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芯元基半導體在氮化鎵材料領域取得重大創新突破

2021-01-18 中化新網

近日上海芯元基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元基」)宣布,基於其獨創的DPSS襯底技術(藍寶石複合圖形襯底),該公司開發出了低位錯密度的高阻GaN(氮化鎵)材料,可用於電子功率器件和微波射頻器件等的製備。芯元基開發的GaN外延晶體質量已經高於藍寶石襯底的GaN晶體質量,同時結合該公司獨有的化學剝離技術可以完美地解決藍寶石襯底的散熱問題,為高端光電子器件、電子功率器件和微波射頻器件等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SiC(碳化矽)和Si(矽)基 GaN 是目前電子功率器件的主要襯底材料。SiC基GaN外延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由於其晶體質量高、襯底導熱性好,在高端微波射頻電子功率市場中一直佔據主導地位,但由於SiC襯底加工困難以及價格非常昂貴,大大限制了該襯底的進一步應用開發。Si基GaN外延材料導熱性好,且價格低廉、尺寸大,器件工藝與集成電路產線兼容,行業主要選擇以Si基GaN外延技術為主要研究發展趨勢,但由於其位錯密度較高,比SiC高1-2個量級,普遍在109量級,導致器件的可靠性差。隨著LED產業的快速發展,藍寶石襯底的成本越來越低,已經低於Si襯底,且位錯密度與SiC基相當,但由於藍寶石襯底的導熱性差,使藍寶石基GaN外延不能用於製作高端光電子器件、電子功率器件和微波射頻器件,以致於藍寶石襯底無法成為行業發展的選擇。芯元基在該領域的技術突破將使藍寶石襯底可能成為行業主要應用方向,對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據悉,芯元基基於DPSS襯底開發的低位錯密度高阻GaN材料(測試厚度為2-2.5微米的GaN樣品), 002面搖擺曲線的半高寬(FWHM)小於70arcsec,102面搖擺曲線的半高寬(FWHM)小於200arcsec,材料的面電阻(Rs)大於109Ω/□,在該材料上製作二維電子氣,方塊電阻( Rs )小於350 Ω/□,面載流子濃度(ni)接近9 *10 12 cm-2,遷移率(μ)大於2000cm 2 /(V·s),已經優於普通藍寶石襯底上生長的GaN晶體質量,接近SiC基GaN(如表一)。

表一:不同襯底GaN材料的XRD數據及霍爾數據對比


芯元基由行業資深專家郝茂盛博士於2014年創辦,上海創徒、張江科投、中微半導體等先後進行了投資,並在上海臨港建設了中試生產線。經過5年多的潛心研發,芯元基已經形成了以藍寶石複合圖形襯底技術(DPSS)、化學剝離技術和晶圓級批量轉移技術等為核心的完整技術體系,這些技術是製造高端光電子器件的核心技術,是Micro LED 批量轉移的最優方案。芯元基的主要技術在中國、美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均已獲專利授權,打破了該領域核心技術的國外壟斷,其技術水平位於全球前列。


目前,芯元基基於該技術所開發的365nm高端薄膜紫光晶片全部工藝已經成熟,並完成了客戶送樣認證,近期即將投入量產。這款晶片目前95%以上依賴進口。同時,芯元基計劃用一年左右時間重點研發性價比更高的高端微波射頻電子功率器件,以打破國際廠商對高端電子器件的市場壟斷。


相關焦點

  • 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GaN)概念股
    項目主要產品:Mini/MicroLED氮化鎵、砷化鎵晶片,項目總投資約350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約300000萬元(含設備投入270000萬元以上)。易事特(300376):2020年2月,公司在互動易平臺表示,易事特作為國家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基地(南方基地)第二大股東及推動產業創新技術發展的核心成員單位,現主要負責碳化矽、氮化鎵功率器件的應用技術研發工作。
  • 我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獲重大突破!概念股一網打盡
    我國碳基半導體領域取得關鍵突破,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將提升我國在半導體行業話語權。
  • 三代半導體——氮化鎵
    矽和氮化鎵晶體適配度非常低,不到83%,因此矽上無法直接長外延層。需要長多道緩衝層來過渡,因此外延層質量水平就比碳化矽基差不少,因此矽基氮化鎵只能用來做小功率射頻,中小功率器件。藍寶石基氮化鎵,因為襯底材料的問題,無法應用到射頻和功率領域,只能用作普通的LED燈。雖然都是氮化鎵外延片,但是由於襯底材料的不同,外延層晶體質量差異較大,應用也不盡相同。
  • 晶片領域半導體材料獲大突破 概念股梳理
    晶片領域半導體材料獲大突破,概念股全梳理,龍頭已出爐(名單) 摘要 【重磅利好!晶片領域半導體材料獲大突破 概念股全梳理】昨天,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舉辦媒體發布會,該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如材料的純度、密度與面積問題。(數據寶)   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取得突破,早盤多隻概念股漲停。
  • 半導體所:舉研究所科研人員合力 謀半導體科學創新發展
    由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承擔的國家「863」重大項目「氮化鎵基雷射器(GaN-LD)」在雷射器結構設計、材料生長、器件製備以及測試分析等方面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題,在國內首次成功研製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氮化鎵基雷射器。該氮化鎵基雷射器採用多量子阱增益波導結構,激射波長為410納米,條寬5微米,條長800微米。
  • 矽基、碳基、第三代半導體?如何區分?
    其中製造環節最為薄弱,設備、材料都是被「卡脖子」的環節。目前,半導體材料的研發至關重要,中國芯的呼聲愈演愈烈,尤其是在5G資訊時代大爆發!矽基,碳基,第三代半導體的概念頻繁出現,那麼什麼是碳基?什麼是矽基?又什麼是第三代半導體呢?這與劃分標準有關。
  • 迎來新突破!北大碳基晶片研發成功,碳納米管成第3代半導體材料
    矽材料作為第一代半導體材料,本身擁有很多優點,比如存儲儲量大(沙子到處都有),製作和提煉工藝成熟,狀態穩定,但是根據摩爾定律的發展,半導體晶片約每隔18-20個月性能就會提升一倍,內部的電晶體數量也要增加一倍,矽基晶片發展到現在已經突破了5nm工藝,預計在未來的幾年內,臺積電的2nm
  • 氮化鎵快充研發重大突破,三大核心晶片實現全國產
    充電頭網近日從供應鏈獲悉,國產氮化鎵快充研發取得重大突破,三大核心晶片實現自主可控,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一、氮化鎵快充市場規模氮化鎵(gallium nitride,GaN)是下一代半導體材料,其運行速度比舊式傳統矽(Si)技術加快了二十倍,並且能夠實現高出三倍的功率,用於尖端快速充電器產品時,可以實現遠遠超過現有產品的性能,在尺寸相同的情況下,輸出功率提高了三倍。
  • 石墨烯概念發力走高 我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獲重大突破
    採用矽以外的材料做集成電路,包括鍺、砷化鉀、石墨烯和碳,一直是國外半導體前沿的技術。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碳基技術也是西方發達國家一直研發預備替代矽基的新技術。與國外矽基技術製造出來的晶片相比,我國碳基技術製造出來的晶片在處理大數據時不僅速度更快,而且至少節約30%的功耗。
  • 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取得新突破,或將終結矽時代,實現晶片全面領先
    ,在高頻下工作性能較差,不適用於高壓應用場景,光學性能也得不到突破。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 而科學界普遍認為碳納米管自身的材料性能遠優於矽材料,碳管電晶體的理論極限運行速度可比矽電晶體快5~10倍,而功耗卻降低到其1/10,因此是極佳的電晶體製備材料,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會研究碳納米管的原因。
  • 在SEMICON China 2020上探討功率及化合物半導體技術及發展前景
    美國宜普電源轉換公司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Alex Lidow帶來了《氮化鎵技術如何推動車載系統的發展進程》主題演講。氮化鎵功率器件、分立電晶體和集成電路的生產已經超過10年,受益於較小的尺寸和更快的轉換速度,已在許多應用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這些器件的體積比MOSFET要小好幾倍,很大程度上由於尺寸的優勢,其生產成本也相對較低。
  • 國內第三代半導體迎窗口期 今年氮化鎵、碳化矽產值或達70億元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吳玲11月24日在2020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上透露,雙循環模式推動國產化替代,2020年中國SiC(碳化矽)、GaN(氮化鎵)電力電子和微波射頻產值預計將約為70億元。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2020硬核中國芯」獎項揭曉!10家...
    其中,重大在建項目計劃中包括:總投資815億元的國家存儲器基地 (一期)項目、和總投資135.7億元的武漢新芯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二期工程;重大前期項目計劃包括總投資50億元的翰博集成電路及半導體顯示核心材料產業園項目等。
  • 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中科院院士:「碳基電子」是國產芯突圍利器
    隨著西方對於國產科技的打壓限制,我國的整體晶片製造技術依舊被卡住脖子,即便我國科技已能設計出高端晶片的存在,但是在晶片的製造、設備、材料等,國內依舊是處於不完善的地步,這也導致了不論是生產設備、技術方面都被西方完完全全的限制著。相信不少人都清楚,目前的晶片製造所使用的都是矽基技術。近期,中科院攻克碳基半導體技術再次傳來好消息,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
  • 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中科院院士:「碳基電子」是國產芯突圍利器
    近期,中科院攻克碳基半導體技術再次傳來好消息,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要知道,碳基半導體技術相比矽基技術能夠更有效處理數據、能耗低,可以實現更加精細的納米製程晶片。碳基半導體技術一直由張志勇教授領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帶領團隊合作,並且研發突破該技術性限制,一旦實現,對於全球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
  • 國產品牌異軍突起:首款內置「中國芯」氮化鎵快充產品上市!
    今日,充電頭網從業界獲悉,知名3C配件品牌ROCK(洛克)發布了首款內置「中國芯」氮化鎵快充充電器,該款充電器具有體積小巧、高效率、發熱低等特點。其中這顆「中國芯」來自英諾賽科的「InnoGaN」系列功率晶片,這標誌著「中國芯」氮化鎵正式應用於消費類電源產品,打響了「中國芯」氮化鎵快充商用的第一槍,引發業內人士高度關注。
  • 上海科技大學於奕課題組在《自然》發表論文,新型半導體材料領域
    半導體是資訊時代的物質基礎,而半導體異質結精準製備則是半導體器件的起點,是現代電子學和光電子學的重要基石。隨著社會對信息產品性能要求的不斷提升,半導體材料雖然經歷了以矽為代表的單質半導體、以砷化鎵等為代表的化合物半導體和以氮化鎵等為代表的寬禁帶半導體這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快速發展,卻始終不能滿足人們對新型半導體材料的渴求。
  • 我國碳基半導體技術取得關鍵性突破最新概念股梳理
    我國碳基半導體技術取得關鍵性突破,最新概念股梳理。5月26日,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宣布,由該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如材料的純度、密度與面積問題。
  • 這兩項重大突破背後,它們功不可沒
    目前已經取得了兩個重大突破。近日,據媒體報導,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完成,所有IP全部自主國產,功能測試一次通過。「N+1」工藝是中芯國際在第一代先進工藝14nm量產之後的第二代先進工藝的代號,與14 nm相比,「N+1」工藝堪稱是國產版的7nm晶片技術。
  • 氮化鎵(納米材料)了解一下
    這幾天的小米10發布,相信大家都發現了氮化鎵充電器,其實這款充電器在市場上已經賣了半年多了~氮化鎵充電器,屬於第三代半導體;第一代材料矽、鍺,第二代材料砷化鎵、磷化銦,那麼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則是氮化鎵、碳化矽、氧化鋅;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更有耐高壓、適合更高頻率、實現更高功率密度等作用。它的作用僅僅是這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