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仙草也是臺灣的名小吃之一,當地在大暑還有吃鳳梨的習俗,因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有敗火的作用,再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則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
以前我認為那句話很重要,因為我覺得有些話說出來就是一生一世,現在想一想,說不說也沒有什麼分別,有些事會變的。
燒仙草也是臺灣的名小吃之一,當地在大暑還有吃鳳梨的習俗,因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有敗火的作用,再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則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
事件詞雲圖
事件概述
隨著大閘蟹銷售旺季的來臨,「紙螃蟹」在電商平臺開始走俏,針對大閘蟹的投訴也開始增加,有的消費者購買蟹卡卻遲遲提不到貨,有的缺斤短兩嚴重,有的貨不對板,有的以次充好,有的買到死蟹……隨之,電商平臺推動制定大閘蟹電商銷售標準,各地監管部門開展大閘蟹專項檢查。央視等多家媒體亦監督報導大閘蟹銷售各種套路,呼籲規範大閘蟹市場秩序。
輿情走勢
以9月1日~10月29日為監測時間段,如圖1所示,輿情態勢呈「波浪式」。10月14日,央視財經頻道揭露大閘蟹各種套路引發輿論高度關注,輿情迅速升溫,於10月15日達到監測期的最高峰。
監測時間:2020年9月1日~10月29日
數據來源: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輿情中心
第一階段:
大閘蟹即將開捕,媒體揭露營銷套路,電商平臺推動制定大閘蟹產業標準。輿情熱度升溫
9月底,大閘蟹開捕,此前相關議題便開始受到關注,其中缺斤少兩、「紙螃蟹」營銷套路熱議度較高。
一是披露大閘蟹斤兩不足問題。中國新聞網發表《蟹券空轉,沒蟹也能賣!大閘蟹的「水」比陽澄湖還深》稱,大閘蟹行業的套路最直接、最容易操作的地方是缺斤短兩,賣家往往用3兩蟹冒充4兩蟹,有電商標註螃蟹在運輸過程中因吐泡泡會產生5%~20%不等的損耗,還有商家對螃蟹「五花大綁」,繩子重量佔三分之一。
二是關注「紙螃蟹」營銷情況和套路。如第一財經發表《羅永浩、陳赫、戚薇都在賣,直播間裡的「紙螃蟹」成了搶手貨》稱,自9月中旬開始,羅永浩、陳赫就在直播間內賣起了「紙螃蟹」。張韶涵和戚薇兩位名星的直播帶貨首秀中,「紙螃蟹」也赫然在列。信網發表《比陽澄湖大閘蟹水更深的是「紙螃蟹」》稱,「紙螃蟹」其實是一場市場炒作,因為中秋國慶期間禮品市場需求旺盛,商品真正值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起來像是值多少錢,而且付錢的和收貨的又不是一個主體,收到蟹券的人對產品質量的容忍度大,大閘蟹的價格水分可能更大,螃蟹的品質也往往是以次充好、斤兩不足。也有媒體提醒消費者謹防腐敗問題。東方網發表《莫讓「紙螃蟹」越矩橫行》稱,「紙螃蟹」的風行導致蟹卡超發、空轉現象普遍,還存在非法謀利現象,給消費者帶來隱患。由於「紙螃蟹」是以提貨券代替實物商品,利用現代物流送禮行賄,更具有隱敝性。不要讓「螃蟹券」成為「腐敗券」,不讓「紙螃蟹」越矩橫行。
三是關注長三角區域聯合推動大閘蟹產業發展以及電商平臺推動制定大閘蟹電商銷售標準。《北京商報》刊發《規範大閘蟹電商市場 拼多多聯合江蘇淡水水產研究所制定產業標準》稱,9月16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及滬蘇浙皖一市三省農業主管部門聯合電商平臺舉辦的首屆長三角大閘蟹雲拼節在上海開幕。拼多多聯合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共同制定「長三角雲拼大閘蟹產業標準」,優化養殖模式,完善大閘蟹電商銷售標準。一方面幫助蟹農節約養殖成本,另一方面規範商家,打擊以次充好、蟹繩注水、虛假宣傳等行業亂象。對此,中安在線發表《長三角大閘蟹,從此不只陽澄湖》稱,長三角率先開展一體化探索有著特殊意義。假以時日,長三角大閘蟹有望成為優質大閘蟹新的代名詞。大閘蟹一體化的樣本,更將為長三角地區農產品探索出一條高質量發展道路。
第二階段:
大閘蟹消費亂象曝光,媒體再次聚焦蟹卡套路,輿情高企
10月10日,黑龍江省「漁禮記陽澄湖大閘蟹佳木斯總店」售賣假冒大閘蟹引發較高關注。澎湃新聞發表《舉報售假卻被洩露信息?蘇州陽澄湖大閘蟹協會:是協調溝通》稱,近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有消費者反映,在新開張的「漁禮記陽澄湖大閘蟹佳木斯總店」購買了陽澄湖大閘蟹,但多重證據表明這些螃蟹為假冒產品,遂向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舉報其會員企業售假,並要求協會對其身份信息保密。然而,約8小時後,該消費者就收到了商家來電。消費者認為,該協會既未能對售假的會員企業進行調查處理,反而向被舉報企業「通風報信」,「洩露」了舉報人的相關信息。對此,協會負責人表示,協會都會要求商家先行與消費者溝通處理,協會起到的是協調作用。
多家媒體發表評論文章質疑行業協會洩露舉報人信息的行為,呼籲加強自律。如新京報網發表《消費者舉報假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別光通風報信》稱,舉報售假非但沒有得到涉事協會的支持,反而被洩露舉報信息。面對消費者的舉報投訴,如一味偏袒會員企業,那自律性行業組織或淪為替企業說話的利益聯盟。這既有損消費者權益,對陽澄湖大閘蟹行業的良性發展及品牌形象也是巨大損傷。
此後,媒體持續跟蹤事件進展。封面新聞發表《因涉虛假宣傳「漁禮記」大閘蟹被處罰》稱,10月14日,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發布了一則處罰書。「漁禮記」品牌在經營過程中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行為,所發售的螃蟹未佩戴官方防偽鎖扣,並且該公司新開設實體門店未經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授權、登記備案,擅自對外銷售。對蘇州市相城區蟹禮記農產品有限公司立即開除協會會員資格,撤銷其陽澄湖大閘蟹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權。
面對「收錢賣招牌」的質疑,蘇州陽澄湖大閘蟹協會作出回應。澎湃新聞發文稱,多名消費者質疑,行業協會有「收錢賣招牌」之嫌——只要繳納會費就便可加入協會,對會員企業的監督管理流於形式。對此,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表示,加入該協會並獲得地理標誌授權,必須滿足在陽澄湖沿湖地區註冊公司且有養殖水面等條件。
同時,蟹卡套路問題仍是媒體關注焦點之一。10月14日,央視財經頻道播出《蟹卡商家有套路,提貨難、發貨拖、螃蟹瘦》、央視網發表《「紙螃蟹」橫行 「2688」「3588」是型號還是價格?》稱,近日,記者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各類蟹券蟹卡應有盡有,且卡券上面一般都用大號深色加粗字體標註1888、2688、3588等字樣。乍一看以為是蟹卡售價,事實上是禮券型號,而非實際售價。記者花費138元在某電商平臺綜合排名第一的店鋪購買了一張1888型蟹卡,提貨卻遙遙無期。即便有人最終提貨成功也存在其他的問題,多個電商平臺的買家反映大閘蟹缺斤短兩的問題最多。專家認為,由於蟹券沒有準入的機制,商家在經營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變數。如果商家因為經營不善,或者跑路,或者陷入破產境地,消費者的損失也就更大。通過推遲提貨期和控制提貨比例,商家可以形成資金沉澱。在微博平臺上,@央視新聞發布【預約提貨難、蟹瘦繩子湊】轉評量超過6700人次,點讚數超過11萬人次。#央視揭蟹卡套路#話題閱讀量超過2.5億人次,在微博信息的帶動下,輿情達到監測期最高峰。
對於水產品缺斤短兩問題,有地方人大代表提出統一綁繩重量等建議。如《上海法治報》刊發《「一斤螃蟹半斤繩」 人大代表建議為大閘蟹「鬆綁」》稱,日前,上海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議,規範水產品稱重行為。如螃蟹按品種不同分別使用相應統一重量規格的綁繩,稱重計價時按螃蟹的只數扣除綁繩的重量;水產品使用統一重量規格的塑膠袋,稱重計價時扣除塑膠袋的重量,以此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第三階段:
江蘇省消保委發布大閘蟹體察結果,江蘇省電商售蟹新規範正式立項
10月24日,央廣網發表《江蘇消保委發布網購大閘蟹消費體察結果:缺斤短兩最多達44%》稱,10月23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網購大閘蟹消費體察報告》。此次消費體察活動共模擬消費者購買67批次樣品,涉及15個電商平臺。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平臺平均足稱率較低,樣品最嚴重缺斤短兩淨重量差44%;個別商家出現大閘蟹全部死亡情況,商品宣傳頁面存在明顯誤導、誘導消費者現象等。
10月27日,《中國消費者報》刊發《江蘇:電商售蟹新規範正式立項 破解大閘蟹網購「套路」》稱,目前,江蘇省消保委起草的《電商銷售大閘蟹品質服務規範》已經正式在中國標準化協會立項。該規範以維護消費者權益為前提,從社會信用、企業自律、技術規範等8個方面作了技術性要求,以期彌補服務規範缺失、缺位和服務標準供給不足的問題,切實從源頭上淨化市場消費環境。
輿論重點聚焦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揭露消費者遭遇的各類大閘蟹消費陷阱。如光明網發表《又被「紙螃蟹」騙了!上海多位市民投訴:螃蟹券還沒兌換,網店就跑路了…啥套路?》稱,上海市多位市民反映,去年9月在天貓「饞嘴虎旗艦店」購買了蟹禮盒提貨券,今年國慶期間去提貨,該店已消失不見。搜狐號「西風說故事」發表《男子花6000多買陽澄湖大閘蟹,買了之後才得知,陽澄湖大閘蟹還沒上市》稱,浙江省杭州市市民武先生花費6000多元購買了陽澄湖大閘蟹,事後得知陽澄湖大閘蟹還沒開始捕撈。《潯陽晚報》刊發《發朋友圈就能免費領陽澄湖大閘蟹?九江多人「上套」》稱,江西省九江市市民微信朋友圈中近日出現了不少「慶祝新店開業,免費送300箱陽澄湖大閘」的內容,並附帶二維碼。一些市民認為只要轉發就能得到免費的陽澄湖大閘蟹,結果蟹沒領到,身份信息卻被套走。澎湃新聞發表《男子268元買八隻「陽澄湖大閘蟹」:防偽標識前年的》稱,杭州市消費者方先生經帶貨主播介紹後在抖音平臺花費268元下單的「陽澄湖大閘蟹」,蟹腿上的防偽標識無法識別。後從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獲悉,方先生買到的大閘蟹防偽標識式樣系前年的。
二是呼籲商家誠信經營,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如東方網發表《銷售大閘蟹要多點真誠少些套路》稱,要規範大閘蟹銷售行為,推動產業健康發展,有關各方必須以尊重消費者權益為依歸,各司其職,同步發力。特別是商家要依法誠信經營,多點誠意,少些忽悠;多點陽光,少些套路。《北京日報》刊發《要為大閘蟹「鬆綁」 消費者有法律撐腰》稱,螃蟹綑紮過度的問題,幾乎年年有人吐槽。對於產品包裝標準,並非沒有法律規範。要杜絕此類亂象,市場監管部門必須要積極作為,嚴格執法、監管到位,規範市場秩序,重建誠信體系。
三是對大閘蟹的食用和選購進行科普和提示。如新華網發表《死蟹不能吃?母蟹比公蟹好?今天解釋清楚了……》、工人日報客戶端發表《當心!你的「蟹券」買到的可能是「洗澡蟹」!》、微信公眾號「江蘇發布」發表《買陽澄湖大閘蟹,消保委發出重要提示!》等,對大閘蟹食用禁忌、蟹券陷阱以及選購方法等進行科普。
END
來源/《輿情周刊》刪減版 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