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寶原董事長假立功撕開減刑「黑洞」

2020-11-29 騰訊網

張海一審被判15年,三次「立功」獲減刑,六年出獄

張海接手健力寶後,因職務侵佔和挪用資金入獄

在河南9000多萬人口中,如果說誰能同時身兼特異功能者、藏密大師、億萬富豪、資本大鱷,這個人就是原健力寶董事長張海。大多數人知道張海,都是從他入主健力寶開始的。實際上,張海早在14歲時,就已經憑藉著自己的「特異功能」,在河南成了遠近皆知的「氣功大師」了。

張海的發家之路表明,他是「江湖中人」

2002年年初,張海以3.38億元收購健力寶75%股權,全面執掌當時國內最大飲料廠家。同年8月,在新加坡的頂級豪華遊輪「處女星號」上,千餘名從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地前來的嘉賓,共同見證了28歲的張海作為健力寶總裁的首次亮相,這是張海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可是好景不長,在張海領導下,健力寶市場份額節節敗退,曾經中國飲料行業的老大,風光不再。2003年健力寶集團的銷售收入僅為28億元,除去應付帳款和30億元的債務,健力寶集團已經資不抵債。進入2004年後,情況繼續惡化,由於長期拖欠供應商貨款,供應商停止供應原料,導致成品下線速度急劇變緩,健力寶開始發不出工資。

2005年2月,風雨突變,張海被廣東省公安廳和佛山市公安局經濟偵查大隊聯合拘查,4月30日被檢查機關正式批准逮捕,一直到2006年11月2日,在經歷了1年零7個月的羈押、偵查與審查起訴之後,張海涉嫌職務侵佔挪用資金一案,在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張海被控涉嫌利用職務便利,侵佔公司財產人民幣1.2億餘元,涉嫌挪用健力寶資金9400餘萬元。

從一審判15年到6年出獄,皆因張海「屢建奇功」

2007年2月,佛山市中院對健力寶集團原總裁張海涉嫌職務侵佔和挪用資金一案進行宣判,一審判決張海罪名成立,被判入獄15年。張海不服,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2008年9月,「張海案」終審宣判在佛山中院第四審判庭舉行。終審判決,維持原審對其犯職務侵佔罪和挪用資金罪的認定,但是張海於2007年2月7日,檢舉揭發了犯罪嫌疑人張某夥同他人,在佛山市禪城區入屋搶劫致人死亡的事實,佛山市公安機關據此偵查破獲該案,構成立功。故將原審判決的有期徒刑15年改判為有期徒刑10年。

曾經的張海風光無限

這樣一算,張海本應在2015年出獄。但是由於他在獄中「立功」,一年內獲得了兩次減刑機會,第一次從十年減為八年,第二次減到六年,最終得以於2011年正月初三,在韶關烏江監獄刑滿釋放,回家過年。

按照省高院的判決,起先張海被押送至佛山監獄服刑。但不知何故,張海在佛山監獄服刑一個月後,便被送往了位於廣州番禺大石的番禺監獄。在番禺監獄服刑了幾個月後,又不知何故,有關方面再次更改了張海的服刑地點,將其轉至韶關的烏江監獄。

在韶關服刑期間,當年因為有重大立功表現而獲減五年刑期的張海,神奇般地在一年內獲得兩次減刑機會,每次減免兩年刑期,這兩次的減刑理由還是有重大立功表現、表現良好。我們可以發現,從十五年到十年再到六年,張海之所以得到一次改判兩次減刑,都是因為有「重大立功表現」。第一次立的是什麼功,交代清楚了:檢舉搶劫。之後兩次減刑立了什麼功,沒有任何信息公布。

假立功帶來真減刑,疑團尚存

張海之所以能檢舉搶劫案立功,因看守所人員出賣案情線索

被判刑10年,坐牢6年後便出獄了,張海的這一經歷,曾引發外界對其減刑的質疑,認為張海減刑是因為「走了後門」。至於怎麼走的,眾說紛紜。實際上,焦點並不全在此,從一審判15年到改判10年,就有問題。直到今年的1月9日,廣東省檢察院向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提交的《情況報告》中,才正式提及了這一情況。

省檢察院檢察長鄭紅在報告中提到:「加強監所檢察部門查辦監管人員職務犯罪工作,依法查處了原江門市常務副市長林崇中違法暫予監外執行案、原健力寶集團董事長張海徇私舞弊減刑系列案等案件。」

廣東省高級法院1月10日晚間,對外通報了上述內容,同時披露,張海案中的減刑造假被曝光,源於韶關市樂昌法院2012年11月對外通報的一起職務犯罪案件:佛山市看守所原副所長羅某,為在押人員提供檢舉立功的線索信息,收受賄賂18萬元,因受賄罪被處有期徒刑5年。羅某收受賄款中即有3萬元來自張海方面。

據2012年11月樂昌法院的通報:2006年下半年,原廣東某律師事務所律師徐某,找到時任佛山市看守所負責「深挖擴線」(即監所內偵查)工作的羅某,要其為他的當事人張保尋找檢舉立功線索材料,並送給羅某好處費3萬元。羅某利用職務便利,將一條搶劫案線索告知「張保」,並將涉嫌搶劫犯罪的嫌疑人「張磊」調至「張保」同一監倉,由「張保」檢舉「張磊」。

樂昌法院在提及「張保」、「張磊」時,都使用了化名。「張保」即為張海。張海與「張磊」同被關押在佛山市看守所第25倉。張海檢舉「張磊」夥同他人入屋搶劫致人死亡,最終獲得法院認定,這也就是張海二審能獲得5年減刑的原因。

除了假立功,還有疑點

其一,在樂昌法院對羅某受賄案的通報中,隱去張海的真名,使用了化名「張保」,但張海並非需得到特殊保護的未成年人,而且還是此案的行賄人,為什麼法院要用「張保」這個化名?

另外,據樂昌法院通報,導演假立功的張海律師徐某,已「另案處理」。經過查證,張海的辯護律師中,姓徐的只有徐玉發一個,若此「徐某」就是徐玉發,那其行為已涉嫌「律師偽證罪」,應被追究刑責。可新聞顯示,徐玉發一直還在佛山擔任政協委員。

其二,最遲在2012年11月,羅某受賄、為張海假立功一案就東窗事發。那麼說明,廣東高院二審輕判張海,是基於違法的假立功證據,是個錯案。按《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發現原判決在認定事實上有錯誤,必須啟動審判監督程序。為何一年多過去了,直到今年1月10日,才立案審查。以至於1月17日,廣東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黃武透露「張海已失蹤」,目前也有張海逃亡海外的傳言。

接下來連續一年兩次的減刑,「立功」說也有疑點

現在我們已經搞清楚,張海所謂第一次重大立功,是看守所內部把本就掌握的線索,傳遞給他,還故作高明地把搶劫犯安排進同一倉(造成無意間說漏嘴的假象)。從張海口說出,就是立功,那麼之後的一年兩次減刑(每次減2年)呢?目前雖然沒有任何信息披露,但其中也存玄機。

據知曉案情的律師透露,如果是一般的立功表現,一年內無法連續獲得兩次減刑,而重大立功表現,可隨時呈報減刑材料,並不受刑期和間隔期的限制。一旦被確認重大立功表現,減免的刑期為三至五年。也就是說,張海即使真是一年連續兩次有重大立功表現,每次減免的刑期也至少是三年,而非兩年。從刑期的減免來看,後兩次張海的減刑讓人疑惑不解。

張海假立功撕開司法體系減刑「黑洞」

不要覺得張海假立功誇張,還有更離奇的

假立功的情境設計中,最關鍵一環即是信息的重要程度,這直接決定了減刑的幅度。一般而言,犯罪信息的來源有兩種,一種來自看守所、監獄內部,一種來自警方。在此案中,提到了「深挖擴線」,據曾在看守所工作過的人士透露,所謂「深挖擴線」,又被稱為監所內「獄內偵查」。獄內偵查要使用「獄偵耳目」。耳目通常是得到信任的在押犯人

據一些有關獄內偵查的專業論文介紹,耳目是指看守所或者監獄,從在押罪犯中建立和使用的秘密偵查力量。按照不同任務,了解人犯動態、保證監所安全的叫做「控制耳目」;獲取犯罪證據、協助突破疑難案件的叫做「專案耳目」。無論是哪一種耳目,他們就潛伏在在押人員中。而此案中負責看守所「深挖擴線」工作的副所長羅某,自然是把他收集到的情報,賣給了張海。

不要覺得誇張,還有更離奇的。2008年6月,宜昌市三峽壩區檢察院在對一起經濟腐敗案件的審查中,發現了十分蹊蹺的事情,該案中的犯罪嫌疑人王功武在被羈押在看守所期間,竟然發現了看守所外面發生的一起盜車案,而且對盜車犯罪嫌疑人周某某了如指掌,並將周檢舉到看守所。

從監管場所寄到檢察院關於王功武立功的材料說,2008年3月21日,王功武向其管教幹部檢舉了周某某盜竊助力車線索。檢舉材料中對案發時間、地點、盜竊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被盜助力車價格等,都寫得一清二楚,特別是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證號碼都寫得一號不差。

2007年12月,王功武因涉嫌受賄罪,一直被羈押於秭歸縣看守所。他所舉報的盜竊案,發生在2008年2月19日。王功武被羈押在前,盜竊案發生在後,且他失去人身自由,怎麼會知道外面的事?辦案檢察官認為,要麼是王功武的辯護人與管教幹部相互勾結,為王功武提供立功線索;要麼是買通公安人員。最後認定為後一種情況。

監所、公安、法院相互配合,才能使得假立功成立,腐敗鏈條讓人震驚

我國《刑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在押人員在看守所裡很難提供重大舉報線索,除了本人就是共同犯罪了解同夥未被發現的「老底」,或「同道中人」的一些秘密。但比較反常的情況是,一些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司法機關提供的重大線索,都是刑事犯罪在逃疑犯確切的信息,完全和他們自身無關,有的甚至相當跨界(如貪汙派舉報搶劫派、小偷派),且情報非常準確,公安機關往往能當場將在逃疑犯抓獲。

犯罪嫌疑人何以能在看守所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顯然絕非一人能夠完成,需要許多人密切配合。一般而言,假立功分三步驟:一是通過關係獲取或購買他人犯罪線索(一般來自警方和監所);二是由其家屬、律師通過關係,把信息傳遞給在押嫌疑人(需要買通監所),讓其舉報;三是得到當地中級法院認可(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訴訟法教授洪道德認為,立功制度的設立本意,在於降低司法成本。但是在中國的司法環境下,假立功形成一個相當隱秘的黑市,腐敗鏈條長。

在假立功案件中,尤以經濟犯罪、職務犯罪者居多

什麼可以打通某些監所、公安、法院?顯然是人脈和財力。放眼整個犯罪群體,具有這兩項品質的,不是殺人犯強姦犯搶劫犯,而是涉及經濟犯罪、職務犯罪的人,因為他們一般都是官員和商人,人脈和財力自不待言。根據最高檢的統計數據,2005年至2009年,全國被判決有罪的職務犯罪被告人中,獲免刑、緩刑的共佔69.7%,這意味著,近七成的職務犯罪者連監獄的門都沒進。其中,貪汙賄賂類多數人「立功、退贓、態度好」

能夠涉及經濟犯罪、職務犯罪的人,人脈和財力自不待言

想少坐幾年牢,幾乎是每個在押人員的夢想,但現實是殘酷的,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而有能力的,即使沒有減刑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就是假立功存在的需求土壤。以貪官為例,在杭州市原副市長許邁永被判死刑前,2009年以來落馬的18名副部級以上官員中,無一人被判處死刑。不少受賄數額特別巨大的貪官,因具有「檢舉他人」等立功表現,得以從輕發落,但其具體立功內容卻鮮為外界所知。

從公開披露的情況來看,因有「立功表現」或「重大立功表現」,而被減輕處罰的貪官大有人在。比如北京市原副市長劉志華、廣東省政協原主席陳紹基、浙江省委原常委、省紀委原書記王華元,都因有類似情節被判了死緩。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訴訟法教授洪道德認為,「貪官提供立功的線索,自己掌握的並不多,多數是親屬、朋友打聽或其他案外人員在外圍活動獲取。」洪說,一些地方公安機關也主動將掌握的犯罪事實或犯罪線索出賣給貪官,辦案人員甚至把已經抓獲在逃疑犯的功勞,記在職務犯罪被告人的頭上,使其假立功得獲輕判。

改革後也只能保證20%的減刑、假釋案件公開開庭審理,自然假立功高發

以往對減刑、假釋案件,一般都是書面審理,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只對監獄等刑罰執行機關提交的相關材料進行書面審查,並不直接開庭審理。

書面證明內容也較為簡單,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是「根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的線索將在逃疑犯抓獲,有立功情節」,作為立功的證據,不會過問嫌疑人立功線索的來源渠道。

這顯然是有重大缺陷的,作為判斷是否假立功的關鍵證據,立功信息來自何方,應該當庭質詢。應最高法司法改革要求,廣州中院今年1月8日宣布,以後減刑、假釋案件,以書面審理為主,開庭審理為輔的形式進行,開庭率為20%。而這顯然還不夠,如果說還有方法可以治理假立功,只能是司法更透明、公開。

相關焦點

  • 健力寶原董事長張海被證實外逃
    閱讀提示 | 14歲成特異功能神童、16歲是氣功大師、28歲健力寶掌門人、31歲身陷囹圄,就算出獄後,輿論對他減刑造假的質疑亦沒有消停。他就是今年40歲的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開封人張海。  張海一審被判15年,三次「立功」獲減刑,坐牢6年即出獄。今年1月10日,廣東省高院通報稱,張海立功減刑造假屬實,案件已經立案審查。
  • 獄中「立功指南」 健力寶張海外逃背後的減刑權力尋租
    高牆之內,設法立功減刑常常成為服刑人員謀求自由的捷徑,(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通過向警察購買犯罪線索,再在獄中將購買的線索「舉報」給看守,便有望「立功」。通過花錢購買監獄自辦報紙或者認購上級部門攤派的行業機關報來獲取減刑。一般買一份三十多元錢的監獄自辦小報可以獲得1.5分,購買20份便有望減刑30天。2014年1月20日,廣東檢方證實,應於2015年出獄的前健力寶總裁張海外逃。
  • 健力寶原董事長減刑案細節:一個電話後押解車隊掉頭
    原標題:健力寶原董事長減刑案細節:一個電話後押解車隊掉頭  張海減刑案細節:調監路上一個電話「掉頭」回家探母  健力寶原董事長張海系列違法減刑案去年一度甚囂塵上,牽出廣東省司法廳原黨委副書記王承魁職務犯罪案,但細節知之者甚少。近日,韶關市湞江區法院一審以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對王承魁的情婦楊某判刑1年6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
  • 健力寶集團原副總外逃17年回國投案
    原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於善福外逃近17年後,回國投案。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2019年3月28日,在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統籌協調下,經中央有關部門和廣東省有關方面紮實工作,外逃近17年的職務犯罪嫌疑人於善福回國向紀檢監察機關投案,並積極退贓。
  • 廣東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張海違法減刑系列案共立案24人
    新華網北京2月24日電(記者楊維漢、陳菲)記者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截至2014年1月,檢察機關對廣東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張海違法減刑系列案共立案24人。其中,司法行政、監獄系統11人,看守所系統3人,法院系統1人,律師2人,社會人員7人。
  • 媒體曝出逃健力寶原總裁張海獄中生活:彩電席夢思獨立廚房
    健力寶原總裁張海被證實外逃,媒體紛紛關注張海在服刑期間涉嫌虛假立功以獲取減刑案,《博客天下》刊文介紹了張海在獄中優渥的生活,據張海的一位獄友說,「他是大爺」,作為囚徒的張海,在監獄裡,住在一間大約40平方米的房間裡,擺放著一臺30英寸左右、可以收看30個頻道以上的液晶彩電,還有獨立的廚房。他在監獄生活不僅不受限制,反而可以自行安排生活。
  • 健力寶原董事長張海違法減刑 牽出24人含15名司法人員
    新華網北京2月24日消息,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截止2014年1月,檢察機關對廣東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張海違法減刑系列案共立案24人。其中,司法行政、監獄系統11人,看守所系統3人,法院系統1人,律師2人,社會人員7人。
  • 揭秘原健力寶董事長張海詭秘半生:從氣功大師到資本大鱷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原所長盧廣森:「當時全國氣功熱,先是嚴新在河南做過報告,影響很大,後來接著他也以氣功的名義治病、健身。『盧廣森說,嚴新大師做了帶功報告之後,河南街談巷議的都是特異功能和氣功大師。大家都想用氣功大師的特異功能包治百病。而就在這個時候,開封本地出了一個氣功大師,就是張海。他也表演起了特異功能,他也開始做帶功報告了。
  • 是誰搞垮了健力寶
    張海14歲時已經是有特異功能的氣功大師了,28歲入主健力寶,當時他用三個多億的資金掌控健力寶。從氣功大師到資本高手,他能把樹葉「由大變小」、他用意念「讓時間倒流」、他讓絕症患者「手到病除」,25歲他成為上市公司主席,28歲入主健力寶,30歲他在中國足壇掀起「中超革命」,有人用一個字來形容張海,就是神。
  • 廣東健力寶集團原高管貪汙受賄案3被告人終審被判刑
    3名原高管貪汙、受賄案作出終審判決,判處被告人楊仕明有期徒刑18年,被告人黎慶元、阮鉅源各有期徒刑14年。  楊仕明和黎慶元均為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廣東健力寶飲料有限公司原董事副總經理,阮鉅源為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副總經理、廣東健力寶飲料有限公司原董事。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定,該3名高管構成「三宗罪」:  一是用職工福利金為高管購買巨額個人保險。
  • 被「大師」、統一都看上的健力寶20年後還在掙紮上市
    健力寶想要上市了,在最初提出這一夢想的20多年之後。2018年6月,一則有關健力寶正在籌備上市的消息再次讓這個老品牌進入人們視野。中旬,健力寶管理中心和企業所在地廣東佛山三水區證實了這一意向,不過稱健力寶上市還處於「馬拉松起跑階段」,尚需將不動產、商標等資產轉移到健力寶食品名下,健力寶食品將作為上市主體,預計2019年實行股改。
  • 健力寶張海案牽出廣東前司法高官情婦
    【財新網】(實習記者 張霞 記者 林金冰)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健力寶)原董事長張海減刑造假案的更多細節,正在漸次露出水面。其間搭橋牽線的重要中介人物之一——廣東省司法廳原黨委副書記王承魁的情婦楊曉,日前一審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半,並處罰金5萬元。
  • ...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徇私枉法罪、受賄罪、徇私舞弊減刑罪對吳海波...
    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安廳指揮部原主任吳海波(正處級)涉嫌受賄、徇私枉法、徇私舞弊減刑一案,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7月2日,由中衛市沙坡頭區人民檢察院向中衛市沙坡頭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起訴書指控:1997年至2018年期間,被告人吳海波在吳忠市公安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為吳某(另案處理)辦理假立功、偽造立功證明材料、非法收受吳某某及其家屬財物數額巨大,吳海波充當了以吳某為首的黑社會組織的「保護傘」,依法應當以徇私枉法罪、受賄罪、徇私舞弊減刑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 葉紅漢重掌健力寶帥印 統一收購健力寶100%股權
    本報記者伍靜妍發自廣州  昨天,記者從廣東健力寶集團(下稱「健力寶」)內部獲悉,原健力寶運營總裁葉紅漢正式走馬上任健力寶董事長,而臺灣統一企業集團(下稱「統一」)華南總部一高層也向記者透露,統一已經正式接手健力寶貿易公司100%股權。
  • 誰玩死了健力寶
    半個月後,曾經與張海共同控股健力寶的原股東之一葉紅漢,通過其下屬公司受讓8.87%的健力寶國有股權,加上此前通過轉讓獲得的股權,成為擁有健力寶集團67.37%股權的單一控股股東。有未經證實的消息顯示,此前已經通過收購獲得健力寶銷售權的臺灣統一企業,可能最終從葉紅漢手中收購健力寶的控股權。
  • 資本運作淋漓盡致 張海如何將健力寶收歸囊中?
    2002年初,張海輕取健力寶,收購模式與操作「凱地系」的手法一樣,業內的傳言是他以浙江國投為門面,以祝維沙的資金來收購健力寶的。  2002年1月15日,三水政府向浙國投轉讓健力寶75%股份,作價3.38億元。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導稱,原浙江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總裁陳帆在2004年年底因巨額表外理財被「雙規」後,向有關部門供出其受張海之託收購了健力寶股權。
  • 2019最新減刑標準:哪些情況罪犯可以減少刑法?最多減多少年?
    在有些影視作品中罪犯的家屬花錢就能使其減刑的劇情只能說是「純屬虛構」,當不得真;在現實生活中依據我國的有關的法律規定,花錢肯定是不能進行減刑的,甚至還可能還會因為行賄罪加一等!那有的人會說了,減刑的情況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也是法律法規有規定的、允許的;既然花錢無法獲得減刑,那麼哪些情況下才可以減輕罪犯的刑事處罰呢?
  • 健力寶能否鹹魚翻身?
    不久前,新健力寶的管理團隊首次公開對外亮相,健力寶股權的秘密由此真相大白,同時,健力寶新的產品和市場推廣策略也逐漸明朗。  新團隊亮相  此次亮相的新健力寶管理團隊基本是由張海的資本團隊和新近聘請的職業經理人組成,原健力寶董事長李經緯的團隊盡數出局。同時張海也將他收購後帶進健力寶的資本夥伴——此前分別出任執行總裁的馮七評和餘麗調離健力寶。
  • 匯中天恆正式入主健力寶 否認把健力寶賣給統一
    另外曲冰還透露,目前健力寶集團的董事會以及管理高層都已經產生,由CASA派出的楊猛、楊允中、健力寶健康產業派出的蔣冀、趙愈勃和三水公投公司派出的譚超組成。楊猛、蔣冀、趙愈勃均是匯中天恆成員,楊允忠曾是健力寶集團的律師,譚超則一直是三水公投在健力寶的代表。此外,蔣冀、楊猛已經分別被任命為健力寶集團總裁和副總經理,另外一位健力寶老員工、一直負責投資管理的鄭貴輝被任命為副總經理。
  • 迷局重重 到底是誰要搞垮健力寶
    如果沒有這個接管事件,新投資方權益就不會受到如此明目張胆的侵犯;如果沒有這個接管事件,健力寶新老股東的交接和和生產的順利恢復應該順理成章平安無事;如果沒有這個接管事件,如今也就不存在受害投資者如何賠償、政府如何退出、健力寶公司治理秩序如何重建等一系列棘手問題。因此,三水區政府強行接管是整個健力寶收購案的最大看點,它直接影響到健力寶未來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