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供電聯合高校企業推動產研融合發展

2020-11-30 齊魯網

近日,國網青島供電公司分別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大學、青島大學、雲路先進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等駐青高校、電力行業企業對接「產研融合與人才培養」工作,謀劃成立科技諮詢委員會,推動產研融合發展。

青島供電公司積極落實國家電網公司、山東省電力公司關於科技創新工作的部署,對外對接科研院校、企業單位等成立科技諮詢委員會,建立常態化互動交流機制,形成產研合作新模式,加強科研人才培養,為該公司能源網際網路企業建設提供堅強支撐。

一直以來,青島供電公司高度重視企業創新工作,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下一步將聯合科研院校,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資源,構建產研融合與人才培養平臺,在產研融合與人才培養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共同進行探討研究,打造產研新模式範例,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島供電公司與石油大學所處行業相近都以能源為主,雙方理念相同,特別是青島供電公司的黨建統領突出對外聯創、對內融合,也是與石油大學發展戰略最重要的共同點。石油大學在學科專業設置上也與青島供電公司有很多相近和相關的專業領域,希望雙方在產研融合方面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深化平臺共享,優勢互補,聯合培養人才,為青島供電公司的快速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推動校企共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學院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為目標,為行業提供人才儲備,努力「把實驗室建在山東大地上」,賦能山東科技創新發展,把握企業需求,解決「卡脖子」問題,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建立互通長效機制,資源優化配置,實現共贏。

青島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大對內堅持科教融合,對外堅持產教融合,把科研成果與產業相結合,加強產學研融合,加快人才培養,為行業提供人才服務。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建立長期有效的溝通聯絡機制,以需求為導向,共同組建交流研究平臺,發揮各自優勢,組織雙方高層次人才建立研究中心,做到優勢互補,深化平臺共享應用,實現互利共贏。

雲路先進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表示,青島供電公司提出的「產研融合與人才培養」與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緊密契合,具有創新發展的前瞻性和可持續性,希望在產業發展、人才培訓、聯合創新等方面加強合作和交流,以創新謀發展,用更好的服務回饋社會。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左豐岐 通訊員 魏振 楊文昌 報導)

責任編輯: 李文 籤審: 周京臣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華夏幸福前瞻布局 聯合高工產研穩步推動鋰電產業實踐
    華夏幸福前瞻布局 聯合高工產研穩步推動鋰電產業實踐市場信息網   2020-12-01 14:28:53   來源:    評論:   近日,由華夏幸福與高工產研聯合舉辦的「鋰電產業鏈及儲能電池新機遇」專題共享會在華夏幸福深圳展廳舉行。
  • 2022年,青島「涉海」高校將超過10所
    在普通高中設置海洋教育基地班,推動普通高中與高校聯合育人、貫通培養。作為全國首屈一指的海洋科教創新強市,青島涉海省屬以上科研教學機構佔全國的19.4%,部級以上涉海高端研發平臺佔全國的1/3,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佔全國的44.4%。雄厚的人才和科研資源,為我市開展海洋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 影視文化產教融合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召開
    其中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博導,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劉海波提出,青島和上海的電影業應該圍繞在地生產、國際合作、文旅衍生等方面進一步發展。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吳向陽認為,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育的深度合作,也是院校與影視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在「和合共生」的理念下,生態化可持續發展的融合模式是影視行業人才培養的未來發展趨勢。
  • 推動發展新能源 無限風光在鹽城——國網鹽城供電公司服務新能源...
    國網鹽城供電公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戰略思想,把「無限風光」的新能源產業,成為鹽城市最具發展前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主導產業,提升鹽城市「風和光」的含金量,堅持實行協同、靈活的能源政策,推動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新能源數字經濟平臺。
  • 青島推動文創產業發展 設50億基金支持影視業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實習生 董昊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孟達  文化創意產業對實現城市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青島市日前出臺《關於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推動青島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的若干意見》。
  • 大學、科研院所、企業、事業單位都不像…山東建「四不像」產研院...
    無主管部門、無行政級別,運營管理自主——日前我省制定的《關於建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創新發展的框架意見》明確,產研院將著力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制度藩籬,加快建立「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創新創業創富一體化、研究開發產業一體化的創新體制機制,以體制機制的創新帶動創新效益效率的最大化。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青島科技大學: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
    ■編者按: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最強音。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2020青島創新節」高校行主題活動走進青島理工大學
    (原標題:「2020青島創新節」高校行主題活動走進青島理工大學)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青島大學:展知識之翼助創新飛翔,高質量推
    ■編者按: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最強音。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青島!科大訊飛未來港啟用
    全球中文學習平臺是教育部國家語委應對新時代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革命的重要的舉措,是落實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重要任務,切實服務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構建。落戶青島後,平臺將以青島西海岸新區為總部,利用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技術服務海內外中文學習者,旨在建成適應面廣、權威性強的全球中文學習第一門戶。科大訊飛是亞太地區知名的智能語音產業上市公司和中國人工智慧的領軍企業,是青島發展人工智慧產業重要的城市合伙人。
  • 青島市教育局局長劉鵬照:青島發展海洋教育勢在必行
    3月25日,青島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青島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發展海洋事業、推動海洋教育是青島的使命所在。「發展海洋事業、推動海洋教育是青島的使命所在,在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人文資源和教育資源基礎上,青島發展海洋教育勢在必行。海洋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將為本市海洋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引領、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劉鵬照說。
  • 2019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圓滿閉幕
    創新海洋科技成果亮相  涵蓋眾多涉海行業   2019青島海科展吸引到了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500餘家參展商參展。
  • 青島高校建設新進展:引進高校與本土高校"雙路並進"
    原標題:青島高校建設新進展:引進高校與本土高校"雙路並進"來源:青島日報■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
  • 官方確認 又一所「國字號」高校落戶青島
    2017年6月28日,青島市市委高校工委副書記李岷陪同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調研組一行,到高新區調研中國康復大學規劃選址相關事宜。他建議,集思廣益,抓緊制定工作計劃,會同有關地方政府推進有關工作儘快落地,早日培養出合格專業人才,進一步促進康復事業發展。除了中國康復大學初步確定落戶青島還有一所「國字號」大學也望來青就問你驚不驚喜?期不期待?
  • 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把總書記的要求落到實處,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關鍵是要在動力機制變革、成果轉化機制創新和協同機制優化方面加強探索,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支撐。研發項目與產業對接越充分,兩者耦合程度越高,科技與經濟的融合程度越深,推動經濟發展效果越好。在發達的科技經濟體內部,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是持續進化和不斷替代的交互過程。相當一部分高科技公司與傳統意義上的生產企業有著很大不同,其在持續技術開發和經濟增長中不斷打造產業新支柱,進而在區域內形成技術關聯型、產業關聯型和競爭關聯型產業集群。
  • 青島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海洋大學聯合舉辦青島「海洋·發展」大會
      半島網10月25日消息 10月25日,正值中國海洋大學九五華誕之際,由青島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海洋大學聯合主辦的青島「海洋·發展」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他指出,舉辦此次大會,是為青島發展、特別是海洋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助力青島新舊動能轉換「海洋攻勢」,並以這種特別的方式慶祝中國海洋大學建校95周年。  據悉,北京五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姚勁波作為校友個人捐資1000萬元,在中國海洋大學設立「58創新創業基金」,北京58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捐資1000萬元共建中國海洋大學「58卓越人才班」。
  • 國家電網最年輕縣級供電企業的改革之路
    2020年9月22日,在龍港市成立1周年前夕,龍港市供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這個誕生在深蘊改革基因土地上的供電企業,註定與眾不同。 「龍港市供電公司要在探索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上走在前,在創新機構多元融合上作示範。」溫州供電公司總經理張彩友說,要徹底打破傳統供電企業機構設置,首創「大部制」管理模式,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能源網際網路企業。 新生事物總有一個孕育發展的過程。
  • 趙豪志: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
    趙豪志到山東省港口集團走訪時強調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2日訊 今天下午,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趙豪志率有關區市、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走訪山東省港口集團。
  • 聚合國內外頂尖機器人科研資源 青島市北區構建高科技企業集聚藍圖
    齊魯網青島8月27日訊今年以來,青島市北區紮實推進科創新攻勢,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構建起高科技企業集聚新高地,打造社會經濟建設「新引擎」。)聯合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與青島海關籤署了相關合作,目前,已有1個項目進入最終的項目審批階段,7個項目在穩步推進中,今年將完成近3000萬元的項目產值。
  • 青島恆星科技學院成功協辦未來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研究與數據處副處長張智同志主持陳董事長在講話中表示,青島恆星科技學院始終堅持改革創新實踐探索,打造恆星:「行校對接、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工學交替、實崗實訓」的教學模式,構建了產教融合為一體,校企雙元育人體系,得到了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的領導和專家給予充分肯定,並於2019年12月3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與我校籤訂了關於未來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打造國家第一個未來學前教育新型人才培養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