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月,啤酒製造商雪梨啤酒有限公司出口的8794公斤精釀啤酒因標籤錯誤被扣留在港口城市廈門。數據還顯示,兩周前澳大利亞昆士蘭Meramist屠宰場生產的8356公斤無骨和帶骨牛肉,在南京口岸被查封,原因是相關證書與貨物不匹配。
Meramist是中國政府叫停的第六家澳大利亞肉類加工企業。該公司在歷史上也曾出現過類似的問題。去年6月,一批冷凍無骨牛肉在上海港被查獲,原因同樣是貨物與證書不匹配。
首批被禁止向中國出口的4家澳大利亞肉類加工廠——Kilcoy Pastoral、JBS Beef City、JBS Dinmore和Northern Cooperative meat Company在今年5月被暫停對中國的出口業務之前,曾在去年和今年初多次出現標籤錯誤和衛生證書不匹配的問題。
澳大利亞農業專家、MLX公司董事總經理西蒙奎蒂表示,「與兩年前相比,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方面任何違規行為的容忍度都很低,無論是標籤問題還是其他問題。」
「中國曾經願意表現出更多的寬容,幫助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如今,中國對澳大利亞承諾的『信譽』所剩無幾。」
其他澳大利亞出口商品,包括海鮮、維生素和藥品,在過去一年中也出現過合規問題,儘管它們沒有被暫停出口。8月和9月,雪梨製藥企業Ferngrove Pharmaceuticals向上海、南京出口的保健品中發現了認證問題和過量的食品添加劑。今年9月,來自澳洲南方漁場的2.5萬多公斤冷凍魚在青島被查封,原因是缺乏認證。今年7月,中國海關還在出口商IAW生產的486公斤蜂蜜中發現了動物疾病的痕跡。
澳大利亞並不是唯一一個發生此類問題的國家。包括紐西蘭、美國、印度和東南亞國家在內的許多國家經常違反中國的進口規定。
但中國和澳大利亞正陷入糾紛,這將影響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的審查力度。
根據今年的數據,兩國的雙邊貿易關係接近2400億澳元,中國則購買了澳大利亞商品出口額的39%,其中包括兩國貿易規模最大的商品——鐵礦石。中國購買了澳大利亞鐵礦石的80%以上,而澳大利亞鐵礦石佔中國供應的60%。
除此之外,中國還是澳大利亞牛肉的最大市場,約佔澳大利亞牛肉總出口的25%。2019年,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了約30萬噸牛肉,價值26.7億澳元。
今年以來,由於衛生安全、配額限制等原因,澳大利亞大麥、棉花、煤炭和木材等許多產品的出口被暫停。中國還對澳大利亞的大麥和葡萄酒採取了兩次反傾銷和反補貼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