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什麼這麼熱,是小冰河期與溫暖期交替出現的結果嗎?

2020-11-23 騰訊網

心靜自然涼的壹讀君|吳銳

最近看新聞上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布論文稱,由於氣溫不斷上升,我國華北平原到2070年至2100年,將不再適宜人類居住,戶外工作者將可能有生命危險。哎呀媽!那時間不多了!問題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今年格外熱!不是錯覺吧?

首先,我們來看看氣溫是真的在不斷升高嗎?去年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顯示,2017年亞洲陸地平均氣溫比1981年至2010年間的平均值高出0.74攝氏度;我國自1951年以來,地表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升高0.24攝氏度,高於全球平均增幅,而且北方地區升溫明顯高於南方。

今年七月,我國各地更是氣溫普遍比常年同期偏高,遼寧、吉林、重慶、山東、河南等地偏高2攝氏度以上。多地氣溫突破當地歷史極值,重慶7月高溫日達20天,是常年(1981—2017年)7、8兩個月高溫日平均天數之和。

溫室氣體是萬惡之源嗎?

看來我國氣溫在不斷升高是沒錯了,那麼天氣變熱是否真是溫室效應造成的呢?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太陽的短波輻射到達地面後,使地表受熱,然後又向外釋放出長波熱輻射,並被大氣吸收,從而使大氣溫度不斷上升。溫室氣體會增加對長波輻射的吸收,從而使全球氣候變暖。

人類每年燃燒的化石能源會向大氣排放220億噸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溫室氣體濃度不斷上升。比如北京市,二氧化碳濃度每年平均增長0.57%

那麼溫室效應真的是我國氣溫上升的罪魁禍首嗎?如果真是這樣,由於整個大氣層都有溫室氣體分布,那麼不僅近地面的大氣溫度會逐年上升,高空大氣的氣溫也應該逐年上升,那麼事情果真如此嗎?

一項研究顯示,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國大氣對流層中下層的溫度變化趨勢並不明顯,平均每十年才升高0.05攝氏度,也就是說依照這個速度,100年才僅僅提高0.5攝氏度。而平流層(地表上空10到50公裡)底層的溫度更是逐年下降,平均每十年下降0.17攝氏度。這就奇怪了,如果溫室效應作用如此強烈,為什麼平流層底層氣溫卻還逐年下降呢?

不斷的城市化真的好嗎?

部分科學家認為,造成我國氣溫不斷上升的因素中,城市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熱島效應。它的影響可能比溫室效應更值得關注。

1833年,英國氣候學家萊克·霍華德對倫敦市區和郊區的氣溫進行了對比,發現城區氣溫比郊區高的現象,首次提出了熱島效應的氣候特徵。

之所以會有熱島效應,是因為城市的水泥、柏油路、混凝土建築的面積佔到70%以上。這些材料比綠地、水體更容易吸收太陽輻射,而且熱容比低,升溫速度快。比如同樣質量的水泥升溫1攝氏度,要比土壤需要的熱輻射少得多。

面積不斷擴大的城市就像太陽能熱水器,對太陽輻射使勁吸熱。

此外,城市中的工廠、汽車、空調等都會向外界大氣排放大量熱輻射。有研究顯示,西安市全市的空調一個小時內排出的熱風可以把未央湖加熱成溫泉,湖水溫度提升10攝氏度;北京地區的建築物人為排放的熱量最多可使氣溫升高0.4攝氏度。

華北師範大學一項研究顯示,1983年,由於熱島效應,上海城區氣溫比郊區高0.67攝氏度,隨著城市化不斷發展,到2009年,上海城區比郊區氣溫高出1.1攝氏度。城市熱島還會增強空氣對流,空氣中的煙塵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凝結核,造成城市降水比郊區多。

城市面積不斷擴張,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城市溫度逐年升高,並且會帶動郊區的氣溫上升,並進而影響一個地區的平均氣溫。上海由於熱島效應,造成市區和周邊郊區每十年升溫0.34攝氏度。

我國大城市熱島效應對每年氣溫上升的貢獻達47%;中等城市的熱島效應對升溫的貢獻為30%以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華北地區的夏季,熱島效應對氣溫增加的貢獻接近100%。

氣候變暖的成因依然存在謎團

城市熱島效應和年平均氣溫的不斷上升,並非我國獨有的問題,是一個全球問題。在過去40年裡,北極夏季海冰面積減少了近一半。只剩下約350萬平方公裡。

就在幾天前,北極圈甚至出現了罕見的32攝氏度高溫,造成冰川迅速融化。瑞典、冰島、芬蘭、挪威這些深入北極圈的國家最近都出現了破紀錄的高溫,北極圈內甚至發生了數十場森林大火。

全球氣溫升高,除了我們上文提到的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兩種可能因素之外,還有一種科學觀點認為,這根本就不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因為在自然界,原本就存在小冰河期和溫暖期交替出現的情況。翻看歷史,如果在一個1000年的大跨度範圍來看,公元11世紀晚期13世紀中期,都出現了全球氣溫升高的時期,升高幅度和今天的高溫天氣相比也並不遜色。如今氣候變暖可能正是一個新的溫暖期的到來。

近千年來每百年的氣溫距平

看到這種解釋,身為人類的壹讀君罪惡感減少了很多!但是所謂的小冰河期的結束終究只是一種假設,萬全之策還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從今天起,為了美好的綠色家園,為了北極熊,關空調,死扛!

參考資料

1.《1951—2010年中國氣溫變化及其分區》,韓翠華,郝志新,鄭景雲,《地理科學進展》

2.《北京大氣中主要溫室氣體近10年變化趨勢》,劉強,王躍思,王明星李晶,劉廣仁,《大氣科學》

3.《城市人為熱排放分類研究及其對氣溫的影響》,張弛,束炯,陳姍姍,《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4.《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機理及其作用規律》,彭保發,石憶邵,王賀峰,王亞力,《地理學報》

5.《中國氣溫變化研究最新進展》,任國玉,初子瑩,《氣候與環境研究》

6.《近百年中國氣溫變化中的不確定估計》,李慶祥,董文杰,《科學通報》

7.《近15a中國氣溫變化趨勢分析》,範蘭,呂昌河,《沙漠與綠洲氣象》

相關焦點

  • 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少℃?小冰河期2020年是真的嗎
    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少℃ 小冰河期其實就是指相對較冷的時代,但是也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冷,比瞬間毀滅任何動植物的冰川期還是要溫暖很多的,以明朝時期的第四次小冰河期為例,當時基本上糧食都出現了減產,降溫可達30-60℃,即便是在福建、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也都天降大雪,河流封凍。
  • 地球在寒冷期與溫暖期交替出現,下一個輪到冰河時期的到來
    首先,根據地球自身的生長規律來說,在遠古地球時代,地球上的氣候變化主要是以寒冷期以及溫暖期交替出現,也就是說,地球每過一億年就會發生一次氣候的改變,大體上來說,一億年的寒冷期以及一億年的溫暖期,不過,這也是一個官方數據
  • 今年四川為什麼這麼熱有什麼原因 盆地地形是重要原因
    今年的四川為什麼這麼熱?這是很多人好奇的問題,大熊貓們都一直待在空調房裡抱著冰塊不撒手。快來看看這其中的原因吧!   盆地地形造成炎熱天氣   首先,四川盆地受副熱帶高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而在夏季我國普遍高溫,四川等長江流域地區又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加劇了它的高溫程度。
  • 是暖冬還是小冰河期?
    「當時外媒推測『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可是那段時間的低溫天氣不足以和中國明清時期的『小冰河期』相比。」第二次是在2008年至2009年期間,我國華東、華南等地區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大雪天氣。有國外媒體稱「千年極寒」即將到來。但所謂的「極寒」天氣只是曇花一現。全球變暖,極端天氣的發生將更頻繁世界氣象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在全球最熱年份榜單上,前13位都出現在過去15年中。
  • 今年為什麼會這麼熱?別怕,明年會更熱!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一種感覺,今年比去年熱,其實這不是錯覺,這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現狀。我們可以比較去年,前年,我們就會發現,今年的夏天的確要比之前的年份熱。在今年的七月份,我國各地的溫度明顯比去年的同期溫度要高,甚至在東北的遼寧,吉林等地也是氣溫比去年上升了2攝氏度,這是很難出現的情況,甚至在吉林還出現的高溫預警。
  • 科學家預測小冰河期出現,無夏之年或將到來,人類該怎樣應對?
    極端惡劣天氣的頻繁出現讓我們越來越關注氣候天氣的話題,小冰河期在今年也是數度成為熱點話題。其實也不止這種國際性的話題,我們身邊但凡有特殊天氣發生基本上都會火遍朋友圈,「我的車是不是又被砸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疑問,你看看這「冠狀冰雹」你就知道了。
  • 科學家預測小冰河期出現,無夏之年或將到來,人類該怎樣應對?
    極端惡劣天氣的頻繁出現讓我們越來越關注氣候天氣的話題,小冰河期在今年也是數度成為熱點話題。其實也不止這種國際性的話題,我們身邊但凡有特殊天氣發生基本上都會火遍朋友圈,「我的車是不是又被砸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疑問,你看看這「冠狀冰雹」你就知道了。這三天兩頭的大雹子著實讓我有了一種每天出門必須要夾著我高價搶購的頭盔出門的衝動,萬一被砸在了地上那可咋整!?
  • 太陽活動減弱60%,10年後或進入休眠期,地球會迎來冰河期嗎?
    今年5月的時候,北極迎來了歷史罕見的38度高溫,還出現了甲烷的爆發,進入7月之後,高溫的影響讓沿海地區再一次遭遇了罕見的連續性強降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自然災難也在不斷上演。通過近年來氣候的不斷變化,我們可以看出,地球的生態正在加速惡化。前段時間,科學家又重新提起了「氣候臨界點」,有關「氣候臨界點」的概念很早就在《自然》雜誌上公開發表過。
  • 小冰河期已來臨?
    英國《每日郵報》稱,今年的寒冬顯示「小冰河期已來臨」。《每日郵報》原文 裡面的句子是「...suggest that we could even be heading for a mini ice age...」顯然,翻譯者直接忽略了could和even這兩個表不確定的詞。
  • 為什麼今年國慶長假格外冷 2020國慶假期為什麼這麼冷
    導語:今年國慶8天長假到今天已經正式結束,而很多人在國慶期間都有一個感受,那就是格外的冷,一般往年國慶很多地方都還比較熱的。那麼,到底為什麼今年國慶長假格外冷?你知道2020國慶假期為什麼這麼冷嗎?一起來了解。
  • 嚴寒襲卷,小冰河期來了嗎?
    有沒有覺得今年的冬天比以往都冷?去年還露著腳踝四處招搖,今年出門領個快遞,都會感冒到懷疑人生。還在11月份,冰凍、暴雪、大風就橫掃東北,最近浙江、湖南、江西等中南部地區的大面積停|電,都與應對前所未有的嚴寒有關。這幾天寒潮更是霍霍上了,大風呼呼地搖蕩著城市,連遛狗的人都不敢出來,只剩下還在掙命的快遞小哥,在寒風中佝僂著蝦行。
  • 今年夏天為什麼這麼熱,原因終於找到了
    最近的天兒不是一般的熱啊,今天全中國正式進入大暑節氣,大暑,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將要熱出新高度,熱出新境界,熱出新水平,杭州、長沙、重慶、廣州、成都等地紛紛突破高溫40度大關,而且大家還異口同聲地感慨:怎麼覺得最近幾年越來越熱呢?這是為什麼呢?
  • 小冰河期和溫室效應,未來地球是熱還是冷?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小冰河期和溫室效應,未來地球是熱還是冷?科學家給出了猜想我們知道地球的溫度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存,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生命和溫度是離不開的,就是因為地球上有適宜的溫度,所以地球上才能夠出現生命,不過最近幾年,有很多人說是地球已經開始全球變暖,未來幾十年後,地球的溫度會升高,還有的人說是地球已經進入了小冰河期,未來地球的溫度會越來越低,到底地球的溫度以後會怎麼樣呢?
  • 地球在悄然發生改變,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學者:或許不是謠言
    人類已知範圍內地球發生過三次大冰河時期,每次冰河時期往往都是仿佛整個世界陷入冰雪世界,大量的生物滅絕,而且每個大冰河其實又持續幾百萬年,間隔又為1.5億年左右,而且不僅是大冰河期,地球在悄然發生改變,小冰河期即將到來
  • 地球在悄然發生改變,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學者:或許不是謠言
    人類已知範圍內地球發生過三次大冰河時期,每次冰河時期往往都是仿佛整個世界陷入冰雪世界,大量的生物滅絕,而且每個大冰河其實又持續幾百萬年,間隔又為1.5億年左右,而且不僅是大冰河期,地球在悄然發生改變,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學者:或許不是謠言。
  • 福彩3D103期開獎結果,兩個號碼上期出現過,而且與排列三相同
    各位彩民好,福彩3D103期開獎結果已經公布,話不多說,讓我們直奔主題,首先看一下本期的開獎詳情。本期福彩3D銷量5230.62萬元,本期中獎總金額2198.22萬元。同上期相比,本期銷量與中獎總金額基本持平。
  • 今年長沙為什麼這麼熱?8月35℃以上高溫日將達14-16天
    秋天來了,清涼還會遠嗎? 今年長沙為什麼這麼熱? 那麼,今年長沙為什麼這麼熱? 市氣象臺臺長丁玄介紹: 從大的氣候背景來看,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高溫風險加劇,今年全國多地出現高溫熱浪異常天氣
  • 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全球變暖轉成全球變冷?
    特別是全球變暖,根據統計,在十九世紀最後的40年時間裡,全球的平均問題上升了0.75度,而在二十世紀的時候又提升了0.6度,甚至出現過非常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但是物極必反,近年來的一次發現卻更加引起全球的關注。地球危險了?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全球變暖轉成全球變冷?
  • 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全球變暖轉成全球變冷?
    特別是全球變暖,根據統計,在十九世紀最後的40年時間裡,全球的平均問題上升了0.75度,而在二十世紀的時候又提升了0.6度,甚至出現過非常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全球變暖轉成全球變冷?在億萬年來人類已經的大冰河時期有三次,一般來說都會持續幾百萬年的時間,其中間隔為1.5億年,而小冰河期似乎來的會比較頻繁,像是最近一次是在明代期間。
  • 從2020年起,地球會開啟長達30年的小冰河期嗎?
    比較著名的一次太陽極小期出現在1645年至1715年的蒙德極小期,當時天文學家發現太陽黑子大幅減少,太陽活動大幅度降低,進入了極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