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曜秋菊,華茂春松。——《洛神賦》
千年之前,曹子建寫出了被譽為「千古名篇」的《洛神賦》,從此,洛水女神的絕代風華便被人們牢牢記住。
在今天之中國,也有一位女神,她便是被譽為「國翻」的張璐。
如今43歲的張璐,在過去的十年曾九次作為翻譯坐在了總理記者會的位子上。無數人驚嘆:「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女神!」
風華無雙的女神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不同人的心中,也有他們心中各自的女神。
在不少人的眼中,真正的女神,應該是近十年以來,總是坐在總理旁邊的那個總是穿著西裝的幹練女子——張璐。
張璐是總理記者會上的老熟人了,在過去的十年的時間裡,她曾經以翻譯的身份,九次跟隨著國家總理出席兩會之後的總理記者會。
按照常理來說,雖然翻譯在總理記者會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總是在總理以及總理所說的言論上面,而翻譯者常常是被忽視的存在。
不過,張璐卻是常理之外的一個意外。
作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總理記者會上的第一個女翻譯,張璐以其落落大方、優雅幹練的姿態以及出色的業務能力吸引了眾人的眼球。
在張璐這長達十多年的翻譯生涯裡,她對中國古詩詞的瞬間翻譯的能力,超過了中國絕大多數的翻譯工作者。
在中國的絕大部分外交場合上,中國的古詩詞或者諺語是發言人經常引用的素材。
這些極具中國文化色彩的句子在國人看來或優美或幽默,但是如何將其翻譯成外語,則成為了一個難題。
在一次總理記者會上,總理曾說了這麼一句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這一句話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一句辭賦,但是將這句話用白話文說出來尚且不易,更不用說將其翻譯成英文。
作為一個「國翻」,張璐自然不可能暫停翻譯或者讓總理給她翻譯的時間,於是她只能毫不猶豫地將她當時能立刻想到的翻譯說出來——「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而這一個翻譯,獲得了不少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
因為這句翻譯不僅將其基本意思表達了出來,而且充分理解了原句中的「九」是一個虛指。而張璐也因為這個場面而名揚全國。
實際上,類似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經典的翻譯充分顯示了張璐紮實的功底。
「慕強」是不少人的本能,而作為一個極其優秀的翻譯工作者,張璐也成為一位令眾人羨慕的人。
以汗水書寫來時之路
《氓》有云:「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人們眼中的女神,常常是以美貌著名,然而美貌總是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悄然逝去。
作為一個已經是43歲的女子,張璐之所以還能成為眾人心中的「女神」,大概是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吧。
不過,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並非徒勞而獲得,回頭看看張璐的來時之路,人們會發現,她的成功,浸滿了無數的汗水。
張璐是許多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她從小便成績優異,尤其是英語。
從小學到高中,她的英語成績總是遙遙領先於其他人。高考後,她以極高的分數被外交學院國家法系錄取。
外交學院是為專門培養優秀的外交人才而專門設立的一個小規模的學校,進入這個學校,就意味著只要不出意外,張璐的未來便是肉眼可見的光明璀璨。
不過,後來的張璐卻選擇了另外一條路——翻譯。
在今天,很多職業在招聘的時候,都會有一個要求——科班出身。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非翻譯專業的張璐想要進入外交部,她所要面臨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張璐之後所選擇的路,正是「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真實寫照。
當然,張璐為了進入外交部的翻譯司,耗費的不少的心力。她首先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準備這個崗位的公務員考試。
根據相關規定,筆試成績在前15名的考生才有資格進入下一步的考核。成百上千人共同競爭15個名額,張璐能夠從中脫穎而出,足以證明她的能力。
在通過筆試之後,張璐和其他人進入了下一個更加嚴格的考核環節。在這個環節,張璐不僅要學習大量的知識,還要時刻面臨前輩的考察。
那時候,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張璐甚至專門創造了一套記筆記的方法。在同樣優秀的一眾競爭者中,她最終憑藉著她的努力和天分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名外交部的翻譯人員。
事實上,能夠成為總理身邊的老熟人,除了過硬的翻譯實力之外之外,張璐還學習了不少看似和翻譯無關的知識。
作為外交部的工作人員,陪同領導奔赴各個國家是常態,如何能使自己的翻譯既能夠充分表達領導的意思,又能使聽者理解領導人的意圖便成為了張璐工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也正因為如此,在工作之餘,張璐常常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常識。
有一次,中國發言人在回答巴基斯坦記者的時候,提到了中國的一句俚語——「請神容易送神難」。
單純從語法的角度上看,這個句子並不難翻譯,但是在具體單詞方面,不同文化的國家語言中,「神」的表達方式是不同的。
就在這時,張璐充分結合巴基斯坦的文化,將「神」做了特殊的處理——」It might be easier to invite someone to live in rather than ask him to leave。「
紮實的專業能力、勤勞認真的工作態度加上隨機應變的能力,張璐的「國翻」的地位,都是用她的汗水鑄成的。
初心不忘
如今的張璐,可謂是功成名就。不過她心中的堅持卻始終未曾改變。自從事翻譯以來,她一直堅持著兩個原則——外交無小事原則和活到老學到老原則
作為外交部的翻譯人員,張璐每天的工作便是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將領導人的發言翻譯出來。
這時候,張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默認為是國家的意思。因此,看似雲淡風輕的背後,是張璐霎時的思考。
如今的張璐,已經離開了原來的崗位,成為了翻譯司的一個幹部。然而,即使沒有再在一線工作,她依舊保持著當初的工作狀態。
如今的張璐,依舊是風雨不動地在早上八點起床,然後聽聽BBC的廣播,看看《泰晤士報》。
「女神」這個原本曾經代表著高貴、優雅的詞,如今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個爛大街的詞語。
張璐則以她親身為例,告訴世人什麼樣的女子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女神,因為對於真正的女神而言,美麗的外貌只不過是很小的一個部分。自身的氣質才是真正的內核。
在張璐的身上,人們看到了所謂的「大國翻譯」,即自信、優雅、富有學識且獨立。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她從不依靠任何人來取得成功。
與眾多宣揚男女平等卻號召女性只需貌美如花的「女權主義」者相比,張璐則向世人展示了真正的中國當代女性所應有的風採。
在「女性能當半邊天」的今天,張璐向廣大女性展示了真正的女性魅力。
從她的成功中,人們可以得到不少的人生真諦——不管在什麼時候,自信、努力的女人,永遠是有魅力的女人。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