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飛船被擊中,1400℃高溫席捲機艙,7名太空人無一存活

2020-11-02 猩猩科學頻道

在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飛船發射升空,將太空人加加林送上地球軌道,拉開了我們載人航天的序幕。當然,最初的飛船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完成一次太空飛行以後就不會再次飛行了,所以載人航天的成本非常高。不過現在越來越多可重複利用的飛船出現,進一步降低了太空飛行的成本。而說到可重複飛行的飛船,除了現在經常看到的SpaceX公司的龍飛船以外,NASA還有一款已經退役的飛船,即太空梭。和其它飛船相比,太空梭更大,飛行能力更強。

太空梭的出現

雖然美國一開始在航天領域的競賽中處於下風,但是後來憑藉阿波羅載人登月一舉反超蘇聯,隨後在阿波羅登月項目即將拉下帷幕之際,NASA就準備開始研製一種可以重複使用的飛船,在1972年確定了太空梭的設計方案。這個時間節點,其實剛剛好是與阿波羅登月項目是銜接到一起的,因為最後一艘阿波羅17號飛船就是在1972年發射的。

和其他的飛船相比,太空梭使用了可回收重複使用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可多次使用的軌道飛船,還有2個不可回收的外掛燃料貯箱。從外形來看,這3個主要的部件都很顯眼,因為一般的飛船都是放在火箭的整流罩內,我們是看不到火箭內的飛船的,但是太空梭直接「掛」在燃料罐和助推器旁邊,一眼就可以看得到。1977年第一架太空梭企業號原型機誕生,隨後在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載人太空梭「哥倫比亞」號發射升空,在它的飛行生涯內,一共完成了28次太空飛行任務。在1993年11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軌飛行時間長達14天13分,創下了它的一個飛行紀錄。

太空梭的長度達到56米,翼展達到24米,起飛重量達到2040噸,起飛推力達到2800噸,有效載荷達到29.5噸,每一次飛行最多可以搭載8名太空人,單次在軌飛行時間可以長達1個月。按照設計壽命,這一種太空梭可以重複使用100次。在發射階段,太空梭需要用運載火箭垂直發射升空,但是在完成太空飛行任務以後,卻像飛機那樣滑翔在飛機跑道上著陸,而不是採用降落傘、反推裝置進行軟著陸。由於太空梭的運載能力很強,所以可以發射一些很大型的太空飛行器,如哈勃望遠鏡、國際空間站艙段等都由太空梭發射升空。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

雖然太空梭的運載能力強悍,但是出現了2次嚴重的事故,其中一個是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階段發生爆炸,另一個則是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2004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完成了太空飛行任務返回地球時,在空中解體墜毀,在大氣層中劇烈摩擦產生的溫度高達1400℃,這些高溫的空氣席捲機艙,導致機體融化,飛船內的7名太空人無一生還。

根據後續的研究,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之所以在返回地球出現解體,是因為在發射階段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因為太空梭在發射升空後不久,燃料箱脫落了一塊泡沫碎片,這些碎片擊中了太空梭左翼前緣的隔熱材料,留下了安全隱患。可能有一些朋友並不怎麼理解,為什麼一塊泡沫碎片能夠導致這樣的事故?因為飛船在發射升空以後,已經達到相當快的速度,這些小碎片的碰撞,都可能會導致出現機體出現損傷。當太空梭高速進入大氣層返回地球時,隔熱層出現了問題的情況下,就導致了機體的融化,最後釀成了事故。

太空梭拉下帷幕

雖然太空梭的運載能力很強,飛船也可以重複使用,但是最後還是全部退役了。而這些太空梭退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安全係數相對較低,太空梭一共有5架,其中2架都出現了嚴重的事故。除此之外,雖然可以重複使用,但是它的發射成本卻相當高昂,飛行一次就需要5億美元。而且,由於太空梭的運載能力太強了,在國際空間站建設完成以後,就沒有其他的大型太空飛行器需要發射了,總不能用運載能力近30噸的飛船將一些數百公斤、數噸的衛星發射升空吧,這樣是不是有點浪費了?還不如直接用火箭將衛星打上天更直接便捷。所以,綜合多方面的因素,NASA就讓太空梭在2011年退役了。

也是因為太空梭的退役,讓NASA在過去近9年時間內陷入了窘境,因為他們當時除了太空梭以外,並沒有其他的載人飛船,所以NASA的太空人往返地球與國際空間站之間,都需要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NASA沒有載人飛船?這顯然不符合航天強國的身份,不過現在NASA已經可以擺脫這樣的局面了,因為現在SpaceX公司的龍飛船已經能夠完成將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的任務。

相關焦點

  • 航天飛船機身出現裂縫,2000度高溫席捲機艙,7名太空人無一存活
    在一次航天事故中,航天飛船機身出現裂縫,2000度高溫席捲機艙,7名太空人無一存活,這就是航天史非常著名的「挑戰者號」事件。當時挑戰者號準備發射的那天,發射場地的外圍聚集了無數的航天愛好者,他們都希望能夠親眼目的太空梭升空的畫面。在當時的世界上發射進太空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所以太空梭這種能夠重複利用的設備絕對是一個「黑科技」。
  • 7名太空人無一生還!因一小條裂縫,2000度高溫瞬間湧入機艙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所謂的第一強國,其航天史上就有過很多事故,其中最為慘烈的,就要數「挑戰者號」載人火箭的失事,據悉只是因為一條非常小的裂縫,2000多度的高溫瞬間就湧入了機艙,這次嚴重的事故導致了船上7名太空人無一人生還。
  • 這艘載人登月飛船發生爆炸,3名太空人安全返回,創造了一個奇蹟
    在整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中,也並不是完全的一帆風順,阿波羅13號飛船在奔赴月球之旅中甚至發生了爆炸,不過幸運的是太空人都順利返回了地球,創造了一個奇蹟。對於太空人來說,這是很致命的問題,因為氧氣是必不可少的物資,飛船的載荷有限,所以搭載的氧氣也是有限的,現在失去了兩個氧氣罐的氧氣,氧氣變得更加稀缺。在氧氣罐發生爆炸以後,指揮/服務艙供電系統的電力也所剩無幾,三名太空人被迫擠在登月艙內。
  • 這艘載人登月飛船發生爆炸,3名太空人安全返回,創造了一個奇蹟
    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飛船、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等。對於太空人來說,這是很致命的問題,因為氧氣是必不可少的物資,飛船的載荷有限,所以搭載的氧氣也是有限的,現在失去了兩個氧氣罐的氧氣,氧氣變得更加稀缺。在氧氣罐發生爆炸以後,指揮/服務艙供電系統的電力也所剩無幾,三名太空人被迫擠在登月艙內。
  • 美歐指定四名太空人,今年搭乘載人龍飛船前往空間站
    ·查裡(Raja Chari,前飛行員)、湯姆·馬什伯恩(Tom Marshburn,醫生)和歐洲航天局(ESA)太空人馬蒂亞斯·毛雷爾(Matthias Maurer),已被指派於2021年秋天乘坐SpaceX載人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 飛機剛剛起飛82秒,1400度空氣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當場喪命
    太空梭又被稱為「太空穿梭機」,它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它是一個「混合體」,既像有翅膀的太空船又像飛機,能像太空飛船一樣在軌道上運行,也能像飛機一樣平穩著陸。一般來說,太空梭能夠容納7個人,其中包括4個科學家、3個機組人員,它能夠完成許多任務,比如釋放衛星、回收和維修衛星、進行科學實驗等。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 送4名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
    2020-11-16 09:44 · 稿源:站長之家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16日 消息:美國當地時間11月15日,馬斯克旗下的火箭公司SpaceX將四名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這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讓太空人搭乘私人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軌道
  • 美國「龍」飛船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搭乘4名太空人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15日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目標是將4名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11月15日,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由一枚「獵鷹
  • NASA官員希望明年用載人「龍」飛船發射俄羅斯太空人
    NASA已報送一項協議草案,以由政府審批,擬在一項無資金往來安排下允許俄羅斯太空人於明年開始乘用美載人飛船。作為回報,俄將繼續用聯盟號飛船來運送美方和其它國際夥伴的太空人,只是用不著再為得到聯盟號飛船上的座位付現錢了。取而代之的是,NASA將為俄方太空人提供乘用太空探索公司載人「龍」飛船和波音公司「星際飛船」的機會。
  • 載人龍飛船凌晨成功返回地球,將在1個月後搭載4名太空人再次發射
    spacex公司於2020年5月30日(北京時間5月31日)發射,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私人企業發射的載人飛船,發射的時候美國總統川普也來到現場觀看,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由於飛船高速與大氣摩擦,產生近2000℃的高溫,會出現黑障區。
  • 聯盟MS-11載人飛船復飛後順利升空:三名太空人出徵國際空間站
    北京時間今晚19點31分左右,「聯盟MS-11」載人飛船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發射場成功升空。飛船上有三名太空人,分別是來自NASA的Anne McClain、加拿大太空人David Saint-Jacques和俄羅斯太空人Oleg Kononenko。
  • 返回飛船為何存在高溫,飛離地球不存在呢?
    返回飛船為何存在高溫,飛離地球沒有呢?如今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我們對於地球之外的世界越來越嚮往,而現階段想要脫離地球,全部都是依靠航天火箭之力向太空傳輸,然而不管是載人航天或者是貨運飛船,它們不同於衛星,是一次性用品,一旦進入太空之後,只能永遠的停留,為此向載人航天它們在完成任務之後,究竟是怎麼能從新返回地球?
  • 美國「龍」飛船首次執行商業載人飛行任務 太空人成功進入國際空間站
    經過逾兩小時的艙內壓力檢測,本次任務的4名太空人於美東時間11月17日凌晨1時40分進入國際空間站。這是SpaceX為美國宇航局(NASA)首次執行商業載人飛行任務(Crew-1)。美聯社消息,美東時間11月15日晚7時27分,「獵鷹9」號火箭從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39號發射臺發射升空,它將載人「龍」飛船上乘坐的4名太空人送入軌道。經過27個小時的飛行後,飛船完成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經過逾兩小時的艙內壓力平衡和檢測後,穿著紅色Polo衫的太空人們進入國際空間站。
  • SpaceX載人飛船返回地球
    本次試飛主要是為了對載人龍飛船進行各項驗證,通過評估之後,龍飛船將正式執行NASA與SpaceX籤訂的「商業載人項目」,預計首次正式載人飛行將在今年9月份進行,屆時將有四名太空人飛赴國際空間站。這裡要簡單說一句,所謂的服務艙,SpaceX使用的是Trunk一詞,而不是Service module,但從作用上看有點類似於服務艙,目前尚無統一的翻譯。龍飛船的服務艙是非加壓的,可以搭載對氣壓不敏感的貨物。在飛船返回地球的時候,首先要靠飛船自身的氣動阻力減速,這就要求其切入地球大氣的角度非常重要。
  • 馬斯克的大新聞:SpaceX 商業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今天早晨,馬斯克的 Space X 商業航天公司成功完成了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馬斯克的飛船此次共搭載4名太空人,目的地是國際空間站。4名太空人預計在太空執行180天的任務,而馬斯克的飛船也將在太空等待180天,待任務完成後將4位太空人送回地球。此外,這艘 Space X 飛船可以重複利用,意味著經過檢修後,這艘飛船可以繼續承擔接下來的航天任務。這也是世界上首次正式的,由企業負責的載人航天任務。本次的飛行任務由3位美國太空人和一名日本太空人擔當。
  • 太空人回來了!Space X載人飛船完美降落
    8月2日,商業載人飛船北京時間8月2日7:35,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正式分離。在分離時,龍飛船和它的軀幹大約重27600磅。為了保障返航,NASA 和 SpaceX 為載人龍飛船在佛羅裡達海岸附近提供了7個備選降落點。
  • NASA太空人乘坐「載人龍」飛船安全返航
    在隨國際空間站繞地球飛行超過2700萬英裡後,NASA太空人鮑勃·貝肯和道格·赫利搭乘SpaceX「載人龍」飛船安全返回地球。「奮進號」的「載人龍」飛船,艙口關閉並釋放閂鎖後,太空艙發動引擎將自己從對接埠中推出,飛船在7:35開始返航。
  • 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2030年載人登月?還只有一個國家能做到
    空間更大,能坐6-7人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神舟「飛船內部空間更大,可同時容納6-7名航天員或3名航天員加上500kg貨物。新飛船上所應有的新型隔熱材料能承受3000度的高溫考驗。高溫承受能力對於從月球返回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從月球返回時的速度比從近地軌道返回更高,進入大氣層後溫度也會更高,飛船必須要能夠承受高溫。
  • 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第一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運載4名太空人上天
    馬斯克再次站到世界焦點之處,因為剛剛他旗下航天公司spacex成功地發射了一艘「載人龍」飛船,將四名太空人送上太空,奔向國際空間站。本次飛行一共載了4名太空人,分別是3名來自美國的太空人和1名來自日本的太空人。有意思的是,這4名太空人中有男太空人,也有女太空人;有白皮膚的太空人,有黑皮膚的太空人,也有黃皮膚的太空人;有美國本土的,也有美國之外的。
  • 一文速覽SpaceX首次載人商業發射 四名太空人在太空生活半年
    騰訊科技訊 SpaceX Crew-1任務也被稱為USCV-1或Crew-1,這將是載人龍飛船的首次正式載人航天任務。載人龍飛船堅韌號已經在世界標準時間2020年11月16日00:27:15(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6日08:27:15)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將遠徵64號任務的四名機組成員送往國際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