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男性晚育下一代高度近視概率高,根本原因在於基因突變

2020-12-08 鎂客網

我國這項研究成果入選了2017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

近日,溫州醫科大學的科研團隊在研究早髮型兒童高度近視的病因時,發現兒童高度近視新生突變概率與患兒父母的生育年齡正相關。

現在,高度近視已經成為威脅我們健康的「國病」,是當前我國致盲人群的主要病因。

此前,《國民視覺健康》發布的報告中就明確指出:2102年,我國5歲以上人口中各類視力缺陷患者約5億左右,其中近視總患病人數約4.5億;預計到2020年,我國5歲以上人口近視患病率將增長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將達7億。

但是因為影響因素眾多,並且其發病機制研究難度很大,故而在實際的預防和治療過程中,很多時候醫生也無計可施。

在此次的實驗中,溫州醫科大學的瞿佳、金子兵等研究人員通過對大量患者的基因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找出突變的基因(高度近視致病基因)BSG,隨後採用基因工程技術將突變基因BSG植入小鼠體內,並通過小鼠的健康變化發現該基因確實可致病。

此外,在大量樣本數據的研究分析中,研究團隊發現父母年齡越高,兒童的基因突變概率越高。對此,金子兵教授介紹說:「我們通過大量採集樣本,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父母雙方在完全沒有攜帶高度近視基因的前提下,如果生育時父親的年紀超過35歲,那麼他們的下一代發生高度近視的概率會增加,最高增加50%。」

顯然,隨著現在晚婚晚育人群的擴大,該問題的重要程度也日趨加重。

為了未來更精準的治療,研究人員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找出了該致病基因的目標組織,他們搭建引起眼軸變長的基因突變模型並對其進行了分析。

結果發現,該致病基因會對動物的睫狀體與神經視網膜產生影響,這也預示著我們可以通過對視網膜與睫狀體的保護和治療來解決遺傳性高度近視問題。

該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學院報》,併入選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和《中國醫藥生物技術》雜誌於1月13日主辦發布的「2017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

最後,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乾貨在等你!

相關焦點

  • 大多數男性想不到去查這種乳腺癌基因突變,都是命名惹的禍?
    你或許會聽說過BRCA基因突變,這種突變與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症候群(HBOC)直接相關。但很多人都不知道,BRCA基因突變不僅涉及到乳腺癌和卵巢癌,男性出現BRCA基因突變的概率一樣大,傳給子女的概率也一樣大。
  • 海外就醫:科學家研究發現有關男性乳腺癌的三種新的基因突變
    乳房、遺傳、女性,很少會聽說男性和乳腺癌掛鈎的,但乳腺癌還真不是女性的專利,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了解下男性乳腺癌。據國內大型海外就醫機構盛諾一家了解,在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關於男性乳腺癌的遺傳學研究中,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三種會增加男性乳腺癌風險的基因突變。
  • 高齡父親的精子 發生基因突變概率更高?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精子質量會變差。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睪丸幹細胞分化異常,因而隨著男性年齡增長,他們的精子出現突變體的數量就會增加,《新科學家》雜誌報導。有些研究甚至將大齡父親和阿爾茨海默氏症、雙相情感障礙(以前被稱為躁狂抑鬱症)、心臟病和癌症聯繫在一起。
  • 上海生科院等發現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
    Histone-to-Protamine Exchange during Spermiogenesis,該項研究首次發現人類Piwi基因突變可導致男性不育,深入揭示了其致病機理,並為相關男性不育症的精準醫療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策略。
  • 基因定向遺傳和基因突變
    儘管科學家至今都沒有發現蛋白質可以逆翻譯成RNA從而逆轉錄成DNA,但是並不代表沒有這種可能。如果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那麼我們的記憶既然保存在記憶蛋白中,那麼這些記憶就有機會翻譯成RNA,然後逆轉錄成DNA,然後整合到細胞核中保存下來,從而有機會遺傳給下一代。而天先性行為是不是記憶遺傳的一種表現呢?「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科學家發現男性精子鞭毛形態異常及男性不育相關基因突變
    精子缺陷是男性不育的直接原因,包括精子數量減少、能動性降低和形態異常。研究表明超過80%的男性不育是由精子能動性受損引起的,而精子形態對精子移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研究人員發現男性精子鞭毛多發形態異常相關基因突變,文章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要孩子趁早:高齡男性精子有更多基因突變
    目前,科學家警告稱,男性不宜年齡過大生育孩子,很可能高齡男性的精子存在「基因突變」,孩子易患有孤獨症或者精神分裂症。越來越多的身體跡象表明,伴隨著男性年齡增大,將出現越來越多的基因突變,進而導致睪丸幹細胞出現反常。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高齡男性生育的孩子以後容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躁鬱症、心臟病和癌症。
  • 男性不育的遺傳學病因——不得不重視的基因突變
    先前的研究已發現Adgrg2基因敲除雄性小鼠表現為阻塞性無精子症。因此,雙側輸精管缺陷患者的臨床檢查需要考慮這兩個關鍵基因(CFTR、ADGRG2)的突變篩查。無頭精子症是畸精子不育症中的一種類型,但其遺傳族源和致病突變尚不清楚。眾所周知,精子頭部至關重要,因為頭部包含遺傳物質DNA。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曹雲霞教授研究團隊對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進行了全外顯子測序,發現了SUN5基因存在1個純合突變p.Thr275Met和2個複合雜合突變p.Arg356Cys,p.Met162Lys。
  • 研究發現近全部乳腺癌相關基因突變
    2016年5月2日,《自然》雜誌報導了一項對於乳腺癌的最新研究結果,該研究發現了可引起乳腺癌的幾乎全部基因突變,對治療乳腺癌的藥物研究及乳腺癌基因水平的個性化治療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由英國桑格研究所主導,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560例乳腺癌患者的全部基因組信息,並從中發現93個可能與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其中的一部分已經由此前研究發現。科學家們表示,除了一些特別罕見的基因突變,可以認為此項研究結果涵蓋了全部可能引起乳腺癌的相關基因。
  • 《自然》刊文稱父親生育年齡大 孩子基因突變多
    英國《自然》雜誌22日刊載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父親的生育年齡與孩子非遺傳性基因突變存在關聯,父親生育年齡越大,孩子基因突變越多,罹患自閉症、神經分裂症等疾病風險越高。冰島「解碼」遺傳學公司研究員卡裡·斯特凡松和來自冰島、丹麥和英國的其他研究人員組成研究小組,在冰島挑選78個孩子患有自閉症或神經分裂症的三口之家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員排列、比對一家三口的基因序列,找出孩子基因序列中相對於父母基因序列的突變基因。研究人員發現,成年男子達到生育高峰年齡段後,生育年齡每推遲一年,孩子的非遺傳性突變基因就增加兩個。
  • 孩子97%基因突變來自父親
    科學家證明,男性的生育年齡越大,遺傳突變基因給他們的子女的風險越大。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高齡男性生育的孩子,以後容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躁鬱症、心臟病和癌症。
  • 研究:基因突變可能會使人變笨
    出處:新浪科技作者:葉傾城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損害人類健康的基因突變可能使我們變得更笨,但是修復這些基因突變之後,會使人們變得更聰明。一項研究發現,聰明人群擁有對智力和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較少基因突變,而不是擁有更多使他們變得更聰明的基因突變。
  • 性發育障礙的基因原因終於揭曉!一切都怪基因突變
    性發育障礙的基因原因終於揭曉!「性發育障礙/差異」(DSD, Differences in sexual development)是指在染色體性別XY或XX(通常是男性和女性)與解剖學某些方面之間存在不匹配的遺傳條件(例如攜帶XY染色體出生的女性或攜帶染色體XX出生的男性)。在許多病例中,這種疾病的基因原因仍然未知,患病率為1 / 2500 - 4000人。
  • 生長激素受體基因的突變或能延長壽命
    以色列海法大學最新發現,生長激素受體基因的突變可能延長一些人壽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期刊上,研究團隊概述了他們對幾組不同男性群體的生長激素受體基因缺失的研究。 生長激素與細胞表面的生長激素受體相接觸,這些生長激素受體觸發信號,告訴細胞加速生長,或在某些情況下釋放被稱為生長因子的分子。
  • 科學家發現男性生育能力相關基因,基因突變將致「無精子症」
    2017年5月26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一類與男性不育直接相關的基因被發現。該基因Piwi (Hiwi)的三種突變,均會導致男性不能產生成熟的、有活力的、合格的精子,即「無精子症」,造成男性不育。該研究成果或將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轉機。
  • 基因突變可能延長男性壽命:生長激素幹預延緩衰老
    因此與長壽相關的基因標記令科學家頗感興趣,但是如果你的基因存在差異,尤其是基因突變性,可能直接影響壽命長短。圖中是享年116歲的日本老壽星Jiroemon Kimura,他是迄今世界上壽命最長的男性目前,一支大學專家小組希望發現人類長壽的基因作用,尤其是與生長激素相關的基因。
  • 一切罪惡根源於基因差異 性別起源於基因突變?
    由於是男性,又多了一條與男性有關的染色體,患上這種病的人就太男性化了,身材高大,動作不協調,更重要的是,他們比一般男性更加脾氣暴烈,進攻性強,容易犯罪,包括性行為不當而犯罪。這類人被稱為「超男」。  在人類社會中,男性普遍要比女性更具有暴力傾向。根據美國司法部的統計,同女性相比,男性的暴力行為要高5倍、謀殺要高10倍、強姦要高86倍。
  • 想要二胎趕緊生 子女97%的基因突變來自爹
    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科學家證明,男性的生育年齡越大,遺傳突變基因給他們的子女的風險越大。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高齡男性生育的孩子,以後容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躁鬱症、心臟病和癌症。他們發現,高齡父母生下的子女,他們的DNA上存在著與孤獨症和精神分裂症等有關的基因突變,且97%的基因突變來自父親。而這個突變基因,與母親的年齡無關。「通常社會更關注母親的年齡問題,但研究表明子女出現精神分裂症和孤獨症與父親的生育年齡有直接關係,而不是母親。」 該項研究負責人解碼遺傳公司的凱裡·史蒂芬森博士說。
  • 一個基因突變改變人類性別
    研究人員最開始一度認為Alice和大部分患者一樣,患病的原因是本應該存於在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因為染色體交叉互換轉移到了X染色體上。而SRY基因對於開啟男性生殖系統的發育具有關鍵作用,這一基因的轉移也是導致女性患DSD的主要原因。但檢測結果卻顯示,Alice的基因組上並不存在SRY基因易位。
  • 3歲多孩子身高70釐米 病因可能父親基因突變所致-廣西新聞網
    經一系列檢查後,發現是孩子的某個基因突變導致的身高異常,而導致孩子基因突變的原因,有可能是由於孩子爸爸年紀較大的緣故。日前,在廣西多家醫院舉辦的「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宣傳活動中,記者了解到,近兩三年高齡爸爸與高齡媽媽備孕二孩的情況較為普遍,在生育孩子時高齡的父親身體狀況與高齡母親一樣,同樣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