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高慧娟 臨汾報導 紅瓦片、白粉牆,依著山、傍著水,放眼望去層林盡染,環境優美。位於浮山縣寨圪塔鄉的山交村是一座隱藏在大山中的小山村,近年來,這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他們呼吸著新鮮空氣,品嘗著可口的農家飯,聆聽關於八路軍總部舊址的歷史故事。
1938年2月下旬,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戰略部署,朱德總司令率八路軍總部從洪洞縣馬牧村向太行山挺進。當行至古縣時,與日軍3000餘人正面相遇。為了給駐紮在臨汾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安全撤離贏得時間,朱德總司令帶領部隊、當地武裝與日軍激戰數日之後,帶領隊伍戰略轉移至浮山北境,在山交村駐紮休整十日左右,期間與彭德懷副總司令會合。
「在駐紮山交村的日子裡,朱德與彭德懷、左權、任弼時等到山交村附近的觀音廟、高家莊、西坪等地深入農戶,訪貧問寒,發動群眾減租減息、宣傳黨的抗日救國綱領,號召人民群眾動員起來,抗擊日寇,保衛家鄉,播下了革命火種。」山交村黨支部書記李剛指著村裡山坡上的兩孔窯洞說,「那就是八路軍總部舊址,朱德總司令等人用過的桌椅等辦公用具至今保存在那裡」。
拾階而上,兩孔窯洞展現在眼前,外牆上懸掛著「浮山縣黨性教育基地」的牌匾,朱德居住在靠東的一孔窯洞內裡面陳設簡陋,炕上鋪著蓆子。
現在,火炕上陳列著辦公桌、汆壺等用品;牆上掛著手槍套、水壺等……在另一個陳列室內,則可以看到八路軍曾使用過的作息號、望遠鏡、行軍發報機等物品。彭德懷、左權、任弼時當時住在附近的另一個院落裡。
村中老人李進富,81歲他特自豪地講起了父親李全智和朱德總司令等人「幾張大餅」的故事。
李進富說,八路軍部隊進村的第二天,就開始給老百姓打掃衛生,搬柴火、抬水。一位姓張的老人家會做豆腐,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激,就特意送過去幾塊豆腐,沒想到,當官的捨不得吃,都給傷員吃了,還給了錢。大夥當時不知道那個大首長就是朱德總司令。
八路軍部隊開拔了,李全智牽著毛驢,馱著行李一路跟隨部隊到達安澤縣南孔灘村。臨別時,朱德總司令讓炊事員烙了幾張餅,給李全智,並告訴他:「拿上吧,路遠難走,以便充飢。」
「我父親捨不得吃,回村後分給了村裡的其他人,大家流著眼淚吃著餅子。為啥?就是因為這樣的部隊是為百姓辦好事的!」
為了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山交村對八路軍總部舊址進行了修繕維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接受紅色教育。
除重視革命遺址的保護,山交村近年來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自然氣候條件,打造了一批農家樂,塑造綠色旅遊品牌。「我們山交村森林覆蓋率高達66%以上,並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選為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李剛說,來山交村可以享受到優美的自然風光,更能呼吸到新鮮空氣,還能品嘗到特色農家飯。歡迎大家來做客。(攝影:張雲峰,視頻:李正輝、蘇美文,剪輯:李正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