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南北與人體頭腳丨陰陽對萬物起什麼作用?

2020-12-04 張其成國學

有人問:怎麼同一個東西一會兒說是陰,一會兒又說是陽?

怎麼劃分陰陽?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這說明同一個東西在不同的關係中陰陽屬性是不同的

我曾舉過一個例子,比如我這個人,在我父親面前,我是兒子,那麼父親為陽,我就為陰;但在我的兒子面前,我是父親,那麼我就是陽,我兒子就是陰。

所以,陰陽只是一種關係的劃分,功能的劃分

從《易經》開始萬事萬物被分成了陰陽,這樣複雜的事物一下子就有序化了、簡單化了。按照一分為二的法則,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也就是太極分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

在《黃帝內經·素問》第六篇《陰陽離合論》中卻有一種特殊的分法,不是一分為二,而是一分為三,於是有了一個嶄新的概念叫「三陰三陽」。這是很了不起的,是《黃帝內經》的偉大發現!

「三陰三陽」不僅指導了人體十二經絡理論,而且指導了張仲景《傷寒論》六經辨證體系。

「三陰三陽」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有什麼內在的秘密呢?

「黃帝問曰:餘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天復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陽予之正,陰為之主。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

「我聽說天屬陽,地屬陰;太陽屬陽,月亮屬陰」,大月小月三百六十天為一年,人也是和它相應的。如今你說的三陰三陽,不和一陰一陽相對應,是怎麼一回事呢?

岐伯回答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陰陽啊,是可以不斷分離的,可數出幾十個,推導出幾百個,數出幾千個,推導出幾萬個,數都數不清楚啊,但是這其中的精要只有一個。

岐伯的這個回答,重點在說陰陽在自然界和人體身上都是可以不斷劃分的,是永遠也數不盡的,但是卻是可以統歸於「一」就是一陰一陽,一陰一陽最終同歸為一氣。這就是莊子說的「通天下一氣耳」。

這一篇的名稱為什麼叫「陰陽離合」?

「離」就是分離,「合」就是相合、統合。

陰陽好比夫妻,夫妻是相對獨立的,是可以分離的,但夫妻是相愛的,他們的心是相合的,是一心一意的。

「離」表示陰陽無限可分,這一篇特指分為「三」就是三陰三陽;

無論陰陽怎樣分離,但歸根結底可以通歸於「一」,三陽歸於一陽,三陰歸於一陰

為什麼要分為「三」呢?

其實「三」這個數字在我國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老子》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所以說,一切萬物都是由三推開而去,進行衍化的。

《黃帝內經》把《易經》的「一分為二」和《道德經》的「三生萬物」結合在一起,創立了「三陰三陽」學說。

「三陰三陽」是怎樣分出來的呢?

岐伯說:「天復地載,萬物方生。」由於天的覆蓋,地的承載,萬物才能出生。在萬物還沒有從大地冒出頭,還在陰的地方,叫做陰中之陰;剛從大地冒出頭的,叫做陰中之陽。

這就開始進一步劃分了,從陰中又可以進一步分出陰陽,叫陰中之陰、陰中之陽;從陽中又可以進一步分出陰陽,叫陽中之陰、陽中之陽。

《金匱真言論》講一天的晝夜變化,總的來說白天為陽,黑夜為陰,但如果進一步劃分,白天以中午午時為界,午時之前太陽是上升的,是陽中之陽,午時以後太陽是下降的,是陽中之陰;黑夜為陰,一般以半夜子時為界,子時之前陰氣是加重的,是陰中之陰,子時以後陽氣開始萌發,是陰中之陽。

一年四季來說,春天和夏天天氣溫熱,是屬於陽的,但春天和夏天比,春天沒有夏天熱,所以是少陽,夏天就是太陽;秋天和冬天天氣寒涼,比較而言,秋天是涼,冬天是寒冷,所以秋天是少陰,冬天是太陰。

陰陽對萬物起什麼作用呢?

岐伯說:「陽予之正,陰為之主」,

陽氣給予萬物生長的熱量和正氣,陽是萬物的父親;是萬物的主宰,是萬物的母親。雖然說萬物生長靠太陽,但是萬物同樣離不開大地,要靠大地承載。就像一個人既要有父親,又要有母親,父母陰陽相互配合,生命才得以在天地間存活。

岐伯總結四季的作用——「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

萬物在春天生發,在夏天盛長,在秋天收穫,在冬天封藏。如果天地失常的話,萬物就閉塞不通。陰陽的變化,反應在人身上,也是可以推算的。

岐伯說到這裡只是說了二陰二陽,並沒有說三陰三陽。所以黃帝就問:

「帝曰: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岐伯曰: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衝。」

黃帝說:請您講講三陰三陽的離合——分離與合併。

岐伯回答:聖人面向南方站立,前方名叫廣明,後方名叫太衝。

古人說「坐北朝南」,其實不管你站著,還是坐著,都是面朝南(陽)叫「廣明」,背對北(陰)叫「太衝」。

古人看風水四句話:「前有照,後有靠,左青龍,右白虎」

這裡的「前」就是南方,「後」就是北方。南方是朝陽的,當然明亮、光明,前方要開闊,視野好,光線好,所以叫「廣明」。

北方要有靠山,為什麼?因為我們北半球,到了冬天,北風、西北風寒風凜冽,所以要有山來遮擋這股寒風,當然在城市沒有山怎麼辦?後面有高樓,也相當於是山。

南方為火,北方為水,所以叫「太衝」,「衝」原來寫作「沖」,是三點水,水字旁,意思是水流搖晃,就是水。

為什麼岐伯要說自然界南北方位呢?

其實是為了說明人體結構,古人不是在屍體上去解剖人體,而是把人放在自然界中去觀察人體。

在人身體上,南面就是頭,北邊就是腳。為什麼?

因為南方熱、北邊冷,我指的當然是我們北半球。熱是火,火是往上的,所以是頭;水是往下的,所以是腳。

「太衝」這個詞,在自然界是北方,在人體身上有一個太衝穴位,就在腳上,足背側,第一、二腳指頭後方凹陷處,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這個穴位可以消氣、緩解情緒。還有一條經脈叫「太衝脈」,《上古天真論》中說過,太衝脈有一個分支就是從腳上內踝骨後分出,走在足背上。

這樣一來,自然界的南北方位就成為人的頭和腳的坐標,三陰三陽在人體身上就很清晰地顯示出來了。

來源丨喜馬拉雅FM 張其成講《黃帝內經》37.【陰陽離合論篇】

「我愛國學」徵文活動 開始啦~

親愛的小夥伴們,你熱愛國學嗎?

學習國學後對你的學習、生活、社交有哪些影響?

學習國學後,身邊的朋友親人們感受到你的變化了嗎?

歡迎投稿(長短不限,真實就好),郵箱:291294573@qq.com

就有機會——免費獲得喜馬拉雅FM《張其成講<易經>》兌換碼

相關焦點

  • 俗語說「睡覺不能腳朝西」是什麼緣故?迷信還是科學?提前了解
    古語常說"藥補不如食補",其實良好的睡眠也是使人體健康的重要途徑。古人歷來注重睡眠健康,所以他們連睡覺的方向都講究,這個說法就是睡覺的時候腳不應該朝西,但是我們現在基本上不講究這個,其實也不是完全的迷信,還是值得理解的。從遠古部落時代起,我國人民就習慣於將房屋朝南而建。
  • 睡覺不能腳朝西、頭朝東,到底有沒有道理?今天才明白
    睡覺不能腳朝西、頭朝東,到底有沒有道理?今天才明白在家裡,老一輩們總說「枕頭睡不對,躺躺人就累。」睡覺就得是讓心臟先睡,等它放鬆了舒服了,人才能放心睡,這麼睡覺,人才能越睡越精神。還有這幾句「腦袋對風吹,身上暖烘烘,兩腳對風吹,醫生開藥方」「房子南北通,睡覺別開窗,穿堂風一吹,傷錢又傷身」「上床別亮燈,起早精神好」「想要睡個輕鬆覺,可別腳朝西來、頭朝東」。瞧瞧,從古至今,老祖宗留下的這睡覺的學問還真不少,那今天咱們就好好說說這「睡覺不能腳朝西、頭朝東」的道理。
  • 「睡覺不能腳朝西」,真有科學依據?看完後希望你能改改睡覺方位
    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睡覺不能腳朝西」這句老話,意思就是說在睡覺的時候腳不要朝西,頭不能朝東,也就是說不能保持東西方位這個方向,這種睡眠方向會影響睡眠質量,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真的有科學依據嗎?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睡覺不能腳朝西」,真有科學依據?
  • 老話說睡覺不能腳朝西,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句話,就是睡覺的時候腳不能朝西,而且大家可能也聽說過這句話,在睡覺的時候頭最好也不要朝西,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呢?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除此之外我們中國人自古就有陰陽之說,而朝南的方向往往可以獲得足夠的陽光,使人體充滿陽氣,而且我們的地球上都有磁場,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上也會有磁場。
  • 俗語「要想睡得輕鬆,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什麼意思
    俗語「要想睡得輕鬆,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什麼意思文丨蟈蟈說事兒俗語是我國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財富,在歷史發展的長河當中,俗語對我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句俗語是:要想睡得輕鬆,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它想表達的是,如果一個人想睡得舒服,就不要把腳朝向西邊頭朝東邊。對於他們來說,這句話是有依據的。古人認為南北方向存在著磁場,如果我們按著東西方向睡,夜裡會受到磁場的影響,睡覺睡得不踏實,會出現焦慮、煩躁的狀況。如果利用磁場南北方向睡,就不會受到影響,夜裡就會睡的非常香。
  • 很多老人相信「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影響我們睡眠好壞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神經的緊張或者是情緒的焦慮等都會引起睡眠質量變差,而有一部分老人相信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這有什麼科學依據嗎?中國古代講究陰陽學說,面朝太陽為陽,背朝太陽為陰,因此建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可以直接接受太陽的光照,增加室內的溫度,也就是典型的「聚陽」。而現代肯定是不怎麼相信陰陽學說的,那就用現代的知識來解答這個問題。
  • 東西、南北在古代用左右、陰陽怎麼表示?
    中國古人所用的書面語文言文是以文雅的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一些詞語為了達到此效果就會用其他表示,東西、南北用左右、陰陽表示就是其中一種。陰陽是具有統一、對立和互化是一個簡樸而博大的中國古代哲學,這裡只討論其所代表的南北方向。從古代傳下來的地名所蘊含的文化元素中就有以上成分,比如汾陽,汾陰(位於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就是以汾河為界而起的名字,這裡的陰指的就是河的南面,山的北面。陽指的就是河的北面,山的南面,如下圖所示。這也是我們位於北半球所感受到的太陽照射情況。
  • 陰陽學說簡介(附語音)
    這裡的「天」指的就是大自然、自然規律的意思,結合起來講,就是黃帝說,跟「天道」相應是生命的根本,生命的根本是什麼呢?就是陰陽。我拿出一點時間來跟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什麼是陰陽?《黃帝內經》以後會反覆的講陰陽,我們在將來的學習當中也會反覆地提及陰陽,在這裡我首先給大家把陰陽介紹一下。
  • 「陰陽」並不是指男女,萬物皆有陰陽
    圖片來自網絡人體也是會分陰陽,你可以把手伸出來,手心和手背哪個為陰?哪個為陽呢?當然手心為陽,手背為陰,因為冷的時候就會握拳縮在一起,熱的時候就會張開。手心手背如同陰陽,永遠分不開。圖片來自網絡那麼兩隻手是不是也要分陰陽呢,當然會分。那麼就會有人問了,怎麼兩隻手還有陰陽呢?你常用的右手,右手則為陽,比較笨拙的左手則為陰。那有的人常用左手,則左手為陽,右手為陰。這都是相對的。
  • 睡覺該「腳朝西,頭朝東」還是「腳朝北,頭朝南」?很多人睡錯了
    睡眠對我們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天1/3的時間都會用來睡覺,但忙碌了一整天之後,身體已經感到精疲力盡,睡一個美美的覺,身體能夠恢復精力,得到充足的休息。良好的睡眠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恢復精力,還能提高免疫力,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對身體有重要作用,一個好的睡眠對人體是非常重要的。
  • 南北通透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南北通透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20-12-02
  • 睡覺時「腳朝西,頭朝東」或「腳朝北,頭朝南」,哪個姿勢更好?
    1.頭朝北,腳朝南若按照地球的南北極來劃分的話其實身體,也會受到磁場的影響,如果在睡覺的時候,能夠使身體順應磁場,那麼對於身體的代謝以及更好的休息來說,將會是非常有幫助的。只不過,人們也不清楚,到底是怎樣的姿勢才會順應。
  • 陰陽 ▎ 走進「陰陽」(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從中原的角度來看,東南為大海、西北為高原,東南為兌宮方位,西北為艮宮方位,正好符合《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所揭示的規律,這就是為什麼在中華大地上孕育出的人群有無比的創造力,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與智慧,這樣才有了中華民族至少六千年的生生不息。也正是由於艮兌的陰陽作用,使得中華大地上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發明、新的創造,能永世存在和發展,不斷適應時代的變遷,勇站潮頭。這些都是化育功能的表現。
  • 中國有「買東西」的傳統,為何不是買「南北」?有兩層說法含義
    我們平常逛超市、市場,經常會說去買點東西,「東西」這個詞現如今已經成為實體物的代名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下,有一些詞語語境的不同,他們所代表的含義也不太一樣,這一點也頗讓學習中文的老外感到頭大,但中國人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文化傳統,自然只有本國的民眾明白。
  • 睡覺東西方向好,還是南北方向好?這裡的講究還真不少!
    至於說睡覺時的頭腳方向,更是流傳著許多有趣的說道兒。其中有認同南北方向的,也有贊成東西方向的,可謂是見仁見智,各有所好,給人一種茫茫然、無所適從的感覺。舉個慄子。被後人譽為「藥王」的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對人體睡眠有過認真的研究,並在其著作《千金方》一書中有詳細的記載:「頭勿北臥,勿安床。」「凡人臥,應講究春夏向東,秋冬向西。」由此可見,他不僅對南北方向睡眠持反對意見,而且對東西方向還作了進一步闡明。孫思邈作為養生學家,自然是言之有據。
  • 風水知識: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的作用
    從這種角度上看,它既是家庭成員的定位圖,又是陰陽定位圖。從陰陽角度看不合太極之理。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必須陰陽相配才能和合,才能繁衍後代。把這個道理運用到風水上,就是方位的陰(水)和陽(砂)相配就會產生吉的結果;陰陰相配和陽陽相配就會產生兇得的結果。
  • 俗話說:睡覺不能腳朝西?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不少人還蒙在鼓裡
    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睡覺不能腳朝西這種說法,老一輩的人都有這樣的講究。畢竟睡眠是人體最好的補藥,所以在睡覺的時候有些注意事項,我們還是應該了解的。想要身體更加健康,保持優質的睡眠顯得極為重要,而「睡覺不能腳朝西」,這句話應運而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呢?不少人還蒙在鼓裡。俗話說:睡覺不能腳朝西?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
  • 人體中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中醫的聖典中醫理論界的聖經《黃帝內經》說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古代醫學,把人體的陰陽看的很重要,一切診斷病症與治療疾病,無不是從分辨陰陽來入手。現在社會上的人們,很少有讀《黃帝內經》的。給道家的理論也知之甚少。加上中醫給大家講陰陽的時候,往往用的都是古醫術的理論。所用的語言有很多是從古代的醫書中延傳下來。現在的人們很難去理解,因此造成人們對陰陽的一些誤解,或者感覺到很難掌握。道家講大道至簡,自古以來醫道不分家。
  • 道家《太平經》中「天人相應」觀點:萬物都是陰陽相合的產物
    道家《太平經》中「天人相應」觀點:萬物都是陰陽相合的產物 | 文 青衫文齋據範曄《後漢書·襄楷傳》說,順帝(126-144)時琅琊天花亂墜,宮崇獻上《太平青領書》170卷,該書是方士于吉在典陽泉水上所得神書,其書以陰陽五行為宗,而多巫覡雜語,
  • 走進「陰陽」(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從中原的角度來看,東南為大海、西北為高原,東南為兌宮方位,西北為艮宮方位,正好符合《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所揭示的規律,這就是為什麼在中華大地上孕育出的人群有無比的創造力,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與智慧,這樣才有了中華民族至少六千年的生生不息。也正是由於艮兌的陰陽作用,使得中華大地上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發明、新的創造,能永世存在和發展,不斷適應時代的變遷,勇站潮頭。這些都是化育功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