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強組揭示染色質架構蛋白調控基因組高級結構的非對稱性阻斷機制

2021-01-20 BioArt

責編丨兮


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是最成功的大科學計劃之一,雖然我們的30億鹼基對序列已經知道了近20年,但我們對人類基因組的「編碼」機制還知之甚少。人類大約2米長的染色體非常有規律地摺疊在約5微米的細胞核內,其摺疊結構對於組織器官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而摺疊異常在出生缺陷、神經疾病和腫瘤等各種各樣的疾病發生中也起到重要的病理作用。三維基因組摺疊形成高度有序並且層次分明的拓撲結構域,影響細胞特異性基因表達調控。其中,染色質可以通過形成環狀結構使得遠端的增強子與不同基因的啟動子在空間上靠近,從而精確調控基因的時空特異性表達。細胞構建正確有序摺疊的三維基因組需要大量的染色質架構蛋白,轉錄因子CTCF和粘連蛋白cohesin是哺乳動物中最重要的染色質架構蛋白,它們通過架構三維基因組的拓撲結構來調控基因表達和蛋白功能。


三維基因組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主要研究染色質高級結構動態調控及生物學功能。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和高分辨顯微成像技術的發展,三維基因組研究綜合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統學科的理論以及計算機科學和生命科學等交叉學科的技術創新。由於染色質構象捕獲包括HiC技術的推動作用,三維基因組成為近年來快速興起的研究遺傳物質空間結構及其動態調控的熱門學科,並煥發了全新的生命力。雖然HiC高通量測序研究如火如荼,極大推動了三維基因組的發展,但關於三維基因組架構機制的研究還不多。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比較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吳強教授課題組在Protein & Cell雜誌上發表了題為Genetic evidence for asymmetric blocking of higher-order chromatin structure by CTCF/cohesin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三維基因組拓撲結構組裝的分子機制方面取得了創新性進展,該研究利用遺傳學DNA片段編輯方法,揭示單個CTCF位點的相對方向會影響增強子與啟動子之間的染色質拓撲結構環的方向,以及CTCF位點對染色質環擠出的非對稱影響,並提出了CTCF/cohesin介導的染色質高級結構的非對稱性阻斷模型。


上海交大吳強教授課題組長期致力於三維基因組染色質高級結構的動態調控機制及在體生理功能的研究。早在2012年課題組研究發現,基因簇的啟動子選擇與CTCF/cohesin介導的染色質環化相關,並且發現啟動子和增強子CTCF位點的方向相反【1】。2015年,課題組利用前期開發的DNA片段編輯技術【2】對基因組上的CTCF位點進行原位反轉,發現CTCF蛋白識別DNA調控元件的方向性決定了染色質高級拓撲結構域的建立,也就是線性DNA序列包含「編碼」三維基因組染色質高級結構的信息【3】。然而迄今為止,沒有證據表明單個CTCF位點的相對方向可以決定增強子和啟動子之間的染色質拓撲環的方向【3-5】


在最新的這項研究中,課題組利用前期研究開發的精準可預測的DNA片段編輯方法【6】,以原鈣粘蛋白和珠蛋白基因簇作為研究模型,在細胞中對基因簇的增強子元件進行一系列原位反轉,以研究不同增強子區域以及CTCF位點的數目、方向如何影響三維基因組結構。利用CRISPR篩選特定區段反轉的穩定細胞系並結合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測定CTCF/cohesin介導的染色質環化,結果表明拓撲結構域邊界上的單個CTCF位點的反轉可以重塑啟動子與增強子之間染色質拓撲結構環的方向,進而影響基因的時空特異性表達。


隨後,在小鼠中對原鈣粘蛋白基因簇Pcdhβγ的下遊超級增強子區域一連串CTCF位點進行原位反轉,發現增強子對遠端基因簇Pcdhβ調控顯著,而對近端基因簇Pcdhγ調控並不顯著。對Pcdhα以及Pcdhαβ整個基因簇大片段刪除的小鼠進行染色質構象捕獲實驗,發現在Pcdhα基因簇刪除後留下的基因啟動子與增強子的相互作用顯著增強,而在Pcdhαβ刪除之後,Pcdhβγ的下遊超級增強子與Pcdhγ之間的相互作用沒有明顯變化。


最後,該研究提出基於CTCF/cohesin的染色質高級結構非對稱阻斷模型。cohesin沿著結合了CTCF蛋白的染色質DNA進行滑動,當cohesin遇到與之滑動方向相同的CTCF時,則容易通過;當cohesin遇到與滑動方向相反的CTCF時,則容易停下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染色質環狀結構通常在方向相對的CTCF位點之間形成,也解釋了cohesin在增強子或超級增強子區域的富集現象。該研究在體外細胞和小鼠活體系統中闡述了CTCF/cohesin介導的染色質環滑動的非對稱性,有望推動三維基因組染色質高級結構組裝機制的相關研究。


CTCF/cohesin介導的染色質環滑動的非對稱性阻斷模型

據悉,上海交通大學吳強為通訊作者,交大博士生陸宇嘉和博士後壽佳為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7/s13238-019-00656-y


1. Guo, Y. et al. CTCF/cohesin-mediated DNA looping is required for protocadherin alpha promoter choi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9, 21081-21086, doi:10.1073/pnas.1219280110 (2012).

2. Li, J. et al. Efficient inversions and duplications of mammalian regulatory DNA elements and gene clusters by CRISPR/Cas9.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7, 284-298, doi:10.1093/jmcb/mjv016 (2015).

3. Guo, Y. et al. CRISPR Inversion of CTCF Sites Alters Genome Topology and Enhancer/Promoter Function. Cell 162, 900-910, doi:10.1016/j.cell.2015.07.038 (2015).

4. de Wit, E. et al. CTCF Binding Polarity Determines Chromatin Looping. Molecular cell 60, 676-684, doi:10.1016/j.molcel.2015.09.023 (2015).

5. Sanborn, A. L. et al. Chromatin extrusion explains key features of loop and domain formation in wild-type and engineered genom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2, E6456-6465, doi:10.1073/pnas.1518552112 (2015).

6. Shou, J., Li, J., Liu, Y. & Wu, Q. Precise and Predictable CRISPR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Reveal Principles of Cas9-Mediated Nucleotide Insertion. Molecular cell, doi:10.1016/j.molcel.2018.06.021 (2018).

相關焦點

  • 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
    Nature Comm | 復旦大學董愛武/沈文輝合作揭示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由145-147bp的DNA雙鏈以左手螺旋環繞核心組蛋白八聚體構成。
  • Protein&Cell|核纖層蛋白對染色質高級結構等調控
    但是,研究者對於隔離與定位A/B區室和染色體領地的調控因子與機制認知較少,同時對影響染色質運動狀態的因素了解有限,染色質高級結構與運動狀態的關聯性尚不清楚。已有對染色質高級結構和運動狀態的研究結果提示,細胞核核膜附近的核纖層區域對染色質的結構和運動狀態維持、相應基因表達調控均有重要作用。
  • 研究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高級結構及染色質運動狀態...
    染色質的三維結構具有有序性和動態變化性,構成細胞核中各種生物學過程的全新調控層次。通過成像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者發現染色質高級結構分為染色質環(Loop)、拓撲關聯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A/B區室(A/B compartment)和染色體領地(Chromosome territory,CT)等多個層級。
  • 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高級結構及其運動狀態的調控
    染色質的三維結構具有有序性和動態變化性,構成細胞核中各種生物學過程的全新調控層次。通過成像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者發現染色質高級結構分為染色質環(Loop)、拓撲關聯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A/B區室(A/B compartment)和染色體領地(Chromosome territory,CT)等多個層級。
  • 科學家揭示人類胚胎染色質三維結構動態變化
    國內兩支尖端科研團隊近來攜手攻關,共同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有助於更深一步了解生命發育過程。相關科研成果已通過長文形式發表在新近出版的《自然》雜誌上。這兩支科研團隊分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生殖醫學陳子江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劉江教授領銜。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科技前沿】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模式及分子機制​ 2020-04-15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常規PRC1介導的H2AK119ub1蔓延可能受到染色質高級結構的調控
    責編 | 兮真核細胞內,DNA與組蛋白八聚體纏繞1.7圈形成核小體結構,然後核小體串珠經過逐級壓縮形成高級的染色質結構。表觀遺傳因子通過調節染色質結構的開放與關閉,控制了基因的表達與沉默,從而維持了不同譜系細胞內基因的差異表達。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
    首次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並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相關結構域(TAD結構)有著重要調控功能,為進一步揭示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人類的DNA如果拉成一條直線約有2米長,然而細胞核的直徑卻僅有5微米至10微米,近期研究發現DNA可以通過有序的摺疊組成不同的拓撲結構域,最終形成染色質的高級結構。
  • 鄭大一附院專家組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基因組重啟」機制
    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學術前沿】 沈曉驊團隊發現U1 snRNP調控非編碼RNA結合染色質的...
    相比細胞質定位的蛋白編碼信使mRNA,眾多的非編碼RNA,比如長鏈非編碼lncRNA、和啟動子和增強子調控元件關聯的不穩定轉錄本(uaRNA、eRNA),更傾向於結合在染色質上參與調控染色質結構、轉錄和RNA加工等過程【1-3】。儘管零星報導少數RNA核滯留的現象,但為何大部分lncRNA會滯留於染色質上行使調控功能,仍是個不解之謎。
  • 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研究人員通過生化、分子、遺傳、組學及結構生物學等方法,分別揭示了植物「閱讀器」和「效應器」介導植物發育過程中基因沉默的分子機制,以及二價組蛋白標記閱讀器EBS在擬南芥開花時間調控中的作用機制。  大多數動物和植物,都是多細胞生物。在動植物的細胞分化過程中,每個細胞的基因都一樣;而分化以後,卻產生了多種多樣的細胞。這就意味著,在分化過程中,不同細胞被關閉的基因不一樣。
  • 首次揭示RNA的m6A修飾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活性的重要機制—新聞...
    《科學》發表同濟大學高亞威教授團隊聯合研究成果
  • 研究發現PANDAS複合物在piRNA調控異染色質形成的分子機制
    轉座子又被稱為「跳躍基因」,類似於內源性病毒,能夠在宿主基因組中「複製和粘貼」自己的DNA,以達到其自我「繁殖」的目的。轉座子的「跳躍」可能會產生基因組不穩定性,並導致動物不孕不育。有多種調控機制沉默轉座元件並維持基因組完整性,例如組蛋白修飾和DNA的甲基化等。
  • ...性癌症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揭示DNA-蛋白結合與癌症發生存在著關聯
    儘管2%的編碼蛋白的人類基因組已被廣泛研究,但是關於癌症中的非編碼基因組(佔人類基因組的98%)和基因調控,仍然有很多是未知的。通過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F)作用於分散在非編碼基因組中的發揮著長程影響的DNA調節元件,基因在適當的細胞類型和細胞狀態中打開和關閉。
  • Nature:揭示染色質調節導致多樣化抗體產生機制
    2020年11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我們需要各種類型的抗體來協助抵禦外來病原體的入侵,而我們的基因組經過精巧的調整,可以產生這些抗體來滿足新出現的需求。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不僅我們的DNA,而且它的結構和包裝,協助我們產生多樣化的抗體。
  • Cell:揭示染色質調節蛋白特異性組合調控染色質活性
    在人類基因組序列首次發布10年之後,研究人員發現關於影響基因功能的機制的新線索。布洛德研究所表觀基因組計劃(Epigenomics Program)經理Charles Epstein解釋道,「我們知道很多不同的染色質調節物指導染色質結構和活性。」但是這些這些調節物如何操作的細節人們一直不清楚。根據2011年12月23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研究小組發現染色質調節蛋白的特異性組合控制比較重要的染色質活性,比如組蛋白修飾。
  • 《科學》首次揭示RNA的m6A修飾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活性的重要機制
    為發育和疾病的調控和靶點開發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1月17日,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附屬東方醫院高亞威教授聯合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何川、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韓大力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染色體相關RNA上的m6A 修飾參與染色質狀態與轉錄活性的調控》,在線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
  • 組蛋白H2A的單泛素化調控轉錄熱點染色質開關的分子機制
    PcG蛋白通過負向修飾染色質抑制基因表達,主要的作用分為三種:單泛素化修飾組蛋白H2A(H2AK121ub)、三甲基化修飾組蛋白H3(H3K27me3)、壓縮染色質。相比較PcG介導的兩種組蛋白修飾,PcG蛋白如何調控染色質結構仍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