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遺體捐贈數逐年上升 華東最大人體生命科學館年底開館

2020-11-29 安徽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如果離開人世,身體能否繼續為社會做貢獻?記者了解到,目前華東地區最大的人體生命科學館內,就存放著上千件真人器官、胚胎和骨骼標本,用於醫學臨床應用、科普教育和人文關懷等用途。這一科學館位於安徽醫科大學內,預計將於年底開館,未來或將對公眾開放。

展館裡有豐富的人體標本。

上千件標本悉數展出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館內探訪,這裡存放著大量的真人標本。安醫大實驗教學中心主任汪思應介紹,在全部完善之後,這裡將存放一千多個人體標本,用於人體奧秘的探究、教學和解讀。

人類胚胎、器官組織、關節骨骼……明亮的展架上,這些標本都一一呈現。有些封裝的瓶身還附有二維碼,手機掃描後可以閱讀相關背景知識。

汪思應介紹,其中有一個展櫃中,是今年剛剛過世的安醫大病解教研室鄭國豪教授親手製作的病理學典型病理的標本和切片,他在國內病理學界具有很高的聲譽和學術影響力。

未來或將對公眾開放

記者在館內還看到了多具人體標本,其中一些可以直觀地看到身體的每一塊肌肉。汪思應介紹,這些標本已經經過塑化處理,參觀人員可以用手觸摸,不僅沒有福馬林的味道,也方便觀察。此外,全身骨連結塑化標本以及不同關節的骨骼標本也都在展館呈現,從顱骨、肱骨到股骨、足關節均能一目了然,同樣是作為教學、科普、實驗的用途。

為了更好地幫助醫學生包括參觀者進行學習和科普,汪思應介紹,後期他們還準備對於一些疾病狀態的標本設立對照組。「比如像這種原發性肝癌的肝臟,或者脾貧血性梗死的標本,就會在它們旁邊放置健康的肝臟或者脾臟標本,有助於大家進行觀察。」

汪思應介紹,這一展館目前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人體生命科學館,預計將於年底開館,主要是用於學生的教學和科普用途,未來也可能對公眾開放。

「無語良師」 感人至深

在展館內,除了大量的人體標本,還有一塊區域是用來向那些無私的遺體器官捐贈者致敬的,他們也被尊稱為「無語良師」。

這兩天,有一則新聞讓不少人動容。雲南昆明的一對醫學伉儷雙雙捐贈遺體用於醫學研究。近日,他們的骨骼標本,被安置在母校昆明醫科大學的生命科學館入口。這一特殊的重逢,在讓人淚目的同時,也讓人感受到「生為醫學教授,逝做無語良師」的高尚情操和境界。

為醫學奉獻,去世後做成標本繼續為醫學服務,這本身就是很高尚的事情。記者了解到,安徽醫科大學前身安徽醫學院首任院長張錫祺,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捐獻了肝臟和腎臟,做成了標本。最近,安醫大解剖教研室的一位副教授董煒因為腦出血去世,捐獻了角膜。安醫大食堂後勤師傅孫來華也捐獻了遺體。此外,該校還有不少醫生、老師、醫學生都籤訂了遺體捐獻志願書,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後,把遺體用於醫學用途。

遺體捐贈數逐年上升

在過去的幾年裡,汪思應也曾負責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中心安徽醫科大學接受站的相關工作。他介紹,作為安徽省最早的遺體器官捐獻接受站,安徽醫科大學接受站接受遺體捐獻的例數也是居省內前列,2017年,安徽全省接受的捐獻遺體為110例,其中該站接受65例,2018年,全省遺體捐獻接受總數為122例,該站則佔了63例。

汪思應說,隨著公民教育程度的提升,目前安徽的「無語良師」也在逐年增加。「但還遠遠不夠。」汪思應說,在安醫大每15至30位臨床醫學生要共用一具「無語良師」用於局部解剖。

據介紹,目前,安徽醫科大學遺體捐獻接受站新站、心肺復甦應急救護基地等都在同步建設中,硬體設施的建立健全,也將促進遺體捐獻事業進一步發展。

俞傳芳 萬新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安徽人體科學館和博物館開館
    近日,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和博物館正式開館。安醫大人體科學館和博物館是安徽醫科大學建設高水平醫科大學的基礎工程,也是該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工程和大學文化建設的品牌工程。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內的部分人體標本安醫大人體科學館建築面積約11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包含序廳、生命之源、生命之本、生命之容、生命之奮、生命之託、生命之索、生命之光、VR體驗、生命之彩、生命之悟、生命之後、未來展望共13個展區,是目前華東地區科技含量最高、最美的人體科學教育基地。館內現有人體標本近千件,均由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的教師製作完成。
  • 安醫大人體科學館開館 將對市民開放可通過VR前往探尋「人體的奧秘」
    「千餘件人體標本,認識生命本質、領悟醫學奧秘;珍貴中藥標本,普及科學知識、展示中醫藥文化。」12月25日上午,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博物館中醫珍品館正式開館,與師生和廣大市民見面。走進人體科學館,這裡的千餘件人體標本通過科技與智慧的方式展現了人體的奧秘,除了是醫學生教學基地,今後也將對市民開放。
  • 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博物館中醫珍品館開館
    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內的人體標本。 劉鴻鶴 攝中新網合肥12月26日電(劉鴻鶴 程焱)「千餘件人體標本,認識生命本質、領悟醫學奧秘;珍貴中藥標本,普及科學知識、展示中醫藥文化。」12月25日,安徽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顧家山宣布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博物館中醫珍品館開館。
  • 揭人體奧秘,安醫大人體科學館正式開館
    12月25日上午,隨著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博物館中醫珍品館正式開館,今後市民可以來到這裡,透過千餘件人體標本,認識生命本質。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周坤攝乳腺癌、肺炎、膽結石……走進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後,這些疾病不再是冷冰冰的名詞,而是一個個真真切切的標本,向人們展示著疾病究竟如何在身體裡形成,對我們的器官產生了哪些肉眼可見的變化。
  • 「合晚快新聞」這裡有薄約一釐米的人體切片,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
    " 千餘件人體標本,認識生命本質、領悟醫學奧秘;珍貴中藥標本, 普及科學知識、展示中醫藥文化。"12 月 25 日上午,安徽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顧家山宣布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博物館中醫珍品館正式開館,與師生和廣大市民見面。
  • 漯河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生命科學館隆重開館
    4月23日上午,漯河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生命科學館隆重開館。  漯河市副市長庫鳳霞在儀式上致辭,她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不辭辛苦光臨指導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感謝,同時對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生命科學館落成開館表示熱烈的祝賀。她指出,建立生命科學館,對提高醫學教育質量,向社會普及健康教育,都是很有必要、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也標誌著漯河醫專的內涵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走進名館】泰州職業技術學院生命科學館:探索人體奧秘追尋生命之旅
    生命又是如何演變發展的?人體中,究竟隱藏著多少知識和奧秘?……如果想了解生命的奧秘,那就到泰州職業技術學院踏上探索和發現人體奧秘的旅程吧。泰州職業技術學院生命科學館坐落於該校醫學院大樓南側,與基礎醫學實訓中心有機融合。
  • 青島大學醫學發展史館和人體生命科學館啟動
    6月30日,青島大學醫學發展史館、人體生命科學館啟動暨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揭牌亮相。該兩館將面向青島市廣大師生開放。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右)、青島市教育局總督學李珉(左)為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揭牌 (青島大學供圖)與會嘉賓參觀醫學發展史館和人體生命科學館(青島大學供圖)據悉,青島大學醫學發展史館、人體生命科學館於2019年3月份開始籌建,年底竣工。
  • 青島大學人體生命科學館啟用 面向全市師生開放
    在這裡,你能夠領悟生命孕育之艱辛曲折,感嘆人體形態結構之精妙絕倫,感悟健康之彌足珍貴,從而更加尊崇科學,珍愛生命……6月30日,青島大學醫學發展史館、人體生命科學館在浮山校區正式啟用。據了解,青島大學醫學發展史館濃縮了青島大學醫學院的百年發展史,展現了一代代青醫人拼搏奉獻、銳意進取的波瀾篇章;人體生命科學館共展出了240件解剖學標本和20件胚胎學標本,帶領人們以最真實的視角探索生命的奧秘。據悉,兩館將面向青島市廣大師生開放。
  • 溫州捐贈遺體5年僅1例 瞿佳呼籲遺體捐贈立法
    這位老人叫徐啟榮,瑞安市陶山鎮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他將遺體捐贈給溫州醫科大學,作為醫學教學研究之用。  據了解,自溫州市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溫州捐贈遺體的也僅徐啟榮一人。  無言良師  「我願意將自己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將遺體捐獻給溫州醫學院,給醫學研究作點貢獻。
  • 生命向生命致敬 -- 福壽園參與遺體(器官)捐獻事業的公益創變
    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登記51912人(其中遺體41415人,角膜10497人),累計實現捐獻11546人(其中遺體10841人,角膜705人),均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可以說,在全社會弘揚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倡導了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 奉獻之碑 眾人仰望 早在2002年,福壽園就開始參與上海市的遺體捐獻事業。
  • 遺體捐贈:感念逝者,善待生者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趙志疆 10月16日,江蘇鹽城72歲的蒯大萬完成遺體捐贈手續。他是一名困難群眾,患有腦梗等疾病,一直得到政府的幫助,對捐獻遺體這個想法想了很久。這是他的心願,想在百年後捐獻遺體給國家做科研。
  • 我校舉行醫學發展史館、人體生命科學館啟動暨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
    新聞網訊 6月30日上午,我校醫學發展史館、人體生命科學館啟動暨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揭牌儀式在浮山校區舉行。醫學發展史館和人體生命科學館的建成並獲批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必將會成為傳承青大醫學人愛國愛黨、敬業奉獻、嚴謹治學、克難奮進精神的主要陣地,成為對廣大師生進行校史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成為青大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 感受歷史與生命的震撼!青島大學醫學發展史館和人體生命科學館啟用
    中國教育在線訊 6月30日,青島大學醫學發展史館、人體生命科學館啟動暨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揭牌儀式在浮山校區隆重舉行。  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青島市教育局總督學李珉為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揭牌。
  • 遺體自主捐贈將由法律規範
    【網友提問】遺體自主捐贈將由法律規範【律師解答】在《民法典》之前,我國並未在法律層面上對人體器官的捐贈作出規定,僅有的規定是國務院於2007年3月31日發布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該條例實際上是行政法規。
  • 脫貧戶病逝後捐贈遺體,這張遺體捐獻證明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脫貧戶病逝後捐贈遺體,這張遺體捐獻證明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2020-06-0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西安交大博物館開館 鍾明善捐贈2667件藏品
    省市文化、文物、考古、戲曲及教育界知名人士、專家學者數百人出席隆重的開館儀式,並興致勃勃地參觀博物館。面對如潮的人流,為開館付出巨大心血的西安交大博物館館長、著名書法家鍾明善告訴記者:「我很欣慰,後面要做的事會更多!」
  • 婁底開展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活動
    (文藝演出現場)(市民填寫捐贈意願表)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王星 通訊員 肖成樹)為更好地詮釋「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發動組織市民自覺參與器官捐獻工作,11月1日上午,以「生命之約·大愛傳遞」為主題的婁底市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活動在孫水公園舉行。
  • 潤康苑社區走訪慰問遺體捐贈老黨員
    捐獻遺體作人道奉獻,利國利民為社會造福。1月7日,棲霞區馬群街道潤康苑社區紅十字會開展走訪慰問社區老黨員活動,在此過程中,社區書記孟繁榮了解到老黨員帶動其女兒自願參與遺體捐獻,令人十分動容。交談過程中,孟書記了解到,老黨員自願參與了遺體捐獻,並展示了捐贈證書。對於一般的老年人來說,最忌諱的就是談生死,但老黨員卻很豁達,表示捐贈遺體能為現代科學醫療事業做出貢獻,對陌生患病朋友給予切實幫助,用感恩回饋社會。老黨員還表示,自己已經說服女兒摒棄傳統的孝道觀念,把遺體捐贈看做生命的延續。遺體捐贈並不是生命的終止,而是另一種愛的延續。
  • 小蠻腰南建懸浮城坊:廣州科學館年底有望完成徵遷工作
    記者跟隨視察得知了廣州科學館籌建的最新情況:廣州科學館以「世界一流、國內領先、廣州特色」為總體目標,將劃分為三大功能區域、多個主題展區,其中觀眾參觀活動的公共區域將佔六成,展品主攻「互動性」。該項目用地拆遷正在進行,預計有望今年底完成徵遷。本文圖片均為廣州科學館外觀及內部設計效果圖。廣州科學館憑什麼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