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談起——思想和哲學1.1從意識到觀念

2020-12-04 沉思尋源

在上一節我指出兩個概念不同但有關聯之處,而這個關聯是在對觀念考察時的疑惑。

觀念來自於思想而不是意識,然而在上一節我們就已經指出思想就是觀念。其實兩者並沒有矛盾之處,思想在大腦中是我們無法看見的,當它表達(語言或文字)出來時就是觀念,所以觀念必然來自思想,也是思想的內容,思想所表達出的主體的意識形態是為觀念。觀念是意識形態的表達。

那麼思想來自哪裡了?從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來自主體的意識形態,而意識形態是對事物的理解、認知,它是一種對事物的感觀思想,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而是源於社會存在。人的意識形態受思維能力、環境、信息(教育、宣傳)、價值取向等因素影響。不同的意識形態,對同一種事物的理解、認知也不同。

當我看見上面的文字時,我也被絞模糊了,我決定從正面推理,我們通過我們的所有知覺感知世界,進入大腦成為意識,這些意識逐漸轉化為觀念的過程,俗稱為思想,然而每種人在處理這種思想的方法個有不同,有一類人對這些思想內容進行總結,然後在凝結成架構或範式,並以這種範式認知世界。這足可以看出兩個概念關聯之處。

相關焦點

  • 中國道路的哲學觀念
    這些哲學觀念是破解中國道路成功之謎的精神密碼,它們主要有:實事求是、人民主體、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批判的革命的辯證法、依存共生等。梳理和分析這些哲學觀念,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當今中華民族的發展智慧,更深層次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的根源,堅定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 雅典對話錄:中國和希臘:哲學觀念相互參照中的巨大理解空間
    華輿訊 據中希時報報導,希臘和中國在雅思貝爾斯所說的「軸心時代」開啟的思考方式,以及相伴隨的觀念, 給每一個傳統都開闢出了更大的理解空間,有鑑於此,中國和希臘在哲學觀念上的相互比較和參照,意義重大。陳嘉映,出生於上海,後隨父母遷居北京。1977年恢復高考後,進入北京大學西語系讀德語。
  • 讀《世界哲學史》3-1——古希臘哲學之前蘇格拉底時期
    1、泰勒斯泰勒斯是米利都的第一位自然哲學家,生活於公元前6世紀上半期,他是商人、政治家、自然研究者。是第一個接受東方數學的天文知識的希臘人,是古典哲學和現在哲學的鼻祖。畢達哥拉斯哲學以數的理論為中心,宇宙奧秘的真正組成是數,從1-10,每個數字都有特殊的力量和意義。他認為宇宙萬物是按照數的關係排列起來的。畢達哥拉斯於米利都的自然哲學家不同,他試圖在自然法則中尋找宇宙的秘密。
  • 外國史:19世紀的哲學轉向,出現了非理性主義的哲學思想
    19世紀出現了實證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的哲學思想,成為現代西方哲學的思想源頭,20世紀出現的形形色色的哲學流派都同這兩個哲學派別有著直接和間接的淵源關係。實證主義反對作為世界觀意義的形上學,強調哲學應以自然科學為基礎和典範,追求知識的可靠性和確定性。實證主義開創了現代西方哲學中的科學主義思潮。
  • 馬克思哲學革命的邏輯進程及其思想內涵
    新哲學從三個方面超越了舊哲學:克服了其觀念本體論, 打通了哲學通往現實的道路;祛除了其唯心史觀迷誤, 唯物主義地解答了「歷史之謎」;揚棄了其先驗的價值觀立場, 將哲學改造成為人類社會解放的思想武器。  作者簡介:呂世榮, 河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
  • 休謨哲學思想系列:時間和空間,真的存在嗎?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著名哲學家大衛·休謨的哲學思想,前面我們介紹了休謨認為,人類的知識的基本要是知覺,而知覺又分為印象和觀念。比如一個蘋果的顏色、形狀、味道等等是印象,這些印象都對於在我們大腦中有很多的觀念,簡單印象對於簡單觀念,簡單觀念構成了複雜觀念。
  • 西方近現代哲學中的最強陣容:法國啟蒙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
    法國啟蒙哲學1,法國啟蒙運動的特點法國啟蒙運動是18世紀在歐洲興起的啟蒙運動的組成部分,但它是最為徹底和影響最大的,最具代表性。它不僅在當時影響巨大,而且在後來的世紀裡影響深遠。它的特點有:它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歷史進步的運動。
  • 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為了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一切舊哲學的區別,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並反覆聲明他們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毛澤東在哲學理論研究和革命實踐活動中,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相統一的思想,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立場、觀點和方法的作用,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認識工具的作用。
  • 《漢字中國》首發 詮釋本土哲學思想與文化基因
    原標題:《漢字中國》首發 詮釋本土哲學思想與文化基因圖為《漢字中國》叢書第一輯。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為該叢書作序,他認為《漢字中國》不是研究中國文字的學術叢書,而是在文字研究基礎上通俗地講述中國文化哲學體系中一批重要觀念的著作,力圖將以漢字為單位的基本觀念及其承載的哲學意涵發掘出來的創新之作。許嘉璐提出,立足本土哲學思想和文化基因的詮釋方式,有助於「消解中國哲學與文化之雙足只穿西方哲學之鞋履所帶來的誤解、困惑與尷尬」。
  • 蔣介石仁學思想,「力行哲學」下的仁學觀念是怎樣的呢?
    導語:蔣介石仁學思想,「力行哲學」下的仁學觀念是怎樣的呢?蔣介石,名中正,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與反清革命活動。辛亥革命爆發後,投身民主革命,獲得孫中山的器重,曾任黃埔軍校校長兼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並開始對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日益懷疑,猜忌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的工作事宜。之後,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殘酷屠殺中國共產黨及革命群眾。抗戰爆發之後,和共產黨合作進行了八年抗戰。之後全發發動內戰。最後以失敗告終。1975 年病逝與臺北。蔣介石是國民黨政權官方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
  • 休謨的時間哲學——比愛因斯坦早200年意識到相對論
    休謨的時間哲學顯示了觀察者和參考對象之間關係的基本相關性1915年,愛因斯坦給哲學家兼物理學家莫裡茨·史利克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他最近寫了一篇關於相對論的文章並表達了對休謨的感激之情:「在發現相對論之前不久,我曾以渴望和欽佩的態度研究過休謨的《人性論》。如果沒有這些哲學研究,我就不會發現相對論。」
  • 真心學哲學 真正用哲學
    學習和運用毛澤東哲學思想,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重大意義。  陳雲同志非常注重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曾三次與他談學哲學的問題。他不僅自己一生沒有停止過學哲學,而且特別關心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學哲學,並多次就如何學哲學進行指導。陳雲同志說過,讀《毛澤東選集》,先從五篇富有哲學思想的文章看起。
  • 沒有哲學的國度——胡適,經學壓制了哲學的發展,中國只有思想!
    原先的哲學是孕育在思想當中的,但是在人類文明發展的當下,哲學似乎範圍更加寬廣,可以成為容納所有思想和學術分支的體系。所以,對於當下的社會而言,我們談及的更多的是哲學,而不是思想。又換句話說,在哲學還沒有真正發展成為一個科學系統的時候,我們更願意以思想作為自己分辨人類社會良知的基礎構成。然而在當下,我們成熟了。
  • 體現蘇格拉底哲學觀念
    我講演的目的在於我們如何更進一步、更深入地理解柏拉圖的著作及其思想。  張巍1971年生,上海人。1996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古典學學士學位,2006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古典學博士學位,2006年9月起執教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主要從事古希臘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目前致力於早期希臘詩歌、古希臘神話以及柏拉圖哲學研究。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因此,在討論馬克思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傳統的關係時,是否能在思想史和現實中拓展馬克思哲學的發展,是否能夠注意到現實領域或現實問題的一維,避免觀念論哲學或者說思辨哲學侵入馬克思哲學的研究和對現實問題的理論解答,成為哲學研究者的難題。這不僅直接觸及對馬克思哲學性質的理解,也直接觸及基於中國經驗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理論闡釋。
  • 中科院哲學所揭牌 白春禮:未來的科學革命離不開哲學思想的激發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孫慶玲)「未來的科學革命,離不開哲學思想的激發和引導。而哲學方法和思想的變革,也離不開科學的批判與滋養。人類文明的新發展,呼喚科學與哲學建立新型的、更加緊密的結盟。」今天,中國科學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上說。
  • 中國人不懂哲學嗎?從浙江滿分作文看東西方哲學思想的差異!
    《政治》的思想核心是: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人是可以認識世界的,也是能改造世界。這是典型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馬哲畢竟是外來的,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嗎?有!孔子、老子、莊子、朱熹、王陽明都是哲學家,和西方世界佔統治地位的「思辯哲學」不同,中國是「實用哲學派」,即不管是唯物還是唯心,中國哲學更注重人與社會、人與世界的關係,為的是讓人更好的「活著」,讓社會更有秩序的運行。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1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1,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高維時空的演繹(30)科學、哲學、宗教的關係1
    現代哲學的建立需要通過思考、提煉、抽象出從經驗到先驗、從實證到意識的帶有更廣泛和普遍性的規律。所以,哲學也不僅需要邏輯演繹與邏輯自恰,不能背離現有科學在各個學科、範圍內的實證現象,而且還能提煉出具有普遍規律和適用性的思想、關係、規律。因而哲學所提煉出來的規律性的要求更高。而且需要符合實證。
  • 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拓荒者——李達哲學思想研究
    作為傑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作出了卓越貢獻,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是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拓荒者。毛澤東同志在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閱讀了該書,並寫下了1.2萬多字的批註。當時在毛澤東同志身邊工作的郭化若回憶說:「這些旁批,後來就逐漸發展成為他的光輝著作《實踐論》。」通過唯物辯證法運動,至30年代中期,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已經有了一個較系統、全面的了解,已經能夠從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結合上較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