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飛船與火箭分離之時,飛船中竟然這般奇妙,楊利偉說看到了如此...

2020-12-04 科普大世界

身處外太空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每個人都想到太空中去感受一下,但要想進入太空卻不是那麼容易,而且在進入太空的過程中,很個時候都是很不好受的,因為在乘坐飛船出徵太空的時候,會讓人經歷諸如火箭振動、噪聲、數個G的重力加速度等讓人很不爽的時刻,即使是航天員,也不想經歷這樣的感受,但是有一個時刻卻除外,這個奇妙的時刻就是當飛船與火箭分離的那一刻。

這一時刻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不妨來看一下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描述的他進入太空時,飛船和火箭分離那一刻的感受和所見所聞,楊利偉在他出版的書中是這樣寫的:「近10分鐘時,最後一級火箭跟飛船分離,飛船沒有推力了,身體感覺猛地往上一提,我意識到已經處在微重力環境了。這時,被束縛帶固定在座椅上的我,突然感覺離開了座椅,不貼著它了。我注意到飛船裡的灰塵「噗」的一下,全起來了。只見所有的束縛帶,在飛船裡用來固定物體的繩子,全都豎了起來,微微搖動,頗有韻律感。就像湖水中的水草一樣,在水中蓬勃生長,舞動著生命的活力。」

從這段話的字裡行間中就可以看出航天英雄當時心中那種新奇和興奮的感受,他說的情景也的確很奇妙,那麼他為什麼會感覺「身體猛地向上一提」,感覺「離開了座椅」,看到灰塵「噗」的一下全起來了,「所有的束縛帶,用來固定物體的繩子,全都豎了起來了」呢?這是因為當飛船與火箭分離的時候,連接處會被炸開,因此有個猛地一震的動作,雖然幅度不大,但足以造成這些現象的出現。與此同時,由於飛船突然間也失去了火箭連續性的推力,所以這些現象就像懸停在了空中一樣,不再落回去了,因此一切看上去都和我們在地球上看到震一下之後的景象不一樣了,這當然是一種新奇美妙的感覺,也只有在太空中那種特寫的環境下才會看到了。

相關焦點

  • 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這個飛船標誌著中國成為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 楊利偉解密:某次神舟飛船發射裡面若有人,根本不能活著回來
    神舟飛船是我國的太空載人往返運載系統,自從楊利偉上天以來的多次執行任務,它保持著百分百的安全性,可以說是一件「信得過產品」,但不為人知的是,在他的實驗過程中,也有過多次意想不到的事件發生。比如在楊利偉第一次參加載人航天實驗的時候,乘坐長徵2f火箭搭載的神舟5號飛船進入太空,就曾經遇到火箭的共振,時間長達26秒,五臟六腑如翻江倒海,那是一種讓人非常難受的情況,一度讓楊利偉「感覺要犧牲了」,而且在返回的時候,神舟5號重新進入濃厚的大氣層,巨大的降落傘拉開的時候還破了一點,然後就是在返回艙落地的時候,速度有點兒太快,導致飛船返回艙落地後又彈起,使得楊利偉在飛船中也經受了猛烈的震蕩
  • 東北歷史:神舟飛船返回艙,為啥藏身長春?
    神舟飛船返回艙什麼是神舟飛船返回艙呢?也就是是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艙段,為密閉結構,前端有艙門。一個國家的強大,與航天科技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當航天員遨遊天際的時候,會讓很多中國人頓生自豪感。在中國的航天事業中,神州一、二、三、四號發生後,是沒有載人的,而神州五號才真正載人,飛翔太空。
  •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
    發射點火十分鐘後,船箭分離,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入軌後,地面的各測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測量船對飛船進行了跟蹤測控,同時,還對飛船內的生命保障系統、姿態控制系統等進行了測試。神舟二號第二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二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二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於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是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在全國各有關部門和科技人員的大力協同下,航天科技人員僅用7年的時間就攻克了載人航天的三大技術難題,即研製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載人飛船的安全返回技術,建造了載人太空飛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隨著各項工程進度順利,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起飛並成功著陸,圓滿完成「處女之行」,揭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序幕。
  •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13/25)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搭乘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蘇聯聯盟號飛船太空遇難,楊利偉「神舟」中兩次驚魂,都和它有關
    新華社/美聯根據當年參加現場救援的相關人員回憶,救援人員在出事飛船著陸後迅速進行救援,但是當他們打開艙門時,眼前看到的卻是三位端坐的太空人,他們睜著眼睛,面無表情,臉上能夠隱約看到暗色斑塊,鼻子和耳朵有大量出血。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這是「神七」火箭輝煌壯麗的升空瞬間。 人民日報記者 雷 聲攝  新華社酒泉9月25日電(記者孫承斌、李斌、鄒聲文) 北京時間9月25日21時10分04秒,我國航天事業又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19分43秒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楊利偉:飛船返回時右側窗戶出現大片裂紋,心說:這回可能完蛋了
    當年他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升空之際,可謂是舉國歡騰。不過這花團錦簇背後,卻總是隱藏著危機重重。在人類歷史上登上太空返回時,往往是最危險的時候,很多發達國家都出現過機毀人亡的例子,尤其是返回階段最容易出現事故。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運載火箭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4秒988毫秒發射升空;120秒火箭拋掉助推器及逃逸塔;第159秒火箭一二級分離; 200秒整流罩分離; 500秒三級火箭關機; 583秒飛船與火箭分離;隨後飛船正常進入預定軌道,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射。
  • 向科學家致敬|戚發軔:神舟」飛船的幕後「舵手」
    他從擔任總設計師開始,一刻也未停止對飛船研製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從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到被稱為「最後一次彩排」的神舟四號飛船,凡是能被預想出的、在航天飛行時萬一會出現的問題,他都要求設計人員千方百計去發現和尋找。
  • 楊利偉滿臉鮮血出艙,11位神舟飛船太空人「飛天」背後的故事
    有網友發帖稱,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我國首位「太空人」、航天員楊利偉是滿臉鮮血地打開艙門的。對此,擔任神舟飛船應急救生分系統主任設計師的李頤黎教授表示,楊利偉在出艙時確實受了傷。當時飛船落地時有一定衝擊,楊利偉忘記取下戴在頭上的耳麥,被耳麥的稜角劃傷嘴角,「劃破了皮而已,出血並不多」。
  • 【圖刊】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圖刊】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14/32) "← →"翻頁
  • 官宣 這枚火箭將發射「神舟十二號」飛船
    首次展示了將搭載「神舟十二號」飛船的火箭總裝車間。   配圖展示了火箭總裝車間,圖片說明為:「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船任務的長二F火箭總裝現場。」>型火箭,總計有11艘「神舟」系列飛船成功發射,將11位航天員安全送上太空。
  • 神舟五號搭載楊利偉,他聽到"敲窗"聲是什麼?飛船上有哪些東西
    美國人給世界航空大國排了一份名次表,在這份名單中,美國人自認榜首,中國排行第二,日本第三,俄羅斯第四,法國第五,應該說這個名次表還是比較公平的。作為世界上首次登陸月球的超級大國,美國人排行第一沒有任何爭議。
  • 「神舟」號系列飛船
    這次發射首次採用了在技術廠房對飛船、火箭聯合體垂直總裝與測試,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進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國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準體制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也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飛船在軌運行期間,地面測控系統和分布於公海的4艘「遠望號」測量船對其進行了跟蹤與測控,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試驗。
  • 神舟三號飛船
    在綜合考慮判斷的基礎上,最終確定下來的一天中的某一個時間段會作為飛船發射的時機,這個時間段被稱為「發射窗口」。     「神舟」號飛船的發射窗口之所以選擇在夜晚而不是白天,最重要的原因是便於飛船發射升空時,地面的光學跟蹤測量設備易於捕捉到跟蹤目標。道理很簡單,在漆黑的夜空中,噴射著火焰向太空飛行的載有飛船的火箭非常顯眼和突出。
  • 神舟一號飛船
    神舟一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30分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是在長徵-2F捆綁式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徵2號F載人航天火箭。在發射點火十分鐘後,船箭分離,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大盤點|你看過幾艘神舟飛船發射?
    神舟二號任務中的火箭逃逸塔2001年1月10日1點,神舟二號飛船由長二F火箭成功發射升空。1月16日19點,飛船在軌飛行近7天後返回地面。神舟三號任務中為模擬人「上妝」2002年3月25日22點15分,神舟三號飛船乘長二F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4月1日返回地面。
  • 楊利偉稱神舟七號宇宙飛船航天員明年太空行走
    本報訊 (記者蔡文清)「明年神舟七號宇宙飛船將飛上太空,載有三名航天員。屆時這三名航天員將實現艙外行走。」今天上午,在與海澱實驗中學學生交談的過程中,航天英雄楊利偉透露。據了解,在神七上天前半年,航天員將進行系統的程序飛行,在神七模擬器中的模飛時間長達每次四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