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華人傳統中最重要的節氣,而這份源遠流長的傳統中,有一個必備項目叫做「煙花爆竹」。無論說愚昧也好、情懷也罷,燃放爆竹總是70、80、90一代小時候最期待的好玩時刻。也是傳統中國人,最能「聞」到年味兒的巔峰時刻。
但是一紙禁燃令,將環保大山壓在了傳統習俗上,搞得少了硝煙味的春節顯得年味兒都淡了不少。於是有人開始提出能繞過禁令的電子鞭炮。一開始只是在喜慶的外形上模擬聲音,通常藉助多諧振蕩升壓發出聲音和閃光。當然,簡單的也有內置喇叭,通過播放錄製聲音的形式實現類似鞭炮的聲光效果。總之主要帶給大家聽覺上的「熱鬧」感受。
但很顯然,這效果太單薄了,於是新型電子鞭炮通過內置燈泡和煙霧發生器,模擬鞭炮開炸時的視覺效果。
這看來好像像那麼回事了,但是實際入坑一試之後,我敢斷言這貨不僅讓我後悔,也會讓你後悔,因為它真的模擬不了那種氣氛,給不了你想要的年味兒……
好了,接下來我準備「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了」,來扒一扒為何電子鞭炮為何給不了我們想要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微妙,原本你買來一試便知,但是為了避免大家再入坑,我勉為其難談談這種感受差異的原因……
雖說電子鞭炮從一開始就模擬了喜慶的火紅外形,但是很遺憾的是,真正讓我們覺得喜慶和震撼的並不是爆竹外形完好的時候。而是經過周圍鄰居齊心協力的一夜瘋狂之後,初一一大早開門看到地上、樹上、水面上、房頂上……這種滿世界火紅的感覺。電子爆竹真的沒有辦法模擬……所以說——炸飛的爆竹外皮是精髓
再說了,電子爆竹模擬的聲音就算再逼真,也只是聲波上的反饋,給不了我們爆竹爆炸時,空氣震蕩、空氣波的衝擊感。迎面而來的衝擊波攜帶著碎屑和火藥味,強烈刺激你的感官時,你才會發現「嗯,過年了……」於是——硝煙味兒才是你的回憶觸發器,而不是「煙霧」。
對比起來,就算是高檔的,帶有煙霧發生器的電子鞭炮也觸發不了年的回憶。且不說這種模擬煙霧是否有硝煙的味道,就是那種一根傻煙網上衝的「炒菜氣息」,就完全不能模擬衝擊波震蕩之後均勻分布,並隨風消散的硝煙氣質。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煙花爆竹種類的危險程度如何,燃放之時時,不論年齡大小,都會格外謹慎、甚至略帶害怕。這種心理上的緊張感覺,往往導致我們在燃放之前的準備期很有儀式感。
一絲不苟的布置、位置考究的握持方式,小心翼翼的點火,尤其是多炮連放,好幾個家人默契的排布和點火給了孩子們滿滿的儀式感,然後接下來的震耳欲聾就顯得特別喜慶和刺激。然後這種滿心喜悅+刺激外帶一點點害怕的感覺,往往就成了「難忘的回憶」。
與之對比,電子鞭炮沒有任何儀式感可言,掛在那裡一動不動,不是刻意想起來這貨還是花高價買的,必須讓它響一響的話,你很可能會忘了它的存在……
再說了,那些帶有煙霧發生器的電子鞭炮就真的環保嗎?這煙霧就沒有汙染了?總之吐槽到此,我並不想否認這種為了滿足懷舊情懷的創新初衷,但它們真的帶給不了我「年味兒」,不知道大家怎麼排解禁放之後的憂愁……