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攬月星河闊:揭秘嫦娥五號的3個關鍵數字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20-11-24 中國網

中新社文昌11月24日電 題:九天攬月星河闊:揭秘嫦娥五號的3個關鍵數字

北京時間11月24日凌晨,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此次任務將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記者摘取二、五、六3個關鍵數字,揭秘嫦娥五號任務。

採集約2千克月壤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中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4個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探測器將經過20餘天的在軌飛行,採集約2千克的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期間包含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等11個階段。

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嫦娥五號任務計劃實現三大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中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推動中國科學技術重大進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中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中國航天史上五個「首次」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此次任務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五個「首次」。

——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設計師為嫦娥五號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首次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表面環境複雜,著陸器不一定是四平八穩的狀態,很有可能落在斜坡上或者凸起、下凹等不同地形。月面起飛時必須依靠太空飛行器「自力更生」,實現起飛時自主定位、定姿。

——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嫦娥五號需要飛到月球軌道上,與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把採集到的月壤轉移到返回器。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已經熟練掌握了近地軌道交會對接技術,但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不僅在中國尚屬首次,而且也是人類航天史上的第一次。

——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嫦娥五號返回器飛行速度接近每秒11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一旦速度過猛,返回器將一頭撞向地球,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必須讓返回器減速飛行。設計師們創新提出了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就像在太空打水漂一樣,讓返回器先是高速進入大氣層,再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大氣層,然後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氣層,返回地面。

——首次自取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嫦娥五號探測器隨身攜帶各種「神器」,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並安全送回地球。科研人員將首次對中國自取月球樣品進行存儲、分析和研究。

六大關鍵環節

嫦娥五號探測器任務技術難點主要表現在軌道設計、月面採樣封裝、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月地入射、地球大氣高速再入返回等六個關鍵環節。飛行程序非常複雜,技術性能要求嚴格,研製工作事關中國探月三期工程的成敗。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專家表示,雖然中國已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但以往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是在距地球400公裡左右的地球軌道上進行,而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在距地球38萬公裡的月球軌道上完成上升器與軌道器的交會對接,無法藉助導航衛星的幫助,這就需要突破月球軌道測控精度、無人太空飛行器交會與對接等技術。此外,組合體分離面多、溫度控制要求高、減重壓力大等技術難題,也給研製團隊帶來了全新挑戰。

從立項到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歷時10年。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和諸多難點、風險點,研製團隊先後突破了月表採樣任務所涉及到的20餘項關鍵技術,確保了嫦娥五號探測器方案設計合理,各項功能性能滿足任務要求。(完)

相關焦點

  • 九天攬月星河闊:揭秘嫦娥五號的3個關鍵數字
    記者摘取二、五、六3個關鍵數字,揭秘嫦娥五號任務。採集約2千克月壤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中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4個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探測器將經過20餘天的在軌飛行,採集約2千克的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豪情
    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搭乘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距今已經過去一周的時間了。在這短短一周的時間跨度理,嫦娥五號傳回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捷報」。而就在剛剛過去的昨天,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又到來了!
  • 動科普|90秒回顧嫦娥工程16年「九天攬月」之旅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我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
  • 西安光機所助力嫦娥五號月表採樣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隨長徵五號從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開啟月球探測新旅程。此次「胖五」的乘客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將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踏出中國探月工程的「繞、落、回」的最後一步「回」,是該工程中最複雜的探測器,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新聞中心-北方網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九天攬月」,我們的努力從未停止
    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國家航天局供圖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拍下首張月背近距離影像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對任何國家來說,成功完成嫦娥五號這樣的任務都是了不起的壯舉。」
  • 奮發圖強,探月工程的收官戰即將到來,嫦娥五號九天攬月不在話下
    2020年11月24日4點30分,隨著轟的一聲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點火發射,裡面運載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向高空徐徐升起,中國的探月工程又迎來高潮,我們奮發圖強,很快探月工程的收官戰即將到來,嫦娥五號九天攬月不在話下!
  • 「嫦五」順利飛天,國內外多家媒體關注:九天攬月步步高 神州沸騰聲聲遠
    發射任務圓滿完成,多家海內外媒體紛紛第一時間發文:九天攬月星河闊,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執著守望的夢想,已然成為現實。這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多家媒體聚焦關注  《點火!升空!》24日凌晨5時零5分,距離火箭發射僅過去半個小時,人民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就發布了火箭發射的現場視頻:高大的發射塔架,環抱著乳白色的巨型運載火箭直指蒼穹。開始倒計時了:「10、9、8、7、6、5、4、3、2、1,點火!」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揭秘背後技術和關鍵「神器」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
  • 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在經歷了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11分降落在月面預選著陸區。與嫦娥三號、四號相比,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有何不同?用到了哪些「神器」?
  •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帶著不少四川造 去月球...
    >(圖據央視新聞)九天攬月,築夢蒼穹!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九天攬月,築夢蒼穹!對於火星探測任務,今年的窗口大約是14天,每天30分鐘;而嫦娥五號任務在今年的窗口總共只有3天,11月兩天,12月一天,每天僅50分鐘。為此,火箭研製隊伍採用了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針對50分鐘的發射窗口設計了5條發射軌道,提高了發射的概率和可靠性。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八院負責軌道器相關研製工作。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月之旅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此次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窗口時間,是在綜合考慮地月位置關係等因素基礎上,經過軌道設計選擇出的最佳發射時間。
  • 繼星飛帆伴嫦娥五號登月歸來 中國飛鶴全球首發母乳研究成果
    1月13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搭載夥伴揭秘暨中國飛鶴科研成果發布會現場,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嫦娥五號副總指揮張玉花高度肯定了飛鶴持續加碼科研、鍛造品牌實力的實踐價值。一份榮耀:是飛鶴更是民族品牌的驕傲九天攬月星河闊,十七春秋繞落回。17年間,在嚴慎細實、攻堅克難的航天精神指引下,中國探月工程六戰六捷,結下了累累碩果。
  • 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助力嫦娥五號「九天攬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71所、13所、704所、772所、7107廠、539廠、165廠、825廠、693廠、289廠、200廠、773所等單位全方位參與嫦娥五號探測器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的研製,助力嫦娥五號「九天攬月」。
  • 嫦娥五號就為了「挖土」?專家說出真正目的,美國還得等到2024年
    歡迎軍迷們收看本期節目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我們國家的「胖五」帶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了。據相關媒體報導,我們都知道了嫦娥五號這回執行的任務就是去月球「挖土」。不過,很多網友好奇,這麼大老遠跑一次,還歷經千辛萬苦,難道就只為挖土?
  • 「大火箭」成功送「嫦娥五號」奔月!揭秘三大看點「組圖」
    中國網 楊佳 攝影中國網文昌11月24日訊(記者 楊佳) 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發動機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尾焰照亮夜空,很快穿越雲層,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直播+解說「嫦娥五號」發射 快手打造航天知識傳播新陣地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一直是我國科學家不懈追求並為之持續奮鬥的夢想。11月23日晚,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將實施第三步——「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當晚發射升空,並執行月面取樣返回任務。
  • 快手直播「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打造周期化航空航天品牌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一直是我國科學家不懈追求並為之持續奮鬥的夢想。11月23日晚,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將實施第三步——「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當晚發射升空,並執行月面取樣返回任務。
  • 快手將直播「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 打造周期化航空航天品牌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一直是我國科學家不懈追求並為之持續奮鬥的夢想。11月23日晚,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將實施第三步——「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當晚發射升空,並執行月面取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順利升空 時隔44年再從月球挖土
    「嫦娥」工程從遠景看可分為無人探測、載人登月、月球基地三個階段(即「探、登、駐」)。其中無人探測階段的工程目標通常被概括為「繞、落、回」三步走。2007年的嫦娥一號和2010年的嫦娥二號實現了「繞」月探測,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降「落」月面,2019年嫦娥四號更是創造了人類首次月面軟著陸。按照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是實現月球取樣返「回」的至關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