉足輕重,中國作為潛在的超級大國,正努力填補俄美沒能佔據的任何空白。
  • 當代社會價值衝突,是利益衝突還是觀念衝突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雜誌主編曹泳鑫認為,從古到今,價值衝突都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但並非是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獨有的現象。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迅速調整以及社會的思想觀念也日益多元化,這些價值衝突和爭論在當今中國社會表現得尤為突出。
  • 中亞地區水資源問題
    特別是在水資源匱乏的地區,水更是深刻影響該地區國家間地緣政治關係的重要戰略資源。 中亞地區的水資源總量較豐富,但大部分淡水都以高山冰川和深層地下水的形式存在,且分布極不均勻,加上不合理的利用、浪費和汙染,致使中亞許多地區嚴重缺水。圍繞著水資源的分配、使用和流域生態的保護等問題,中亞各國經歷了從衝突、爭吵到走向協調、合作的艱難歷程。
  • 警惕:科研中的利益衝突
    後來的一天,我與北京的朋友交流版權研究方面的信息,他說他最近關心的是醫學論文中的利益衝突問題。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在西方國家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規範,而在我國還沒有引起重視。可是,隨著我們的醫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結果將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到那時,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將會越來越突出。
  • 俄學者:歐洲不想和中國對抗
    ,與此同時,許多重要的國家和地區主體將繼續對區域和全球進程產生重大影響,歐亞大陸仍將是世界的戰略重心。在作者看來,歐亞大陸及其邊界上的衝突可能會加劇,衝突本身也會更加激烈。其中許多都將成為莫斯科和華盛頓的危險因素。 美國和俄羅斯正在開發不受現有軍備控制協議約束且不受任何規則限制的軍事技術。然而,這種沒有管控的局面將會直接增加失誤或誤判的風險。此外,各國將實現技術突破,如人工智慧、5G網絡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這將不可避免地加劇美俄間的競爭。
  • 戰略焦慮致「安全困境」 俄與西方仍問題纏身?
    目前,美對俄實施經濟制裁併加強了在歐洲的軍事部署,目標是通過軍事同盟和強化前沿軍事部署對俄進行威懾與防範,但與此同時,美並未放棄對俄融合政策。  導致美對俄政策變化的原因有很多,克裡米亞危機以及烏克蘭東部武裝衝突使美國斷定,俄羅斯試圖突破並改變戰後歐洲勢力格局,這是美國所無法容忍、也是歐洲國家極度擔心的。美國戰略界不滿普京總統的執政理念與風格,希望俄國內政治發生美國所期望的變化。
  • 環球論壇丨美俄軍事對抗升級 會「擦槍走火」嗎?
    答:首先,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今年美俄軍事鬥法升級與美國的國內政治生態相關。正值大選年,美國內要求對俄強硬的呼聲高漲,而總統川普一直有「通俄門」之嫌,給其競選帶來了巨大壓力。為擺脫嫌疑,美國政府加強在軍事上向俄示強,以烘託川普政府的「反俄」形象,助其競選連任。
  • 貿易衝突:理念與利益的衝突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金特來中國,被問及貿易戰時,就特別推薦了這本書。美國貿易歷史兩百年,看起來很多紛繁複雜事件背後,其實也存在貿易的主線。歐文認為,美國貿易政策,有個三個目標——因為這三個目標英文字母打頭都是字母R,他總結為「3R」目標。具體是哪三個目標?
  • 科學網—警惕科研中的利益衝突
    後來的一天,我與北京的朋友交流版權研究方面的信息,他說他最近關心的是醫學論文中的利益衝突問題。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在西方國家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規範,而在我國還沒有引起重視。可是,隨著我們的醫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結果將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到那時,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將會越來越突出。
  • 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對同行評審無影響
    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對同行評審無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8 13:05:56 美國哈佛大學Leslie K John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在同行評審中的作用。
  • 謹防「利益衝突」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論文造假」演變為「片丸之爭」。 這是一起不經意間浮出水面的典型的利益衝突事件。 何謂「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它指的是,當一個人或組織機構(一方)與另一個人或組織機構(另一方)存在利益關係,一方的判斷損害另一方的利益或維護自身不正當的利益時,便構成利益衝突。
  • 媒體稱「捐獻器官」各方應避免利益交叉和倫理衝突
    ■ 觀察家  做好「捐獻器官」這一公益事業,需要紅會、衛生部門和同在醫院內部的OPO與器官移植團隊,各盡本分,避免出現利益交叉、倫理衝突。  國家衛計委發言人在昨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將於近期正式上線運行。屆時,也將正式地出臺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的暫行規定,在全國強制使用該系統。
  • 利益衝突影響證券研究獨立性
    近日,一券商研究所的某分管領導因為涉嫌利益衝突而被迫辭職,證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越來越引人關注。利益衝突被證券分析師譽為「世紀難題」,妨礙著證券研究的獨立性,亟待求解。  因為利益衝突林林總總,證券研究的獨立性難以保證,導致一些證券分析師要麼不敢說真話,要麼進行利益輸送。
  • 「紅藍軍」式軍事演習!高緯度演練是必修課?俄艦將在極圈軍演
    據報導,俄太平洋艦隊將在極圈進行今年首次軍事演習,俄海軍陸戰旅將扮演「紅藍軍」的角色,進行登陸與反登陸演練。先前,俄空降兵特種部隊和北方艦隊3個旅的官兵也曾在北極地區舉行空降訓練。北極可能成為俄方的主要演習基地在俄北極地區和北方海航道,由於俄羅斯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的競爭不斷升級,俄羅斯正在不斷加強軍事訓練。
  • 俄分析21世紀戰爭8大特點 稱第一階段決定勝負
    (2)由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差距越來越大,它們之間的矛盾也是越來越尖銳,突出表現在對自然資源、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爭奪和控制上,並逐步的由經濟衝突轉化為軍事矛盾,為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穩定帶來了潛在的戰爭威脅。(3)俄羅斯幅員廣大,地跨歐亞大陸,與其陸地接壤、瀕海相望的國家有數十個之多,所處的地緣政治環境十分複雜,國家安全面臨著嚴重的戰爭威脅。
  • 俄羅斯和印度達成軍事協議,著急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
    作者:刺客近段時間以來,印度似乎一直咽不下在加勒萬河谷衝突遭到失敗的那口惡氣。近段時間以來,在針對中國的軍事部署方面動作頻頻。除了在印度洋與美海軍航母戰鬥群舉行聯合軍演之外,還尋求在外國採購輕型坦克和偵察機,用於增強印軍山地作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